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黄飞老师

我的教师梦读后感

  读完钱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师梦》后,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他的教师梦,感动于他的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感动于他对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诚,更感动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状态下,大胆喊出的教育理想。现将自己一些浅薄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书中说道:“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一切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授的知识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们说学民族语言没用,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们需要的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而是如何熟练地掌握汉语和外语的问题。钱教授说这是认识的错位。是啊现实中又有多少这种认识的错位呢?人们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现在这种非物质文化有多少在失传,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花大力气挽救这些文化,可为了应试,为了就业,我们的大学生却不愿去学本民族的文化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过一篇关于知识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说,知识并不等于文化,文化是一种民族的传承。文中列举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学放学后,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对中国的同事就:“在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孤独。”同事问:“为什么?”“因为这么多的学生,放学走时没在与我说再见的,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聊天,还的的谈恋爱,只有一个学生用英语和我说拜拜,还是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中国教师解释说:“一直都这样的,因为孩子们太累了。”日本外教说:“不对,在日本与老师道别时必须鞠45度的躬才行,否则就视为没文化,要是连续三次不与老师道别是要记大过的。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礼仪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里讲的礼仪之道,这是一种文化,知识并不等于文化。”那位中国的教师听了,颇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万千。想想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也传承下去了呢?我们是不是也淹没在了应试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现实与梦想的纠缠

  书中说道: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具有乌托邦性的;学校,也包括大学,本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梦乡。可这个梦乡现在却成了很多孩子的恶梦。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一切都为了应试,为了就业,人生的四个季节颠倒了,少年该狂的时候却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来没完了。书中说过,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们能够尽享“成长之美”,可在应试的教育下,孩子们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权利,离开了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在大学里,知识更是当作了商品来买卖,到处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现实是如此不堪,但我们的教育是指导社会的,而非追逐社会的,我们做老师的还得保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创造一个“精神的家园”。薛瑞萍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各种评优,被人称作“薛弃权”;陈琴老师为了自己的梦想拒绝上“公开课”,忍受十几年不评职称的不公平待遇。这些名师为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背后的辛酸和艰难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在现实与梦想的纠缠中,我们该何去何从,值得深思啊!

  三、文理融通

  钱教授说,知识面的拓宽,同进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扩大,就可以民现各类知识。他还说老师要成为一名杂家。关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孩子们对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你适当地展露一点你所教学科以外的知识,他们就会惊叹不已,对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现在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我曾经教过数学,所以有时候数学老师一忙,就和我说:“让学生做张试卷,做完后你给他们讲讲就行啊。”,我说:“你不怕我讲错了。”数学老师部是对我笑笑说:“你还能讲错了?”所以我教语文后也经常给学生们讲数学,刚开始学生们确实是怀有怀疑的情绪,可等我讲完了,他们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觉到真好。

  教《品德与社会》课时,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电,因为这门课真的是包罗万象,有疾病知识,有京剧知识,有地理历史知识,有民族风情等等。刚开始,我让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结果效果并不好,学生们只是为搜资料而搜,搜来后根本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资料搜了很多,知识学得很少。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充电的过程,我将每堂课的知识尽量内化、吃透,这样学生在说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我加以引导、点拨,学生们也就很容易记住知识点了。本文来自[文书]

  这样的杂家老师也会让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感兴趣。那时我班的学生们有的开始和我讨论中国历史,有拿中国交通地图和我讨论交通线路的,还有的从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里借来生物课本和我讨论草履虫的。看来一个杂家的老师,会让学生们也变得丰富起来。

  这本书中不仅有教师梦,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有对现实的抨击,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它犹如春风化雨植入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