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父母》读后感

阿林老师

  【1】《有效父母》读后感

  教育智慧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幼儿园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者,是携扶孩子走上人生之旅的向导。前不久,本人有幸购得《有效父母》一书,阅读此书,真的觉得此书是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只会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及孩子的可持续等方面着手,既有较为详尽的理论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兼具了权威性、独特性、实用性、全面性、等特点。他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教材,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更是家长与老师的良好沟通的平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也分析了一些原因: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那么《有效父母》一问,给了广大家长与教师提出很好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当然也是我阅读此书的一些概括: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

  斯特纳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与老师的行为很要紧,应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是父母,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与老师。做父母也好、幼儿园老师也罢,需要责任、需要知识、需要学问、需要教育智慧。我们首先要学习、要领悟教育的智慧,要改变教育理念。这也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2】《有效父母》读后感

  《有效父母》是杨智钧的作品,他对如何培养孩子作出了几近完善的叙述,包括孩子智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品德教育、多元智能、可持续发展、拥有“好身体”、幼小衔接等内容。叙述不可谓不详细、方法不可谓不得当。

  虽然这部书对如何培养好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如果照此执行也确实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有效父母并培养好孩子,但是这需要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比如父母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全神贯注地来做这件事,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父母都是难以做到的,他们还有更重要更迫切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家庭良好的运转,他们必须去努力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有多少精力多少耐心去培养好自己的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理想化的培养方式是否真的就一定可以达到预期呢?面对社会这个光华陆离的大学校的熏陶,谁又能做出保证呢?

  这本书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终身的楷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真真正正的“第一责任人”。并用了卢梭、斯特娜夫人、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来论证这种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无可厚非的。但是它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两者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特别是社会教育,孩子在父母那里、在学校那里所学习到的生存技能和做事原则最终都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验证,如果最终不能适应社会,就必须磨平父母和学校所给予的棱角,否则就只能被社会所淘汰。而且除此之外,孩子虽然是一个受教育者,但他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完全按照人设的程序去做事,他首先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面对教育的时候,他有选择是否接受的权力和意愿。这些都是不可控的,超出了父母掌控的范围。

  教育是一件大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是一件大事,这没有固定的方法,所谓“学无定式,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我个人认为要抓住教育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孩子的品德问题,这个问题抓住了,其他的随着孩子成长的意愿适当加以引导就可以了,没有人可以预测或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电视剧《星光灿烂》中三奶奶的一句关于教育耿星光的话很经典,“就顺着这根藤往上长呗”,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3】《有效父母》读后感

  俗话说,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万物皆有一定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生理规律、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等等,倘若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规律,想必定会事半功倍。讲座中,郭老师主要对孩子的学习规律进行了分析:好奇心和兴趣(家长)、自信心(家长)、学习习惯(家长)、学习能力(自己)、学习内容(老师)。众所周知,一幢雄伟的楼房拔地而起,最重要的便是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那么这幢楼房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孩子的学习规律亦是如此,家长的教育好比在打地基,这个地基打好了,孩子自己就会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老师便能游刃有余的教授知识。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大家都知道,孩子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他们共有的一个心理状态。玩玩游戏,看看动画片,听听儿歌听听故事等,比让他们背个古诗写个数字要有吸引力的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接受的'是感官主动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这种强迫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相信这是很多家长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郭老师给了我们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无缝衔接。所谓无缝衔接,就是让孩子在他好奇和感兴趣的事情当中主动学习。这一点基本与我在家长会中讲到的一样,让孩子在游戏、情景剧等感兴趣的课程中快乐的接受知识。例如,和孩子一起玩陌生人来敲门的游戏,让孩子懂得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随意跟陌生人外出的道理;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益智动画片诸如中华五千年等,让孩子感受中国五千年来的人文文化等;例如,和孩子一起听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等,讲述歌词大意提醒孩子守孝道、讲礼貌,拥有完美人格······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这样简单实用的办法就能轻松的帮孩子将学习变成一次快乐的旅程。

  二、培养自信心

  跟很多家长沟通的时候,我都会提到有些孩子缺乏自信,不敢于表现自己,家长朋友便会很吃惊的跟我说:“是吗?孩子在家的时候能说能笑,会唱会跳的,看着挺自信的啊!”看着家长们怀疑的眼神,我也有了很多的担忧。其实,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聪明,我讲授的东西他们大都也能记住,但是,很多孩子缺乏自信心,没人的时候什么都会,一旦人多了便显得胆怯、内向、孤僻,这就是自卑的潜能表现。而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抑制自卑潜能,让积极、快乐、开朗的自信潜能得到释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郭老师传授了四大技巧,以培养孩子自信心。

