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范文

孙小飞老师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1

  前一阵,我认真学习了《走进孩子的心灵》一书,通过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面对拥有各种性格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精心的培育,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在今后工作中我努力做到:

  一、慷慨表扬,鼓励是金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以前听到这句话,觉得对老师是多么的不公平啊!通过学习,我觉得孩子教不好,关键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那么多个孩子,性格不一、喜好不同,让一个老师教育好这么多孩子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觉得越是不容易,才能现实我们工作具有挑战性。只有当我们付出了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老师板下脸批评学生时,请想想这个孩子可爱的一面吧。再批评的时候别忘了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小小的依据赞扬、依据鼓励、一句欣赏的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信奉:慷慨表扬,吝啬批评,鼓励是金。

  二、为孩子创造闪光的机会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通过学习,我觉得关键是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使他们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督促自己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这时行之有效的方法。

  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呢?就是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学生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持。

  金子要有阳光的照耀才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后进生也需要老师为他创造一定的机会,他的闪光点才会为人所知,为人所赏,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因为差生某一方面差而一票否决,从而使闪光点被压制,不能发挥。这样做,对于后进生来说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唯一

  教师的主要愿望往往左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往往认为了解学生,而实际上并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家长眼中,都要求孩子又最好的成绩,即使目前没有,家长也期望他将来成为最好的,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唯一;而在教师眼里,班里边往只有几个是好的,因为他拥有众多的孩子,每个孩子又都是不一样的,于是在教师眼里,孩子之间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就出现了好与差,就出现了后次薄彼。

  让每一个孩子到成为“唯一”,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小草,也要看到它的绿色;即使是寂寞无声的石子,也要展现出它的'价值。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欣赏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欣赏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是一抹灿烂的阳光,每一棵小荷都能露出尖尖的角,每一颗星星都有闪烁的机会。教师要在点滴求发展细微处见真情,于无声处显关怀。撒下一片情与爱,赢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心灵是一叶方舟,心灵是通向社会的窗口。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让我们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去温暖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灵成为一叶不沉的方舟,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上航行。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2

  《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分类,字里行间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厚积淀。此书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