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今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通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理解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世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那还是一个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虽然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两个混血儿子的成长故事,但是作为教师不能不好好看一看。
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龙应台的大名早有听说,最近的关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台湾大学的演讲,主旨大约是讲和“人文素养”有关,尤其是作为一个政客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她也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多读点“文哲史”方面的书;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讲,也谈中国梦,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不再有恐惧,而享有充分的自由。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和“马政府”的前文化部长,我有理由相信龙应台显然是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带有鲜明的现实批判主义的文化人。
读到龙应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大跌眼睛,这是一个霸气的,有强烈批判主义的作者吗?就像书的扉页所介绍的那样:“作为华人世界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是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也再次让我觉得不管一个外表再强悍的女汉子,作为母亲,她也唯有柔软。
这本书并不厚,或许是因为我尚没有孩子的缘故,却读得比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种画面感,如婴儿般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书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婴儿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测,去想象。读此书我似乎也有种在努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从小多由奶奶带大,母亲也并非如龙应台那般有文化,或因为儿时记忆断线的缘故,我已记不起什么蝴蝶结,也想不起多少儿时的故事,还有什么洋娃娃,但这已不重要,因为我依然健康快乐的长大,依然具有独立人格,依然爱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每个人的故事,龙应台笔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从小接触到三四种语言,可以听一个有文化的妈妈讲各种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态和妈妈对话。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这个妈妈既聪明严厉,又有一个母亲柔情般的呵护,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每位家长也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了我们。
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后依然免不了龙应台对社会,家庭的思考,比如谈到台湾,她说到:“台湾不能只靠钱,还要有内涵,要有自己的世界观,用中国人的观点独立地了解世界”。关于婚姻她也说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择;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的是个人自由意志的消减”。这些,她又如何对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去解释?我最新的领悟是婚姻与家庭本无所谓完美,所谓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时,双方能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面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共通点;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赏中让彼此成长。如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学会欣赏,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宝宝只有几个月大。那时我急需从各种育儿书,成长书中寻找知识、积累信心、增强力量,可是这本受很多人追捧的《孩子,你慢慢来》却没有给予我心灵的支撑,我觉得它温馨但不够强悍。第二次翻开这本书,我突然比之前更加感动于书中生活的瞬间,也比之前更懂得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这些看似细微细碎细小的时刻,组成了孩子与母亲的整个世界,就像湖水上的粼粼微光,闪闪发亮。对于母亲来说,这些就是记忆中最珍贵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在序篇《蝴蝶结》中有一个小孩子系蝴蝶结,那一句“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体贴的母性关怀温暖心扉。而与之对比的是,因为交不起补习费而挨老师鞭子,最终带着弟妹自杀的王爱莲。开篇便用这样的对比与警示引起思考,一个温柔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单纯又宽广,孩子的善良令人动容,孩子的真实让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让人热泪盈眶。学会说话的华安,观察世界的华安,听故事的华安,看小鸟的华安,说四种语言的华安,失落的华安……孩子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充满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鲜,同时他们也展现给我们一个无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长大,直到她准备好独自前行。
妈妈的世界温柔又多情,她忍不住与孩子亲吻,她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她有自己的事业理想却心甘情愿的放下,面对好友的询问“你后悔吗?”,她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她有时也心烦,但是看到亮晶晶的纯真眼睛,她的心里无比柔软。她思考三岁的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安慰孩子的失落,她有时也会像很多中国妈妈一样要求孩子写字规范,但是面对孩子的愤怒她又坦然接受。妈妈相信孩子的诚实,在意孩子的自尊心,面对偷东西的小孩没有责骂。这些让人禁不住思考,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耐心与信任是多么重要。
我们常常在说,教育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好的教育给予孩子信心,坏的教育摧毁孩子的自尊。耐心的等待是大人能给予孩子的最温柔的拥抱,而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我们催促孩子,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们嘲笑孩子,因为他们做的不够快不够好;我们嫌孩子笨拙,完全忘记他们还只是孩子。无形当中,我们替孩子做了很多,而最终我们抱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做。
生命很长,成长不易。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外出的六个小时的妈妈回来了,她问:“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这小孩平静地回答:“我想事情。”妈妈忍住笑问他:“你想什么事情?”“嗯——”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看到这里,心柔软了,眼睛模糊了,在孩子的童年里,妈妈就像是天空,笼罩着一切,没有妈妈该怎么办?男孩平常地说出这句话,妈妈们看了却心中激起千层浪。如果孩子这样需要你,你是否愿意慢慢地陪伴他长大,让他慢慢地向前走?
凡是做母亲的,都应该读一读龙应台的书,那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热切地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真实,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根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希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考虑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考虑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知道,该怎样帮助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所创作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位母亲而拥有幸福与欢乐。让我回忆起作为儿时我的天真与喜悦。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拥有新的感悟,这样纯真、美好的感情,怎能不让我的心变得平静?
