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

阿林老师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1

  书是有层次的区别,有的书轻松活泼愉快,给我们提供一个工具或者让我们能够莞尔一笑,有些书深沉厚重让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进步,那今天这本书,我认为就属于后者,叫作《思辨与立场》。

  令我反思的一本书

  它是令我反思的一本书,是一本重要的书籍,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批判性思维》。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过无数次批判性思维,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对批判性思维有着天大的误解。

  什么叫批判性思维,有人就说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说一个事的时候,你需要批判性的去接受,你需要反思,你需要看他有没有逻辑上的漏洞,所以大多数的人理解批判性思维之后,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杠精,变成了一个特别喜欢跟别人抬杠,找缺点找毛病的人。

  事实上不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生而为人,开始有思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已经出现了文化的遮蔽性,比如说像我生在洪湖,我天然地认为洪湖的莲子最好吃。结果我去杭州玩的时候,有人就说,西湖的莲子是最好的,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我会认为我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事实上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好多人以为攻击别人反问别人是批判性思维,不是,如果你不能够客观公正地接受一个你错了的观点,你错了对方对了的观点,你就不叫作具备批判性思维。

  就是在任何情景之中,你都能够采取最恰当的思维方式,这个叫作批判性思维。所以它是针对我们自身的,是要经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一下说,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公正,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深刻,我刚刚这样想是不是满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刚刚这样想有没有逻辑。

  当你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你才是一个在智力层面不断精进的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这本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逐步的训练,让我们的思维水平达到高层次批判性思维的水准。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今天要清晰的界定一下什么叫作真正的具备批判性思维。

  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叫作认知谦逊,首先你要做到认知谦逊,就是你得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你得承认自己,不是一切东西都知道。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才有进步的可能性。

  第二条叫作认知勇气,认知勇气就是说,我们愿意挑战我们的信念,我们每个人拥有了一个信念以后,我们就特别希望它是真的,我们就特别希望它不要变,但事实上就是你经常都需要发现自己过去做的不对,过去说的不对。

  第三个特点叫作换位思考,就是你能够拥抱对立的观点。与之相对的是自我中心性,就是当一个人思考任何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永远是对的,你永远可以把你所做的所有错误事合理化。你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的,你没法接受跟你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尤其是对立的观点。

  然后第四个叫认知坚毅,认知坚毅所对应的叫认知惰性。什么叫认知惰性?这么复杂,算了算了,这太难了,一天到晚活得累不累。当我们要求说,你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你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不用,不用那么费劲,凭感觉就行,只要你感觉对了什么都是对的,就是认知的惰性。他不愿意去追求科学,不愿意去追求公正,也不愿意追求逻辑。所以你要知道这个复杂性和沮丧感是一定会有,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复杂性和沮丧感伴随的。你得有一股勇气,你得有一股坚毅的力量才能够做得到。

  以上特征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相互依存的,就是你得有认知谦逊,你可能才有认知勇气,你才会能换位思考、认知一致,然后认知坚毅,同时你能够学会依赖理性的推理,并且做到思维自主,这是一整套我们都需要有的东西,我们才能够做得到。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2

  《思辨与立场》的英文名字是批判性思维,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樊登老师说他做读书会,如果最后人们只记住一本书,他想推荐这本《思辨与立场》。

  我给大家说一些我在书中新的认知。人的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求。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的意义;情感监控或评估思维所产生的意义;欲求引发动力。

  一句“思维塑造了你,无论你在做什么,无论你有怎样的感受,也无论你想要什么——一切都由你的思维品质决定。”“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思维都是处在潜意识水平的,没有将思考的细节提升到词语水平。”

  这本书我大约买了四个月的时间,目前为止只看了前5章,这是一本需要自己去实践的书,教大家如何去反思,如何去自省。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这个词语,可是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就太难了。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影响非常深,自己的价值观有些根深蒂固。就像自己很焦虑,有的时候容易纠结,还是缺乏一些认知坚毅和认知勇气。对于我换工作和怼人的精神来看又有一定的勇气,但是还是缺乏一些相信自己的能力。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3

