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心理学着作,都会引起自己很多的共鸣。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被关注,而它恰恰是很重要的。读《影响力》,学会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感悟了许多道理。
书中曾讲到这样一段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种机会变得越来越难得时,我们也就失去了一部分自由。而失去已经获得的自由是让我们深恶痛绝的事。人们都有一种维护既得利益的强烈愿望,基于这种愿望,可以提出“心理抗拒”理论: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或威胁时,维护这种自由的愿望就会使我们更想拥有这种自由(以及与之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当越来越严重的短缺或其他因素使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就会通过更卓绝的努力对这种妨碍做出反抗。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了解“心理抗拒”理论,就会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不让发展成为紧缺的资源,大家就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非急功近利。所以为孩子搭建平台设立机制是很关键的,虽然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每个人的长处也不一样,但当机会多到可以充分选择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找到成功的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待开发的宝藏,关键就看我们是不是掘宝人。
当我们遇到很紧急的情况时,越急躁做出的决定就越容易偏激,往往会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而我们若采用“心理抗拒”原理,在最紧急的情况下能静下心来对前因后果做一个梳理,相信此时的发言和表态就会慎重得多。管理大师德鲁克以及斯隆都说过,在面临人事决策时,即使时间再紧张,立刻决策的要求再紧迫,也同样要冷静24个小时,往往24小时以后,气象就大不一样了。
在承诺和一致一章中说道: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我们会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我们之前所做的决策。如果让孩子将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写下来,那么他做到的可能性比他不写下来要大很多。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的一句承诺可能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当然承诺若是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提出那约束力就更强。
在公开场合的承诺不仅会对承诺人一种无形的监督,还会影响到参加的每一个人。教育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承诺和一致的原理,创设庄严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承诺并记录下来,或许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写给自己一封信是对自己的承诺,告诉他人自己要做什么,也是一种承诺,把承诺变成一种激励,就会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静心品读,相信还有新的收获。
高中三年没接触过一本课外书,浸淫在高考的氛围里。真的感受到了一项技能(尚且把读书看做一项技能),需要持续不断的精进和练习才能接近正常水平。任何一种能力,只要放上一年不去接触,几乎会归于零。很不幸,我的这项技能已经快失去了。
小时候有个习惯,就是边吃饭边看书。并不是废寝忘食,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要占用,而是类似于今天吃饭时看看剧一样,纯粹觉得干巴巴吃饭没什么意思。在电子设备还没有普及起来的初级教育阶段,吃饭期间配上辅助娱乐,我已经站在了时尚的风口浪尖了。
这项吃饭期间的娱乐活动总是被父母无情的制止。就好像“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一样,为了制止而制止,但是除了蹭脏书,吃饭看书有什么不好,现在也没个所以然。好在我还算倔强,没有改正,所以侥幸多看了两本,而且每本书读了三四遍吧,就像现在吃饭,还是会抱着看过三四遍的剧看。但高中这个习惯终于还是没能继续。
言归正传,谈谈《影响力》这本书。翻它的时候是从前到后依着顺序看的,没有了当初那份悠闲的心境,反而多了几分急功近利了。其实多读几遍再写更好,可好久没写过读后感了,很希望写点什么。
罗伯特总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者是在小贩、筹款商那样的运营者那儿吃亏欠。以此为切入点,开始研究顺从心理学。他发现了一些心里原则,这些原则影响了人们顺从一个要求的倾向性,并构成了影响力武器最核心的要素。利用这些原则,顺从业执业者就有了左右人们行为的力量,有人成为了这种力量的受害者,当然也有人受益。
这五项原则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互惠原则:我们应该尽量以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去报答别人。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加以回报。这本身是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一种正常的反应,让我们以德报德,学会感恩。但是有人利用了这一点。他有求于你,于是带着这种目的给你馈赠,在你接受之后又向你提出要求。为了避免内心的谴责和道德的压力,你会被迫同意对方的要求。