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用自己最多彩绚烂的笔序、轻松柔软的字体记录着孩子的点点滴滴。故事中的一位母亲用母爱和理智来教诲、哺育着孩子,一个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感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而我的感受与其融在一起,喜悦、回味、舒畅,要想体会那种快乐与喜悦,自豪与泪水,真的很难很难。成长的过程是是幸福、可爱、自豪但略带痛苦的,作者却用温柔的字样,谱写得让人心生温柔。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卷首语说道:“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能人语,但已会咿呀做声了,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也就是龙应独特的教育艺术:慢与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应该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吧。
如果不是因为小P孩的缘故,相信我是不会去捧着这样一本超薄的,既与名著沾不上边,又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感受的书本品读的。
封面:绿色的草坪。文章特点:一篇篇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作者:龙应台。小
P孩说,他是被第一篇小孩扎蝴蝶结,怎么也扎不好的文章感动的,那个时候,一幅画面,一个孩子,旁白:孩子,你慢慢来。对龙应台而言,孩子成长的太快,她还来不及享受细细品味、慢慢回味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就已长大成人不愿再躲在妈妈双臂环绕而成的温暖的港湾。文的最后,附上了她儿子的话:妈妈您总是说让我们慢慢来,现在我们希望您能快快放手。因为书不在身边,读完之后还看了其他好几本书,所以关于细节我是模糊的。
只是,“孩子,你慢慢来VS妈妈,你快快放手”——这是每一对母亲与子女之间都存在的矛盾吧。我们从母体的子宫出来,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眨眼间,我们能在地上摇摇晃晃的走,能用不是很清晰的口齿表达我们的需求然后,我们和身边的同龄孩子一起背上装满玩具的花花绿绿的书包,进入了幼儿的天堂书包里的玩具被一本本厚厚的课本取代,我们已经开始为了成绩进行攀比初中,高中——渴望脱离,内心叛逆的我们或多或少开始经历寄宿的生活大学,离开家,长久的离开,或是半年一见,或是一年一见。可是在母亲的眼中,我们始终还是那个乖巧的丫头,可爱的小子,很温顺,需要妈妈温柔的臂弯。她们总是忽视了我们已经长大成人,需要她们快快的放手,承认我们是个“成人”的存在,眼里的我们还停留在离开家之前,凡事都需要为我们操心的那个小人。
“孩子,你慢慢来”——作为一个母亲,充满了爱意的口吻,无可厚非。“妈妈,你快快放手”——作为一个孩子,自我随着岁月增长逐渐滋长,发自内心的呼喊。这之间的V.S.,怎么会有胜败?更何来的对错?
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
读到后来,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
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
“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不也挺好的。
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北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不止一次的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每次翻开这本书时总感觉到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温柔,充满着浓浓的母爱,细细品读仿佛能看到一湾潺潺溪流从一个母亲的心里流出来,情景美如画卷。习惯于斜躺在床上手捧书本的我总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为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感到幸运,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爱的母亲。
这本书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一个孩子正在低着头,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见的路边风景。而在当今这个处处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更优秀,更强大,更乖巧……却忘记了,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记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选择一张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我想这应该是在提醒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预留一个属于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当我仅仅读完卷首语,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所深深震撼。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一个五岁的孩子扎好一个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认为简单的数学题?当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去中途干扰或自作聪明的指导,会不会阻碍他们对事务的原本认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泯灭他们的创造能力呢?一个又一个疑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龙应台是对的,此时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执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的指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平凡,无一例外的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却无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读者的心。当龙应台接到超市电话,说邻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时,现实中的我们能和书上所写的一样处理这件事情吗?能原谅孩子吗?当日记《一只老鼠》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出现时,我们也能和龙应台一样在知道孩子的诉求时与孩子平等对话吗?印象最深的是《触电的小牛》,现实中的我们也能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教吗?也许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换来的却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残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原来看到这段话比较有共鸣,得知作者是龙应台,后经同事介绍特买来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仔细阅读。
书的封面是一张安安踩在落叶的照片,书中也不时会有安安的照片做插图,配上龙先生的文字,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跃然眼前。我们甚至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因孩子的调皮而生气抓狂的妈妈。
从妈妈的角度看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一起成长。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安安把字再重新抄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遍,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对啊,孩子有权利说不,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
后来自己当了妈妈,发现孩子是个神奇的生物,我是那么爱他,他的手像含笑的花苞,我把他的手端放在我的掌心,然后亲吻那肥肥短短的手指,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帮他换尿布时,为他洗澡时,他张开双手求抱抱时,搂着我的脖子依偎在我怀里时。但新手妈妈的我也曾因孩子的故意摔玩具不坐婴儿车晚上不睡觉而抓狂,也曾因孩子生病而着急落泪。但所有都不能改变一个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地位。现在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看着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用双手探索他感兴趣的世界,有他可以碰触的地方,也有他不应该碰触的地方。当他去触摸危险时,我从来是温柔耐心的去教他,但不禁止他的爬、他的尝试、他的探索。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的那样幼小缺只有一次。
作为老师,我们学生的少年时光也只有一次,他们也是妈妈的宝贝,也需要去在学习中去慢慢探索。当我们的学生犯了错,特别是屡次犯错,我们总是那么生气,甚至觉得这些学生深恶痛绝。我们应该静静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静静等待。教四个班,100多个孩子,他们有100多种语言,100多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淘气,但我学着不急于控制和纠正他们,允许孩子从错误中慢慢学习,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万米长跑,无所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教育是一项工程,亦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感,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的自豪与欣喜。现在我能理解彭维维老师在青年班毕业时谈到学生谈到孩子时双眼包含的泪水,一切都时因为我变成了一个母亲老师,我愿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等等我们的可爱的孩子,孩子你们慢慢来。
生活中影响我们最深的往往是些平常事。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决定着我们对一些事的看法,影响着我们做出的决定,近而影响着我们世界观的形成。我们就在这些平常事中慢慢长大,懂得爱与被爱。
龙应台的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来》讲的就是这些平常事,平常事中的母亲与我们。
龙应台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
她以朴实、细腻、简洁的文字,还原了孩子成长的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和说教。通过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使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
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因为爱,她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
读罢《孩子你慢慢来》,我对自己说:我能不能不当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能不能经常给孩子不经思索的热爱,而不是给予沉重思考后的要求?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成长?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让孩子在充满鼓励的沃土中成长?能不能不要单纯让孩子学外国话,而是让他学英语的时候,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能不能在家中为孩子买一个地球仪,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某个陌生国家,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直至最后成功“发现”为止?能不能经常带孩子去去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让孩子在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中认识世界?能不能不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而是经常就某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相应的信息和知识?