  科技的进步将我们的生活置于一个新信息不断泛滥的世界里,我们被大量的媒体、见解以及数据所包围,我们应该如何来区分好坏信息,活跃谬知及活性信息呢?《思辨与立场》一书为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实用的方法,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以“认知美德”为最高境界帮助你信心满满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更佳的问题决策者,从而获得对自己思维明显的操控力,让你过上更充实、快乐和有安全感的生活。

  生活就要行动,行动就要做决定。当决策方式是理性的时候,我们就过着理性的生活;当决策方式是非理性的时候,我们就过着非理性的生活。而理性的决策可以使我们在不违背他人权利或损害他人福祉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最大程度让我们快乐,最大程度让我们生活得成功乃至最大程度地让我们满足。如何理性的决策呢?人类的大脑,无论它的意志如何强大,它都属于强大的,自我欺骗的、自我中心的大脑,而自我中心主义的存在也是发展认知美德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要成为一个有决策技巧的决策者,我们就必须成为一个娴熟的思考者,一个自己内在的观察者。那为什么有人会做出自我妨碍或自我伤害的决策呢?答案是:即刻的满足和短期的获得。当我们识别出自己生活中的非理性决策时即“坏习惯”时,我们要用对自己长远利益的洞察力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即“自我训练和意志力”。当我们用理性的决策方式替代掉非理性的决策方式时,我们就是用一种好习惯替换掉了坏习惯。由于习惯可以理解为在很长时间跨度内的成百上千或成千上万个决策,因此我们通过是否是“好习惯”来判断是否是“好决策”。

  如何掌控你的非理性倾向?为什么人类对道德感到困惑?如何理解思维、情绪和欲求间的关系?本书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种种迷雾书中层层为你解开,让你开启强大又浩瀚的知识之旅!

  《思辨与立场》的读后感4

  思辨更多的是说的批判性思维,就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批判和提升,就能够在智力层面不断精进和提升。

  思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低、中、高。较低层次的思维特点是无反省。第二种是思维的高级层次,叫做选择性反思,也就是双重标准。第三种人是思维的最高层次,特点是反省变化,也就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个叫做认知谦逊。要做到认知谦逊,就得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与认知谦逊相反的就是认知自负,就是不认为自己有错也不需要学习。第二个叫做认知勇气。认知勇气就是我们愿意挑战我们的信念。与它对应的就是认知怯懦。认知怯懦就是不敢质疑,不敢挑战。第三个叫做换位思考。就是能够拥抱对立的观点。第四个叫做认知一致。就是自己跟他人持有相同的标准,跟它相对应的叫做认知虚伪性,认知标准不统一。第五个叫做认知坚毅。与认知坚毅所对应的叫做认知惰性。就是要有勇气,有一股坚毅的力量。第六个叫做依赖理性推理。与之相对的就是怀疑推理和情绪化,比如邪教。就是不要丧失理性的认知。第七个叫做思维自主,就是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以上的七个特征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这是一整套我们都需要有的东西,只有具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够做得到。

  要明确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我们先要看看思维的要素,思维有八个要素。分别是信息、数据、目的和目标、关键问题、前提、意涵、结果、观点。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标准?第一个是清晰性。第二个是精确度。第三个是关联性。然后是准确性、深度、广度、逻辑性、公平性、重要性。所以当我们和别人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慢下来,不需要那么着急地回应,可以按照这个清单一个一个地缕一下,这样就能够看到这个问题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讨论。如果遇到是自己错了的情况,就可以承认,这才是真正的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掌控你的自我中心倾向。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会伤害他人,加剧沟通的紧张氛围。而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会产生沮丧的情绪,也容易顾影自怜。两种自我中心的策略其实就是支配他人和服从他人的关系。

  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进行中的思维提升者。方法有利用平时被浪费的时间、将思维标准内化、保留一份思维日志、训练认知策略、重塑性格、面对自我、重新鉴别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等。

  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一个家庭,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它可以重塑人的思维习惯,摒弃不合理的思维困局,它具有非常积极的力量,鼓励每个人更加完善自我,与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