梁先生的《雅舍谈吃》用清新流畅的文字不但把一道道算不上大菜的食物描绘得异常诱人,更深刻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吃的民族。普通人家,客人一到,主人即匆忙准备大餐。饭后还要苦留:“吃点点心去”,“吃了夜饭在走”。
遇到婚丧,庆吊多是虚文,果腹倒是实在。排场大的吃五七日,排场小的吃两三天。早饭、午饭、夜饭、夜点,吃了一顿又一顿,吃得不亦乐乎。真是酒可为池,肉可成林。这现象不管事在富裕的城市,还是在贫穷的山村,家家户户几乎如此。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的重要性。
过年了,要轮流请吃,送食物,拜来拜去,讲吃局。端午要吃,中秋要吃,生日要吃,朋友相会要吃,想别要吃。只要取得出名词就非吃不可。
中国家庭中自古往往是女子掌勺,所以饮食占着她们教育的主要部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饺子煮得味道不好,贤人就可以逐妻。家里的老婆如果能弄出好菜就可以骄人。已知古来许多名士费劲苦心,别出心裁考察出好几部特别的食谱。
不但活着要吃,死了仍要吃。他民族的鬼只要花香就可以满足了,而中国的鬼仍依旧非吃不可。就是死后的饭碗也和活着时同样重要,或者还更重要。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也要吃,甚至连没有嘴巴的山川也要吃。
至于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烤、炖、蒸、卤、炸、烩、醉、炙、熘、炒、拌,真是一言难尽。无论是多好或多次的原料,用巧妙的手法这么一做,那美味可是“连升三级”。怪不得古来有许多做菜的名厨,其名字都和宰相一样显赫地留在青史上。
人不能不吃,但吃字的意义如此复杂,吃的要求如此严格,吃的方法如此麻烦,吃的范围如此广泛,求之于世恐怕只有中国如此了。
中国永远有一件事可以在世界上自豪的,这并不是历史之悠久,土地之广大,人口之众多,军队之善战,而是善吃一事。中国的菜肴早已征服世界了!
犹记初读梁实秋老先生的文章是在教科书里。课外阅读里一小节。讲迎新年团圆的吃食,一大屉一大屉的红米、杂烩,满涨的,是人们映着火光红润的脸。记得大锅的炖肉炖鸡,乱舞的粉丝,铺着油布的木板桌。是北国冷冽的风,扬起的尘沙直刮面角。
去年看了一次北京,是在盛夏满耳蝉鸣时去的,带着雅舍这本书,走倦了看看读读,有日,赶了地铁去故宫,累极渴极了也不消停,吃一大片一大片的盐味苏打饼,牛嚼牡丹一样尽数咽了,也还浑身无力。看到一家小店,布置陈设已旧了,但一尘不染。老板娘一团和气,装了一碗酸梅汤给我,清香清香的,片了几块柠檬,甚是好吃。我便倚在门口,学着梁老先生的样儿,半眯眼,一手端碗,一手支头,一小口一小口灌饮,那烈日灼阳照在身上,竟是十分惬意!我饮过好多酸梅汤,甘苦皆有,有十几钱一瓶的,也有三钱一杯的,大酒馆里,街边小巷角的.,皆比不上故宫的酸梅汤,阳光雨露沉积起来的,冰甜沁口。
回到正题,《雅舍谈吃》书写旧年北平的各色吃食,皆有特色,染了北国的乡镇风情,使人回味无穷。书中写了好几个制美食的好地,如东兴楼、致美斋、玉华台等,最爱的还是那道烧鸭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烤鸭,片得飞薄,有温温热热的面皮,一大卷葱丝黄瓜之类的,一碗乌黑的酱,鸭子带油,油皮肉,拈两片放到面皮上,夹了葱一大捆,包上,沾汁吃,尤其美味。那些旧年的吃坊或是在历史中湮灭,或已旧貌换了新颜,纵使街巷是对的,也寻不到了。我是吃过全聚德,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梁实秋的文笔,是像水一样清淡的,每一道丰肥或爽口的菜食,皆在他的回忆里徐徐地阐述出来,我更喜欢的,是他将故乡的思念情怀一同融进去了,读着倍感亲切,也朗朗上口。