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的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在暑假期里,母亲送了我一本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并且,母亲和我一起读完了这本书。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做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来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华安比华飞大四岁,他们互相笑称对方“葛格”和“底笛”,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谊,从一开始的华安的“敌对”,到后来两兄弟中的打打闹闹,之中有一条无形但圣洁的纽带拴住了他们之间的血缘。有时不经意的打闹,完全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气息。
他们的母亲—龙应台。龙应台在这本书里扮起严母、慈母的形象。她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对德国的教育方式大惊小怪,在一方面比较严格,在另一方面又是明亮又温暖。我真的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像她一样,牵着孩子慢慢来,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虽然华安和华飞一开始并不友好,但随着时光飞泻却像蜜糖一样甜蜜、粘粘的。我和弟弟也是如此哦!
还有,我羡慕安安有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的好妈妈。在《续》中,龙应台写下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的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三个字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我和母亲一起分享完这本书的内容后,两个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现在能理解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而母亲读完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启示,现在母亲会给与我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当然我犯了错误的时候还是会很严厉的。现在我和母亲的关系,与其说是母女,倒不如说更像是朋友。
我非常喜欢龙应台的这本书,我希望大家也看一看,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味,翻起泛白的浪花,带起我的裙角,远处的天与海浅浅交融,从白到淡蓝渐渐晕染为蔚蓝。我回顾身后,一母亲带着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轻轻翻起《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足迹——
这一串足迹,是母爱的足迹。龙应台书写的语句,一改犀利的风格,让我体会到了母亲之爱。我品到了妈妈听到孩子学会说话后“很没教养地扯着嗓子”的欣喜,我看到了妈妈看孩子扎蝴蝶结的耐心的目光,我听到了妈妈细细教孩子认字的温和话语。母爱,使龙应台以妈妈的角度看世界时,透出孩子的纯真心理;母爱,使龙应台细心描写孩子丫丫学语的口音:黄色是“嗯色”、青蛙是“青花”、流水是“游水”、人家是“鸭鸭”、古道是“五道”、西风是“蜜蜂”;母爱,使龙应台描写孩子动作时,令我感受到妈妈那浓郁的眼、慈爱的眉、含笑的唇、自豪的鼻、幸福的脸。
这一串足迹,是孩子的足迹。华安从丫丫学语到认识单词、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嬉闹、从捉弄弟弟到乖巧懂事,这一步一步的足迹,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华安散步时问的一大串问题、指的一大筐事物、说的一大堆单词,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好奇童真;华安面对不同的人说的不同语言,与对孩子说瑞士语的错误认知,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聪明可爱;华安因看童话想嫁给王子而想公主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淳朴懵懂。
这一串足迹,是岁月的足迹。书中的零散文章,以岁月为线索,串连成一条长长的录影带:孩子出生,母亲喜悦;孩子学语,母亲无奈;孩子走路,母亲好奇;孩子嬉闹,母亲担心;孩子成长,母亲骄傲·····这一段段慢镜头,使我看到岁月的流逝。
海风又一次涌来,海浪轻轻舔舐沙滩,远处的天与海交融,从白到橘红渐渐晕染为紫蓝,我盖上书,想前望去,一母亲与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
孩子,你慢慢来,不要为生活中的一些障碍而烦恼;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过快地奔跑,小心别跌跤。作家妈妈龙应台为自己的俩个儿子写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微不至、浓浓的母爱。
大儿子安安,任性而聪明,能充分地“活学活用”,读了水浒就去“打劫”巧克力,听了童话就学猎人“射杀”小伙伴。但是当弟弟出生后,安安就变得不再听话,让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到最后,安安还是接受了弟弟。二儿子飞飞,热爱神气的巴士,其活跃、直爽的性格逗人发笑,因为生了他的金发小“女友”的气,而黏着妈妈,结果语出惊人,令人喷饭。家有活宝,而且是两个坏坏的小活宝,难以让人忘怀。可爱的中德混血小兄弟,就是妈妈写作灵感的源头。
孩子,你慢慢来,当心路上的磕磕绊绊;孩子,你慢慢来,请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爱。《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的故事,充满了乐趣和欢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书中蕴藏的道理。
孩子,不用急,长长的人生路,你只有慢慢来,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真谛。
以前对龙应台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知道她的文字犀利,总能从另一个角度将那些在我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变的那么不可理喻。据说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在当地刮起龙台风。在我的印象里,她应该是个爱搅局的不安定分子。总是用手中的笔揭露人性中的丑恶。
