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张东东老师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1

  《教育与人生》中用了比较小的一篇幅说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看似一句连“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却思考了很久——因为它“实在,朴实”!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离这一句话的要求还有多远?

  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个人认为,老师其实是“语言器官”比较发达的高级动物,“言教”可谓是时刻都在进行的,经常嘴巴一张就会停不下来,反正我是这样的人,所以讲的话多了,难免重复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学生很多时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课本剧排练来说,学生甲饰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仑山顶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排练时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绘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后羿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点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该怎样?拉弓时的表情又该怎样等等。可是任凭我描述学生的表演还是不尽人意,结果我实在不满意,一着急自己上去演了,学生也紧接着模仿了起来,效果好极了,其实当时我是“愣”了,进步太快了,后来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教育与人生》一书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揣摩,叶老的超凡智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个月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可以学习好的,我还需要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方面,也让我将来的“教育人生”盛开出一朵美丽灿烂的小花!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2

  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

  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以前的我并没真正懂得如何与儿童相处,如果接受他们的情绪,如果处理他们的想法。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用轻声细语更容易贴近学生,用温柔更容易说服孩子的小脾气,用一点细微的关心可以把他们的“不听话”赶走!而正是老师的态度引导了学生的态度,老师的脾气改变了学生的脾气,老师的为人影响了学生的为人。

  这些点点滴滴也许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就是用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我的学生让我懂得了更多,我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让他们真的得到收获。我想看到他们不论在快乐与难过中,还是在成功与失败中,都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长大!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3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精选了四十八篇叶老的教育论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有幸捧读这本教育专着,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以教育成就自己。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种自然的步骤。如何才能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叶老认为,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爱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爱好文学或者政治经济的,就可以在文学或政治经济方面努力。这样,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们都能够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会不听教师的话,有的学生还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4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阅读、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师者前进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让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告诉你经验和方法。它语言简练、易懂,能激发读者的种种思考。

  寒假里我拜读了叶老的《教育与人生》一书,叶老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叶老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体的、发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动性。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时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学生死读书,高强度地训练,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学生恐学、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学生产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课堂上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通过接受教师所提示的信息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受与者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学质量的好坏通常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估,因而造成了过分看重分数,只注意少数成绩拔尖学生的教育而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形成明显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做法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发生扭曲。叶圣陶在谈到中国教育改革时提出:教育本质的改革尤其紧要。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授众人的供养。

  作为当代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落后的思想中摆脱出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书中提到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叶老在他的论着中将教师的讲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一种是先引起动机再讲,以后者为最有效,在学生接触后想知道的时候才讲,更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创新、善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

  当然,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的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活泼、兴奋、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监督,他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己做的能力,就像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每次演讲时总要强调的一句话: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要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主行为,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乐于发展自己的舞台。全方位地营造一个学生的身心可以健康合理发展的空间。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人,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愿意将其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

  在《教育与人生》一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叶老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品味叶老的教育思想精髓,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的分量,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最新鲜的知识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有义务教会他们走出学校后如何适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义务将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他们,这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操。不仅如此,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也已经不容许我们留给自己停滞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完善自己。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5

  上一次我写了一篇《哲学与人生》,写完之后很想再一下《教育与人生》。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思考人生?如何更好的走好人生路?只有借助教育这个工具。

  今天读了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教育与人生》,叶老说:“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叶老还指出教育与人生的三种关系: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

  关于教育对人生的作用,我还是比较认同卢俊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我觉得人生就像一粒种子,教育就像是阳光雨露。教育就是用来促进人的全面生长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如果要是按照孙瑞雪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胚胎”。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这个“精神胚胎”完整的成长,长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教育是“风格之培养”。风格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有了一定的要求。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接受了教育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加严格自律了,更加有原则了。

  总之,我觉得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生长,能让一个人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教育对人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