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读后感范文

孙小飞老师

《心路》读后感范文

  如果不是因为上BVM的课程,我也不会再去读《大学》这类的古典书籍。我一般不愿意去读文言文,一方面感觉读起来很有压力,一方面是有童年的背诵阴影。

  我的记忆力一直不好,幼时背诵的第一首古诗是《回乡偶书》,我妈把这首诗讲了很多遍,用理解的方法帮助我记忆,可我还是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背会。其中最难背诵的一句是“乡音未改鬓毛衰(cui)”,我当时不认识“鬓”和“衰”。我妈一遍遍地讲解:作者说自己家乡话没有改变,而胡子变得稀少了,形象地说明了自己变老了。可我背起来还是特别吃力,我不能理解为何要用:“bin/mao/cui”这几个不搭调的音来说明胡子变少了。待我把这首古诗吃力地背给大家听,背着小手期待得到夸奖,我妈却在笑话我脑袋瓜太笨了,还补刀说隔壁的乔××一会就能背会。这也导致在后来的若干年中,家人督促我学习的话都是:你不够聪明,还不该笨鸟先飞吗?

  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下,我又背诵了《唐诗三百首》、《千字文》,大量的背诵给父母挣足了面子,家里来了亲戚朋友,我都是被展示的那只“宠物”。背诵给带来了叔叔阿姨的夸耀,还有冰棍和零食,但是我一直不理解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

  这次在《心路》读到刘宏毅的解释:为什么要念《百家姓》呢?为了认识几个姓氏杂字?不是的,而是当你读《百家姓》的时候,“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你的心会一圈一圈,扩大开来,超越了我姓刘的,还有千姓万氏,小孩在读的时候,他的心胸会一点点扩大,这是潜移默化的功夫。

  想想小时候,我背会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会去中国地图上查找长江黄河的位置,也顺便认识了诸多城市的名字;在背会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才开始理解农村的同学都有“麦假”,也联想到了家里在冬天用冰雪冷藏牛羊肉的方法。

  很多古籍都成书于纸张出现之前,在使用竹简写字的年代,每个字一定是经过了作者的细心琢磨,一定是最恰当的那个字。福楼拜教导学生莫泊桑:“你说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他,绝不要来个差不多,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我想,古人在面对重重的竹简时,怎会舍得在上面写一个多余字,写一个错字呢?而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千百年来私塾的必读科目,我们阅读它的好处不仅仅是认识汉字,也能够发现汉语言的血脉根基。

  回到《大学》这本书,我在高中的时候有背过,现在大抵忘完了。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词语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本以为《心路》这本书是把《大学》给解释一遍,顺带理解古人修身治国的要义。读了几页就发现,本书是通过《大学》来学习如何处理内在的`冲突,解决自身的矛盾,这是一本关注“个人修行”的书籍。

  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亲亲民”的阐释。顾名思义,“亲亲民”讲的是如何处理亲人之间的关系,而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处理得不好,所以才更有共鸣。

  刘宏毅说:不管父母慈不慈,我只问自己孝不孝,因为孝是提升我自己的,父母不慈是他们的因果,与我是两回事,我们不在一个道上......修行的本质是私,但是个大私,大私到极点就是大公,二者已经没有区别了。

  刘丰说:家就是一个道场,是我们修行的道场......什么是爱和被爱?那就是感恩,是接受,是原谅,是包容。无条件地感恩、接受、原谅和包容,就是去分别,就是把自己跟别人的分别完全超越,会关照对方的立场,对对方无条件地尊重、感恩、接受和包容。家就是一个学会爱和被爱的地方。

  这些文字我读了很多遍,我回想自己和父母赌气闹矛盾的时候,生活状态特别的糟糕,经常借打游戏和刷剧来逃避问题,还会做一些赌气的事情让他们无可奈何。无数次的冷战没有换来相互的谅解,而是加深了彼此的代沟。我想,自己应当做出一些改变来扭转能量的下跌,这样做最终还是为了我自己。

  处理不好“亲亲民”的根本问题是“不相信自己本自具足”,当我们知道一切东西内在都有,身上拥有一切,我们才会在现实中不断地印证本自具足,不再单纯地奢求别人的爱,而是会吸引爱,甚而相信自己就是那个爱。

  《心路》很好地阐释了东方人的幸福观,我想在随后写更多的经历和体悟也阐释和实践书中的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读《心路》和《大学》还是让我想到了很多幼时背书的样子,夏日早晨坐在阳台的蚊帐床边,迎着朝阳,吹着微风,学着古代秀才们摇头晃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满满的回忆不就是一种幸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