承诺和一致:当你对某事有了自己的态度或判断,你会更倾向于选择相信。比如思聪的微博抽奖,当你没有参与时不会觉得身边任何一个人有机会中奖,但当你参与时,却非常相信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也就是说,在承诺和一致原则的影响下,你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社会认同:人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会在已经证明过得事实上投入大量时间。中国有个成语叫衣冠取人,虽然本意是指以外在评判别人是一种肤浅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衣冠取人是一套很有效的评价体系——那些成功者无不是整洁干净,神采奕奕的。再比如去外面吃饭,你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人多的店,因为你会下意识认为这是一家很受欢迎的店。但利用这一点衍生出了一个产业叫“饭托”。在其他方面,居心不良者也会用这个原则欺骗你。
喜好:就是人们利用你的喜欢从你身上获利。我们更喜欢那些外貌好看、与你有相似性、与你接触或者合作较多或者恭维和赞美你的人。于是这些人也会影响你在生活中的某些行为。
权威:权威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的也会在权威的命令下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稀缺:正常情况下,珍贵的东西必然不多。而稀缺原理就会利用失去一种东西的可能性来激发我们的行动力。出去购物时经常有店员告诉你,这件衣服是我们店里最后一件,今天不买,明天可能就被人买走了。听到这些话,如果面对一件你很心仪的衣服,你可能会下买的决心。或者在一段关系中,你追得越紧,对方跑得越快,反倒是你不怎么紧追不舍,你就拿得越稳。
大多数情况下,即时的判断是好事,因为这已经被无数人验证过。况且人脑这台精密的仪器不太可能在一些小事上重新判断。正是利用人脑的这一弱点,好的或者坏的影响力被施加到了你的身上,所以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判断。
但这绝不是一本关于阴谋论的书。人脑的某些一触即发的反应可以被很好的使用,也正在被很好的使用。但倘若有人利用这些弱点损害我们的利益,这是不能被允许的。
《影响力》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
1月份的读书会上,基于格调及立意偏低的原因,我收回了《做人不要太老实》这本书(我相信以我们公司的文化,不会叫老实人吃亏)。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考虑,该拿本什么样的书献给大家才合适,直到看到这本书。这是去年在南宁培训时认识的一个老哥送给我的,他说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要我好好阅读。谨遵他命,我拿到后很快地看完了一遍,感觉有所收获,但又没吃透,因此紧接着又看了第二遍。直到本月,进行了第三次的阅读。
常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看过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率性而为,有好有坏。而据调查,美国历任总统中,有成就的都是坏脾气的总统,因此我颇为疑虑。近看一个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话,一个面,但在职场中评价一个人,通常是多面综合的,很多人会因为“处事不够成熟”、“沟通能力欠缺”、“心态不够积极”或是“群众评价不良”而失去机会。看完本书后,我感觉,决定命运的其实不只是简单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说的综合因素-情商。
作者对情商的概括为五大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作者开篇先讲到习惯,人大都生活在习惯里,如果没有外力协助,并辅以强大的自我约束,很难改变,但如果自身想改变,愿意去改变的话,还是很简单的。
在个人魅力与自信篇中,感觉这与其他励志类的书大同小异。但我非常认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简单说来,可以说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如果这种能力欠缺,就会出现作者所说的情感失聪的情况,误解别人的情绪,说话不恰当,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在我们生活当中,有遇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聪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移情”引起的。当然,为个人私利所蒙蔽而引起的“拒绝移情”当属例外情况。
本书的第四章专门讲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觉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来分析与“操之在我”相对的“受制于人”的差别,并详细介绍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后还澄清了:“操之在我”并非“一味忍让,被动接受”。我想,这可能会是大多数人对“操之在我”的认识误区。根据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总结为:“不为他言所激,不为他行所伤,保持乐观,活在当下”。
第五章的影响力原则,比起《影响力》那本书而言讲得比较浅显,从对上、对下和平级沟通三方面阐述,还是非常实用的。因此,我希望看完这章以后,我们的同事今后永远不说:“我又不是他领导,我怎么能叫得动他”之类的话。只要用心沟通,距离不是问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励志类的好书,作者组织的方式非常浅显易懂,其中的很多故事也值得收藏,还有一些精炼的句子很值得我们记录。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有两点:一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由于叙述与资料背景的原因,真实性显得不足。二是作者做为清华大学的博士(清华由于留学成风,大抵是一流本科,二流研究生),自我优越感太强了一点,书中多次提到博士如何,清华大学如何,这与作者的年纪尚轻,工作经历不够丰富(从学校到学校,并留在学校任教)有关。但总体说来,瑕不掩瑜!
