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岭》读后感

秦风学老师

《磨盘岭》读后感

  闫卫星是我的战友,三十多年前我们当战士的时候就认识,分别许多年后,我们在博客里相遇,真是缘分。转业后他一直笔耕不辍,勤奋创作,创作了许多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已经成为晋南小有名气的作家。前不久,他的晋南乡村文学三部曲《磨盘岭》、《金银滩》《乔山雨》出版了,马上寄给了我。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其中的《磨盘岭》,就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我被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深深的吸引,可以说,我的感情深深地融入了小说的情境中,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悲,而笑,而揪心,多次泪流满面,读到高潮,我掩面而泣。也许是因为我插过队,熟悉那段生活背景,熟悉作家笔下那些人物,还是因为人善良的神经原本就脆弱的,所以,我喜爱这本书,不是我对作家的偏爱,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读过的难得一见的好书。

  《磨盘岭》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近二十年间发生在山西沃国县磨盘岭村,以修建滏河水库为背景、以村民刘世杰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为线索、以刘家善良贤惠的长媳李贤儿为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展开的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跨越近二十年,三代人的农村生活背景,一群普通的人物,农村的婶子大娘,没有悲壮的历史背景和情结,却深刻的描写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善良,勤劳,坚韧的美德,我不得不敬佩作家的功力,竟能把着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生活背景和人物,产生这么强的感染力。他娴熟的驾驭故事的能力,刻画人物,情节安排,淳朴的语言,场景的勾画,非常巧妙,娴熟,优美,感人。这不仅来自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来自于他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他对人物的深厚的情感,他笔下的人物,就是他的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哥哥嫂子,他熟悉他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样,他的感情和他们水乳交融,所以,才把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

  作家闫卫星在小说中,着力刻画塑造的那位主要人物——刘家长媳李贤儿,是一位具备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晋南乡村特有的人伦规范的乡村妇女的典型代表。围绕着这个形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她口中经常出现的“过日子”这三个字。这似乎成了作者体现在乡村人物身上的核心价值观,很是让人接地气。

  李贤儿原本出身在一个日子“过得很安逸的家庭”,“可比磨盘岭村的刘家要好过得多”。所以,李母“起初对这门婚事是一百个反对一千个不愿意”,然而李家终究拗不过铁了心要嫁过去的女儿。李贤儿的婚嫁观就是“只要他人品好,只要他对我好,就是日后跟着他吃多大的苦我也愿意”。就这样,李贤儿嫁到了一个上有公婆、下有五个弟妹、吃穿用度十分拮据的家庭。然而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刚刚走进刘门婆家不久,公公婆婆就相继离世并且还因此使这个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一下子就迫使她这个长媳立刻面临了只有公婆在世时才能面对甚至也无法面对的困难,这似乎也意味着她必须承担起这个家庭中公婆的角色来,必须承担起照顾年龄大小不齐的弟妹和料理日常繁琐贫困家务的重任来。这对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李贤儿生不逢时,别无选择,她不怨不恨,不离不弃又义无反顾、不吭一声地承当起了这个“大家长”的角色,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论是丈夫顺逆、大妹妹婚变、二弟弟赖婚、二弟媳生病、小弟弟失足、小弟媳负恩、儿子小龙摔残等等一系列灾难性打击下忍辱负重、费心筹划、忘我全人、艰难度日,忍受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痛苦,付出了常人所难以付出的努力,终于度过了严冬一般的岁月,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转机。终于,成就丈夫倾力奉公,恪尽职守,修成正果;大弟弟家庭美满,官运享通;大妹妹苦尽甘来,生活安逸;二弟弟卸甲归田,重纳糟糠;二妹妹年少有为,事业有成;小弟学有所长,改邪归正;儿子小龙身怀绝技,成家立业。老闫不愧是

  描写细节的高手,他在叙述这些情节时那一笔笔揭皮露骨的刻画,那一句句剖胆掏心的语言更是让人心潮澎湃,过目不忘。

  我写到这篇书评的结尾,还是忍不住想引用他在《后记》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并以此来作为这顿春节丰盛大餐最后的鲜汤美汁来送给读者:“我看到,他(她)走在晨曦里,那身子就像一幅剪影式的照片,就看到他(她)那副因过多劳累和负重、备受煎熬弯曲的背时,觉得父亲(母亲)这副驼起的背不就是一部历史的书吗?它记载了他们自己一生的几多艰辛、困苦、劳累和煎熬多于快乐幸福的漫漫人生。”它也是“包含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家庭几代人生活和命运的书”,“甚至是一个国家浓缩了的历史”。

  就这一点,《磨盘岭》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祝贺作家闫卫星,我的老战友。祝福你不断创作出更新更好地作品。我永远是你忠实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