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在这三个领域均有不凡的建树,实际上,杜威认为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者是直接关联的,在他指导下,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这成了他践行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室。《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实际上是一本文集,收录了六方面的内容: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明日之学校。
“以具有社会用途的事物为媒介的教育,无论对智力以及道德发展都是必要的。儿童越是密切地或直接地从社会环境中学习,他所获得的知识就越是真实和有效。”正是秉持这样一种观念,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他和他的女儿伊夫林为我们详细记述了20世纪初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所进行的教育革新实验。实际上,他是在勾勒一副理想的“明日之学校”的蓝图,这就是之所以他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而称它为“明日之学校”的原因。
在杜威看来,在“明日之学校”里的儿童是通过“从做中学”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经验的,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指的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用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因此,杜威的“做”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等方面,而且,他在教学实践中更重视手工活动。他要求在课堂中为儿童准备具有充分活动的地方和适合儿童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要在学校里设实验室、工厂、园地等,让儿童在制作的活动中学习。他在《明日之学校》中说,学校的工作是以对学生有内在意义和价值的活动为中心的,这些活动中的大多数还是儿童自己首先发起的,儿童从这些活动中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获得不同的学科本身——算数、几何、语言、植物学等等——就是各种各样的经验”。在对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第45公立学校进行介绍时,杜威也指出:“这所学校的工作几乎都是以对学生有内在意义和价值的活动为中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所学校的儿童是‘从做中学’的。反思我们当今的学前教育,虽然“从做中学”的观念我们都接受了,但真正做起来却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我们着急于孩子们的“从做中学”,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们答案,有时,我们又限于条件,无法提供满足孩子们“从左中学”的各种操作材料。尽管这样,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是“从做中学”,我们还是可以为改变现状做点什么的。
全书最后归结到了“民主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杜威认为,在最近150年间发生了改变人类生活和思维习惯的两大变化,一个是民主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上相应的变革;另一个是通过科学发明带来的变化,也必须在课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学校划分开来,结果表明一部分学校追求传统的过多的书本教育;另一部分为应付从事手工劳动的人进行过多的“实际”教育,这是与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会宿命论的计划。杜威的结论是,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学习和社会应用、观点和实践、工作和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如一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杜威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教育理论中的主要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
1915年,杜威和他的女儿写下了不朽的教育篇章《明日之学校》。杜威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人类教育的宝贵财富,它能够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最直接的启示。
看到《明日之学校》这本书,给人一种希望;看了书之后,又有一种不着边际之感。
《明日之学校》是杜威1915年的著作,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近百年,杜威这本著作的价值仍未被中国社会真正重视,更不要说发现可行的实践方法。中国高喊教育改革,高喊减压减负,高喊课程改革,这些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读书越来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舍得的地步。在现在的中国,还只能看到“明日之学校”的海市蜃楼,不着边际。
杜威在“教育即自然发展”一章中的一个观点,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力量。那就是:把作为一个儿童用得着的东西交给儿童,而不应该只是拿成人所积累的知识即与儿童的生长迫切需要毫不相关的东西强加给儿童。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归结到本质,学习是为了生存,达到一个再高些的层次就是为了生活,如此而已。当中国的孩子是辛苦的。中国当今的教育真是在不惜一切代价迎合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从还是母亲肚里的一滩血团开始,中国的儿童就已经在接受胎教了。对于胎教我不置可否,听一些古典音乐和胎教故事,这些不会增加大人和肚里的负担,即使无益那也无害。一旦进入小学,中国的孩子就被宣判了12年有期徒刑,直到进入大学才获得解脱。在12年服役过程中,中国孩子被要求强制学习的内容果真有必要学吗?
当今学校教育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每每遇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影响孩子命运的考试,媒体总是不舍放弃新闻报道的机会。孩子的家长也竞相参与到孩子的大战中,“家校通”时刻联系着家长和学校。但是,这些人的关注无法给我们孩子的学习条件带来根本的转变。当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漩涡里痛苦挣扎时,这些人只能做到像围观群众般里三层外三层的越积越多,时而发出一两声无奈的心疼的叹息。中国教育渴望受到更多学者专家、政府机构的关注。但愿明日之学校早日成为今日之学校。
这一段时间,我认真读了《明日之学校》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受益匪浅。《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在本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而在文中的几个观点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
一、应当给学生什么
学习本质上是跟人的生长即“自然发展”一致的一件事情,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应该研究儿童在生长中需要什么,从而给他们什么,根据与生俱来的能力培养他们,而不应该根据成人所积累的知识,把它们强加给儿童,因为其中不少可能跟儿童的成长毫不相关。人们总是想一个成年的完美人应该掌握什么,然后把这些东西灌输给儿童,却不问儿童需要什么,能够学习什么。比如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读名唐诗宋词,学习外语,奥数,音乐。我们为什么硬要他们学习一生也许用不着的东西,而忽略了他们目前需要的东西呢?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去学,岂不是太晚?但在书中杜威根据他的经验和书中的案例表明了他的看法:就像成年人不会去学他不适合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样,把不适合儿童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效果也是很差的。正如杜威所说: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这句话对我这样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提醒意义。
二、学习过程中的“自由”
在书中阐述的几所学校里,学生都拥有了高度的“自由”。如在同学之间自由组合在教室里完成感兴趣的手工,教室中没有座椅,可以随意坐在地板上听老师讲课。这在传统观念而言,这种自由是不被允许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应该安静地端坐在课桌旁,在得到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发言。杜威批评了这样的观点,课堂上的过分的纪律反而是对学生的束缚,所以每次被解除束缚,就会爆发出喧哗和躁动。他认为,当儿童需要时,就应该给他活动和伸展躯体的自由,并且经常能够提供真正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他就不会过于激动兴奋继而喧哗吵闹,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也能自己做正事。有时候不需要过分抓课堂纪律,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通过培养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纪律也有保证。
