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

黄飞老师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

  本周阅读的是《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心理咨询师看的一本书。它说道,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显露在外,庞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呈现出来的痛苦,无论愤怒、委屈、恐惧抑或是悲伤,或许你从来都不曾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书中说在成年人的故事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童年时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会在负性移情中重建,创伤是留在心底的抛弃或是背叛,是曾经被拒绝或压抑的冲动的延伸。

  这本书我觉得读起来很难受,很想曾经看过得一本《卡耐基大全》,都是和我们讲述一个道理,然后举一些案例来论证它。但是问题在于它给出的这个道理或者看法读者已经赞成了,那这样看来,这本书是不是已经没有写出来得必要了呢?作者显然是将自己得一个经历或者找他求助咨询的案例写在了这本书当中,但并没有给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显得很苍白无力,就像呼吁也只有呼吁。

  作者将目前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反应一步步归结为童年的遭遇,在我这里只能得到三分之一的票数。哪怕我们岁数再大,我们的内心中依然会有一个小孩,它可能再继续否定你自己的本身,或者带走你的一些自信心。就我自己举个例子,我童年时期是在我舅舅家度过的,父母不在身边。我舅舅是小学老师,同时也教我课程,负责我的学业教育。他是一个很严苛的人,生起气来很恐怖,周一到周五是不许我看电视的,晚上七点就得回房间睡觉,考试考的不好或者其他令他不满意的事情还会打骂我。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对我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是因为他的严苛,我才会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因为没有电视可看,只有看书。但与此同时,读后感也给我的心灵上带来了一定的创伤,我从一个活泼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沉默内向的人,我不愿意去与其他人交流,我更愿意把事情放在心底。更不愿意去与我舅舅或者长辈沟通,因为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我害怕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然后挨骂挨打。不巧的是我的初中高中班主任也是很严历的一个人,所以到了现在,我都不是很愿意和长辈们去沟通,也不知道怎么去和他们交流,这是我所认识到的自己的缺点。我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来看这本书,可能会更有共鸣一些吧!

  说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追着不放。今天一位同学说的很好,她说爱的对立面其实不是恨,而是漠然,就是你内心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已经没有任何的反应的状态。我想想也是,恨是带有感情的,说明还在意,而漠然是真的没有感情了。说到创伤,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愈,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夏目友人帐》这部动漫的原因。我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世界都是温暖的,就想夏目里面说的:“我想称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