但是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完全反转对她的印象。《孩》用一种平实,优美,充满温情的文字写成,读者能直观的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幸福,喜乐和艰难。尤其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感受最深的是对童话故事和中国名著《水浒传》的探讨角度真是另辟蹊径。我幼年也看了大量的童话、神话故事,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故事有这么凶残、血腥的一面。白雪公主的故事里面充满着因嫉妒而产生的谋杀。这些会给好似一张白纸的小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不禁让我想到格林兄弟都经历了些什么艰难?《水浒传》更是充满着血腥的杀戮,好汉象地痞,官府象恶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真是不寒而栗呀。曾经我喜欢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因为一个爱听故事的国王要把讲完故事的女人都杀了,所以才催生出一千零一夜的漫长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这个世界可能是残酷的,但真的不急于让孩子们去了解它们吧。
另一个感受很深的方面是西方的性教育。我自认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了很好的性教育,但比起作者笔下所写的真是不值得一提了。孩子大概四岁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医院陪伴妈妈做胎儿的检查。妈妈大大方方的允许孩子进入检查室。母亲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并不隐藏什么,敞开的让孩子去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孩子小小的时候就知道女人会来月经,是因为成熟的卵要排出来。妈妈也不避讳的告诉孩子,男人的不叫蛋,而是叫睾丸。能做到这些真是很了不起,让孩子在幼年已经对身体有了很多了解,不再有神秘感,使青春期也过的相对平稳些。相反中国的父母的做法是尽量不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致使孩子们很多的探索是在青春期开始——越神秘越有吸引力,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更容易受伤害。
可以说龙应台的文字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也渴望成为一个大奶牛样的母亲,温情的,向孩子传授来自上帝的对生活的知识和见地。
我觉得这本书挺适合我来读的,我家孩子刚两岁,我觉得他太调皮了,在学校,我觉得学生们又太笨了,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于是假期里,我决定不管再忙也要把这本书读完,就当是教育孩子的参考。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我觉得不管是从妈妈的角度还是一个教师,这本书都值得我们去阅读。
朱光潜先生在他《谈美》一书的序言中提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可见,生活中,我们需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与心境。有情趣的慢慢欣赏,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另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见识过龙应台在《野火集》中的尖利敏捷的文风后,实在很难想象,《孩子,你慢慢来》中的这些文字竟出自她之手。此书中,龙应台以她细腻、温婉的笔触,道出了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日常琐碎中,“蹲下身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欣赏孩子为生活带来的每一份细微的感动与美好,在内心的深处对孩子柔声呼唤“你慢慢来,慢慢来”。或许,正是这份懂得“慢慢欣赏”的情怀,打动了无数读者。作者并未使用第一人称“我”,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将“我”称之为“妈妈”,用第三人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深情中带着严肃,严肃中带着感动,亦不乏幽默。
在书的第4页,作者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这一幕,是可以让无数人动容,让无数人为之热泪盈眶的。一个多么朴素的情节,却如此充满温情与母性。如果领略过她《野火集》的万丈豪情,你会讶异于作者的这份难得可贵的细腻。
正如龙应台书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一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世俗所谓的意义的所累,没有社会所谓利益的我执,它干净、透明,也任性,拒绝成人逻辑清晰的推理和分析。亲情之下,拒绝价值判断,这是人性的常态。鲁迅先生多次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的规律。然而,凌厉的现实摆在面前,面对残酷的竞争,为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得不剥夺孩子的快乐,咬着牙把孩子送进可以给孩子竞争增加砝码的特长班和补习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爱。我们要让孩子成才,否则,孩子以后步履维艰。这是竞争对成长的干涉,是社会对伦理的伤害。而我们,在爱的名义下,扮演的不过是同谋或者帮凶。
这位忙碌的母亲在本书中主要展示了她第一个儿子华安的很多成长细节。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放学”这个章节。为了搞清楚大儿子安安为何将一段只需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走了一小时零十分钟,龙应台决定找机会亲眼去看看。在一个午后,她悄悄地跟着儿子。“经过一截矮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三个小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他们趴在地上,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有什么东西……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一块工地。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塑料……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在这些细致入微的文字描述中,可见一位有耐心的、懂得欣赏孩童世界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所作出的牺牲与付出。相比这个快节奏时代,期望孩子快速成为天才的家长,她愿意耐心地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亲眼见证孩子成长的时时刻刻,从容而不着急,慢慢等待。