前不久,一位热心的家长向我推荐了这么一本书《情商与影响力》。刚拿到手的一刹那,粗粗翻了一下,觉得里面蕴藏的都是一个个空洞的大道理,因而并没有激起我阅读的欲望。闲下来,仔细品读了几段,才发觉这本书有非同寻常之处,阅读的欲望顿然而生,几天下来我就把它“啃”了个遍。
《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确立了“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个人觉得这样的观点与理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话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第四章中的处事理念——操之在我。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或者吃亏的事情,面对这种境况时,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调节,从问题的另一方面去考虑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许可以变成好的事情。换句话说,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会为你歌唱,小草会为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流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
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
吃亏的人说:“吃亏就是福。”
丢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
胆小的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受压抑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退职的人说:“无官一身轻。”
被炒鱿鱼的人说:“我把老板炒了。”
掉进水塘也不必沮丧,没准儿会有鱼进兜里。
看完之后恍然大悟,这不正像我们以前课文中学过的阿Q精神嘛,原来这阿Q精神也能成为*的潮流理念。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将危机变成机会,将仇恨变成爱心,将失望化成希望,将叹息化成欢呼……“操之在我”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将受益无穷。就说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经积起了一个个小水塘。早晨,我打点好一切,撑着雨伞就出门上班了。豆大的雨点打下来,哒哒作响。恶劣的天气使人难以行走。正当我抱怨这讨厌的鬼天气时,从我身后飞驰过一辆小汽车。“啊!”伴随着一声尖叫,只感觉一身凉意,等我睁开眼发现我的脸上、衣服上已经水迹斑斑。“这该死的司机!”我的火气立刻冒了上来,“怎么这么倒霉!”没办法,只能折回家中,换套衣服再出门了。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听完我的牢骚,一边帮我擦水,一边说:“幸好,离家还不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转念一想:是啊,我还得庆幸呢!万一已经到了学校门口,再折回来,不但心情更糟,上班还迟到呢!这样一比较,我的心里顿时舒畅了许多。换好衣服,我就赶着去上班了。
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经常碰到类似的事情。比如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见成效,有人会开玩笑似地安慰道:“没有努力,或许连现在的成绩都没有呢!”撰写了很久的论文没有得奖,心中一阵失落,但马上又对着同事们欢呼:“太好了,有人请客吃饭了,掏腰包的却不是我。”同事之间谈论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这么简单看轻自己,马上自我安慰道:“比别人白白多一身肉,我还赚了。要知道,市场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块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学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说,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选择痛苦,对自己说我怎么这样倒霉,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选择幸福,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儿,你一定会是一个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责,会使你活得会更加轻松。阅读《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能使人心情舒畅,情绪良好。相信它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人和人之间缔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听了孙老师的讲座,买了本《影响力》看看。虽然我不是销售人员,但是一直都对销售工作感兴趣,所以对此类书感兴趣。看了之后,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书中说得我们平时都遇到过,但是没有这样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也没有作者看的透彻。看了之后,发现我们在平时与人接触中,很多行为是书中讲到的。有些内容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如果不读此书,可能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被别人算计,还以为他们为自己着想,关心自己。现实是残酷的,不是在被别人骗,就是骗人。如果我们在被别人骗之前就看出骗子们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开,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了一些销售方面的有效的销售技巧,读后感《《影响力》读后感800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销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觉自己对销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还希望通过一年的时间将孙老师说得这剩余的四本书都看完来提高自己。书中的一些经典的案例,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影响力的武器——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读此书,好多商家的奇招我们可能还会被蒙骗。从这章发现人性的弱点,思想变化,太容易被影响。这里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欢,因为很生动。
