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

孙小飞老师

  儒林外史读后感【一】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但他喜欢读书,所以每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说明他讨厌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所着力描写的一个主要人物。有人说透过杜少卿能看到作者吴敬梓的某些身影,对此我没有研究,也不敢妄下结论。然而,杜少卿又确实是我极喜欢的一个人物,其形象丰满而又充满个性,生就一副桀骜不驯之性格、与众不同之言论,在小说众多人物之中,无疑是鹤立鸡群的,令人过目不忘。为此,我很想对此人物写一些读后感,本文先写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倡导与先行。

  “一夫一妻”制应该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在我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应该是建国之后的事了。然而,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实践“一夫一妻”制的人物,据说,三国时,大名鼎鼎的蜀国宰相诸葛亮就是中国最早实践“一夫一妻”制的名人。而《儒林外史》所刻画的杜少卿也是“一夫一妻”制的推崇者和忠实实践者。

  儒林外史读后感【三】

  《儒林外史》毫无疑问是一部值得深究的讽刺小说,众多名人对它评价都甚高,比如说鲁迅先生,他只用“伟大”形容过两部书,一部是《史记》,另一部便是《儒林外史》。吴敬梓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他的亲生父亲把他给了他叔叔吴霖起,成年的时候他随着父亲到各处做官,因此有机会了解到官场不为人知的内幕,这对他作品中揭示官场的腐朽有很重要的作用。

  2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作为一个官宦子弟家的嗣子,对于家里的财产基本没有争夺的权利,于是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一群虚伪的亲族为争夺家产撕破脸皮,他彻底看清道德的丑恶本质,那些表面衣冠楚楚的晋绅在金钱面前还是揭开了虚伪的面纱。这个生活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又是一个积累。

  儒林外史读后感【四】

  翻到《儒林外史》第一回,便看到了放牛娃王冕自学画荷花成才的故事,想想小学教材上《王冕学画》的典故恐怕就出自这里,这不禁让我增添了几分熟悉亲切之感。读完第一回,得知王冕聪慧好学,凭借自己的技能和才干孝顺母亲、自食其力,当他得知朝廷要他出来做官时,他带上母亲连夜逃到了会稽山。因为他知道一个人无论出身怎样,一旦入朝为官便是身不由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只能是一具朝廷的.提线木偶。王冕自始至终没有迈进科举的大门,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最终成为了一个潇洒磊落的人。

  《儒林外史》这本书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

  儒林外史读后感【五】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第一,突破传统说书体小说的叙事模式,进入文人书面化创作;第二,通过独特、鲜明的讽刺艺术成就反讽艺术的巅峰之作;第三,创造了新的小说结构形式--以思想贯穿的连环短篇结构。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着,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