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又匆匆,终于读完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上册。很喜欢易的叙述品评笔调,可以说,除了生活和带孩子的必须时间外,其它事情都让我扔在了一边,读此书,实在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朋友说,读后感应看完书后马上写,所以又将一大堆必做的正经事扔下,先记录一些读书的感受。如果时间允许,本应该再翻一遍做些信息的筛选,现在只好就这样敲出些文字宽慰一下自己。因此怕是难免有胡言乱语之处。
读此书,感觉易先生实在是严谨、认真而又博学,但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可爱,这种可爱包含了很多内容,这所有的内容就形成了他的个性魅力。因为只是匆匆阅读,因为本人解读文本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只能略说一二,而且还极有可能是胡说。
我想说的是易先生的好恶,对象当然是三国中的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三国的英雄中,感觉先生更喜欢曹操和孙策,而对刘备则不太以为然,虽也有赞美之词,但还是有些言不由衷,那些肯定之词好像仅仅是学者的一种态度,而曹操和孙策却似乎是真欣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下面我摘录一些文字加以说明。
一、曹操
曹操究竟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品三国主要想弄清这样一个事实。
品三国第一集——真假曹操。在这一集中,先生尽量科学地引用历史上的各种评论来讲述曹操其人。开篇他就引用了鲁迅的评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引导,接下来还是引述鲁迅先生的话,鲁迅是想为曹操翻案的,他的言论自然对曹操有利。所以接下来先生说:“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代传下去,就积重难返。具体到曹操,事情更麻烦。”后面先生说到了众多涉及曹操的书籍,包括《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还就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话引经据典展开了评论。看“毛批”:“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之后作者说:“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而后,作者又引述曹操临终时的细节及诸多故事论证了曹操的真诚、儿女情长和宽宏大量。最后作者说:“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最后作者的论断是: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接下来先生用了11集来品这个“可爱的奸雄”。在第二集中先生用了外很大篇幅论述曹操的可爱,他说:“曹操最可爱也最遭人嫉恨之处是他说真话。”在12集“天下归心”中,先生用了八句话来概括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扬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之后先生又说:“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八个字——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曹操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而他做人的成功,又是知人的成功。”先生还说:“洞察人性,洞悉人心,已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很难得。但更为可圈可点的是,……他做得是那样坦然、实在、大气、自然。这就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了。”此外,先生还说到了他的性格,他的人情味,幽默感,他爱才的真诚,他的大气和深沉。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曹操确实是可爱的奸雄,关键词还在于“可爱”二字。普天之下,如曹操者又有几人呢?
二、刘备
我认为,先生并不喜欢刘备其人。
在品曹操的章节当中,先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溜得比兔子还快。”后文还有同样的话:“又溜得比兔子还快。”在十三集前言部分有这样的话:“刘备出道的时候,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注意词语:反复无常。但先生还是想尽量客观地评价刘备的,他引经据典地评说了刘备的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但贬斥之意总还是不自然地从文字中流出。就十三集中,有这样的话:“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等到他亲眼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哪里像个英雄?”在说到刘备的身份时,先生还多次用到一个词:“注水猪肉”。在十九集中,作者又这样评说:“这是一个猫头鹰式的人物,体面的说法是天下枭雄”。注意,猫头鹰并不可爱,枭雄也不如“可爱的奸雄”。第二十集“兵临城下’中,论及刘表托国刘备拒绝一事,先生说:“这事裴松之认为不实,我也认为靠不住。”分析之后又说:“所以,把刘表的‘托国’和刘备的‘谦让’看作‘高风亮节’,不过腐儒之见。”再论及刘备逃跑时坚持与百姓同走的‘以人为本’之说时,先生又有这样的话:“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要做事业,手下一定要有人’,和道德不道德、仁慈不仁慈没有关系。”说到曹操追上刘备。两军相遇后刘的表现时,先生引用了〈三国志〉中的记载,并这样评论:“可怜的刘豫州,这时不但再也讲不得‘以人为本’,就连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
可以发现,先生在刘备身上用了许多贬义词语,语调常含讥讽之意,在这样的叙述中,对他英雄身份的认定就显得很乏力了。
三、孙策
感觉之中,除曹操外,先生最爱孙策。
写孙策的文字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十八集“江东基业”。一开始,先生就用“帅哥”一词称呼孙策,而后他说:“其实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更可爱。”之后,先生引用〈三国志〉中的话来介绍孙的种种优点,后面又有这样的评论:“这就真是英雄!不但大气,而且聪明。”赞美起来毫不吝惜情感和笔墨。再看,“孙策的大气和聪明使他英气逼人,充满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英雄惺惺相惜,”然后先生举证了太史慈的故事,并谈到了孙的自信,并说,“自信的人是有魅力的,有魅力的人是有吸引力的,何况孙策还能以诚相待!”然后,先生还说到了孙的军纪和政治,充分肯定赞美了孙的英雄之气。先生也谈到了他的缺点,但终究是瑕不掩瑜。最后先生还提到了孙是个孝子、佳偶、好兄长和好领导,并都一一举证。特别是“好领导”这一评说中,先生用了较多笔墨。并说:“这也再次证明,孙策是有政治眼光和政治头脑的。”
