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读后感范文

李盛老师

  《熊》读后感1

  这本书叫《熊》,它的封面深深的把我吸引了——简洁、峻冷、又隐藏了生机和力量。我翻开了它,原来这本书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美国影片《子熊故事》的文字版。我弄不清是先有了这本书还是先有了影片,但这本书给了我看影片时候不一样的震撼。

  这是熊与猎人之间的一个真实故事,它发生在1885年的美国洛基山脉,一只母熊在觅食时不小心被山石压死,留下了还没有学会生存本领的幼熊。幼熊偶遇被猎人打伤的棕熊,在棕熊伤痛发作时,幼熊不顾棕熊的威胁而为它舔舐伤口,最终感动了棕熊。棕熊成了幼熊的新的保护者,同时他愤怒地报复了猎人--将猎人的马咬伤,濒临死亡老马的眼泪使老猎人发誓要逮到棕熊,自此开始了人与熊的对抗。

  在一次猎人的捕杀中,小熊被猎人捕捉到了而棕熊侥幸逃脱。夜间,棕熊靠近猎人看到了被绳索套着躲在树上的小熊。

  大熊在营救小熊的过程中,终于堵住了打伤自己的猎人,然而在巨掌落下的一霎那,面对吓得瑟瑟发抖的猎人,大熊动了恻隐之心而转身离开。得到宽恕的猎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愧疚,放弃了猎熊计划并放掉了小熊,离开了森林……

  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小熊终于再次找到了棕熊,漫天飞雪的冬季里小熊和大熊一起在舒适的山洞里幸福的冬眠着……

  整部作品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宽恕与共存。

  小熊看见母亲的遗体时,它拼命的咬断绳索不为逃离只为能静静的靠在妈妈的身边,这是一种选择叫依恋。

  不是亲人的棕熊可以舍生保护小熊,最终因为猎人善待小熊而放弃报复伤害他的猎人,这是一种境界叫宽容。

  猎人在得到棕熊的宽恕后,放弃了捕熊的计划,放掉了小熊,最终离开了森林,这是一种感悟叫共存。

  赵忠祥老师曾说过动物界最大的危险不是被捕杀而是如何生存,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呢?想到了复旦投毒案,如果那高智商的人啊能放弃心中的不快,此时,他们一定在幸福的生活着……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是的,不论是你翻阅文字版的《熊》,还是观看电影版的《子熊故事》对你的心灵绝对会有一波巨大的冲击,让你很想放弃一切的不快情绪,希望现在就开始幸福的生活……

  《熊》读后感2

  我的人生第一课是从一部影片中上的,这部影片叫熊"。讲了一熊饶恕了毒杀自己孩子的`人,从中我感受至深。

  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寒冬的早晨,一只母熊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在寻食的路上,不幸的是,路途中小熊因被猎人打伤了后腿,走不动了,母熊只好狠下心来,流泪逃跑,另母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它再见小熊时,竟是一张染满血的熊皮,母熊心入刀绞,两眼泪汪汪失落的走开了,它在雪中不时的跌倒,不时的跌倒……

  到了第三天,母熊又一次在路中遇见了杀死小熊的猎人,它看者猎人一股愤怒涌出心头,猎人恐惧万分,害怕的举起手,做出投降的姿势,因为,这时的猎人是独自一人,而且没有带枪,母熊完全可以将猎人咬死,但是它没有那样做,大步朝雪的那边走去。因为它懂得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想着想着,我的脸不由的发红发烫,一制熊都懂得饶恕,而我……

  记得那次,我的同桌将我的笔袋仍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几下,不用说,刚买不久的笔袋自然脏了,我很是不甘心,心想:此仇不报,非我乔谊作风。于是,我气愤的将同桌的文具袋以及书包都踩了很多下,不用说,我和同桌结了仇。每次都会乘对方不注意是毁坏对方的东西。现在想想,真是惭愧,自己竟不如一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