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刘莉莉老师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1

  如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很多人一样,很小的时候我也对长寿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可有一次偶然在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大致是在讲越长寿的人实则经历的磨难也就越多。从那时起我对于长寿的观点就变了,我不再认为长寿如传统认知的那样是福气的象征,正相反,我更认同短暂但是绚烂的生命,曾经也觉得活到三四十岁也就差不多,直到看见这本《百岁人生》,先不论书的好坏,它的存在好像就是在提醒我重新去认识“寿命”、审视自己曾经的抉择。至少,我被提醒了一种为我所忽视的人生。

  读完此书,我的观念虽没有得到太大的颠覆,但是也受到了其中观点的部分影响。至少我觉得我要追逐更具冒险性的人生,即使不活到一百岁,我们也应该勇敢地打破三阶段式的人生。三阶段人生的存续可能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有其合理之处,它背后蕴藏的逻辑实际上是中规中矩,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及先苦后甜的思想。但这其实对于我们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了,中规中矩会迅速地被这个时代淘汰,只有不断保持学习的能力才能够成为常青树,高科技的社会更是高风险,风险已经避无可避,倒不如迎难而上。把幸福寄托于几乎看不见的以后和晚年来得太过于虚无缥缈,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感受到的鲜活的苦与乐。其实我觉得过多阶段人生是很有意思的,想象自己到四十多岁再从零开始,重新步入新领域,迎接新挑战,像个冒险家那样去探索。经验不再与年龄挂钩,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规划,因为再没有先例可循。哇哦,Cool!

  《百岁人生》一书也有让人觉得不足的地方,那样的未来可能是颠覆性的,可是作者仍旧用老套、保守的观点来分析那么有意思的事情。未来不可预测,什么也抓不住。而作者觉得面对在如此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的生存之道仍旧是可把握的——尽可能积累自身财富,安享晚年。然后再在书中煞有介事地计算未来的生活成本以及给出了一些建议。在我看来,都是扯淡。简是最贴近我们的例子,但是她的发展是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完全不具有普适性。即使她已有那样多的优越的条件,但面临百岁人生到来之时还是充满了艰难,这其实已与作者写下此书时因为用数据与运算简化了人生的盲目乐观相冲突。百岁人生是大数据下的结论,但是作为社会的一颗小小螺钉,我们还是更关照自己的生命,不由的说这也是加缪说的“人类的局限性正是人类本身”。这大概也是我对百岁人生存有的“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的原因吧。

  阖上此书,还是期待着未来吧,也许在未来,有的人会活得很好,而有的则不那么好,但人类,总有办法活下去。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2

  1、调整心态:

  多段式的人生,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将会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厌旧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美德。作者认为由于三段式人生的崩溃,多段式人生的到来,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拥抱新鲜事物。

  2、职业考虑:

  这种剧烈变化的生活节奏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我们要习惯于经常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清理一遍,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你的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在这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你的三观毁被来回地颠覆,重建,再颠覆,再重建,将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百岁人生里,学习将会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这种娱乐产业和教育产业的`结合,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要大量原创性工作的那些行业,比如说像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教育业,这些产业会保留下来,并且还会发展得更好。同时,还有一些比较低层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像理发、化妆、餐饮业这些个人服务产业也会被保留,而且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除了这两头之外,中间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并且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的行业,都全部将被人工智能无情的取代,这就是所谓的中间行业被掏空。比较典型的像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可能是最新被替代的重灾区。

  除了行业的巨大优势以外,多段式人生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也是大城市的优势之一。

  3、有关沟通:

  在百岁人生里,我们必须要学会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打交道,跨年龄交往,忘年交只会越来越多。因此,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更加开放的心态,真诚地迎接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新朋友,千万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跟你年龄不同的人。

  4、关于选择

  选择越来越难,那该怎么去做选择呢?作者也给我们提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要经常性地放空自己,就是在漫长的一生里,不要急着一直埋头赶路,可以适当地停下来,轻松一下。第二个是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重视个人无形资产的积累,就是你的个人信誉、口碑、人脉圈子、信息渠道等等这些。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3

  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活一百岁?为什么要考虑这件事?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越长寿是人类的趋势。现在在广州八九十岁还依然独立生活的老人很多,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像刚退休一样健朗。

  长寿是享受还是诅咒?

