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王明刚老师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1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法国著名小说家维克多·雨果的书——《悲惨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冉阿让,让我深受感动。

  冉阿让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姐姐把她抚养成人。冉阿让二十五岁的时候,姐夫去世了,他便干着报酬微薄的工作帮助姐姐,维持生计。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冉阿让打破了面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块面包,却被人发现,并以“破坏房屋入室抢劫”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判了五年苦役。他四次越狱,四次被捕,等他出来时,已经在监狱里关了十九年。由于他是一个苦役犯,每个旅店、餐厅,都不肯接待他。

  为了过上正常人的日子,他在一个叫海滨蒙特勒伊的城市隐姓埋名,靠制作黑珠玉,成了富翁;因为他热心帮助穷人,又当上了市长。不巧的是,一段时间后他被哈威警探识破了。但为了帮助一位母亲——芳汀,找到并抚养她的女儿,冉阿让又一次开始了隐姓埋名的逃亡。最后,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用真情打动了哈威警探,获得了自由。

  冉阿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对穷人的热心帮助。文章曾经有这样一段内容,一个名叫割风的老人被车子压住了,眼看老人就要支持不住了,冉阿让不顾市长的身份,竭尽全力,就出了老人。而且他每次出们都会拿上钱去施舍穷人。还有就是他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旧信守诺言,想方设法,离开哈威警探,去寻找芳汀的女儿。

  冉阿让的所作所为,不仅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捐款的人,他们不也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大学生的吗?我认为当了富有的人,就更要一颗富有的心,这样,才可以帮助更多人。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2

  本书作者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他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悲惨世界》,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书,原来人们的偏见和狭隘远比我们想象的力量大,但是我们不该沉迷在别人的眼睛里,应该遵从自己善良的内心,积极的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饥饿,为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一个面包而坐牢,一坐就是十九年,原本善良的他被这冷酷无情的社会和凄惨的人生经历打压的疲惫不堪,出狱之后,除了冷漠和报复,也许他是真的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了。每个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一个点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之总会有这样的一个机缘改变自己的心性,冉阿让遇到了指引他一生的人——卞福汝主教,从此他拿着那对被主教“赠与”的银烛台开启了他坚定为善的一生。他去了一个小城,在那里开办工厂,乐善好施,扶贫济危,被人们拥戴,成为市长。他不遗余力帮助了被丈夫抛弃的芳汀,并收养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他不惜生命救了养女的心爱之人马吕斯;他还不计前嫌救了一直追捕他的警探沙威......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生来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犹如昼去夜来,白日西沉。”这是冉阿让的墓志铭,他是善良与博爱的化身,是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他平凡,是因为他一生默默无名,他伟大,是因为他拥有着善良之心,行使着善意之举,而这份善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3

  电影版《悲惨世界》,来自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据说这部电影拍的时候就很受重视,主要演员都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我看过之后也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拍的最好的名著电影。它是以音乐剧的方式展现的,音乐做的也很好听。

  雨果的写作特点就是将人物的命运设置的极为悲惨,当读者的心里终于承受不住的时候,作者在故事的结尾划一根火柴,给读者划出生的希望。为此,歌德是不喜欢雨果的,他批评雨果写的书是违反自然本性的,很不真实,认为这是邪恶的浪漫。也似乎真的是这样,整部书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当我们哭的死去活来的时候,觉得生存无望时,作者又给我们一丝曙光,告诉我们再黑暗的生活也值得期待。

  在我看来,人生就是如此,悲喜交加。只是我们的人生很长,痛苦或者欢乐,都被时间拉长了,拉的我们不疼不痒。而雨果,将人生所有的痛苦集合在一起,戏剧化的展现了而已。邪恶的浪漫更是谈不上,歌德毕竟是贵族出身,不曾经历过底层人在生活中那些痛苦的挣扎。