互惠、承诺和一致——我们生活中体会最深的原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销售人员利用。
社会认同——这章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文中举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为没遇到此时没有体会,但通过书中描述,增长了知识,学到了生活中更实用的方法。
喜好、权威——这也是生活中体会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通过这众多方面的介绍,我更全面和具体的了解,人通常都被什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只是说了一些这本书的优点,缺点也有。可能外国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们还是有一定差别,再加上翻译过来的文章,就有些不符合国情。还有些部分有点重复,反而应该细的部分没有详细讲。我觉得尤其是例子应该多一些,因为这样会更生动具体,比起抽象的文章来说要好得多。
不过要是销售和商家看到了这本书也会提升自己,就会衍生出其他影响力的方法。
我觉得虽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这样生活每个人都太累了,每天都处在尔虞我诈之中,所以外国人来中国就会不适应,说中国人太会玩心眼。这样的结果是社会造成的。所以也会影响着大家。
在看这本书以前,总认为影响力就是自己影响别人的能力,现在看了《影响力》的一小部分,第二章的《互惠》,作者把它剖析得很透彻,我觉得该书写得非常专业,里面的一些字句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还需要我慢慢去细读,下面是我的一点读书心得。
我认为影响力就是过去事情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左右着我们今天、明天的行为,也许是正面的影响,也许是负面的影响。总尔言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昨天的、过去的事情的影响。该书将这种规律系统的揭示了出来,它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共有(或者是固有)的观念和生活经验。复印纸
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太复杂了,而我们接受到的信息也太复杂,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时看似我们是自由的作出抉择,其实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这种规律的人轻松的掌握着他人的动向,透过人们内心的负债感(互惠原理)或是文化上的观念给人以压力,迫使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从这个方面来看,人们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清晰的判断力,或者说不被人欺骗,实在是有些困难,因为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会被骗,人们还是会踏进这个圈套,仅仅是因为希望遵守承诺,被人尊重,或是为了偿还一点点小小的人情,文化的习惯要求我们这么做,于是我们这么做了,可是却被骗了,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必须这么做,否则就将面临自我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趣的是,我们在实施互惠的同时,有时免不了自己也会变成互惠的“猎物”。复印纸
书越读越有意思,我一定会好好读完这本书。边读边反观生活中的现象,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此来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互惠是人们身边一种有效的影响力的武器,就是看你如何去利用它,或者说如何去应用它,关键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它,因为很多人都在用它来谋取利益。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教授,沉浸于顺从心理学研究三十余年,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揭示了蕴涵在顺从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影响力》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或实验向我们证明了那些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根本不会意识到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坦诚地讲,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书中大部分章节我是采用“听书”的方式。出于教师的秉性,听书的过程中总想“急功近利”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001、审视教育的“无力感”
在《影响力》的第三章——承诺和一致中有一个案例: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至四年级的小男孩不玩诱人的机器人玩具。当他用“惩罚”威胁和“执法”约束孩子的'时候,22个男孩只有1个男孩摸过玩具;6周后,当他不在的时候,他的威胁就失去了效果,77%的男孩选择玩机器人玩具。在第二次试验中,他只是对孩子说当他暂时离开房间时不要玩这个玩具,因为玩这个玩具是不对的,并没有威胁孩子。6个星期之后,2/3的孩子没有玩这个玩具。
对于实验结果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赞同的:威胁孩子,只能得到暂时的顺从,最后效果肯定是不佳的,特别是对开始有独立意识的高中生来说。
这一次带的高一年级里,有个刚毕业一年的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每次去他班级里上课时,教室外面总是站着很多学生,说班主任因为他们违纪所以罚抄课文两万字,没完成不敢进教室。个人觉得,这种“约束式”的教育,教条式的“规范”和“惩罚性”的威胁,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拒绝”这种方式,到时怎么办?
