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通用五篇)

孙小飞老师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1

  《打造高绩效团队》的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华人实战型培训专家余世维博士。拿到书籍的那天,翻看扉页的时候,对其中这样一些话深有感触,如何去打造一个团队?怎样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又该如何沟通进行团队沟通与激励?

  设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拥有凝聚力的合作团队,工作起来是何等的舒心和畅快!利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看完此书,直觉受益匪浅。

  从文中得知,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遇到事情就到主管的房间去请示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日本的主管娿看不起这样的员工。而在我国,情况就不一样了,下属们太喜欢敲门了,事无巨细地请示。做主管的喜欢人家请示,表示自己有权力,而下属们也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不断地请示。因此打造高绩效的团队第一切忌不要让下属随便敲你的门,不要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敲门,一个让他们先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如果他自己先思考了,并且真的没有解决办法,这时候他才能敲门进来。

  读到这里我想,作为高绩效团队的领导一定要有这样的指导思想:

  1、强力要求下属与下属之间先自行解决问题,不要动辄请示。不要下属敲你的门。

  2、再要他们在你的面前协调讨论,你注意他们不够团结的地方。

  3、对各个部门之间配合不力、支援不积极的事例应该议处。开大会处理,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4、积压公文的弊病非得解决不可。

  高绩效团队的运作流程如下:

  1、总负责人应公开宣示各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并鼎力支持。要求相关部门给其开绿灯。

  2、各部门负责人应主动链接各相关部门,紧盯他们承诺的事,并指出最后期限。

  3、各部门负责人要快速回报过程中的重要事故、重要变动、重要瓶颈。

  4、各部门负责人应将全盘意见做成一览表,并指出其中相克的地方,且提出最妥善的对应之道。

  5、比尔盖茨的时间观念:能站着讲的事情就不要坐着讲;能在办公桌旁边处理的事情就不要进会议室;能用便条纸代替的就不要再签署文件。

  我的所得:

  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团队则要满足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3个条件才成。英国谚语说得好,“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殖民地”,这就是团队的效果。在团队建设中,要注意团队中不同部门的水平沟通,组建变动型的团队,切忌形成停顿型组织,尽量避免一切都要靠领导开会协调的习惯。总负责人应该从监督型的领导向参与型、团队型的领导过渡,迈向自己的工作目标,除了思考、计划、辅导员工、分配任务、签署文件以外尽量什么都不做,这样可以充分地不断发挥员工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使整个团队更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2

  《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本对个人职业生涯有深刻的剖析和指导意义的书籍,书中着重阐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关于团队,第二层是关于高绩效团队,第三层是如何打造了高绩效团队,读完此书,我感悟颇深。

  一、关于团队。团队区别于一般的群体,是某一工作区域内为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而相互协作、独立工作的团体。团队各成员需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的一员应不遗余力的为团队的正常运转,高效运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从优秀的团队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进步。

  二、关于高绩效团队。首先,我认为高绩效团队的一个首要特点是拥有一个清晰的共同目标。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引导每一位成员往相同方向前进。同时,团队目标必须是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的理解而达成共识的否则就非常不利于协调团队行动。其次,高绩效团队非常重视每一位队员之间的互补性。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数量与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组合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会有所不同。如果能利用好队员之间的性格、技能互补,就能发挥协同效应。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3

  单位又一次给我们每位职工购买了有关“团队”概念的书籍——《打造高绩效团队》,《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华人实战型培训专家余世维博士。拿到书籍的那天,翻看扉页的时候,对其中这样一些话深有感触,如何去打造一个团队?怎样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又该如何沟通进行团队沟通与激励?设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拥有凝聚力的合作团队,工作起来是何等的舒心和畅快!利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看完此书,直觉受益匪浅。

  在我看来,优秀的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作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责任意识,为团队奉献自己应有的聪明才智。