  其实每次看《悲惨世界》都会有新的发现,比如当整个世界都把冉阿让踩在脚下的时候,神父一个温暖的帮助给了冉阿让重生的动力;比如当芳汀追寻一生的安定与爱情不能实现而惨死的时候,这些美好的希望在她女儿身上实现了;比如将芳汀逼入绝境的恰恰是那些和她一样贫苦的妇女,往往我们不友善的言语和嘲弄就是一把杀人的刀;比如沙威发现自己的人生观有错误而不能解释的时候选择自尽,是不是在预示我们坏的体制终究会走入绝境。

  总之,《悲惨世界》不管是电影还是原著都很好看,凄凉高亢的歌剧,震撼人心的原著,人性与人性的对薄,永远都启迪人心。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4

  《悲惨世界》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是雨果的代表作,著作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人性的好坏并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而被定性,就像冉阿让一样,原本是个善良的勤劳的人,可是他因为救济孩子偷了一块面包就终身被人看不起,深受社会的鄙视和不容,但从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悲惨世界讲述的是冉阿让为了帮助姐姐的七个孩子,一时犯错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判监禁5年,在狱中他觉得社会不公四次逃狱,被加刑到19年。假释出狱后他因为有过前科找不到工作,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好心的主教收留,可对社会充满了敌意的冉阿让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再次被抓,主教告诉警察这是误会,并再次送给他银器维持生活。主教的善意深深的打动了他,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一个善良的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工作,他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并当上了市长,但为了保住无辜的人,他坦然走上法庭公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再次入狱。逃狱后的冉阿让救济了可怜的孤女,并带她去了法国,过上了暂短的安定生活,之后因为身份再次被误解,知道临死前才获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

  这部小说很长,故事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冉阿让虽然一是犯错,但终究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用自己的后半生尽力的去做好事,帮助他人,可是在那个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苦刑犯有着极度的鄙视和排斥心理,即便是被自己救济的孤女都离他而去,可见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是造成了社会的不公的根本原因。

  以后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好人终究是有好报的!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5

  我读完《悲惨世界》这篇长篇小说后,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它让我心里得到一次洗礼,让对故事主人公肃然起敬。冉阿让是一个淳朴的普通劳动者,他每天辛苦的工作,但饥饿和贫穷还是试试困扰着他。

  有一天,他安耐不住饥饿偷吃了一个面包,结果被抓入狱。他因惦记家人,四次越狱,却被加刑至十九年。长期的牢狱生活,养成了他郁郁叛逆的性格,他开始仇视法律,仇恨这个不公的社会。

  出狱后,他没有住处,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帮助。但他却偷了主教家里的银器。主教没有怪他,反而宽恕了他,放他走了。主教的善良唤醒了冉阿让,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冉阿让改头换面,化名马德兰,来到了蒙特勒伊小城。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变为一市之长,成为富翁的他不忘主教的教诲,热衷慈善事业,经常帮助贫苦的市民。可冉阿让慈祥的举动引起了警察的注意,无奈之下,冉阿让又回到了监狱。

  等他出狱之时,他花费重金帮助了芳汀的私生孤女,明胶珂赛特。后来他带珂赛特隐居了,做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园丁,珂赛特也在他的爱护下慢慢长大,后来与一名青年相恋,找到了她的幸福。可是.......冉阿让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冉阿让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他并不在乎,他只是一直用爱来关心人,爱护人。宽恕,是一种美德。宽恕了别人,也是宽恕了自己。让我们一起放下心中的仇恨吧!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委屈,都会有仇恨。我们应该放开胸怀,宽容对人。

  让爱充满人间,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6

  合上书本,冉阿让留给我一个落寞的形象,他佝偻着身子,脸上爬满皱纹,目光暗淡却坚定,慢慢地走进太阳巨大的光辉里,直至消失不见。

  他勤劳却贫苦,为了姐姐的孩子偷了几个面包锒铛入狱,几次越狱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却难逃法律的铁面无私以及内心的惶恐不安。直至遇见了小女孩珂塞特,他此生所有的温柔与爱终于有了出口,珂塞特就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一条通往光明,接近上帝的路。

