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高中读后感

张东东老师

《文化苦旅》高中读后感

  第一次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读的时候什么也没读明白,只觉得这本书与其它的散文集有所不同,但又说不清有哪些不同。现在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比一般散文少了一份绚丽,多了一份沧桑,它写出了那一处处古迹背后所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正是这一面。使它比其他散文集多了一份震撼力。

  有人说,中国散文的星空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不凡的光晕。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那一处处古迹给我的教诲,是由它们所反映的一段段历史,使我们铭记于心……

  余秋雨先生走在华夏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与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去为这趟华夏民族的文化“苦旅”画出一张张黑白素描,没有色彩,只是黑白……它不甘甜,因为里面有太多不忍与亲身经历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记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加了一味,耐人寻味的一味。

  未看《文化苦旅》之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的背后竟然会有如此深厚沉重的含意。一处名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番深思,余秋雨先生运用妙笔,以干净的文字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我们像一群迷失的孩子,来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迫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向前走去。终于,我们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旧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千锤万凿开启了千年后的壮丽,而王道士手中的一串钥匙却其拱手让给外人。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而有充满意义的洞窟却引来华夏儿女无数的惊叹,无数的惋惜。

  “浅诸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不是由自然雕琢的天然山水,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山水,余秋雨展示的江南小镇有别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的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在江南的小镇,你听不出历史的治叹,感受不到类似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江南的小镇所拥有的是难得的清雅静谧,是似乎被遗忘的文化底蕴。书中的江南小镇给了我们一种回家的感觉,也正是这种感觉使江南成了大多数文人的隐居之所,为了他们的逃避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合上书卷,走到窗前,看着这繁华的城市,曾经的六朝古都,却想起了“南京——没落的贵族”这一令人心震的评论,想想,我们是否也该去读读南京的文化,去亲自体现验证一下这场辛酸的苦旅呢?

  文化苦旅,因为有苦,才有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化,而是那被时间掩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