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贯穿全书脉络的“三维九方”,感触最真切的是这本书不仅可以让老师、家长去如何教育孩子,还可以让我们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下面来谈谈我的两点感受。
一、教育源于兴趣归于兴趣
书中写道“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不是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业师,而是教会学生喜欢学习、怎样学习的业师,因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不是塑造学生人分尊卑思想观念、迷信权威思想方法的旧思想的人师,而是转变学生旧思想为新思想即人人平等思想观念、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人师”。
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孩子们学习兴趣培养的时候多鼓励和加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肯定及鼓励学生自我表达,那么一个在鼓励、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很自信,继而增加学习某项技能的兴趣,渐渐地对一些新鲜事物也愿意去尝试,且更赋有创造力。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学习兴趣班,他们很容易盲目跟风、普遍撒网,觉得总有一个是适合孩子的。其实不然,还是要以孩子学习某项技能后能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快乐形成了,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这样才能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不是由家长决定孩子要学什么。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开展有关于“理想教育小镇”、社区老年大学以及其他文化服务活动的时候,前期调研和征询居民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教育的根本在德育
书中有说道智育、体育、德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基础,但智育和体育都是肉体之育,它们可以教人立地,而德育却可以教人顶天。所以教育当以德育转变思想为终点,文明其心灵以释放智慧。
书中讲述了一个学生给校长剃头的故事,学生为了表达对患病爷爷的支持,把自己头发剃光后遭到同学嘲笑,最后校长当着全校学生的面让这个学生给他剃头,校长想通过非知识的教育方式,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地关爱与尊重,同时给全校学生上一次生动地德育课。这个校长就是在将学校和课堂营造成一个“温暖”环境,这样温暖的校园环境就可以弥补学生“寒冷”的家庭环境。
德育最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能够处在一个“爱”与“温暖”的环境下成长,这样他们也会自然习惯地去爱和温暖他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很认可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确可以教出文明又有志的学生,也是德育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在构建理想教育小镇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谨记搭建一个温暖友爱的学习交流平台的重要性。
最后,想用作者的一句话做结尾:“用仁爱之心点灯,用鼓励说话加油,让学生心灵之灯长明,释放人性的光芒。”也许这才是理想教育最好的状态吧!
在阅读了《教育是什么》一书后,全书主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也从中吸取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及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同时对我街道岱山的“理想教育小镇”的未来轮廓有了一定的憧憬。关于教育是什么?人们所需要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本书中也有一定的答案可循。
“人是什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本书首篇的内容便是关于人而展开。“环境是什么,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本书第二篇的内容是关于课堂软环境而展开。“人是教育的内因,环境是教育的外因,作为内因的人与作为外因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本书第三篇的内容是关于教育的具体落实而展开,而后作者又立足于三个三维九方理论模块构建的三维九方理论体系,让我们这些关心教育的人多了一个观察教育的新视角,多了一个解释现有教育现象、开创未来教育新局面的新的理论工具。
作为一名街道青年,就我而言教育应该首先要面向孩子的,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教育决定着他未来的处事方法、行为模式,直接塑造着他在未来的认知。要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理想的意义,让孩子们得以感悟生命美好,珍惜生命存在。
毕竟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生命的准确意义还不能太好地理解,但只有明白什么是生命,明白父母养育一个生命的艰难,明白每一个生命存活于世的可贵,他们才能懂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珍惜,才能学会尊重每一个小生命,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宽广的胸怀,与他们、社会达到完美的融合,从而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谐发展。
其次,我认为理想教育还应该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三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过:“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让孩子在面对灾难和危机时作出正确的应对。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三观要从孩子时期开始,尤其是在他刚刚对世界有了自己的个人认知时,很多重要的问题都要开始培养。
在我看来,“理想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们知识、构建高质量教学环境,更应该塑造孩子们良好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追求,如此才能跳出狭义的“教育”,全方位融入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的平均教育素质,将岱山打造成一个从学生到家长、从少年到老年、从本地人到外来人口在内,人人享有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的“理想教育小镇”。
教育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间也总是提及教育问题,有时候你认为一个人缺少教育,而别人可能也认为你也缺少教育,对教育的认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真正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教育问题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作者说:“人是教育的内因,环境是教育的外因,作为内因的人与作为外因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一个人的教育问题不仅是个人的作用结果,也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一个人接受教育,他就会在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进行理解,然后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事准则与思想观念,而不断变化的环境又会作用于一个人的教育,让他的思想和行为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自从拜读了沈思的《教育是什么》这本书之后,我便在生活与工作中更加注重教育的问题。