  最成功的小说往往带给人哲学式的思考。人类社会的文明可以给人类多大程度的幸福或者苦难。悲惨世界,寓意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社会的人的生活多么凄惨。阶级固化,舆论偏见,愚昧昏庸,所谓的文明社会并没有带给底层社会的人多少幸福,甚至把孩子赶到黑暗的角落,永远见不到阳光。

  如果把黑暗的社会背景当做人类生活之上的屋顶,那么也别忘记,屋顶之外,还有苍穹。苦难无助的人们,只有把对幸福的向往寄托宗教,寄托于上帝。

  冉阿让起初也并不相信,甚至灵魂里没有一点神性的火花。他天性是善良的,可是生活的苦难压抑着他原始的善良,他在作恶的时候遇到了苄福汝主教,仁慈的主教大人以德报怨,让冉阿让的'灵魂第一次颤抖。而后无聊孤苦的珂塞特,那一颗饱经风霜的心产生了怜爱,这是他灵魂第二次颤抖。

  珂赛特于他,就像末日的一缕光,好像是上帝的馈赠,来拯救他这个被世界抛弃的灵魂。于是他心中有了爱,有了对光明的期待,哪怕面对他从前所犯的错,也再也无所畏惧。他也终于靠着自己的摸索,心中有了关于上帝的影子。也终于按照上帝希望他的去行事。

  最终他终于安详且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7

  《悲惨世界》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冉阿让的苦役犯被一个善良的主教宽恕后改邪归正,一生帮助他人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被冉阿让巨大的改变震撼了,宽恕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可以让一个十恶不赦的重刑犯悬崖勒马,变成终生帮助别人的好人。这让我想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件事。因为长年的战争,士兵十分缺乏。一个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训练的少年就被送上了战场,但因为他惧怕死亡从而他当了逃兵,被抓后将军要求严惩他,对他处以极刑。当林肯了解情况后,宽恕了他,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个少年为了报答林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上。

  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宽恕,还有帮助他人。

  “马德兰先生”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因为他把钱全部给了穷人,救了无数与他毫不相干的人。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帮助他人的例子。

  军训的时候,大家都站在烈日下锻炼站姿,休息的时候,许多人的水杯都空了,而我的也只剩下浅浅的一层了。我环顾了四周,向我旁边的人招了招手。

  “你渴吗?”

  “当然了。”

  我把水杯中一半的水递给了他。“给你。”

  他疑惑的看着我。“你不渴吗?”

  “我还有。”我淡淡的一笑。

  他立刻把水喝完了。“谢谢你。”

  看着他远去的轻快的背影,我也高兴了起来。

  宽恕的力量可以让恶人改头换面,让胆小的人变得勇敢,而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无比的快乐。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只有用宽容和无私化解掉贪婪的面罩,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显露出来。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8

  透过这部小说,我分明看到了那个人间地狱,那些为生存而挣扎的穷苦人,以及那个多次让我心酸的儿童——柯赛特。

  童年的柯赛特比童年中的灰姑娘还要可怜,她无亲无故,干的粗活不是孩子所能胜任的,更不用说挨打受骂,缺吃少穿。可她,年仅五岁呀!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年龄,可以抱着洋娃娃,无忧无虑的享受着父母的的爱。她却随时随地受到辱骂、虐待,殴打。

  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泪水也不自禁地落了下来。我已经14了,却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与她相比,我更像是一个娇贵的公主。她干过的粗活,我干过多少?她吃的是与狗一样的食物,我却尽享大鱼大肉;她穿的是破衣烂衫,,甚至没有鞋,而我的衣服明明只穿过几星期,却被我扔在一旁……可我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不够快乐。听着父母的唠叨,我会不耐烦地顶嘴;面对父母不愿意给我买的礼物,我会埋怨他们;看到父母辛苦做出的食物,我更是挑三拣四……可柯赛特,却多么想拥有父母对她批评教育,对她源源不断的爱啊!

  现在的柯赛特,得到了幸福。我也坚信她,会倍加珍惜每一天,每一个亲人。至少,不会像我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我一天都没有经历过,却完全想象得出那种悲伤,痛苦以及绝望。而我,是不是也应该醒悟了?不应该百事依赖父母,不应该老耍脾气,不应该抱怨现在的美好生活了?