  余博士讲座的主题是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联系我们单位的实际,我们的单位就像一艘大船,已经有了明确的航向,也有了优秀的船长,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在这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团队意识,把我们的执法队伍打造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只有这样,我们单位这艘大船才会更快更好地前行。那么,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要具备哪些具体的品质或意识呢?通过余博士的讲座,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下:

  一、奉献精神。你为别人贡献什么,你最终将会收获什么;当你融入一个团队,你不仅是在为团队贡献自己,也是为自己搭建生命的舞台。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主人,说要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主人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那时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主人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所以我想说:“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付出是在为别人添砖加瓦。同时,我觉得,主人不仅给了老木匠一套房子,更给了他受用终身的人生哲理,读后感《《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其实,假如一个人仅仅是一滴水的话,如果他不想在人间蒸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融入大海,那个大海的名字就是:“团队”。

  二、成就团队。同样有一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鲍尔的中学校长,为了培养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他放弃了自己最热爱的乐队指挥工作,当了一名教师。他一生帮助无数的学生取得了成功,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很失败。他成就了别人,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有一次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这种想法。有一次,当地的州长请他参加一个隆重的活动,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活动,州长也没有提前告诉他将是什么样的盛况,。可当他到达活动现场后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惊奇,发现州长在亲自主持那个会议,只听到州长站在发言台上讲到:“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聚会,这个聚会的主角是鲍尔,他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都非常尊敬他,接下来,让我们用最崇敬的心情,最响亮的掌声,欢迎他上台与我们分享。”鲍尔的感动和喜悦不难想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最好之道。人生要走很多的路,我们需要一座又一座的桥,我们不仅仅是要感恩地走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修建、维护这些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行得更久。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4

  学习余世维博士《打造高绩效团队》后,对此感悟颇深,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诠释,现将有些感想付诸笔端,与同学们分享。

  打造高绩效团队,首先要懂得何为“团队”,“团队”即每个员工都能自主自发的思考﹑行动,并积极与他人合作。团队要具备三个条件,即:自主性,思考性,协作性。

  一个团队要做到高绩效,首先这个团队的员工要具备自主性,做到心中有团队。高绩效团队强调一种主动精神,没有人要求和胁迫。心中有团队的人是不分年龄大小,资质深浅的。雷锋曾说过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和团队融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力量”。团队里的每个人要有自动自发的精神,团队要想方设法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那样对同一项工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如果每名员工都能把自己份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追求一个最好的效果,那么就没有完成不好的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随处可见的浪费与破坏。

  团队的自主性也体现在上下级之间的主动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工作就不会有盲区、疏忽,就不会有沟通不了的问题,更不会有那么多需要上级主管来出面解决的矛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而大家共同的智慧则是无可估量的,主动反馈、互相沟通可以避免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以免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做为一个团队要有思考性。其表现在让每名员工都用心地去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反思自身及本部门的工作还存在着什么问题,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部门领导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答案,这时就要集思广益,从中选出大家公认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发挥团队的潜能。

  在团队中,除每个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工作外,还要善于思考,其表现在让每名员工都用心地去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反思自身及本部门的工作还存在着什么问题,要用自己的思维、经验和知识对感官上的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以此来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部门领导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最佳的答案,如果只凭领导冥思苦想,其他成员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别,那工作完成起来就没有创新,慢慢地会形成员工的惰性,对工作失去了激情。要集思广益,从中选出大家公认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发挥团队的潜能。同时团队成员还要学会勇于面对批评,善于总结经验,充分汲取领导不满意的原因,在批评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个体的专长,提升管理品质。

  最后做为一个团队要有协作性。只要是工作就没有孤立性,就必须有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换言之就必须与人交往。要加强互助﹑协作和支持,必须抛弃“自私、自我、自大”的狭隘观念。一个团队如果不团结协作,工作高效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由集团公司到属下的公司项目部,进一步到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团队或大或小的缩影,任何一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激励员工忘我工作;才能引导团队从一个台阶上升到另一个台阶;才能在面对四川大地震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度难关;才能化灾难为温暖,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都离不开团队,团队能让一个班组更和谐,能让一个部门更温暖,能让一个企业更强大,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包括你、我、他。一切以大局为重,必要时要牺牲小我的利益来服从大局的利益,共同为业务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5

