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的读后感

张东东老师

有关家的读后感

  小说《家》读后感

  《家》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我虽然不是第一次拜读巴金的《家》,但每次读完《家》后,心中的愤怒和热情犹如滔滔江水在胸中汹涌澎湃。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取材于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家》通过对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艺术再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同时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寄托了对未来新生活的期望。

  《家》是以巴金幼时大家族的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巴金在给他的表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所以我要写《家》,来作为一代青年的呼吁,我要为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家》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家族的没落,来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残忍的面目,揭露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摧残和迫害,反映在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的动荡,觉悟的年轻人从封建制度的禁锢中冲出来,寻找着新的生活希望。虽然时至今日,我们无法感受到大家族中封建礼教的压迫,也无法感知五四运动在青年人中影响有多深,虽然《家》成书于1932年,我们无法感受到巴金当时内心的纠结??然而,《家》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巴金说“我要反抗这个命运,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而觉慧就是反抗命运的典型形象。他和二哥上洋学堂,在外办报纸,参加罢课,参加游行,参加向军政府的情愿,反对祖父的命令,在家人面前公开指责陈姨太捉鬼的把戏,顶撞全家族的长辈不告诉觉民藏身的地方??正是这些反抗,最终才使得觉慧能够有离开这个家,去上海寻找新生活的勇气。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像觉慧那样反对自己的家庭,不需要像觉慧一样向旧的封建制度做抗争。但是,觉慧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安于现状,逐渐失去了曾经奋斗的动力,无数曾经优秀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后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恐怕与他们没有继续奋斗脱不了关系。让我们设想,倘若觉慧没有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话,或许在大家庭里就没有人反对他,他也不会得罪很多人,那么,他也不会离开这个家,我们也不会看到让我们感到有魄力,让我们感到有希望的,没有被封建礼教吞噬的进步青年了。

  《家》中塑造了很多人物的形象,除了觉慧,觉新给我留下的印

  象也很深。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很早的肩负着一大家族的责任。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我们总是认为觉新是个懦弱的人,对于自己的婚事,他任由父亲抓阄决定而不是选择自己心爱的表妹钱梅芬;对于祖父和长辈的斥责,他总是接受,不敢反抗;对于血光之灾,他明知是假,却不愿意得罪家中的长辈,把自己的爱妻送到乡下生产,结果害死了自己的妻子。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成了他的武器,默默承受着痛苦。觉新是以巴金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觉新是《家》里面两个真实人物中的一个,正是大哥的鼓励促使巴金决定写下《家》,然而小说刚开始连载,大哥的死讯就传来了。对于大哥的感情,巴金完全倾注在觉新的身上。然而,我们都只看到了觉新的懦弱,而觉新的'优点,正是我们所忽略的。觉新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觉新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上有年长的继母,下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自己又是长房长孙,他不得不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压在自己的肩膀上,大家庭人事复杂,许多有形无形的箭向他射来,他不得不在各种矛盾寻找平衡。我们要向觉新学习,并不是要学他的懦弱,而是要学他的责任感。曾有位老一辈的艺术家感慨到,现在人们的责任感意识越来越淡薄,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马马虎虎就是草草了事,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很危险的,将会为自己留下难以弥补的祸害。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觉新学习。

  《家》中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念!觉民和觉慧有着自己的信念,最终可以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时隔七十多年后,活在

  当下的青年学子却缺少了自己的信念。现在一直在强调*核心价值,但能真正贯彻实施的又有几个人呢?现在的大学生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否则,整个社会就将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如果生活中失去了信念,人生就将没有任何意义。

  巴金在《激流》总序中写到“几年前我流着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复活》。”而我也曾在读到觉慧离开家远行时流下眼泪。《家》是一本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一本书,春天是属于我们的,让《家》中的思想伴随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