仅是一集就用了那么多的文字赞美孙策,可见先生对其喜爱之甚。
综观先生对以上三个英雄的态度,可以看出先生的喜爱很大程度缘于人的真性情,曹操和孙策都是真实、真诚、大气的人,而刘备就显得做作一些;其次,当然跟人物的个人才能有关,从个人能力这个角度而言,刘备稍显逊色。当然,我认为主要还在于前者。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的过错并不能决定别人对他的评价,相反,有时缺点的彰显还会增强其人格的魅力;再者,一个人人说好的人往往要么无能要么伪善,不然也是劳累地活着,压抑得失去本我。这样的言辞或许有些过激,不过对于人的真性情的喜爱一直决定着我的择友标准,因此在通过《品三国》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我感觉易先生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可爱;因此,我才会早起晚睡地捧着此书,并在还未读下册的情况下撇开一切正事在此胡言乱语。希望能尽快阅读下册。
他,手持一柄鹅羽扇,微闭双眼,有序地指挥着战斗,成就了一场场闻名的战争;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心中的一片忠心,不畏任何险阻;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乱世中称“奸雄”,一步步成就了他的霸业,也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诗歌。
手持羽扇的他,跟随刘备打江山,他心中一直对刘备抱满了感激之情。“先帝不以臣卑鄙”让他将所有才华计谋向刘备贡献,助刘备打赢了一场场实力悬殊的战争。足智多谋的他,熟知天文地理,更能呼风唤雨,他将自身光芒展现的淋漓尽致。赤壁一战,战前,他草船借箭,聪明的带走了曹军极大量的箭,战时,他再次大显神威,呼东风,燃曹船,大败曹军,那冉冉升起孔明灯正是他荣誉的象征。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空城计等,无一不是他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通过七种不同的方式,包括正面对战、离间计、感动招降敌军将领等,一一擒拿了孟获,令孟获心服口服,这也应征了他的那句话,以德服人才能真让人服;力服必有后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人们都这样赞扬他,真是名副其实,他哪怕重病在卧,还想出了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等计谋,如此人才,令我们不得不敬畏佩服,他,就是诸葛亮。
一柄青龙偃月刀,是他独一无二的标志,无数敌人被他斩于赤兔之下。桃园三结义之时,他的壮志豪情便尽显无疑。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勾勒了他侠肝义胆的面容。他是一位勇猛的战将,温酒斩华雄,是他的成名之事,更是他铁血之心的展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他虽身降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为了刘备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只因他内心对蜀国的热爱。乃至他后来的千里走单骑,都是一片忠心指引着他无畏前进,他的忠和义,在乱世中是绝无仅有的,他也可谓智勇双全,善读《春秋》的他,水淹七军,大破敌军的阵脚,也让他的威望越来越来高。著名的刮骨疗伤中,他不畏疼痛,摆设酒宴,直接伸出手来,当华佗说道:“我下手后很疼,请将军忍耐”时,他便道:“随意你弄,我岂会和世间的俗人一般怕痛呢!”,当华佗割开他的皮肉,一直深到骨头处,骨头已经发青了,华佗用刀刮骨的声音十分清晰,军帐上下全都掩面失色,他却无视手臂的失血刮骨之痛,边喝酒吃肉边高兴的下着棋,毫无痛苦之色,这不可不谓坚韧,他,就是关羽。
望梅止渴,这个因他而产生的故事,凸显了他的狡诈,但也展现了他的聪明。他是一个实干家,曾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等诸多事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心怀壮志,想要成就一方霸业,他排除眼前的障碍,一步步走上了征途。煮酒论英雄之时,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将刘备吓得不轻,逼走了刘备。本可以称帝的他,一直未废帝,作为一位英雄何须以帝位而劳累自己,这也是刘备没想到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大军事家,作为奸雄,他不轻易向敌人吐露己方的信息,袁绍的谋士许筱夜晚见他时,许筱问到:“您的军队中尚存余粮约多少?”他答道:“可以支撑一年。”许筱又笑着说:“恐怕未必。”他便一再欺骗军中粮食还有余:“可支撑半年”,许筱拂袖而去:“我以诚心投奔,你竟欺骗于我。”他不得不到:“可支撑三月。”许筱大声说道:“不要骗我,粮食已经没有了”。从此便可看出他的狡诈。官渡之战,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正因他的奸诈多谋而造就。他虽狂妄一些,但也真实,他说,如果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王,这不是大话,称帝的袁术,便被他灭了,而后来蜀国也终败于魏国。他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诗人,《龟虽寿》便吐露了他内心的壮志,还有诸多精美诗篇,都是他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他,就是曹操。
品完人物,再联系体会下三国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天下诸侯一并而立,天下局势纷乱,常年的战争让人民痛苦不堪,各路英雄有的特别无知,不会重用人才,而有的英雄心怀壮志,却无法实现,当时最先出世的几位公认的英雄,又有几个在三国鼎立之时有所作为,好像只有刘备和曹操,刘备一心复国,只为他热爱的汉室,对祖国统一的深深期盼,而且他也十分体恤人民,深得民心,但无奈军事上虽有诸葛亮,却总有些不顺利,反观曹操,他为人被世人所鄙视,称他为“奸雄”,但他心中的壮志却能按他的意愿步步实现,这与他内心尚存的良好品格也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再看其文化风采,曹氏父子三人都是为人熟知的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在三国时代能做到如此,不得不令人佩服。三国出英雄,乱世之中,有这些人物,为世间增添了百味,令后世的人回味无穷。