  入职呼叫中心已经半年左右的时间,慢慢对这个行业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到现在可以带领自己的班组一起努力进步。特别是阅读完《高绩效呼叫团队》以后,自己更是受益匪浅。

  特别是书中关于班组长工作相关的介绍,让自己管理班组有了更多的好方法,初从一线的业务员到从事非一线的管理工作,往往想事事亲为,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员工,但是员工人数的增加,自己感觉越来越难以应付,同时之前定好的规矩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往往达不到效果,坚持不到半个月就夭折了,员工的激情也随着枯燥的工作慢慢消减,从上周开始接触到本书以及仔细学习后,开始在自己的班组进行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相信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学习到的知识。

  一、让自己看起来特别像一个组长

  以前在一线的时候,关注到的更多的是业务知识,做了组长以后,如果还是单单的停留在业务层面就大错特错了,在自己做组长的初期的时候自己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仅仅把自己当做了业务指导,帮助新员工解决五花八门的问题,穿梭于各个工作之间,看起来很忙,但是员工的工作却没有什么起色。每天也会和员工聊天,吃饭,看起来打成了一片,但是员工的保有做的并不是特别好。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定位出错了,自己看起来更像是大家的好朋友,好哥们,而不是一个管理大家的组长,自己虽然认识到了问题。也和一些同事进行了请教,但是系统的对于自己角色认知还是不足。学习本书以后,自己明白一个好的班组长要做到成为通才,做一个合格的教练,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帮助员工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员工遇到难题就出手帮助员工。正所谓不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教练一样帮助自己的队员掌握更好的技能,让员工在工作的一线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时候员工和同事也会觉得,真的是越来越像一名合格的组长了。

  二、明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容忍底线

  之前新入组的时候定了不少的规矩,自己感觉也挺完善了,但是员工的一些做法总是触碰自己的底线,之前把问题总是推到员工问题上,觉得都是员工的原因,但是学习以后才发现是自己没有向自己的员工宣贯清楚,然后按照书中的方法,组内充分的讨论,确立了哪些坚决不能犯的错误,比如坚决不允许在团队内散播负面情绪,组建小团体等。自己也表明了在单位不能触碰的底线,之前一直强调迟到的交罚款,但是怎么算迟到,谁负责迟到的处罚,以谁的时间为准,借此机会经过组内的推荐,选出一名员工负责此事,大家对于这个自己选择的“执法者”都很认可,再也没有出现不明确的处罚。同时自己每天之前一直围绕员工的问题来转,没有明确的规划,正好值项目组退出了团队经理的工作细则,自己结合排班和组内员工的情况,自己制定了工作计划,不会再像之前哪头有问题跑哪头,良好的工作习惯让自己处理工作更加的从容有效。

  三、赞美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语言

  人人都渴望被赞美,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在工作之初,自己在查看每天的数据汇总是总是会在群里发谁的指标又没有达标,谁的数据又降低了。这样的后果是做的好的没有觉得自己被关注,做的差的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在受到启发以后,自己总是把每天进步的,把单日完成较好的员工在组内的群里或者例会的时候进行表扬,对于出差错的员工,在群里展示的时候总会把名字和相关信息去掉,然后在群里说明是什么问题,让大家引以为戒,然后再私聊该员工,再进行辅导,让员工觉得组长是在和他站在一起的,是关注他的,经过这几天的实践,明显感觉群里和班会的气氛都更加的和谐了,大家也开始分享自己发现的知识点和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的自我批评。

  经过几天的学习和在组内的时间,自己越来越被这本书感染。组内氛围越来越好也让自己备受鼓舞,虽然离优秀的团队还有一些距离,但是相信在好的氛围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好的方法引领下,自己的队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