工作中也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有赌气式的评判“某某同学早该开除了”,也时常会遇到个别班级“扣分就让学生…”的“惩戒管理”引发的矛盾。反思案例中的两种管理方式的实验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只有让学生获得内心价值感的认同,才会形成良好而又持久的行为习惯;简单粗暴式的惩戒约束会出现“反弹”。
教育管理的“无力感”实际上是正确价值观念宣扬上的“无力感”。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往往受社会不良习气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该既看到学生的失当行为,更应该了解此行为背后的观念支撑,在日常管理中强化渗透班级价值取向的教育,关注个体性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此外,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过于松散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对学校管教过分的期待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更应强化家校等多方合作育人,形成教育合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贴近学生,坦诚交流,宣传正能量,以行为示范引领学生成长。
书中还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样对我有启示,如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社会认同感的原理,给孩子看一些他们喜欢的人的正确行为规范的录像,而不是纯粹文本条文说要怎么做,或者背行为规范等等。
002、反思教学的“落实力”
书中有一个沙滩“偷窃”事件的例子,在沙滩上随机选20人,在其一侧放置物品后走开,再让研究人员扮演“小偷”行窃。在面临“偷窃”事件时,未受到看管物品委托的阻止只有4次,而接受委托的阻止达19次。
这个简单的案例也给我许多启发。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出清晰的学习指令和做出准确的学习要求,对保证学习的效果意义重大。课堂的要求越细致,学生学习效果越好。教师合理的学习指导、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和师生间默契的配合是落实教学实效的关键。反之,一堂没有指令和要求的课是迷茫的,知识如同沙滩上放置的物品,没有委托,缺少管理,即使再富有负责心的人也会不自觉地选择忽视,再认真自觉的学生也会懈怠。
我们经常发现身边的学生不自觉的下滑,有的学生“不是不想学,是学不会”、还有的学生“很努力,但就是学不好”;教师一次精心地布置练习作业,一次有效的课堂组织或准确的点拨,一次入心的谈话可能就是打开学生成长大门的金钥匙。
作者还告诉我们“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可见,让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制定合理的目标对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也十分重要。
003、积淀工作中的“思考”
猫叔说:“复盘,才能翻盘。”我认为,复盘中最重要的便是反思,《影响力》一书无疑是反思的大成之作。反观我自己的工作,每天都会遇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却很难做到适时适当的思考和整理。缺少了工作中的“沉淀”和静心思考,教育教学工作徘徊不前。纵观教育界的名师、大师,大都具有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工作中经常思考、反复积淀的习惯,在不断累积中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教育教学能力。
于我,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有必要多读一些这样的书籍,多一些思考和积累,夯实自己的理论水平,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求多大成功,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经过希尔安的各位同事的投票下选择出了本期图书会的阅读书籍——影响力,在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品读后,发现书籍很有趣,因为坦白说我是一个容易上当的家伙,甚至我自己都觉得吃惊,明明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为何还是会自觉的去顺从别人的意愿呢?
刚刚听到书的名字“影响力”我就开始好奇“影响力”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样的武器足够强大到让人顺从并且使之发挥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呢。
其中影响力的招式一共有六招分别为“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在本书中用别开生面的故事讲述了很多社会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甚至这些研究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压根就没有在意。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这六招运用的游刃有余的话,对我们日常销售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前言中讲到了一个自动反应的模式,也是一个总所周知的原则—我们在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出一个理由,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咋一看请求的关键区别在于哪里呢,一个“因为”可能在请求里面没有真正的原因,但是呢也没有什么信息能说明“因为”表述的请求是不合理的。所以也就会顺从你的想法。
给予,索取,再索取—道理很简单,在中国是一个情感社会,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情感账户,但是呢这个情感账户需要预先存入,而不是预先索取,在销售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一些请求可能会被拒绝,但是如果我们再后退一步对别人进行赞美后再提出一些互惠互利的请求,可能他们的内心会有内疚感,而作为互惠可能会同意你的第二个请求,所以这也是商家常用的免费试用的套路。
承诺和一致咋一看有点令人不解,它其实很简单,并且深深的扎根在我们心里,无声无息的指引着我们的行动,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做出了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会碰到内心和外部的压力,并且会迫使我们按照承诺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就会想法设法的去完成自己的承诺去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社会认同:在一些实验结果中清晰的显示了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这一招表述出来的是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都能从相似的社会中找到一个相似于自己的影子,并且加以模仿。
喜好:喜好由好几个方面组成,外表,相似性,恭维等人们总是在选择一样商品时加入自己喜好的元素比如选择商品时会选择观察商品的代言人,这是一种关联也是一种吸引人眼球的方法,这也是很多广告宣传的手法,选择明星,选择模特的原因,通过喜好来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欲望。
权威:维吉尔的一句名言:跟着权威走。人们在日常的决策中便是如此那就是权威,对于权威的绝对顺从,“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甚至有时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具有某项权威的象征,如穿了权威的衣服,有张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们就会对其毕恭毕敬。这一点在中国的电视购物中可谓是路试不爽,很多的产品就是因为”伪权威者”像模像样的忽悠下让消费者做出决策做出了不理性的消费。
稀缺:无论在何时何地稀缺都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500字参考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三篇)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400字五篇
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500字参考
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三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400字五篇
欧亨利小说读后感范文
读金色的鱼钩后感
人民的苹果读后感
猫武士读后感(优秀篇)
文学之魂——鲁迅读后感
爸爸,讲什么读后感
和树谈心读后感三篇
兵器的春天读后感
80后生态文丛大学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