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张东东老师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夫的课程,他做了共读课程、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到外地游历和活动、班级经济系统、班级摇滚乐队、艺术课程、棒球课程、电影课程、圣诞节去教堂帮助流浪者,而作为语文老师的角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程是共读、排演莎士比亚戏剧、到外地游历和班级经济系统课程,《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

  首先是共读课程。雷夫以自己对阅读的热爱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多种策略、多种方法、多种鼓励、多种评价和多种活动,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心底喜欢阅读。一路阅读一路抵达。雷夫说,阅读不是一门学科,但它是生活的纪实,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于总不同的人,又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探讨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因为这个课程能有效指导了孩子阅读,让孩子通过阅读感受人生,同时也通过阅读,树立了榜样,从而让孩子抵达自己,为更好地成长打基础。而排演莎士比亚的课程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挑战不可能!”因为演好一部戏剧需要很多知识,包括对剧本的理解,背台词,灯光设计,配乐等等,排演下来,这些知识都是活的了;对于孩子来说,有个机会让他上台去展示,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入到与剧中人物命运相连,让孩子学会的团队合作。通过这些挑战中,孩子们懂得付出艰辛,懂得团结合作,懂得表达,追求卓越。到外地游历课程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课程能够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长知识;游历课程教会了学生如何自理,如何独立支配自己的金钱,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有素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旅游,而不是当一个邮差。班级经济系统课程。这个经济系统教会了孩子日常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钱,如何购置不动产,如何投资,如何维持自己收支平衡,延迟享乐。这个课程很大程度和社会接轨,让孩子出到社会能够快速适应。且也让孩子懂得了,凡事是需要努力才可以有回报,并且要对自己负责。而在和学生共同穿越课程中,老师也在挑战自己,让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职业中获得成就感,发现了自己的意义。

  回想自己的教室,也开展过类似的课程,从2014年2月9日启航,我开始了每日一诗的晨诵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在其中穿插汪国真、海子、泰戈尔等文学巨匠的诗歌。一开始读常丽华老师做二十四节气之旅的材料,感觉很简单,可是到自己做起来才觉得很困难。一开始只是找该节气的古诗,整个星期都是这样,孩子们都很乏味,读后感《《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后来我加入了汪国真的励志诗和哲理诗,孩子们的热情渐渐调动起来了。后来就形成了这样的模式:读诗——理解内容——联系自己——写下感想。后来有些孩子就把这个模式概括为读别人的作品——理解别人的感情——关自己什么事——记录。一个旅程之后,我们都有深深的体会,至少懂得关注自然,关注身边的每个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课程走完后,我们又进入每日一则新闻讨论,这个也是为了配合初三议论文学习开展的,同时也通过辩论各个时事热点来让孩子们关心我们的社会,同时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做一个好人。后来又开展了共写课程,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事,所以每个人有一本暮省本,同时我们班级也有一本班级记事。别小看这两个本子,暮省本是我和孩子们交流的重要场合,在这里,只要孩子敞开心灵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都能一一回应。且孩子们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暮省本发回去,没有人会好奇地去翻阅别人的内容。而班级日记则记录着孩子们和老师们在这个教师发生的事情,每个值日的孩子接到本子都迫不及待地翻阅以前的记录,有的还写上评论。在这两个本子上,我们清晰的`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足迹,也是这两本本子,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信任。

  和雷夫不同的地方是,我在开始接手班级,就开始尝试了解孩子,为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调查表,包括家长和孩子的,就是为了多了解孩子们。事实也证明这一步工作很重要,没有调查没有了解,所做的盲目性就大很多,在这个设计里面,我阅读了乐嘉的性格色彩学一系列的书本,深入分析各种性格,这已经为我和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而且心理学也是我的爱,观察、推测和探究心理是我热爱的,在设计和推进课程的时候,我考虑到很多心理因素,这个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保证。

  总的来说,我觉得课程设计的背后需要教师深厚的学识功底专业素养才能展开,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例如在班级积分制度我就做得很失败,但是有些老师做得很好。如果看到别人成功的课程,没有经过思考和适应,照搬在自己的教室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