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优秀范文

李盛老师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优秀范文

  单位领导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去读一本书,给出的书名是《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于是想起来之前朋友送给我过一本,但是因为向来对这类励志书缺乏兴趣的缘故一直丢在书架上落灰,正好这次借这个机会翻出来温习一下。首先,我挺喜欢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的这个精装版本。个人感觉,从中文的语境来考量,A MESSAGE TOGARCIA译作“把信送给加西亚”比“致加西亚的信”更能强调出事件过程的波折辛苦。去掉罗列着广告词的腰封,翻开标有黄金版徽章的绿色封套,是大红的、烫金中英文书名的硬质封面,非常励志的设计,像红宝书。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洗脑书”——精神xx、自欺欺人、精神奴役……等等。自然,当下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但就像这本书的中文版序中所言:“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当你人云亦云附和说“洗脑”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被洗脑”,如果时光倒流,在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读这本书,我想我说不定也会拿无知当个性,如今心态不同,会更多地理解到书中所表述、所赞扬的——踏实、信仰、行动。

  我觉得阅读本书应当从第六十五页开始,这篇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执行人安德鲁·罗文讲述的送信经历——前言那些“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上的俄罗斯士兵每人一册”、“日本皇下令所有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均须人手一册”之类的噱头就不必花费心神去研究信息来源真伪了——让我们来关注事件和人物的本身。

  麦金莱总统需要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瓦格纳上校推荐的人选是罗文,总统立刻决定就派他去。罗文在接到命令后坐船从纽约去往牙买加,古巴联络处的人在牙买加安排罗文继续出发,在途中某一站罗文遇到了被指派来做他向导的格瓦西奥,随后他们乘一艘小船前往古巴,然后穿越丛林,攀登峭壁,里奥将军带了二百人骑兵前来接应,终于到达加西亚将军所在的驻地。返程同样艰难,罗文在3名军官的陪同下,再次穿越古巴,乘船返回目的地,向上级迅速作出汇报。

  然后来看第三页阿尔伯特·哈伯德关于这个事件的解读,他的重点在于赞扬罗文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文中哈伯德先生有一处强调这样写到: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事实上,从当事人罗文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的是,总统只是通过瓦格纳上校对罗文口头传达了他的命令,而罗文之所以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是因为瓦格纳上校已经告诉了他前行的大致路线,也就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哈伯德先生先生的角度明显是俯视的,即基于雇主对雇员“无条件执行”的要求,他这样演绎,完全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要塑就一种精神:忠于上级的托付,迅速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完成任务。”虽然对他的论据不以为然,我还是部分赞同哈伯德先生的这个论点,前提是上级的指令是靠谱的,而非无厘头。

  让我们从哈伯德先生的评论中抽离,回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事件本身。没有瓦格纳上校对下属罗文素质能力的了解和信任,没有决策人总统先生的果断和明确指令,没有格瓦西奥等助手的团结协作,以罗文个体的一己之力,再怎么忠诚机智、坚韧不拔,绝对难以成就个人利益、团队利益和国家利益共赢的圆满结局。一部机器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每个零部件都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罗文,需要瓦格纳、需要麦金莱,也需要格瓦西奥。

  不管你处于机器的哪个部位,我们都应当从罗文精神出发来审视自己,尝试思考和沉淀:

  ——你愿意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可复制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