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我的家乡》读后感范文

阿林老师

  读了《悦读·我的家乡》一书,我了解到,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家乡是指每一个人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或是自己祖辈和家族的祖籍地,又称“老家”“家园”“故园”“桑梓”等等。

  而我的家乡在定州子位,这是地广物博的中国领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可是别看他小,他可是非常有名的,在子位有一种叫“子位吹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子位吹歌世代相传,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子位镇也因此成为了冀中平原享有名誉的吹歌之乡,并且在2008年6月,子位吹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子位吹歌,是从古代鼓吹乐与清代歌乐发展而来的,因生发于子位而得名,其特点是吹打结合,以管子,小唢呐演奏为主,配以笙、笛、板胡与锣、鼓、镲等打击乐,表演风格热烈火爆高昂亢奋,节奏明快,旋律变化多样,极富感染力,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朝天子》《茉莉花》《一枝花》等,其中《放驴》在2018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吹歌演奏形式有两种,以为坐摊(撂场演奏),即演奏时围桌或横排而坐,笙、管、唢呐各二,再加以锣、鼓、镲;二为进行式(踩街演奏),队形以云锣在前,笛、笙、唢呐、鼓、镲、钹依次随后,但是演奏时往往会随性增减乐器数量或组合模式,曲调时而高亢激越,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悲咽苍郁,时而热烈风趣,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欢迎。

  子位吹歌演奏时,场面热烈,声音激昂,你看那吹唢呐的人,头、收、身体都在不自觉地随着节奏而摆动。那敲锣的人身体大开大合,头上的汗一滴一滴的往下落,鼓棒敲在鼓面上,咚咚咚的,仿佛敲在人们的'心上,还有那吹管子的,敲铜锣的,脸红彤彤的,身上的汗渍渍的,在他们的周围是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多是老人,间或夹着几个中年人,一堆小孩子在周围边唱边跳,你啊看那老爷爷眼闭着,脸上的神情陶醉,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手脚在不停地打着拍子,旁边的一个老奶奶身体随着节奏不自觉的摆动,其余的人也都似他们是的,神情陶醉,身体扭动。演奏完毕,演奏的人大汗淋漓,神情愉悦,仿佛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这就是子位吹歌!单单语言的描绘是不尽其意的!

  放眼子位的一草一木,一田一花,对我而言,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是那么地熟悉,想念。四时人节,田园树木,入夏时节,麦浪一波万顷,间或各种颜色的草药花;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金秋时节硕果累累,金黄无边。子位,我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