我有些想回旧年的北京望望了。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里,有多少人拜倒在‘美食’的裙下。文人墨客更是甘之如饴。
《雅舍谈吃》一书中收录的大多是,梁先生在老北京各家吃过的招牌菜以及小吃,文风自然亲切,仿佛都是信手拈来,毫无矫揉造作,不似散文倒有点像是杂文了。他虽不是像美食家对于美食如数家珍,但他多的是一份文人对于生活的感悟。
他写的大多数也都是老北京的家常菜,例如:窝头、火腿、咖喱鸡、醋溜鱼、鱼丸,也写饮酒、喝茶、康乃馨牛奶,亲切的就像是老一辈在对你唠嗑。看着目录就像看着一份份丰富大餐,就忍不住食指大动。
读着“芙蓉鸡片”你就会被饭馆跑堂的剥蒜、剥葱、剥虾仁的麻溜劲给吸引住,读到说山东腔的堂倌说:“二爷!甭起虾夷儿了,虾夷儿不信香”,堂倌与食客的画面感给吸引住。然后开始挽起袖角也想试试放了掐菜、黄瓜丝、萝卜缨、芹菜末四色面码的绝味杂酱面。一口下去,是不是也会吃得满面红光,酣畅淋漓?
梁实秋先生说:“虽然饮食是人之大欲,天下之口有同嗜,但烹调而能达到艺术境界,则必须有充裕的经济状况。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谈不到什么食谱。只有在贫富悬殊而社会安定、生活闲适的状态之下,烹饪术才能有特殊发展。”因此朱赢椿与梁先生不同之处在于,《肥肉》一书中更多的讲述一代人,在那个满是饥饿的时代里,吃都实属不易,更不要说是肉。而透过一块现代人大多舍弃的油腻的食物,穿越历史,当或悲或喜的记忆纷至沓来,该是何等矛盾的情感?听如今文坛上的才子们讲起那段与饥饿的共同记忆,不禁会有所触动。两本书虽然同是讲吃食,但是《肥肉》多了份历史版的沉痛,《雅舍谈吃》更多的是对日常美食的惦念。有些过处尽管不精细,难得的是一位老人对故土的浓浓情意。
远去的吆喝、飘香的美味、挥之不去的袖口淡淡的清香。早已经幻化成风,悄然入梦。书中写道:“烹饪的技巧可以传授,但真正独得之秘也不是尽人而能的。当厨子从学徒做起,从剥葱剥蒜起以至于掌勺,在厨房里耳濡目染若千年,照理也应该精于此道,然而神而通之蔚为大家者究不可多得。盖饮食虽为小道,也要有赖于才。名厨难得,犹之乎戏剧的名角,一旦凋谢,其作品便成《广陵散》矣。”
精湛的绝活凸显的事老北京的生活轶事。老一辈人对于生活真实的态度,仿佛瞥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立于身侧,念道:“世上之事,唯有美味与理想不可抛。”
老北京里的某些地点、风俗,虽然已经随时代的变迁黯然不见了,但是再走过那些旧时的寻常巷陌,熟悉的记忆又会在怵然间奔涌而来,将你淹没。梁先生更是一位性情中人,对于喜欢的吃的更是写道:“每个混沌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又对于不喜的日本生鱼片又嫌它软趴趴的,黏糊糊的,不是滋味,却对西湖楼外楼的“鱼生”赞不绝口。这样一个真性情的老先生让我们怀恋,怀恋他对喜爱的事物“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被有时欣喜,有时爱唠叨,有时情到深处又感伤的文字倾倒。
个中缘由,我觉得用张爱玲的话,再合适不过。她说:“做成的蛋糕远不及制造中的蛋糕,蛋糕的精华全在烘焙时期的焦香。不停地追忆,不停地烘焙,带着记忆和乡愁的香,是吃的精华。”
北京的前尘往事,混在食物的馨香中犹有风味。他也曾自嘲一生未能忘情于诗酒,文字飘逸洒脱莫不是诗性使然?
