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州长》读后感(精选六篇)

刘莉莉老师

  《竞选州长》读后感1

  虽然以前听语文老师讲过这篇小说的大意,但是我总希望能够亲自看一看。在这个暑假中,我终于如愿以偿,读了《竞选州长》。它同样是马克·吐温的一篇“讽刺之作”。

  马克·吐温是一个名声不错的独立党的纽约州州长的候选人,与斯图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约翰·霍夫曼“先生”竞选。称他们为“先生”已经是够瞧得起他们了,因为他们近几年来已经犯下了各种可耻的罪行!从这点上看,马克·吐温对于这次竞选可是胜券在握了,因为他拥有实实在在的清清白白的名誉。可是,一天早餐,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发现了一段使他从来都没有那么吃惊过的消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证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犯有伪证罪,企图侵占一小块香蕉种植地,那是当地一位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他顿时被弄得“神经错乱,不知所措地过了一天”!结果这家报纸一提到他,唯一的称呼就是“无耻的伪证造假者吐温”。

  想当初中国古代君王制的社会里,后宫之争更是数不胜数,可是,没有一个能够真真正正地笑到最后。当今的社会也是一片乱象,为了一个“权”字团团转,送礼贿赂更是成了一种“风尚”。即使改朝换代没有了战争,即使有一系列不变的法律,有完善的机制,在权力的争夺中仍是不择手段。这就是民主?这根本就是人类的自私。

  幽默令人笑,但未必是开怀大笑。有时总觉得非一笑而过。马克·吐温的作品表面幽默轻松,但字字句句都是尖针般的讽刺,实在耐人寻味。

  《竞选州长》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竞选州长》这个故事,从中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阴暗。

  故事讲的是一名独立党人,拥有着良好的名声,几个月前被选出来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同时参加竞选的还有两个实力相当的选手,但是他们的名声却显得败坏殆尽,只要看一看报纸就知道,他们卑劣的行径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尽管马克·吐温对自己的好名声暗暗得意,但是不幸马上就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以前,马克·吐温曾向祖母咨询过这件事,祖母非常不同意他参加竞选,因为在她看来,只要参加竞选,马克·吐温的好名声就会灰飞烟灭。事实证明,祖母的建议是对的,也是明智的,马克·吐温参加竞选后,就有人在报纸上登记了一条信息——马克·吐温曾有伪证罪,这个消息令马克·吐温又惊讶又恐慌,然而在这之后,“小偷吐温”、“毁尸犯”、“贿赂犯”这些罪名都一个劲儿地往他头上戴,“酒鬼”、“残忍”、“敲诈犯”、“有9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赶过来,马克·吐温的心里已经撑不下去了,于是他举起双手,向大家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并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签上了我的名字:“您忠实的朋友,曾经的正经人,现在的伪证犯、小偷、毁尸犯、酒鬼、贿赂犯和敲诈犯马克·吐温。”

  通过这个故事,我看穿了标榜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选举的卑鄙和阴暗,看清那些政客为了捞取政治利益是多么地不择手段。

  《竞选州长》读后感3

  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文中的马克·吐温先生在成为独立党纽约州州长候选人后被竞争对手——斯图阿特·伍德先生和约翰·霍夫曼先生屡次诬蔑,在各大媒体上公布那所谓的种种罪行,后来又多出了许多匿名信。“小偷”、“盗尸犯”、“酒疯症的化身”、“舞弊分子”、“讹诈专家”等,这些称号全被他们加在了马克·吐温的身上,其实这一切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为的就是让马克·吐温身败名裂,从而退出竞选,最终,正如他们所料,他放弃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无硝烟,但四处都充满着危险,这种战争的恐怖性远远地超过了那些高科技武器。回头看吧,再让我们仔细地审视这个世界吧,事实摆在你的眼前,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太阳却尚未得到光明的世界。尽管现在没有出现过文章中所介绍的事情,但不可否认黑暗仍然笼罩着这个世界。黑暗的根源就是钱和权,有了权就有了钱,有了钱就能够得到权。有了权力,就可以行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就可以偷工减料贪去工程项目的钱,有了金钱,就可以收买官员办事,就可以弄来个一官半职当当。或许,人之初,的确是性本善的,可将来置身于社会当中,谁又能避免而不被黑暗所污蚀呢?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

  人类圣洁的.心灵就这样子消失了,我为此而叹息。

  《竞选州长》读后感4

  《竞选州长》是一篇幽默的文章,它出自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叶温之手,自然与众不同。

  文章介绍了一段马克叶温与另外两人竞选纽约洲州长的事。

  笑完之后,静下心想一想,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个人之间,企业之间,甚至党派之间,通过各家媒体相互造谣,排谤,使多少人心灵受到伤害名誉受到玷污!