  对于有经济条件和良好身体状况的人无疑长寿是一种享受。事实上也是经济状况好的人更容易健康的活的更久,想到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对于老年经济困顿,没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不足以维持生计的老年人来说,活的越久越痛苦,很可能会为后辈们添负担,而不能享受长寿。这样的长寿无异于诅咒。

  万一我们长寿,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1、做好心理准备

  为长寿人生做好规划。生命越长意味着变化越多,一成不变就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一生从事两个甚至几个不同的职业是很有可能的。四十岁开始从事一个新的行业将不再新鲜,甚至六十岁还可以开启新职业。

  2、做好经济上的准备。

  万一能活到一百岁呢?计划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后的几十年靠什么生活?养老金是否充足?生活质量(购买力)是否能维持?说的直白点,停止工作后还需要钱,而且是一大笔钱。所以在有工作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是不是每年定期存款?存多少?

  3、做好无形资产的积累。

  无形资产有很多,我最在意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拥有谈的来的好朋友,和谐的伴侣关系、亲子关系,甚至和孙辈的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老年生活的幸福程度。

  当然,好朋友有些是一辈子的,有些可能是一阵子。在人生不同阶段能结识不同的人群也很正常(其实我很想和有些辉友做一辈子的朋友)。

  总之,要做好心理建设,做好关于职业的储备。最好财务规划,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富人更容易活的长久。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4

  百岁人生下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以现在医疗领域的进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自己的百岁生活。但即将到来的长寿时代,我们仍然以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可以应对的吗?并不是,这本书警醒我们,百岁人生会对我们的工作、教育、家庭格局、思考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巨变,我们应该为之提前规划。

  首先,百岁人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

  第一,健康。虽然我们能活到一百岁,但前提是我们能够精神矍铄、不病痛缠身;第二,财务。退休后的养老金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其实际购买力实则下降,另外,低生育率下,公共财政负担更重。更需要自己做好退休后的养老金储备;第三,职业。人工智能环境下,简单的机械劳动将被取代,专业+不可替代性+通识成为*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第四,婚姻。百岁人生下,婚姻的适配性和可选择性凸显。消费和精神上的互补、情感上的寄托成为*人们的婚姻追求。

  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首先,健康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住在健康的地方,规律饮食,维持和谐的家庭、友谊、亲密关系,增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财务方面。通过未来的需要改变我们现在的计划和决策,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财务状况,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让自己财务健康和增值;

  再次,职业方面。拿出时间来重新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终身学习是必然的趋势;

  最后,婚姻方面。我们需要让自己快速成长,培养自己的经济能力、独处能力、关爱他人的能力。过好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的同时,逐渐学习过好两个人及一家人的生活。

  百岁人生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以便在变化如此之大的时代,适应并很好地生活下去。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做好准备,迎接百岁生活!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5

  不得不承认,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们活到百岁成为可能。假如我能活到一百岁,我肯定是乐意的,哈哈。言归正传,在我看来,《百岁人生》这本书,它无疑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生百岁规划的新思路,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对于以往的人类寿命而言,如果活到一百岁,60岁退休,未免不切实际。毕竟在接下来退休的四十年,养老金可能不够养活自己。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得传统三段式人生转变为多段式人生成为可能。这也就使得教育,工作,休息不再有明显的年龄边界,而且可以穿插进行。

  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工作几年后去充个电,然后重新回到职场,开始一段新领域的工作。所以终身学习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备能力。而不同工作之间过渡,穿插了教育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休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自己的精神,为下一个阶段积累活力。这种百岁人生是值得期待的。

  于我而言,能活到百岁去规划人生固然开心啦,但是做好当下比这些太长远的规划更切实际。我喜欢计划一天内或者一周或者一月的事,对于更长远的未来不是没想过,而是短时期内的计划更实际。计划赶不上变化,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比活一百岁的憧憬更重要吧。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6

  这本书是家人送给我的,读后感就是一个字“钱”,我这人比较直白,说到底就是你是否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否能适应新的发展,老龄社会将是常态,国家能管的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剩下的就靠自己早规划早行动,把钱挣到还要理好才行。

  再联系看完的三本简史,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觉得自己年轻时的狂妄实在是太幼稚,这等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今天我也不多说了,上点干活,2套表格,相信对大家有点帮助。