  记得以前每次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我都会喊苦喊累,甚至轻言放弃。现在想来,十分懊悔。比起柯赛特,这点苦,再微小不过了。我的确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那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透过这部小说,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9

  相信大家一定读过《悲惨的世界》这本书吧,这本书记载了法国当时的腐败,我读完这本书,也深有感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冉阿让,他是一个苦役犯,不过他力气大得惊人,可以把铁棍折断。

  不久,冉阿让出狱了,他虽然出狱了,可是哪个旅店都不肯收留他,就连狗也不肯容纳他。最后,是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可冉阿让贼心又起,偷了主教的东西而 之夭夭,从此再无音讯。冉阿让被这黑暗世界“逼迫,做出了犯法的事情,可狠心的德纳第夫妇处处要害他,要是最让人气愤的就是警探沙为威了,他坚信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不对恶势力,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心慈手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他却不分事情的对与错,经常放走坏人而抓好人。我每次只要一读到他就气愤得直跺脚。虽然那是一代上黑暗的年代,但还是有很多好人的,比如割风老头,割风老头被马德兰市长了之后,非常感激。冉阿让被F通缉时,割风老头冒生命危险出了冉阿让。你们肯定会想,冉阿让和马德兰市长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冉阿让就是马德兰市长,马德兰市长就是冉阿让,割风老头能够知恩图报,这是我们许多人想而不及的。

  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因为他们贪婪,因为他们反复无常,他们就是德纳第夫妇。德纳第夫妇真可谓是丧尽天良,他们接受了芳町的委托,收了珂赛特,虽然德纳第夫妇收她的时候花言巧语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不把珂赛特当人看,有的家务活都是她一个人干。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三番五次得骗取芳汀的钱财,使得芳汀散尽家财,沦落街头。你说他们 可恶不可恶?《悲惨世界》这本书让人们深刻得认识了以前腐败的社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雨果写的书——《悲惨世界》。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贯穿本书始终的冉·阿让。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

  冉·阿让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能改了吗?

  在面对贫穷潦倒、世态炎凉时,有的人会向德纳第一样,他们自私、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诱惑时,会欺骗甚至迫害他人。这样的人并不鲜见,他们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汪精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书记为了自己的贪心,放弃了集体的利益……但可喜的是,现实之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拥有的是光明正大,无己无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战辉,他可以称得上是“爱的使者”,背父求医,带妹读书……他不求回报,他甚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去资助别人,他就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者,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11

  读完雨果的《悲惨世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知是被书中冉阿让那种博大的胸襟所感动,还是对沙威的认识有了一种质的飞跃,又或者是对米里艾主教一心为主,一心为民着想的精神,感到震撼。

  我认为,冉阿让自始至终一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他为了姐姐的孩子不挨饿,冒着坐牢的危险去偷面包。四次入狱,都显示了他善良的品质,即使后来他偷走了主教的盘子,我认为这也不足为过,这十几年的牢狱之苦,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当时的法国,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的冷酷与贪婪,促使他憎恨一切,直到米里艾主教的出现。

  米里艾主教用他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温暖了冉阿让。主教曾认真地对冉阿让说:“冉阿让先生,你的灵魂已被我洗净,你是好人。”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冉阿让一心向善,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与冉阿让相比,我扪心自问,我每天在做什么?为我的同学,为我的班级,我的学校做过什么?奉献过什么?我实在不及冉阿让的万分之一。一张纸,一块果皮,难道我就不能捡起?一句“您好”,一声“抱歉”,难道我就不能说出口?不是,是我太过自我,根本不顾身边的人和事,这种想法令我恐惧,说不定几十年后的我们会像书里的人一样冷酷无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温暖。

  幻想中的冉阿让应该是个高个儿男子汉,宽宽的肩膀十分结实,穿上虽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拄着一根拐杖,眼神里透出一丝坚强,一丝温柔和一丝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稍稍卷曲的头发,戴着顶灰色的礼帽。一旁乖巧的柯赛特挽着他的臂弯,慢慢地在夕阳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