一个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作家,将孩子带给自己对于生命、对于教育的思考,用语言文字表达了出来,让更多的人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龙应台并未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与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走一趟的人,只是来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她在书中这样对孩子说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妈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震撼人心!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她将孩子看作是天真的、单纯的。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儿童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这生命的最初体,多么惹人爱怜与呵护。作者愿意等待,长长的人生路,放缓脚步,陪孩子慢慢地走。
龙应台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这段话颇引人深思。因为做了母亲,作者似乎失去了年轻时的“野心”,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痛苦并幸福着。这是一个有责任心、对生命有深入思考的母亲的选择。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让我思考更多的是:作者这份对于儿童世界的理解、对于孩童的宽容与等待,不是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吗?这个社会带着快速前进的步伐,每个人都身不由已地被带动着行色匆匆。成长是一个过程,并非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在我们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懂得规矩、懂得秩序的苦口婆心与语重心长中,孩子们是否真的明白了、懂得了、去做了?我们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切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需要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我们要的是分数,要的是答案,忽视了过程。
教育不应该是赛跑,人生更不可能是。我们不需要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对学生,如若能多一点耐心、多一份期待、多一些宽容,从心底里说一句“没关系,慢慢来”,我相信,教育的收效会大为不同。就如在中国广西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接受央视记者柴静采访时所说:“儿童,最需要的是陪伴。陪伴可以给予他们永恒的精神力量,秩序没有这种力量。”
笔到此处,不由得肃然起敬。我深切地感到,这本细细逐读了三遍的书,它承载了作者龙应台多么深厚的育人思想。
书中浓浓的爱意,仿佛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就那样静悄悄地照进了心房,世界瞬间变得静谧、美好。
教育,它有时是慢的艺术。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耐心等一等,等一等我们的孩子,等一等我们的学生!等一等,灵魂就能跟上来!
记得在大学校园里,读了龙应台女士的《目送》,是由同窗好友王娜推荐的,自此喜欢上了她真实细腻感人深邃的文笔。后来读了她的《野火集》,深深为她犀利深刻的认知,以及敢于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发出呐喊之声的勇气所折服。至今仍记得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为什么合法权益被侵犯你不生气?为什么看到黑暗不公你不生气?每当自己愤怒到绝望的地步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时间久了就好了,慢慢适应了就好了。就好了吗?龙应台在1984年就质问的问题为何今日依然存在?不去正视只会越来越遭。那中国人,你为什么还是不生气?她的总结让我无以反驳:“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忍呀!反正中国人讲忍耐!畏缩地把门窗关上,耸耸肩、摇摇头!”……
去年又拜读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细腻柔软的文笔下将母与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缓缓道来。印象较深的是书后面给读者的回信,一位读者来信讲述自己带孩子的劳累辛酸,认为孩子刚出生那两年真是人生中最艰辛晦暗的阶段。龙应台的回答给彼时刚有孩子的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她坦言自己也经历过那样的两年,让我知道原来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一段每个母亲必须走的路,我必须快快强大起来,独自去承受。
近日,读书会里的一位友人慷慨相赠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拿到书后一篇一篇慢慢品读,可谓爱不释手。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照顾陪伴两个儿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故事读起来都非常感人、温馨,甚至仿佛身临其境,因为我的女儿也刚十六个月大,正在书中描述的那个阶段里。我被书中浓浓的母爱所感化,也为书中母亲教育儿子的智慧所惊叹。反观我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呢?