  1、口头表扬

  热情洋溢的表扬总能让孩子们感到欣喜,而口头表扬特别强调的是行为的具体化和语言的丰富化。如果表扬孩子,那么,一定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哪里做的好,我为什么表扬你,这样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例如,你下班回家孩子主动帮你倒了一杯水,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宝贝,看到妈妈这么辛苦,你帮妈妈倒水,妈妈感到非常高兴和幸福,谢谢你!孩子知道了这种行为是对的,也看到了妈妈露出的笑脸,甚至得到妈妈的感谢,那么这样的表扬方式便是一种成功的引导。表扬孩子时,千万不能讲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例如:主动给我倒水,是不是在家不听话了?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和孩子的距离便会越来越远了,而且孩子也不愿意再对家人有爱的表示。另外,有的家长表扬孩子每次都是一句话,时间久了,对孩子也就没有新鲜感和诱惑力了,所以,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多学习新颖、热情的语言来表达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2、身体语言

  拥抱、亲吻,这些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大家都不会陌生,每天分别前和回家后,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试问家长朋友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向孩子传达爱的信号了呢?孩子对感觉相当的敏锐,家长一个小小的爱抚就会让孩子觉得幸福,同样,过度的批评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在这里,郭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也提醒了我这个老师,对孩子,多竖拇指少用食指。不要每天用食指点着孩子的脑袋说你真笨,怎么就学不会诸如此类的话,说的多了,孩子便会认为自己真的挺笨,自卑感会愈加强烈。

  3、奖励优势成就自信

  说到奖励,大部分家长便有了说不完的话,举不完的例子了,甚至于我,都会在周末的时候奖励孩子一个漂亮的大红花、小红点之类的。目前很多家长的奖励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太小气,而有的又太大方。在这里,郭老师提醒家长朋友,奖励也是要讲究原则方法的,首先说一下延迟满足法,比如说今天你给了孩子一块糖作为来幼儿园的奖励,那么放学的时候如果他还想要一块,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糖不可以吃多,一天只能吃一块,今天的吃完了,所以只能明天再吃喽。当然,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信用这两个字,一旦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许诺,让孩子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好习惯。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尽量投资脖子以上的部分。俗话说,脑袋决定口袋,思维决定命运,如果要奖励孩子,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一定得给什么,有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像益智玩具类、儿童书籍类、学习用品类等都会是不错的选择,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4、鼓励能让白痴变成天才

  鼓励对父母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们对孩子的正面鼓励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良性发展趋势。鼓励孩子,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信任孩子。郭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江西的单亲妈妈,把一个被老师认为多动、智商低的儿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清华生,问起她的经验,原来就是将老师的批评转化成了鼓励的话语,给予了孩子学习的动力。而这个中艰辛,也不是一般父母能够体会到的。养育孩子真的不容易,不知道是郭老师的演讲功夫太出色,还是家长朋友想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辛苦历程,我看到在场的父母眼睛里都闪动着泪花。其实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长大,父母站的越高,孩子便会看的更远,即便全天下的人都不信任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无理由的相信他们能行,相信他们可以,用正面的力量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天下人的缘分始于相聚,而父母的缘分始于分离。只有让孩子脱离自己,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做父母的才算可以安心。纵观现今社会,年轻一代心理力量的缺乏,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上演。日前国内自杀率节节攀升,因为父母打骂而跳楼、自杀的青少年数不胜数,因为两代人缺乏沟通理解而弑亲的青少年数不胜数。这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着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力量的增强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三、爱学习的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力约束,自动自发地、重复的行为。据权威显示,任何一个行为的建立都需要重复训练,重复坚持21次就能形成习惯。我们的常规也是在每天的重复中形成习惯的,而学习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孩子在第一天学会三个汉字,我们奖励他一盒巧克力,孩子第二天学会三个字,我们许诺他看半小时动画片,孩子第三天学会三个字,我们奖励他一顶漂亮的帽子,孩子第四天又学会三个字,我们口头表扬无奖品,那么第五天第六天······孩子学习汉字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再成功的事业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再多的金钱也会被失败的孩子挥霍一空。中国汉字“财”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我们的宝贝成才了,我们便会拥有最大的财富。所以,呼吁家长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每天对孩子用心、用心、再用心一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感受学习的乐趣,最终收获快乐而充实的童年。每天用心一点点,正如郭老师所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