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传》有感

刘莉莉老师

读《杨绛传》有感1

  20xx年5月27日,杨绛老先生病逝。

  对于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我,一无所知。

  翻开这本《杨绛传》,我想要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灵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可书中的一个片段却让我颇为震撼。面对上海沦陷地公交车上的日军,杨绛一改从前的形象,铿锵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气节,那日本军官或许是被震慑到了,嚷嚷了几声便下了车。也许对祖国的热爱,不会被个人性格所局限,杨绛的爱国热情就在那一瞬间爆发了。

  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杨绛激烈的反映,震动了她的同事,她抗议,她呐喊,正是当时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体现,铮铮傲骨、刚正不阿,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杨绛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合壁,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夫妇二人始终如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碎的事的回忆录。可就在我越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离死别的回忆录。书的.第二部分,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去。杨绛却将这一令人痛苦不已的过程同梦幻的手段表现出来。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红尘的释怀。用一个人撑起了我们仨。

  也许我对杨绛先生还没有了解透彻,对她的作品也没有本本、篇篇都了然于心。但从这篇《杨绛传》中至少我认识了一个坚韧、爱国、勇敢的女人。她不再以“钱钟书夫人”为世人所知。

  她就是杨绛先生!

读《杨绛传》有感2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长沙火车南站的候车大厅,每次总要钻到那间并不大的光华书店转转,大多时候并没有买书,仿佛只是到里面去闻闻书本的味道。

  对于杨绛先生,孤陋寡闻的我先前并没有太多关于她的认识,反而是她的逝世,世人对她的悼念而转发的文字触动了我,于是决定去认识这个人,于是,从传记开始。

  这本书读了很久才读完,前半部分,大多谈的是她和父亲之间的事情,有些琐碎,并且全书语言过于平实,絮絮叨叨的,像是在看一部没有波澜的生活剧,看得人想要弃剧,到了与钱钟书的感情戏,开始让人沦陷其中。

  世间有许多深情的夫妻可惋叹,有许多悲壮的爱情可歌泣,亦有许多坚定的婚姻可标榜,如梁祝、如牛郎织女,如林徽因……但是读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品了这么多,觉得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和婚姻才是我心中认为最好的爱情。他们是相互照顾的生活伴侣,他们是相互支持的工作伴侣,他们是相互升华的灵魂伴侣。

  她在他出国深造的时候,毅然选择休学去陪伴,原因是知道钱钟书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于是"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她在他归国写文章时,承担起了所有家务,生火、做饭、洗衣……她成为他的第一读者,并能提出最好的建议,帮助钱钟书成就了《围城》这部巨著;她在他病榻前,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四个月,哦,不,一生如一日地爱护着他。世人可能读到最多的是,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让我读到最感动的话是钱钟书在暮年对自己妻子说的"照常理我最应该妒忌你,但我最欣赏你".这是来自心底最深的认可,又表达了自己那种比认可更浓烈的爱意,读到这句话时,那种发自心底的认可触动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

  如果说人和人的缘分是注定的,那么第一份神奇便是在杨绛小时候,家里第一租房子的时候,租到的竟然就是钱钟书家里的房子。缘分,真的妙不可言!他们初见,便一见钟情,入了彼此的心。作者用了这样一番描述,说:"即使躲开了她明眸善睐的双眼,也无法逃开她在自己心中的反复纠缠。"真是把那份入心之感写得丝丝入扣。在后来的相知相伴岁月里,写道"生命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则是最好的陪伴。"的确,真爱之名的陪伴的确是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品,可遇不可求,更何况是跨越了动荡、跨越了距离、跨越了"文革"、跨越了生死的陪伴,至此一生,都是你。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想在他们的婚姻里,这句话是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花雪月,也耐得住柴米油盐。

  全书用来形容杨绛最多的词语归纳起来大概是:"内心明朗"、"安之若素"、"淡泊明朗",之前看分享的帖子,读到最多的是那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到后面发现这句话其实不是杨绛先生写的,不过,她确是这样一名伟大的女子,越读越对她产生深深的敬意。她没有张爱玲的哀伤,她没有三毛的悲情,她更不像陆小曼那般放纵,亦没有林徽因的小家子气,如作者所说"大凡优秀的女性,最为难得的品质就是内敛",她是我心中最具有大家风范的女子。

  历经"文革"被剃头,被学生无端诬告,她没有哭哭啼啼,没有躲在角落里避不见人,她换上漂亮裙子、精心梳洗、光鲜走在人群中,她目睹了人性的自私与险恶,却不曾忧患恐惧,即使后来再经历人世沧桑,也无忧无惧。是的,"受辱而不羞",诸多苦难没有把她打垮,反而增添了她的韧性。后来,自己八十高龄,心爱的人患了膀胱癌,最长的住院时间是四个月,她坚持亲自照料,每天照顾钱钟书的起居饮食,在这样的日子里,自己年轻的女儿患上肺癌并离世,她忍住巨大的悲痛,呵护着爱人的心,在后来的日子里,在葬着女儿骨灰的雪松下说了一句话:"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常青树".读这短短一句,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位母亲刻在心底不能比拟的伤痛,是那份对女儿无处安放的深切怀念,寄于明月,寄于松柏。

  作者说:"人生在世,‘一帆风顺’不过是个美好的祝福,磨难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坚忍,蹚过世间的黑暗,走向黎明。"是的,一个人走向成功会让人羡慕,一个人走向辉煌会得到很多喝彩,而一个人跨过黑暗走向黎明的姿态会让人满怀敬意。只有经历了暴风骤雨,才会懂得,波澜不惊更是一种超脱。

  一位女子,以她行走于世的姿态和她为人处世的智慧被世人尊称为"先生",我想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认为她是当之无愧的。末了,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让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读到的切*米沃什的那句:"我知道,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这种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自始至终都能活在自己的意志里的洒脱和自由,是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才能发出的与这个世界最强有力的抗衡。

  最好的爱情,如杨绛和钱钟书,他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尊重,爱屋及乌",最好的女子是杨绛,她安之若素、明朗豁达,内敛而不失韧劲,沉浸而不淹没于世,一生优雅,一生充满力量。

  谨以此表达对杨绛先生最深的敬意,于20xx年8月20日晚。

  附喜欢的经典词句:

  这世间姻缘的美好是伴随,而不是追随。

  珍惜得到的每一分,而那些没有得到的,皆是本应与自己无关的。

  没什么后悔的,人活着不一定全是为了享福。

  淡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不仅可以让人释然,而且会让人获得安慰,更可让人更好地行走于世间。

  香港作家李碧华: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时间壮大吗?不,是心,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际。

  越是放不下的,越会成为你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