一边读书,一边不停地反思自己。我有多久没有好好陪着我的小宝贝了?休假的这几天,才惊讶地发现我的小宝贝走路已经很厉害了,不再轻易摔倒,开心的时候还会小跑几步。龙应台写道,自己无论任何时间地点都着迷似的亲吻着孩子,吻他的头发、脸颊、小手、小屁屁、小脚丫……我又何尝不是呢?每个小宝贝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小天使。她总是在玩儿、在笑,一旦睡着,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一旦醒来,世界也跟着苏醒过来,四处都是找妈妈的声音,拉着妈妈的手玩玩具、吃东西、看书、去坐摇摇车……
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一般,可能跟父母总不在身边陪伴引导有关,她对好多字都发音不清,好多词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字来表达意思。比如叫狗狗为“兜兜、旺旺”,鱼鱼是“维维”,皮球是“皮”,想喝水就一个劲儿地喊“水呀、水呀”,想吃任何东西就不停地叫“喂喂、喂喂”,看见水就说“洗呀、洗呀”,想写字只会说一个字“写、写、写”,想买东西也只说一个字“买、买、买”……不过她对和自己切身需求有关的很多词说得非常清晰:“抱抱、门门、走呀、穿鞋鞋、坐滴滴、不吃、不要……”
我的女儿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大了,长出七颗牙齿,体重20斤,会走路,会跑步,会在妈妈怀里撒娇,会翻开书看,会拿笔乱画,会自己把钱放进摇摇车里,会按好多玩具的开关,会跟着音乐跳舞,会唱“妈妈好”,会准确指出照片中的家人,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会啃玉米,会吐葡萄皮,会给妈妈喂东西……看到她的每一点点小进步我都好开心、好自豪,可是她也有好多成长中的缺点:独占欲太强,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手里的也必须抢过来,抢不到就哭,自己手里的任何东西却绝不与人分享……我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呢?一道道课题摆在我的面前。
寓教于乐,说来容易做却难,从现在起就要不断去摸索、实践,让宝宝在轻松愉悦中成长,并获得智慧。龙应台每晚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西游讲三国讲童话,这是个不错的育儿方式。我也喜欢西游记的故事、传奇的中国神话故事,从现在起都要开始整理总结,慢慢讲给宝宝听。还有经典的唐诗宋词、儒家启蒙经典读物、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要一点点教给宝宝。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从小健康生活,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身传言教,引导她拥有宽广豁达的胸怀,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录方式。记得杨澜在一本书中写道,她送给儿子的十八岁礼物就是一本厚厚的成长日记。龙应台的这本书相信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成长礼物。我也在坚持给宝宝写成长日记,从小生命在肚子里开始一直断断续续记录到现在。岁月的忙碌让我写得越来越少,以后得勤快起来,把宝宝的点滴变化都详细记录下来,等她长大后陪她一起翻阅。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在一点点探索中成长为一个称职的母亲。
最近,我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一种震撼久久地在心灵深处荡漾。书的第一篇就是《孩子你慢慢来》一文。
“我”去买花。一个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去绑花。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老祖母的粗声骂语没有让他放弃,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好一个“孩子你慢慢来”,好一个“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等待一个五岁的孩子从容去做一件事情。这“等待”意味着什么呢?一份耐心还是一种宽容?一个欣赏还是一腔期盼?一种信心还是一股力量?一种母亲的温柔与善良洋溢在字里行间。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长大,从容长大!
文章给我的震撼在接下去作者所描绘的昔日学校的“体罚”现象,这种景象一定会令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心惊胆颤的:林老师用很长的藤条抽没有交补习费又没法完成黑板上第三题的王爱莲,“直抽得鲜血顺着她虬结的发丝稠稠地爬下她的脸,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来就肮脏的土黄色制服。”“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盯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的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那时,作者11岁。
当昔日的镜头那么清晰地被文字所反映时,一种悲愤、怜悯、同情、惋惜乃至一种无以名状的心情久久在心头萦绕。等待一下!等待一下多好!老师等一下,也许王爱莲就能解完题目;张小云就会完成作业;李明华就会转头看黑板,张炳煌的成绩就会从“丙下”上升至“丙上”。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我们只要等待,他们都会慢慢地开出绚丽的色彩。可惜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开到凋谢,有一些花或许未开放就枯萎了。故事中的这个被藤鞭的王爱莲,在故事的最后,就带着三个弟妹,跳进了爱河。一条水很脏的河(好有讽刺意味的河名)
文章基调有些温婉、凄伤,但很现实,也很真实,这是作者的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当文章最后,又出现文章开头的那“耐心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那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一个5岁孩子从从容容地专心做一件事情,把蝴蝶结扎好”的镜头时,我的心里竟一阵阵的颤抖,这个夕阳下耐心等待的镜头已经刻骨铭心的烙印在心灵深处: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一句话,暖到心里。“孩子,你慢慢来,前面的路还很长,你要从容走好每一步”。站在窗前,面向操场,我对孩子们说。
静静的夜晚,我坐下来,泡一杯茶,静静阅读此书中纯净的文字,让字里行间飘荡着的祥和宁静的气氛慢慢在我的室内飘散开来。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则用沉默的背影告诉你不要追。
——题记
无论是温一壶热酒,还是轻酌的品茗。连老人口中的烟卷的也在阐述一个国人无法避免的话题。对,就是这次征文的目的——感恩。我们潜意识中都承载了这些,时光依旧的下滴,论述这我们的情愫。此中的感情是要我们去品读的。
孩子,你慢慢来。本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部集子的。当中的一些文字不断地回忆了她的生命。以及她对自己孩子的前所为有的陌生。这样的感情似乎在《目送》中有些人没有读出来。但还是存在了。这些对她永远鲜活永远遗憾因而不会消逝的瞬间。充斥了她的生活。每每说到这里,一种情感漫上心头。仿佛我能读懂这些亘古不变的点滴。世间的变奏旁如无人地奏起,一路上的行人落了泪。
我的父亲一直很孝顺。尽管他"百事孝为先"的理念会被妈妈嘲笑。但他坚持着,一人在自己的路上踽踽独行。奶奶常说要为父亲留些东西。但他说"我不会要一分。"文字中的情感或有些不真实请相信我的心灵之河。"哗哗"的响着很好听。我爸爸不希望两位老人将走之时,躺在床上眼里流着泪有话说不出。这会很折磨我的爸爸。其中的痛楚我能明白。爸爸的花儿还没落,长辈的山早已屹立。他们的眼神不会带有期待,只是祈福着:孩子,你慢慢来。
曹文轩先生笔下这样写道"厄运中的相扶,困难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也是当代孩子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感谢我们的亲朋。他们的抉择或许很艰难,甚至为我们做出了牺牲。愚钝的我们感知不了那脸色下或许苍白,或许纯真,或许纠结的心灵……
人有比鸟飞的更远的梦想,人有比鸟更华丽的衣饰,人也有比鸟更纯熟的思想。却少了乌鸦反哺时的温情,堕入欲望的渊薮。他们忘了:终点有这么个人,拂起面庞的白发,分明地说道"孩子……你慢……慢……来!"
