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莉落老师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著名教育教吕型伟

  这句话是在我刚成为教师时一次培训中听到的,它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教师在我以往的概念里只是“孩子王”亦或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吕老的话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的教师仅仅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教育需要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是当我满怀期待的走上讲台,面对繁琐的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我备受打击,当初的壮志雄心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痛定思痛,努力向老教师们取经,向网络上的教育视频,教学实录求教,其间也拜读了一些教育学者的著作给自己打气加油。每天写教学反思,思考老教师们的金玉良言,白天想夜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活过来了,从教三年的我已经能够从容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了,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我为自己的成长开始沾沾自喜起来,我本就是个害怕落后又不喜欢出风头的人——典型的中庸。当我自认为可以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就不自觉得开始懈怠了。

  这个寒假因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读书小组而读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读了一些教育著作其实说实在的就我个人看法觉得并不靠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和现实的差距太大,难操作成功率不高,所以我才渐渐开始排斥教育著作了。因为要写读后感我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里面的都是一些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又想起了吕老的话,我为自己的懈怠感到惭愧。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第三章:我的新课改和第六章:师生之间的内容。

  自从实行了新课改,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索、以人为本的快乐课堂。相较课堂的喜人变化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延生和补充”。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如抄写本课生字各2行并组4个词。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其实教师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学生的作业时往往是机械的遵循以往的作业设计模式,自己并没有亲身去做过,也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思考过。

  原来作业设计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懂得有效利用它的老师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孩子脱离作业的苦海。书中项学品老师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多写作业和少写作业没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把学生更好的解放出来,给他们语文学习足够可能的空间和自由呢?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作业也应该将这种不同充分的体现出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作业,让作业也变得快乐起来。我想下学期我也会向项老师一样在作业设计上摸索让孩子们早日爱上做作业,改变追着学生讨作业的不良现状,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得到解脱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在这一章中还有《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也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教的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运用人性,而不是逼迫人性?正如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值日的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当了三年班主任,班主任虽说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最操心的主任了。初当班主任时,我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拥有这样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爱,单纯的爱。

  ———商友敬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是与人交往时,当老师也正是因为这点。孩子的世界要比成人的世界单纯的多,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加的大度,在这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带上层层的面具。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却远比现实中的社会要单纯许多,可里面同时也拥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性格不同,爱好各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苦恼。而我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除了做到处事公正外还要及时的了解每个小公民的最新动态,及时的引导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有班级制度,这也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项制度往往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在吸引他们了。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推层出新。书的第六章:师生之间就在这方面给了我许多启发。《55条班规》的推广,班级日记的“1234”,集体书信,做个倾听者,心灵绘本等各种方式方法在我的班级里相信也会发挥其不可预计的力量吧。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或许比我独断专行要好的多,和孩子们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他们许多话不敢说,那么换种方式写信或画画吧,让我这个小主任能更好更快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些吧!

  教育需要静心思考,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扪心自问,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难免有急躁的时候,越急躁情况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失去信心迷失方向,那么多看书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