身为社区工作者,我们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往往以宣传服务的方式开展。当社区居民面临拆迁,我最能体会他们面对拆迁时的心情,离开自己长久生活的地方,离开自己经年累月精心装饰的家,对这些人来说面对的不仅是另寻他处的麻烦,也是内心一时半会无法放下的重压。面对他们,我们在政策上进行宣传,在他们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拆迁的必然性,然后帮助他们规划更好的生活,让他们放下眼前的悲伤,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学习是相互的,我们在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的时候,其实这些居民也在教育我们,不断扩充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交往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在相互沟通时,我们应该耐心与体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观点往往存在差异。在社区,或许也存在着很多让人一时半会儿无可奈何的事情,但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便感受到相互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不是那么难。
教育的重量本就沉重,但只有扛得起教育的重量,才能带着这份教育走向更远的地方。
虽然阅读下来感觉较为吃力,但是还是花了大约二十天陆续看完了《教育是什么》。作者沈思先生人生阅历丰富、思想深邃,虽以教育命题,但全书并不局限在狭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是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场教育等更加丰富宏大的主题。
掩卷思索,对照自己近二十年的受教育历程、十五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六年为人父的家庭教育角色,我既感受到实践与先进理念的巨大落差,有一种理想与现实不能合拍的困惑,又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开悟。在两个层面上有所收获:
一、找准人生角色定位
借鉴作者的说法是有关“道”的层面。正如书中所说,教育需要回归本心,将“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只有在这个定位上教育才能良性发展。人生数十载,我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同时承担多种角色:子女、父母、夫妻、学生、朋友、下属、同事、领导。有些以主动选择的,有些只能被动承担。只有我们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在某一时刻的角色,全心投入进去,才能使得人生绚烂多彩。
比如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并孝敬父母;作为夫妻要相亲相爱共担人生风雨;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下属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自己岗位上的螺丝钉;作为同事要相互补位,共同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作为领导要善于带队伍,激发士气,既会管(人)又会理(事)。
沈思先生在书中写道:“想不想做,在心,排第一;怎么做,在脑,排第二;具体做,在手,排第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并按照上面这句话去审视自己,坚持做人做事的规则,人生就一定会释放光彩,会更有意义。
二、善用问题分析工具
借鉴作者的说法是有关“术”或“器”的层面。三维九方图是沈思先生的创新,清晰直观地表现了作者对教育是什么的阐释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分析、解构问题的工具,是将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过程显性化、逻辑化的手段。正像作者所说,三维九方理论是“解释教育、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之利器,也是解释文明、推动文明转型升级之利器”。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问题,需要像沈思先生这样找到一些“利器”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在分析问题中常用到的头脑风暴法、鱼刺图法、系统图法等等,在执行中用到的有PDCA工作法、5W1H工作法等等。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宏观思考、中观分析和微观执行,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各种问题分析工具,就一定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对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执教经验的'小白来说,卢安克先生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很容易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卢安克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外,却能在中国待那么久,并对中国的乡村儿童、乡村教育有很深刻的了解,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不禁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没错,真正的农村教育绝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与那些需要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经历他们经历的,体会他们体会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慢慢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山区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们通常比较排斥外来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一点小事就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卢安克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觉对我们意义最大的一篇,要数作为教师与志愿者里的一篇“作为志愿者”。我们去帮助那些身处大山的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匆匆一瞥,到底会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敢肯定的是,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不过是派对上的惊喜,夜晚划过的流星,自然远远不及那些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于此,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得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信任,而这些信任正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好帮手。
卢安克先生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像书中提到的《三个世界》、《和平剑》、《在乎》、《梦别》等等,中间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每个去山区想要支教的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体验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添上几笔;有的可能单纯去玩;而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是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山区,并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小说窗边的泄豆读后感900字范文
新苗月刊伴我成长读后感750字
金银岛四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文章慈母情深读后感
小说窗边的泄豆读后感900字范文
新苗月刊伴我成长读后感750字
金银岛四年级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文章慈母情深读后感
纸婚读后感
空城记读后感范文300字(精选六篇)
狼道读后感(通用10篇)
修好这颗心的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三篇
羊皮卷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
尼尔骑鹅旅行记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六年级名人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