他们忘了,你忘了吗?
经朋友介绍,暑假里读了一本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后感觉受益匪浅,心里多了一份淡然,恬静。
对于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我说,有许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刚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还得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看完后发现作者处理得很好,她用那颗温暖的心让安安和飞飞都健康的成长,这是需要一种魅力和细腻的,有母性的博大与光辉。她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是身体走向成熟的记录,也是心灵渐渐丰满的日记。书中到处洋溢的是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爱,这种爱是需要我不断学习和不断练习的。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爱的传播!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很多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都会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会多点耐心,多给孩子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你慢慢来。
最近再次通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发现读这类文字,不适合一口气读完,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这样一份美好的感情,体味孩子温柔的成长,让我的心也变得更加柔软。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折服,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走在金黄色的枫叶铺就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深意,但是慢慢品味,似乎还有很多的话,很多的言语,但是全部已经都不重要了,龙应台已经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来欣赏……
作者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为世人著称,但她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来的潺潺溪流,眷眷深情。
《孩子你慢慢来》讲的是龙应台亲身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文字里面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年女子,在自己的异国他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它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字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离奇,但是充满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温柔细腻。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的物种。
看到封面之初,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温馨,有鲜红的花朵、碧绿的草地还有金黄色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似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的感慨。
作为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之下,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排的满满当当,孩子累,家长更累。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不妨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爱孩子是作为父母的本能,但是我们是不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却是需要我们必修的人生哲学,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人格,也需要和成人平等,拥有选择的权利。在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尝试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聊天,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也请慢慢来。我想面对孩子的成长,我缺乏的正是那种理性和尊重,有时缺乏耐心和思考,或许我在今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会再对花开满地的田野熟视无睹,选择坐下来,因为“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
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记得同事和我聊起过,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这个暑假,我买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让我与龙应台老师的文字相遇。
整本书透露出一位母亲的万般柔情,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作为一位母亲的万般之爱,作为一位母亲陪伴孩子成长中体会到的点点滴滴幸福。
在书中,我发现许多句子充满了爱,体现出龙应台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因为龙应台以一种母亲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自己的儿子华安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受益匪浅,学会如何做最优秀,最讨孩子欢心的母亲。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世界是浮躁的,我们只有静下心来,静待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同感受成长中的快乐。
亲爱的元元,你是爸爸与妈妈的宝宝,能够作为你的父母,被你选中,是我们的荣幸。从那一天的晚上,你出现在了我的梦里,轻轻的一声:hi,我来了。我就开始惦记你的到来。
当你躺在妈妈身上,从产房里被推出来的时候,你睁着一只眼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在心里对你说:hi,你来了。曾经,爸爸也觉得,不买房,不生娃,人生是多么的美好与快乐。三十年人生,爸爸和妈妈从学校里学习如何建设祖国,从社会大学堂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爷爷奶奶阿公阿婆那里学习努力与奋斗,但是在你到来之前,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成为你的父母,你是我们的导师。
在期待你到来的之前,爸爸也在想,哎呀,怎么照顾你哦,要是不会帮你洗澡,不会帮你换尿不湿,不会冲奶,让你生病了,那可怎么办哦!但是,在爸爸抱起你的那一刻,以上种种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爸爸告诉自己,一定会把你照顾好,任何事情都可以学,照顾孩子也不例外。
于是,爸爸妈妈买了很多的书,可是任何书籍都比不上你给我们的实践来的有效。慢慢的,爸爸妈妈学会了如何给你洗澡,知道你嘟起小嘴就是要喝奶,小脚乱动肯能是尿不湿要换了……
不知不觉,你已经要五岁了,这五年来,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成长了很多。你是爸爸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投影,你和爸爸一样能吃,和妈妈一样好看。你的小嘴里经常能冒出让我们惊讶的词汇。
当那天,我拿走你的玩具,你哭着说我不考虑你的感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是的哪,你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我的孩子,爸爸没有权力去安排你的生活,爸爸应该要尊重你的选择,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来横加干涉。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可能是从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思维结构,知识体系来解读你的行为,而没有考虑到,你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你也会按照你接触到的事物来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当爸爸妈妈在教育你的时候,可能过多的使用了爸爸妈妈能够理解的词汇,用爸爸妈妈的想法来替代你的想法。元元,你马上要五岁了,你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来了解这个世界,爸爸妈妈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你,一直在你身边,当你孤独时陪你说话,当你做噩梦时给你抱抱,当你饿了的时候给你做饭……只是希望这样陪伴着你,因为爸爸妈妈爱你。
