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听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对这句话理解并不深刻,直到我遇到《终身成长》,我才意识到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现在,我已不再年轻,而且已到了不愿老得太快的时候了。回顾自己的大半生,常常都会用“如果当初……,我会……”句式。因为,我切身体会到:
1、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的。
2、虽然失败是痛苦的,但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你能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3、没有人是永远成功的,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终身成长》这本书从生理层面上对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的脑电波进行了分析,科学的角度论述了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目标明确,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的人,学习成绩更高。他们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即便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好,下次也会努力赶上。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
这样的人若作为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对他们而言,经营公司不是为了突显优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一个人若达到这样的境界,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必将再次焕发生机吧?因为,每一天,对于他,都蕴含着新的希望,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人是该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活到老,活到老,无论哪一个时代都是的。当然这也是现代人顺应时代快节奏发展的一个必须。学无止境,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完成自我生命的成长的,做人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人格的成长也是无止境的。
但作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的成长似乎更为重要,比如,人的性格,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的构建,孩提时代这些东西的构建远远比成人之后更为容易,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教育的孩子更难办,这是一个事实。所以说,人的某些东西的成长是有时间限制的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则是事半功倍,错过了则是事倍功半。
这本书谈到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他肯定了我们每一个人两种思维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个人某种思维模式占主导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成人有的能很快的学习和改变,而有的人则很难呢?这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态开放,思想灵活,有的则是心态封闭,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现在社会或者是任何一个时代,人能否很好的成长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东西,如何培养具有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使得其一生都能受益,都能积极成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教育很值得关注的一个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如何给人以终身成长的能力,良好的思维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培养的,这也是家长和教师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终身成长从各个角度探讨和谈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种种不同的表现,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固定式思维模式,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个理解的视角和自我检测的时机,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事情正确的做法,也读懂了成长型思维给我们的生活中各个方面带来的不同。很细致和很详尽,同时在书的每一章的.最后,提供和帮助我们培养自我的成长思维,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科学的书籍。能遇见是一种福气。也是为自我成长和教育打开一个更为重要的视角。像思维模式这么重要的东西,对我们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日常没有达到这种科学的视角去看和思考,更没有这种科学的视角去培养自我,和用在教育上。
人有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所以心理科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具。科学的自我发现、科学的自我成长,科学的搞教育,这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内容。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书籍,值得所有去读,对于自我,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是自我成长,这句话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尤其是成人容易被固化,觉得我已经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你成长的,因此,家长们也一定要关注自身的成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从这本书受益。
说来惭愧,从5月12日去宁德参加研修活动,分回书,陆续就在看《终身成长》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才看了五分之四。
我感觉自己很笨,书都快读完了,整本书写的是什么,感觉概括有些难。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美国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着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阐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本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边阅读边对照自己,发现自己可能更多时候是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但有时也会呈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拿写日记这件事来说吧。写作是我的弱项,甚至是最头疼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每天写作,会提高写作能力,对文字也会更敏感,只要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绩的。特别是每次在要放弃的时候,每次无话可说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但我感觉自己因两种模式交织出现,制约了我的成长。读了这本书,现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思考,我这样的处理方法,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中。这是阅读这本书自己最大的改变吧。