诸葛亮、关羽、曹操,三个人物,各有不同的精神,有聪慧机智,有忠心耿耿,有追求成功,这无一不是他们的特点,细品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点,感受三国背景,体会世间百味,读三国,益处多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做为任何一本叙述三国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诗,也是三国历史最好的写照。三国,短短的一百年的岁月,不知道为我们的童年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赤胆忠心,一心为匡复汉室,最终遗恨于白帝城的刘备、雄心大志,耗尽一生精力,只为统一中国的曹操、鞠躬尽瘁,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诸葛亮,哪一个不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伟大人物,三国给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只要是关于三国的一切东西,我都会想办法弄到手,游戏啦、书啦都是我每天的精神粮食,可说我的生活是在三国中酝酿出来的。
自从接触到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之后,我对三国的许多看法都悄然骤变,以前,我都以为自己已经把三国演义的历史背的滚瓜烂熟了,自认是三国通,可是在看到易中天解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愕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就像我们读书越读的越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懂得其实很少,甚至完全曲解了。三国不仅仅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大家来慢慢品读的故事。
曹操,一个在我印象中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不把当时的汉献帝放在眼里的奸臣,可是通过易中天的分析之后,确实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大英雄。曹操不仅把当时颠沛流离的汉献帝接到许昌,而且还帮助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起一定的`威仪,尽管这对已经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来说已经是无所谓的了。此外,曹操也把战事频繁,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的中国北方给平定了,这绝对是一项功绩,当然这背后确实千千万万的人所奠下的和平和安宁。曹操有功也有过,就拿他屠徐州的百姓为例,这就是不可取的例子,史书上的说法是“泗水为之不流”,可想而知死了多少的人。
当然,有人会为曹操辩护,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杀人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曹操却为了报复而屠城就是他的不对了。事后曹操也为此事深感愧疚,所以在之后的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把白马的百姓迁走,以免遭到袁绍的报复而惨遭灭顶之灾,这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吧。曹操统一北方的同时,也鼓励大力生产,使到东汉连年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生产力的下降,得以有个喘息的机会。曹操鼓励屯田,屯田的主要目的当然是用在军粮可是这也使到原本荒芜的土地得以发展,就像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的,“当曹操在丰衣足食的事后,袁绍在北方吃桑葚,袁术在淮南吃河蚌,沒有桑椹和河蚌吃的,就吃人”,“所谓大灾人相食”,三国表面看起来非常的波澜壮阔,也孕育出许多的英雄,可是哪一个不也是踩在尸骨上慢慢走出来的?
曹操的一生疑点重重,曹操的杀荀彧和崔琰更是令人所不齿。荀彧作为曹操幕后的功臣,一直受到曹操包括同僚的尊敬和爱戴,三国志中许多问题之后,总少不了荀彧的看法和建议,曹操基本上都采纳了,所以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可说是挺不错的,不过就像易中天所说的一样,他们俩还是在政治路线上发生了碰撞,而碰撞的结果是荀彧被杀,史书上的说法是“以忧薨”,就是犹豫而死的意思。荀彧作为曹操集团的“诸葛亮”确实和诸葛亮极为相似,荀彧和诸葛亮我认为都是“理想主义者”,就是硬要把不可能的任务给做完,硬是要把死马当活马医,就是要恢复大汉王朝。荀彧正是因为看上了曹操有恢复汉室的能力和心意,所以才弃袁绍奔曹操,希望曹操能重整东汉王朝。
曹操早期可能是有匡复汉室的心意,可是渐渐的就没有了,可是荀彧的心还在,所以尽管曹操已经变卦了,可是荀彧始终还是要维护汉室的,所以在曹操封魏公的问题上持反对意见。曹操随着功劳越来越大,野心也慢慢的大了起来,曹操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东汉王朝给废了,可是曹操却不想背负这个篡国的罪名,所以一直到进魏王之后,再也没有窥视帝位了。我觉得曹操最终没有称帝,也许是念在荀彧的请份上,曹操不可能看不出荀彧投奔他的原因,更不会不知道荀彧绝对不会赞成他称帝,因此曹操封了魏王之后,也就罢手了。
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他对人才和人生的感慨和追求,《短歌行》更是其中的代表作。曹操的诗和苏东坡的诗可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诗总是那么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让人宛如置身在诗中描绘的意境当中,深深感动。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读西游记有感-初一读后感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不完美才美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四篇)
读西游记有感-初一读后感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不完美才美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真假美猴王的读后感(精选7篇)
每天努力一点点
出卖笑的孩子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
滴水穿石启示读后感范文
爱之链读后感范文
对抗语文的读后感
最新小学读金银岛有感
谈生命的读后感(通用十五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