元元,你终究会长大,你会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留下你生活的轨迹。有那么一天,你会离开爸爸妈妈,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到那时,爸爸妈妈希望你能够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当然,希望那一天来的不要太早,因为爱你的爸爸妈妈,可能永远都没有准备好。
元元,按你自己的节奏去长大,去感受,去了解,只要记得,爸爸妈妈爱你。
想不起当时买下它的原因,也许是感悟女儿渐渐长大,自己的力不从心;也许是因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亲,无限孺慕,无比信赖,和书的名字相呼应,给人温暖的感觉。自己读过,也向身边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荐这本书,皆因为看完这本书后的感动。
除了开篇《孩子你慢慢来》有点沉重外,整本书写的只是一位母亲,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为童言稚语中的真理与美好而感恩,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为自己所给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给我感觉最强烈的还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街头卖花的老妇人,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这情景让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儿时的往事。在那时的教育中,孩子们没有尊严可言,有被罚头顶一满盆水双腿弯曲站半小时的,有因成绩差而必须将写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挂在身上绕校园一周的,更有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那种冷酷让小女孩对世界彻底失望,于是,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亲后,发现自己的心会为所有的小孩子变得柔软,也许书中的“我”也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地陪伴着他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伤害,就像书中作者在心中对那个卖花的小男孩说的:我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你慢慢来。
看了这本书后,我时时自省。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的本能,给他们尊严,却不是每一个成人能够做到的。有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有没有贪一时轻松敷衍了孩子一转身却又忘了对孩子的承诺?是不是会和孩子平等的对话?有没有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对你的依恋?有没有因为心情恶劣而无端迁怒于孩子?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而答案总让我怵然心惊,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对等个体的习惯。自己尝试和儿子像朋友般聊天,学用他的语言聊他关心的了解的话题,也就渐渐听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样丰富,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慢慢来!估计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做不到了。现在的孩子正忙着学画画、学武术、学钢琴、学跳舞、学英语……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家长们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可是,可曾想过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着龙应台者如水般温润柔情的文字,体会着母子间的款款深情,让我如此享受。可爱的孩子,是这样让人心生温柔;可敬的妈妈,是这样慈爱和包容;慢慢的成长,又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过程。而最为感动的是“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这是一种对生命最本真的敬重。
孩子总会慢慢长大,为什么我们总是等不及?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浮躁的我们似乎忘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有多少孩子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想说“慢慢”真的不容易。
万物生长皆有规律,孩子亦如此,三岁孩子有三岁孩子的认知,五岁孩子有五岁孩子的快乐,七岁孩子有七岁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养孩子就像种花,父母要学会静待花开,不要总想去催熟。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曾读过一首小诗,同样给我很多启发。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
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
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
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暑假里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很多次被书中的孩子逗笑过,被书中的妈妈教育过,更是一次次被真实的感动过,妈妈和孩子温柔的亲密相处,像是一位长辈,像是一位朋友,更像是一位挚友,不禁让我想起漫漫人生长路 ,谁来指引我呢?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台湾妈妈在儿子的故乡,自己的异乡陪伴孩子,抚育孩子,温柔地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生活故事,歌颂着伟大的母爱。
妈妈的爱,像一条条涓涓的小溪,流过孩子的心田。生活上,妈妈为孩子的起居饮食而劳累,学习上,妈妈为孩子的进步而操心,教育上,妈妈为孩子的成长而坚持。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要等待妈妈来打开,来阅读,来理解……书中的孩子时而顽皮,时而淘气,惹得妈妈无可奈何,正如我自己,有时叛逆的与妈妈作对,打冷战……当我不愿意写作业,妈妈催促我,我却嫌她唠叨,当我在上网游戏的时候,妈妈让我停止,我却不顾一屑,无动于衷。虽然妈妈很生气,偶尔不像书中的妈妈那样温柔,却也会以理服人的劝导我,说服我……看来做个妈妈比做自己还要难,不但要温柔还要有智慧地引导孩子。
当我读到街头卖花的老妇女,因为自己的小孙女打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当街大声责骂孩子了,我为小孙女委屈,她被自己的奶奶剥夺了尊严,同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被老师嘲笑,被老师叼难,学生因为成绩差,而要挂着“我是大懒虫”的牌子游走,他们被老师污辱,丧失了人格,实在太可悲。比起现在,我们的老师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教我们知识,尊重我们,带我们走进森林童话,慢慢 跨越祖国壮丽山河的真正来源。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窗边的泄豆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四篇
奉献青春,成就自我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高中生读后感
窗边的泄豆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四篇
奉献青春,成就自我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高中生读后感
七年级学生狼图腾读后感
苏东坡传700字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后感(集锦十五篇)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作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十五篇)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优秀范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