德韦克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昨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还要熟练掌握德韦克教授的成功法则,并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对,这样一想,我又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应该这样想: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是会有所收获的。我应该努力,再努力,我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正如艾斯奎斯的格言:世上无捷径。柯林斯也说过:在这里没有奇迹,我也不是什么奇迹的创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从中间分开。我只要爱你们这些学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的。他们告诉我,想要把学生教育成功,我唯有爱这些学生,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刚好与我的教育初心不谋而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教育做贡献。
许多教育者认为,可能通过降低标准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成就。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要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高标准,再教育学生向高标准靠拢。我觉得管理也是如此的。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提出高标准,也许团队成员没办法一下子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他们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时,多给他们鼓励,多一份宽容,但要相信随着努力,情况会越变越好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松懈,等问题出现了,发现问题了,再想改正,为时已晚。
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很有用处,读完这本书后,我还会再读第二遍,也许第二遍阅读,我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我一直认为,自我审视是要时时刻刻并终身进行的学问。
现在17岁的年龄,从小时候一直耳熟能详的名人传记,甚至寓言故事和名人名言中的道理,架构着我的“三观”。但我常常发现,几乎所有事都没有确定性和唯一性。
《终身成长》是美国作家卡罗尔·德维克的著作,书中主要议论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作者用上课发言的例子,对这两种思维的含义和区别进行了大致阐述:敢于上课发言的人会想:“我说出我的见解,是为了让老师发现我的问题,从而协助我解决问题。”他们一般不会考虑说错答案后自己的尴尬和同学的哄笑,这就是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反之,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惧于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固步自封。
我认为的自我审视,可归类于成长型思维。以前在我的认知里,事物的两面性一定有一面是错,另一面是对,就算没有明确的理论界限,感性上也会有善恶之分,但现在的社会中,“老人倒地,路人不扶”,可能是怕老人“碰瓷”;“店老板怒打小学生”,可能是“熊孩子把可乐浇在了钢琴上”……这些事不断刷新我的认知,通过我认为解决许多事的“通策”——换位思考也无法得到准确做法。
当我试着陷入“当事人”的“思想误区”后再醒悟过来时,我意识到许多问题解决不当大多是因为“当事人”双方某些方面认知欠缺。就像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告诉我要乐于助人,我就会帮老爷爷推车,而不会先思考老爷爷会不会是坏人,我认为帮助别人是对的,我就会去做。知道的越多,顾忌越多,后来取舍的一般标准,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来进行考量了。
成长要求我们广泛认识并学会接受,但一定别太唯心,多在客观角度看问题,看自己。同时,应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才能更好的自我完善。我认为每一个给我提出建议,指出问题的人,都值得感谢,他们使我发现自身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只是对于他人的评价,要善于分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生活瞬息万变,需要时刻自我审视,并保持谦逊。
无论在哪一个时间段,人都应该终身成长。‘活到老、学到老’现代人顺应时代快节凑的发展的一个必须,学无止境啊!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完成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做人需要无止境的学习,人格的成长也是无止境的。
实则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书中所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式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做事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因此害怕错误,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后天努力学习可以提高去达成,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把错误和挑战看成成长和改善的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往前看。
其实不然,这两种状态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具有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固定型思维,在不断成长过程中要激发自己对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要刻意训练用成长型思维面对我们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极情绪越来越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然而人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而是在岁月里日积月累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思考、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则毫无疑问是被习惯这种东西牵着走的,很少有人能够把做的每一件事深深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思考,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惯性的思考,惯性的做事,思维模式也是惯性的。
我觉得自己就属于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大男子主义,觉得家庭中的杂事由女人来解决,比较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男人来决定。所以家中一般的琐事我都不用去想。然而工作中我比较理智,也就是思维模式不同,放下所有琐事来学习,提高自我的认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与家人持有不同意见,我本意比较向着说服教育方式,不能打骂教育,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思考、学习,让孩子慢慢的形成自主、自我意识。不是附加式的灌输。其实这也是一个人成长中必要经过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是自我成长,这句话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尤其是成人容易本固化,觉得我已经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其实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你成长的。成长美学的特征就是相信累积的效应,对人生持有固定论的人,本质只是为拒绝改变寻找理由和借口。相信发展,相信改变,容易形成正反馈,微弱优势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来自一只蝴蝶挥挥翅膀的触发,这就是成长的秘密。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研究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800字(精选五篇)
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六篇
老王有感-读后感1000字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
老王有感-读后感1000字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十五篇)
岳飞传读后感550字范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会消失的青春读后感
罗曼罗兰名人传读后感
海底涝之读后感
深深的震撼——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感作文4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六年级
读时光老人与流浪汉有感
诗经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