以上两点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点点感想体会,还是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明日之学校》的确是一本有启发意义的好书,可以反复阅读,总能找到新的启发和观点。其中的观点新颖,即使对于今天的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杜威说,没有一种教育是进步的,除非它在不断取得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学习、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教育书籍。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本书是杜威在一百多年前于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六本著作的集合,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其中《明日之学校》篇幅最长,名字也最吸引我,因此仔细阅读了这部分。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印第安那葛雷学校的详细记述。葛雷是新兴的钢铁城市,但葛雷学校不是专门为钢铁公司培养工人,或者满足工业某一类专业训练的要求。沃特认为,问题不是要传授各个人具体工作需要的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个人和一个公民。葛雷学校的课程与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学校所规定的一样,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做中学”是葛雷学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儿童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忙着工作、学习和游戏”。
“儿童期的真正含义就是,它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在第一章“教育即自然发展”中,一再阐述了自然发展的儿童期的重要性。“教得太早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真正教师是经验和感情,成年人除非根据他本身的条件,决不会学习适合他的东西。”就如卢梭所说,“那最大、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不要爱惜时间,而要失去时间。假如一个婴儿能从母亲的怀里一跃就跳到理性的时期,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是很适当的了;但是儿童自然的生长,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的训练。”
我的理解是,既然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自然发展”。“揠苗助长”式的超负荷教育只能百害无一益。但是在此又要提出疑问了,何谓“自然发展”?儿童期的发展规律是如何?不妨带着疑问继续阅读。
1915年,杜威和他的女儿写下了不朽的教育篇章《明日之学校》。杜威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人类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建议大家读一读《明日之学校》,它能够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最直接的启示。教育实践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水,对任何好的思想和经验,我们都应结合当下的情境,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把握。
《明日之学校》是杜威1915年的著作,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近百年,杜威这本著作的价值仍未被中国社会真正重视,更不要说发现可行的实践方法。中国高喊教育改革,高喊减压减负,高喊课程改革,这些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读书越来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舍得的地步。在现在的中国,还只能看到“明日之学校”的海市蜃楼,不着边际。
现在教育所用整个方法残酷它为了遥远不确定将来而牺牲了现在社会使得家长变得敏感家长越来越害怕孩子浪费童年不做事?可难道快乐不算吗?整天跑跑跳跳不算吗?人一生永不会忙碌了卢梭说:“自然要求儿童在成人以前还儿童如果想要颠倒这个程序就会结出不自然果子……不到成熟就烂掉了”现在孩子所能接触到教室里课桌、书本、黑板、同学、老师家里电器、书桌、父母大自然慷慨赐予人类广阔奇妙世界:西瓜虫变成两断还在蠕动蚯蚓水稻小麦……人类在自己儿时尽情享受过这些自然赐予宝藏后却禁止下一代接触、抚摸、探寻这对后来出生孩子不公而社会实际也这个权利去剥夺孩子们贴近自热发展天性培养美德权利这人类发展悲哀
杜威认为“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孩子童年时至关重要的两样活动的时间:一是嬉戏玩耍时间,二是和家长共度亲密时光。当中国儿童刚牙牙学语和蹒跚走路时,各种名目的兴趣班就如飞机投弹般狂轰滥炸而来。兴趣班、特长班、考级、考证书,儿童在作为儿童而有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过得比父母还要沉重和繁忙。在这种情况里,父母更多地成为了孩子的督导员。儿童是羊,父母是放羊人,父母拿着鞭子将小羊从这块草地赶到那块草地。儿童还没到自己能决定是非和反抗的力量,任由父母摆布,过着看似放养实际豢养的生活。赶场子的时间多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玩耍的的时间就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就会大打折扣,在儿童的内心深处,也许父母更多时间的角色是严格的家庭教师,孩子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
最近,读了《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一书,倍受启发。这是一本文集,收录了约翰.杜威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两篇中花了很多笔墨探讨兴趣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什么是兴趣呢?
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孩子而言,因为处于教育阶段,所以兴趣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去不断学习、提高,所做之事只是作为一种动力,一种为了完成此事而学习的动力,而非事情本身。
孩子毕竟认识有限,他需要合理的引导,而社会给予的如果只是“成败论英雄”的标准,那他只有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的作品和“三脚猫”的功夫,靠这些大学是无法认可的。
如果问题如此,应该如何做呢?
书中对于兴趣的合理引导作了如下阐述:
预先计划,注意发生的事情,将发生的事与努力达到的事联系起来,都是一切理智的或有目的的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看到表现实际兴趣的情况是否能鼓舞活动的这些理智方面的发展,因而促使它逐渐向理论性的兴趣转变。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与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从实践开始。人们视为目标、欲求得到的并为之工作的是某种结果,而注意力是指向产生这个结果的各种条件。起初,兴趣在于达成支配地位的目的;但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对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必须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方法——原因——的兴趣。
述描述可以得出,如果想让一个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孩子健康发展,他的老师、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引导之,让其从对作品痴迷转向对实现作品的内在知识的痴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要求。
此时,多数家长所面临的矛盾——爱好与学习的对立——也许就化解了。
但愿每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得到指点,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改变只看结果的风气!科技活动输送的不是科技成果,而是制造成果的人!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细米的读后感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11篇)
鉴湖女侠秋瑾读后感600字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
细米的读后感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11篇)
鉴湖女侠秋瑾读后感600字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科普类的书读后感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合集十五篇)
五颜六色的梦读后感范文
有关一本书的读后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800字读后感
有关智慧背囊读后感(通用12篇)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三篇
青春之歌读后感700字(精选五篇)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精选21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合集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