  不久前,河南几家酱油厂就发生了相似之事。由于广告商黔驴技穷,又欲使消费者更青睐其产品,他们便开始了虚假的“检验”活动。首先是请来了“专家”,进行检验,然后一本正经地宣布结果,当然是谁谁的产品有什么什么问题,还说有“毛发酱油”,这当中自然衬托出他自己的酱油好。结果一出来,那家厂盈利上升了好一阵子。但好景不长,正当他们暗暗得意之时,被“攻击”的厂也开始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发起者受到接踵而至的打击。这活动到了高潮,消费者也开始质疑,终于有媒体披露了真相……

  在谣言四起的处境中,要坚持事实,让事实说话,谣言最终一定不攻自破。这使我想起两位伟人——莱特兄弟,他们造出了飞机。开始人们骂他们是骗子,但是他们没费口舌,默默耕耘,让人们看着他们怎样在蓝天白云之间遨翔,震惊了全世界。

  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作为一个小学生打小报告、说别人坏话是不对的,不能养成令我们长大后影响自己的坏习惯。我们不要做传话筒,更不要做操纵它的人。

  《竞选州长》读后感5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完之后有些许感慨,所以一这篇文章抒发内心的情感。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的成名作是《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写于旧金山。

  马克吐温的幽默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的“开怀的笑”,如《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等,这是白色幽默,浅显自然;第二层是“会心的笑”,如《百万英镑》,《竞选州长》,这是绿色幽默,健康有益;第三层则是“含泪的笑”,如《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自由之邦》,这是黑色幽默,乐定思痛。

  在整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百万英镑》这个故事。它属于第二层“会心的笑”。整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在旧金山给矿山经纪人当办事员的人在海上漂泊而迷路最终漂泊到了伦敦。在伦敦街头主人公无依无靠,身无分文,却鬼使神差的成为了2个大佬的打赌目标。就这样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凭借一张一百万的支票度过了一个月并且最终有了存款和妻子。这个故事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毕竟这张支票也不能乱用。但主人公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运用自己的智慧赚得了一笔财富也有了一位漂亮的妻子。

  但在这个故事里也能折射出很多人性的缺点。当主人公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进到服装店时,店里人只把他当做了一个要饭的,但是当他拿出那张一百万的支票时,却把他捧得高高在上。就这一张一百万的支票使主人公在报纸上被攀高到了一个不可在上升的高度,居于一切王室以外的公爵之上,除了全英大主教!要知道,他并没有额外的做些什么只是那张一百万就可以使他达到这种高度,这也可以体现出金钱对一个人的诱惑之大。还有就是那古板迂腐的等级制度,在参加宴会时,寿莱迪奇公爵和“我”就为了一个位置而争吵了起来。这是我所不理解的,难道一个座位就那么重要吗?英国人可以为此连饭都不吃了!

  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能力也让我大吃一惊。我的这些感慨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是一个读者的真实想法,虽说写的不很好,但这毕竟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发人内省的深思。

  《竞选州长》读后感6

  这几天,我在读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竞选州长》。为什么?

  刚开始读时,我和马克。吐温先生一样,肯定州长非他莫属,因为另两位先生近年已将各种无耻勾当看作家常便饭,所以我接着往下看。

  可看到第二页时,我发现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马克。吐温先生吃早饭时在报纸上看到一段消息,令他无比惊惶:伪证罪——1863年,有34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企图霸占一位穷寡妇和一群孩子生活唯一资源—一小块芭蕉地……他愿意交代吗?马克。吐温先生不敢相信,便就这么过去了一天。

  第2天,第3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则关于他的丑闻,将他称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狂吐温”、“盗尸狂吐温”……还有许多佚名信。

  马克。吐温先生放弃了竞选,他在退出竞选的声明上写着:“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好人,现在却成了臭名昭著的伪证狂、蒙大那小偷、盗尸狂、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和恶心的讹诈犯——马克。吐温”。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气愤,没有想到有些人为了竞选竟在报纸上刊登一些有的没的,真不诚实。这时,我才体会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