张爱玲怀恋的炉膛里冒起的青烟;朱赢椿所记录的是饥饿时代里一群人的故事;而梁秋实写的不过是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而《雅舍》文字的动人之处,正是对似水年华的追溯。懂得生活的人才懂食之味。
央视播出了《舌尖上的中国》,每集看完都觉得感动莫名,意犹未尽时就到书房翻出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温故知新的同时不断的借由先生美妙的文字来寻找慰藉。
我很喜欢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平和温文,优雅风趣。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共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用生命垒起的是一座了不起的文化丰碑,他译成一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选译了一百二十万字的《英国文学选》。译出一百二十四册《世界名人传》。编成三十多种英汉字典和数十种英语教材。其中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等尤其今人称道。梁先生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在《雅舍谈吃》中,梁先生不单写他尝遍的各种珍馐美味,还能在街头小吃上大做文章,于平凡中写生活乐趣。
他写的"锅巴"、"豆汁"都是平民食品,甚至一块普通的葱油饼,先生亦能品出滋味,令我羡慕不已。文章表达不同,篇幅不同。梁先生的文章恰如一盘盘菜肴;有记大餐者,洋洋千字,蔚为大观;有百十字小品,如酱瓜小菜,滋味悠长,如此等等,有好口福,好胃口,文章怎能不精彩?"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如此高见,真让天下老饕找到了大吃的理由;读如此文章,焉能不叫人齿颊生香?
先生的文章中总是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愁,"火腿、鸡蛋、牛油面包作为标准的早点,当然也很好,但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接受了这种异俗。我心里怀念的仍是烧饼油条。和我同嗜的人相当少,海外羁旅,对于家乡土物率多念念不忘。"
"烤羊肉"、"豆汁"、"爆肚"写的是吃的,可文中萦绕始终的是浓浓的解不开的乡愁。他在书中写道:"友人是山东人,喜食煎饼卷大葱,然夫人是江浙人,家里生葱生蒜是决对不会上桌的,到先生家里做客只求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卷而食之畅快淋漓,言唯此餐最合心意。"
我的父亲是陕西人,在河南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仍一口乡音不改。又极喜吃面食。哨子面、浆水面、裤带面、凉皮、饸饹、懒麻食。提起每一种都有浓浓的乡情在里面,每每展示手艺,做各种面条时会告诉我:"你奶奶为我做过这个,很好吃"。只要回乡,必定整日吃这些家常味道,老友乡党邀请宴席之类决计是不会去的,每每要求下碗面吃就好。小时候不懂事,问父亲"为什么烩面也是面,你却不喜欢吃?"。父亲回答"小时候没吃过,思念记忆里的味道也是思乡"。是啊,人们思乡,往往也思念记忆里熟悉的味道,以此来深化对家乡的记忆,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味道,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
味至浓时即家乡,此世间,唯美食与乡愁,值得被原谅十万次。在这些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于寻常中洞察人生百态;于艰难中闪烁谐趣幽默;让我循着先生的心迹;在淡淡的沉思中品苦品乐品人生。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百年孤独学生读后感范文
读未来简史有感800字
优秀的领导都是坏人读后感范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篇
百年孤独学生读后感范文
读未来简史有感800字
优秀的领导都是坏人读后感范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篇
读后感鸟奴 - 小学
读后感作文500字 少年强 则国强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阳光校园读后感500字(通用五篇)
第七天读后感(通用二十三篇)
优雅走过下雨天读后感
中国英才家庭造读后感范文
时间简史读后感范文600字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