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师发展论读后感

李盛老师

校本教师发展论读后感

  常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更进一步思考,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这一桶水倒啊倒的,竟至见底了?所以,如果要保持这一桶水始终都要满着,我们必须注意常常蓄水。

  该如何蓄水?或者说,教师该如何自我充实,不断成长?

  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教师开了一堂非常好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堂课?”老教师沉思了下,答道:“一辈子。”可见,蓄水,是个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学习的时间,应该是终生,而非短期的。

  教师学习的内容其实并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也包括了人际关系,如何学习,怎样化理论为实践。而怎样化理论为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我们听过一个报告后,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如何去具体操作,如何去付诸行动,这个都是我们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而反过来,有时候,我们的行动是有实效的,我们的方法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因为找不到理论根据而感觉有些茫然,更因此无法成文,无法将所有的成果展现发扬,这时候,我们便需要为实践去寻找理论,这个,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东西。

  因此,这样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局限于一个报告,一个培训班。所有的地点,比如课堂、比如报告厅、比如办公室,乃至我们自家的书房,都是我们的学习场所。

  《校本教师发展论》如是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时间,内容和地点。

  我们的学习,是开放型的学习,是主动型的学习。不要仅仅将“上课”这一形式,看作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取得,自我的充实,能力的提升,都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学校单位组织我们的学习固然重要,而自我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重要,例如看一本好书,写一则笔记,有一点心得,都是在学习。

  又有古话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我们学习之后,更多的应该思考与反馈,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思考,又在不断的思考中不断学习,让思维呈螺旋状不断的上升,才能更好的汲取水源,让我们自身这一桶水,永远都是满满的。

  又作另一方面的思考,我们怎样给学生这一杯水呢?设想一下,在一个水龙开得很大的情况下,在水龙头下放上一个杯子,能不能把这个杯子充满水?恐怕有点难度,或许杯子就被水冲倒了,又或者即便充满水,却有更多的水被浪费了。再设想,如果我们缓慢的放水,虽然能够将杯子里的水放满,但是时间却浪费很多。有没有又快又能将杯子里的水放满的好方法呢?

  因此,放水——如何教学,也是一件需要着重思考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不停的讲,但是学生依旧不能接受,那就是我们的水龙开得太急了。许多的劳动多是无效劳动,老师白辛苦,学生也觉得很累,但是效果不大。又有时候,我们讲得很慢,学生能够接受了,但是高中只有三年,却容不得我们用更长的时间来教学。这个说明我们的水龙开得太小了,时间浪费太多。因此,我们要的是有效率的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可以在学生的最大接受度下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

  或许,我们在不断的'讲练中,应该时时注意停下来,回顾一下,看看学生能不能接受,因此,要不断注意信息的反馈,要与学生多作交流,从而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便是这个道理。

  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要格外的关注。如今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式,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听一个老师的课。他在每节课上,都会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笔记,如何读书,如何抓重点。一开始,我觉得这些仿佛有些浪费课堂的时间,但是后来发现,这正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很多学生都不见得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然在经过这个老师的不断训练下,学生后来就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学会了自己怎样记笔记,怎样读书,怎样自我总结每一课的重点,而后也便养成了一个学习的好习惯。也许,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这样点滴培养起来的吧。

  如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会思考,如何在思考中不断的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并且也是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乃至每一个人都要去终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