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李盛老师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1

  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伏伦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伦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与列文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伦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陶丽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陶丽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贷款,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安娜和伏伦斯基因为爱情,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这样,值得吗?究竟爱是什么?

  我欣赏为爱,义无反顾;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2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感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感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齐。

  但是,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坚信在此刻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感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齐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正因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生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生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好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3

  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三月,微冷。台灯下《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了最后一页,没想到重读这本书会有这么大的触动。我仿佛看到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老先生落笔时的那份沉重,我阅历尚浅,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懂,但仅有的这份感触我还是想写下来。

  那年冬天的莫斯科很冷,像冰冷铁轨上的安娜,我曾无数次幻想过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没有办法,准确的说,是毫无办法。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宁,伏伦斯基,三者的性格,及他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观念,选择,决定,注定了这场悲剧。

  正如托尔斯泰在开篇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大抵悲伤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头。车站的相遇,舞会的邂逅。安娜永远是那么优雅美丽,妩媚动人。不是吉娣的玫瑰花有了皱痕,也不是打扮不够漂亮雅致,只是对于安娜来说,任何装饰在她身上从不起眼,她所有的魅力在于她本身。

  伏伦斯基被深深地吸引了,尽管她是卡列宁夫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一个眼中闪烁着光辉,因为人家对她倾倒而陶醉。一个顺从和惶恐,像极了一条聪明伶俐的猎狗。

  识人不准,遇人不淑。伤了吉娣,伤了列文。离开了彼得堡,暴风雪的车站,摇曳的灯光下,他们面对着站着。她不必问他怎么会来到这里,这一点她知道的那么确切,就像他亲口对她说:他来到这里,是因为她在这里。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4

  六年级刚开学时,李老师就推荐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就买了一本。

  这本书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还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中的其中一本。这本书的构思很精妙,条理简洁明了,文章很引人入胜。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记叙的是战争年代发生的故事。战争年代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这本书也很好的反映了战争年代的不和平与残酷。

  我体会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这位夫人。她是一个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从来都不开心,从来对自己不是很关心。她总是在关心别人,就算是一个陌生人出了什么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她很少需要别人的施舍,她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不断进步,事业最终蒸蒸日上。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人也是这样,她也有缺点,但是她的优点是常人无所能及的。她的亲姐妹有很多,当她堕落的时候,她们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从来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对别人品头论足。她的这个优点在她之后的事业上使她事半功倍。我们也要做到不对别人品头论足,争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这个年代是一个战火弥漫,混乱的年代,是一个法西斯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年代。贫穷的人家,上一顿饭吃饱了,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里。我们现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这本书和我们现在的时代有着明显的对比,我们不能挥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随意糟蹋金钱,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正当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现在我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初中读后感5

  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原来看过多次,今天禁不住又开始翻阅,并在网上看了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出轨的女人,也看了一些人给安娜列举的四个罪状。可就这样一个堕落的女人却非常丰满,我依然很喜爱她,假如是现实中的人,我一定会和她成为朋友,她举止优雅,她性情温和,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很真,爱了就是爱了,一直没有违了自己的心去做事,显然她也知道自己的举动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她其实是个非常聪,悟性很高的女人。可她的行为却无法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最后卧轨自杀。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现实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难相处,并不太受大家欢迎,可在文学上的价值却非常高。当然年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女权主义,为女人的独立竖起了一面旗帜,现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可那个时候的她们就不一样,她们的生活空间还是很狭隘的。

  就拿安娜来说,她开始是依附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后来,为了爱情,又依附于另一个男人,把爱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为社会中的人,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虽然爱情一直存在,但她总是无端的猜疑,恐惧。这让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标,需要一种东西支撑着你走下去,让她的生活Moveon。为了爱情,她离开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可她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回自己的儿子。一个没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会唾弃的女人,靠什么走下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