  一套是我家用的财务报表,另一套是把手头的保险手册制作成文件,这两份表格的功能不同,家庭财务报表主要是日常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钱到底花哪里去了,该不该花,怎么没的,该如何规划每年的计划和遵守计划;保险的表就是对自己家庭的保障有个直观的了解,找找自己需要加强的弱点,最少也要用保险对冲一大部分负债才好。

  表格里的公式由于没有数据,所以有些公式需要各位自己手动输进去就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的部分删除即可。

  话说规划是否重要呢,这么说吧,我刚工作那会工资大概是父母和哥哥的合计吧,但是太能花,结果居然是月光族。身边聪明的小伙伴不声不吭,后来早于我买房了,话说不理财、不规划真是耽误我提前成为负二代(这年头不借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的实在太少,就跟做生意的一样,越有钱越是负债高,越是有风投)。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7

  N年前,我以为自己绝对不会再生第2个孩子,就这样早早享受自己的闲适人生,想玩玩,想睡睡,想啥啥。结果在去年随了二胎大流,超潮增添了二宝,于是唉叹着年过不惑,还得重来一次,抚养呱呱小儿,陪跑三十年,小儿而立,我已古来稀,想着是不是蛮悲壮的富有勇气的?想着自己还得再奋斗三十年呐,三十年呐,我的自由退休年华还剩下多少年?

  突然看到此书,预言能活到接近100岁,振奋呐,原来还是青年一枚呐,人到中年都不算,哈哈。突然有种青春焕发之感,突然感觉在青春年华,再添二宝,是多么明智的选择,要不然漫漫余生,只有一个儿子将是多么寂聊。

  100岁呐,100岁,我还能活差不多60年呐,多么漫长的人生。我该赋予它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怎么样才能活得够本呢?

  啊,啊,我总不能一个工作干它五十年吧?也太枯燥乏味了吧?我要多姿多彩的人生,我要活出好几辈子的人生感来,才对得起这百年长寿呐。

  我要改变三段式人生,即成长学习+工作+退休三段式模式,我要中途暂休工作去环游世界,玩到我累了,等工作成为我的刚需才回来接着工作。

  四十正年轻呐,正年轻,或者我还可以换个活法,活出全然不同的自己。梦想呢,可以有,未来呢,可以期待。

  书中说未来很多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我得跑过机器人的迭代速度呐,可不能被机器人抢了饭碗,苟延残喘。我要做个终身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者,我要做个与时共进者,我才不要被长江后浪一把拍死在沙滩上呢。

  我要打破年龄的疆界,做个高龄青年,活出无龄感,80,90,00,10后,放马过来,你们说啥啥,我都懂得,不输于你们。来,来,来,我们做个无代沟的忘年交。

  想着就好玩呢,打鸡血了呢,我要做个百岁老顽童。

  百岁人生该切割成几段呢?三段?绝对不可能!N段呐,N段!七年一辈子还是十年一辈子呢?我得活多少个轮回呢?我得好好想想。

  你的百岁人生即将开启,朋友们,你们想好了吗?如何开启你们的多段式人生呢!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8

  我居然能活一百岁了,咋办?随便吧。读这本书之前,我真没想到,自己(按照寿命增长率的乐观算法)有50%的可能性活到100岁以上。更没有想到的是,我可能要工作到80岁才能存够退休金。以传统“教育——工作——退休”的三阶段模式来看,这真是一副令人绝望的图景。

  如何让长寿变成祝福?这是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是把“三阶段”模式化为“多阶段”模式,但具体如何多阶段,除了工作更加灵活化、用娱乐时间再创造等方式之外,没有啥具体的实施方案。毕竟世界变得太快,没法预测未来。

  作者是经济学家,其思维方式和吾等纯文科生多有不同。简而言之,就是对资产更为关注,具体体现为对投资方式和数字的敏感。当然,作者也指出,相比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很转型资产尽管更难量化,却会在未来的人生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看着傻乎乎只知道银行储蓄的自己,觉得了解一些投资常识还是很重要的。

