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几天时间将周勇所著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细细品读了一遍,心涌无限感慨,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读这本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只有执著求实地学习创新,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但他并不侍才为傲,反而更加谦虚。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即便是学富五车,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学问,尤其是教了那么多学生之后,在颠沛流离中卖力求学,近50岁攻克天书《易》。所谓“教,然后知困”。学生不仅明白什么叫谦虚,而且立志与老师一样好学上进。因此,“学”仍然应成为现代教师的第一命根。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更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的成长尤其需要源头活水的滋润,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读书学习。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常学常新,特别是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要不断地自我充电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信服。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一旦教师拥有丰富的学养,哪怕没有孔子及弟子的“从游之乐”,也能存天地于心中,讲出学生喜欢、爱上的课来,让学生养成近乎天地的浩然正气。
《论语》教育我们,在学习中要锲而不舍、谦虚谨慎。孔子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等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勤奋、自励、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作为*的教师,我们真该好好向孔子学习,仔细研究他的思想,我们也一定会学有所获。
刚看到名字《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一尊巨大的严肃的孔子雕像,心生敬畏,当瞄到了旁边的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心中又会心一笑,觉得说的对极了,我们就是在和教学谈恋爱。
作为工作一年的老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充满热情和憧憬,以为会沉浸在美好中,但事实给了我狠狠一击,顽皮的孩子,多样的家长,快节奏的教学生活,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时间一久,我才慢慢发现,如果说教学真的是一场恋爱,他绝不是轰轰烈烈的热恋,而是细水流长的,既有孩子带给我的感动、有快乐、有甜蜜,更加有迷惑、有犹豫、有发脾气,这种种感觉都非常的真实。
朱自清、胡适、孔子等许多的年轻人,刚踏上讲台时都是这样,百感交集,甚至不被学生承认,然而当他们真的走了这条路时,内心却是清醒的,他们的心中怀着一份纯净的理想与信念,那是一块心灵的净土,不会被现实中的“饥饿”、“遭人白眼”所影响,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是有那块净土的,但在现在,要守住成为比有更加困难的事,我们做的工作和儿童有关,我们有没有像我们身边的孩子学习呢,学习他们的“傻劲”,即使我们什么都明白,变傻一点吧,那样你更快乐,更投入,更能沉浸其中,享受这一生的恋爱,教学之恋。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孔子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进行不同的教学。“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就是说教学要讲究由浅入深,因人而宜。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对接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而我常常在教学中错误的以为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其实,每个孩子要做的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老师应做到对“坚强”的孩子批评点拨,对“脆弱”的孩子支持鼓励,用适合的“爱”促进他们成长。
不同的人,可以跟孔子学到不同的智慧。我跟孔子学当老师,学习他的感受教学之恋本有的恬静、感动和美好,学习他感受虔诚而热烈的教育情感,去照亮明天的路程,去微笑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题目很吸引人,是华师大出版社大厦书系其中的一本,以前看过其中的几本,所以印象很好,所以读得很快很轻松。周博的这本书写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动情地抒发自己对孔子和与后世孔子般的老师或研究者的赞赏。这种笔法很容易阅读,本身不是考据式的评点,很自由,很个性化地解读,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这种写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
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还没有机会与作者周勇博士进行本书的交流,而且读了这本书之后,的确很想和他进行一次读书的交流。他把本书的写作当成一次旅程,一次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关于教育大家的思想的旅行。从他们的酸甜苦辣中印发自己的酸甜苦辣,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生发自己关于教育的思考。《论语》是一本后书,可惜我们知道的只有简短的几句,也很少像作者一样能拥有无限的感动而潸然泪下,读书读《论语》读到这个份上,不要说距离我们2000多年前的古文突然如此生动起来,就是随便哪一本现代白话文也很少有人读到潸然泪下。不过,观看肥皂剧倒是有不少人被编剧赚取了眼泪。单冲这一点,我们就有许多不足。无论什么事情,当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净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把教学当成恋爱来谈,可见对教育的深情。
这本书并没有严格的体例,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乐园。如同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有这方面的大气。这其实是作者的自信,不循规蹈矩,不耿耿于怀于考据,活读《论语》,妙解孔子。循规蹈矩难有真情,更难有激情;不耿耿于怀于考据和历史的真实,才给我们自由解读的无限空间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完成了孔子和自我的思想对接。所以,这本书与其说在写孔子等,不如说是写如何从孔子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厚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跟孔子学当老师》的题目太好了!
写这样的文章需要才气,需要自信。敢于把自己和孔子等名人扯上关系的更需要自信甚至张狂的个性。本书中记录了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等无论是教育名家还是文化巨人,他们身上多少都具有一些自我张扬的个性,崇尚真理、摈弃世俗的傲气。今天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可见报道的'也就是被称为“民间教改第一人”的王泽钊、南师大附属中学著名杂文家吴非(王栋生)、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而已。教育可以供个性张扬的教师生存的空间太少了,而个性张扬的老师大多“有一把刷子”,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为教育的缺乏宽容,窒息了这些有生命力的教师的教育生存环境,实在太可惜了,又怎能渴望教出有个性的学生!
梁启超第一次做研究生的导师,上课时,他走进教室,望着天花板,然后突然说:“兄弟我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之后,才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章太炎先生的开场白比梁启超自信的多:“你们来听我的课是你们的幸运。”但是国学大师不能没有学生,所以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敢这样说话的老师不多,有这样能力这样说话的老师更少。我突然问自己:“兄弟”凭什么当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读了这本书,我实在汗颜,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把《论语》认真读一遍,更不要说读懂,读到潸然泪下!马上要补上《论语》这一课。
在《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的卷首语上这样写到: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在本书中作者用清晰活泼的笔调,对孔子的教学及《论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间旁征博引,用钱穆、章太炎等学术大师关于孔子的研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
“大教教心”;学第一,教第二。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跟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来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老师,以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心中有爱”。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自己所爱做的事情。孔子的非凡之处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从三十岁执其教鞭开始直到去世,孔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学。他对教学无限的爱超越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本身,让众多的弟子紧紧围绕在他的周围,努力求学。
“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才会有很好的心去教。要培养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习,并随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学而时习之”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学,而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如何“学而时习之”,用自己的努力求学和不息探索,为学生的求学、正心做榜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人生道路。这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正确轨道。孔子快到五十岁时依然真诚地对学生说自己还没有明确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所以要再积累几年,准备从五十岁的时候钻研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的《易》,使自己能够成为“在《易》里面读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教心”。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虽然孔子自己未提出“大教教心”这样的说法,但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培养“圣人之心”正是朱熹为什么从事教学的根本理由。真正的教学是从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是“圣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先祖,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用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
孔子对教学的热恋,让我无限的感动;孔子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孔圣人的境界,但我会从孔圣人哪儿得到教育,得到激励,走好教学之路的每一步。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必须依靠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不断有所收获。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是说当有人向孔子提问题时,他并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提问者,而是从问者的疑难处出发,从正反两面展开反诘,弄清问题的性质与内容,然后使提问者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孔子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学习者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活动,体现着对个体的发现与尊重,强化了个体的自我主体精神和价值意识,增强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人生实现的期待。因此,我们当教师的,要向孔子学当老师。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读后感
隐形的翅膀读后感
论语高中读后感(通用五篇)
山海经读后感范文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读后感
隐形的翅膀读后感
论语高中读后感(通用五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范文
狼来了读后感四年级
放慢脚步去长大的读后感300字
女生日记读后感
一个人的奥运会的读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书的读后感
一盏一盏的灯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五篇)
U客探访读后感范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有感
再见,小马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