  我的观点,基本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看法吧:现代社会让劳动异化、导致人的异化;应该把业余爱好和工作结合,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我(再创造);工作会伴随人的一生,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至于可替代性的问题,尽力吧,不强求。稍微提一句,书里人工智能的观点深得我心:与其担心机器人会抢掉你们的工作,还不快感谢他们给了你一个偷懒的机会——要不是有机器人,你们早就因为人口老龄化而累死惹(能偷懒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明天就死掉,也一点都不奇怪。我现在活得精彩又快乐,明天死了也无所谓。但我仔细一想,万一我能活到一百岁呢?为这个可能性做准备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未来的世界(未知)永远是令人期待的。我居然能活一百岁了,咋办?随便吧。该咋样就咋样,读读书,存存钱,写点小感想。希望自己能早日过上有钱有闲的快乐养老生活。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9

  当我们可以活到一百岁,三段式的人生会成为过去式,而多段式人生一定需要终身学习来陪伴。

  必须迎接变化,不断归零,阶段性重启,挑战自我 而不是固步自封。

  百岁人生不是一个模式的时间延长,而是多个模式更迭。

  三十岁之后七年就是一生,因此百岁人生意味着我们会过十辈子,这就是假如有来生。

  在空间亦如此,我们不会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呆一辈子,周游列国不再是奢望。

  所从事的行业(专业)也会多样化,因为行业的周期在缩短,铁饭碗经常会回炉重造,因此主动回炉自己比被行业抛弃更重要。

  百岁人生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煎熬的。不过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把握当下,做好眼前,并坚信终生学习,不断的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管自己能活百岁还是超过这个年龄,都无所惧。做一名终生学习者,接受新的知识和思维,迎接不同的生活阶段。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10

  我大约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写这篇书评,原因是我的无限卡限时三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到期前最后的时刻。这大概也是一件好事,逼着我放下手头的事情,把这本书看完,把这篇书评写完。

  拿着无限卡,翻了不少的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这期间读的最好的一本书。

  这本书一上来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随着医疗、技术、教育等水平的迅猛发展,人的人均寿命在逐年增加,只要自己不作死,我的同龄人活到接近100岁大约有接近50%的概率,我的孩子辈活到超过百岁的概率超过50%(可能受到生活在哪里的影响,但不影响趋势)。然而,同时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活得那么久,有钱花吗?有身体吗?有朋友吗?有爱吗?有幸福吗?欣慰的是,本书给出的答案是:这个,可以有。

  这是一个改变认知从而可以改变行为的预言,只要你肯接受甚至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

  以前读过许多时间管理的书,也做过各种尝试,比如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做,SMART目标制定等等,但是做着做着,就会不可避免的碰到问题,为什么要管理你的时间?什么才是重要的?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乃至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包括精力管理,优先级管理,等等吧,大量篇幅着眼于具体方法,如果能贯彻,或多或少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乃至效果,但是如何解决心中的困惑和前行的动力呢?

  成功学方面有很多不错的书也在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往往诉诸于煽情,不免流于片面和短视。也读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很深奥很玄妙,但对于这个问题往往又似乎隔靴搔痒,远水不解近渴。

  这本由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书,既有人生大图景,又有具体小实操,对于目前的我,挺解渴。

  写到这,无限卡已到期,大部分章节已被锁定。但是没关系,对于本书核心理念,还有些印象。基本上,长寿伴随的长长的日子,不好过,怎么破?目标是:有钱、有身体、有亲友,有追求,有影响、有价值。途径是:积累有形资产(钱、身体)和无形资产(爱、友情、关系网、学习认识和自省能力、创造力等)的投资组合,方法是:通过终身学习,平衡生产资产、活力资产和转型资产,不断超越、创造价值、实现自我。

  说着说着好像走到尼采的路子上来了,但是显然没尼大师那么疯狂,也没叔本华大师那么悲观和出世,似乎可能比他们活得更宁静致远有奔头。

  “绝大多数与长寿有关的辩论都在谈论财务和养老金问题,但为百岁人生做打算不仅仅是要维持财务稳定。如果你的技能、健康和情感都消耗殆尽了,你的事业也不会长久,你也不会在财务上取得成功。同样,如果没有坚实的财务支撑,你也无法将时间投入那些财务之外的关键事务。要在短暂的人生中达成平衡是艰难的,尽管这在寿命更长的人生中会更为复杂,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这种平衡。 ”

  这大概适用于大多数人,超越时代的天才和疯子可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