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技巧

阿林老师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导写。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处理好"感"与"叙"、"感"与"评"的关系。"叙"是为"感"服务的;"感"着重在作者的感受上,而不在于对所供材料的分析和评论。切忌把读后感写成文章分析或评论。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二、读后感的基本模式

  第一步"引"

  开头围绕感点,引出所读材料。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引用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

  第二步"议"。

  引出材料后,围绕材料阐发读后感受的道理,即提出论点(即感点)。论点要正确鲜明,不要含糊其辞。阐发道理时,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评价;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议论;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引"与"议"的部分相当于一般议论文"引论"的部分。

  第三步"联"。

  由此及彼地联系生活中、历史上类似的现象、思想实际或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述。这部分要注意比较分析说理,不要流于现象的罗列。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还可联系原文,即发表感想时要扣住原作的有关内容,克服只是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下面就丢弃原文作发挥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可不时地把原文中的词句"点缀"在论述中,给读者以"开源见流"的良好印象。

  第四步"结"。

  归纳自己的看法,总结全文。既可以照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病文诊断

  ①《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1870年问世,至今已逾百年,但仍能以多种文字的版本风行世界。

  ②读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海底两万里,一路所见,无奇不有。有谁见过海底森林,海底珊瑚王国,海底煤矿,抑或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阿龙纳斯博士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他们在印度洋的珍珠场和鲨鱼展开了搏斗,饱览无奇不有的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地中海海底通道,参加海底珊瑚葬礼。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抺香鲸如残杀长须鲸,诺第留斯号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抺香鲸,解救长须鲸。

  ③书里还有许多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海葬和南极遇险。

  ④在海葬这一节中,尼摩船长的一位水手不知为什么,脑部受到了很猛烈的攻击,快不行了,而一向很坚强的尼摩船长哭了。那次是阿龙纳斯博士第一次看到尼摩船长哭泣,而尼摩船长又不肯说水手的死因。

  ⑤尼摩船长伤心过后,又叫大家去海底玩。这时尼摩船长眼中的血丝更浓了,且满脸憔悴,声音更嘶哑了。大家进入了海底珊瑚世界,一直潜到了一千英尺深处,这里有很美丽的珊瑚森林。尼摩船长在这片空地上停下来,在这里挖了一个坑,几个水手抬着一个白布裹着的东西走近沙坑。

  ⑥这个水手的尸体被两个人慢慢放入坟坑里。尼摩船长用双手捧起一把沙土向坑中撒去,他在撒时还说:"他没有死,他会活过来的。"可见船长是多么地伤心。

  ⑦还有一节是南极遇险,阿龙纳斯博士他们到南极冒险,可是他们返回时由于冰山倒塌,把潜艇困在地基和表面的冰山下面,但是船长却很自信,他相信潜艇一定可以驶出去,不久艇就开始向前插进,但是潜艇又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又被困住了,这次比此前一次更为严重,这次潜艇动都不能动,但船长还是很自信。

  ⑧停了几小时后,船长又组织大家砸冰层,大家轮流地干,可只挖掉了3英尺的冰层,还没有足够的空气,大家都担心很难打通冰路后没了空气。船上的人都拼命干活,都想活着出去。

  ⑨最后一天时,连正常呼吸都有了问题,在最后的关头完全没有了空气,有很多人已晕倒,而船长果断下命令用船的重力来穿过剩下的3英尺冰层。尼摩船长成功了,诺第留斯号穿过了冰层了。他们终于挣脱束缚离开了南极。

  ⑩读完这本书后,有一个问题让我疑惑。诺第留斯号的船长尼摩船长,这个绝顶聪明,无限富有、温文尔雅,又享有绝对权威的主人公建造了诺第留斯号的天才工程师,不知为什么他竟要与人类断绝关系?那么地仇视人类社会?他为什么要漫游海底?何处是他旅途的终点?他为什么不让阿龙纳斯博士离开诺第留斯号?这些问题都让我印象深刻。

  读《居里夫人》有感

  当我合上《居里夫人》这本书时,心中依然荡漾着对居里夫人无比的赞美与感叹。

  居里夫人有着屈辱的童年,生在祖国却不能带有一丝国土的气息。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获得许多奖章。中学毕业后当了八年家教,筹足钱后到巴黎读大学。出于对学习的渴望,她学习到很晚,有时累倒了依然坚持着,后来她与居里皮埃尔认识并结为夫妻,两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经过艰苦奋斗,提炼出镭而获得诺贝尔奖,在皮埃尔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忍痛依然潜心于实验,不久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女儿与女婿也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

  令我十分感动的事件之一是,在皮埃尔向居里夫人提出是否申请镭的专利时,居里夫人果断地说要将镭的.提炼方法公之于众,镭是属于每个人的。当时,居里夫妇生活的环境十分凄苦,他们的实验室根本不是人能呆得住的地方,夏天热得如火炉,冬天冷得像冰窖,实验器材也十分简陋不全,如果申请专利,他们一定会得到一笔可观的钱来改善实验室与器材,可是,醉心科学奉献人类的品性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就这样,他们流失了一个改善自己环境的机会。

  再想想自己的行为显得多么渺小。我总是会因为自己的方便,而忽视别人的感受。每次上课,老师总会请人举手回答问题。有许多时候,我心里明明知道答案,却总是不想举手,有时是怕自己回答错误,但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总是会有人举手的,多我一个或少我一个无所谓,反正最后是会有答案产生的,这种心理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流失的不仅是回答问题锻炼自己的机会,更是让自己失去了举手的勇气。当我看到居里夫人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时,不禁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居里夫人是无私奉献,毫无私欲,而我却总是为了自己着想。本以为会方便自己,到头来我失去的其实更多。

  还有一个事件也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在居里先生去世后,竟有人传言居里夫妇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靠居里先生一个人得来的,而居里夫人只是沾丈夫的光而已。面对八卦记者到家的"拜访",不知情人士的取笑,居里夫人表现得十分镇定,从容。她对这些人并不予以理睬,也回绝了一切采访。她并没有急着与人争辩,澄清事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终于,她独自研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时,很少有人说讽刺她的话了,人们对她满怀景仰、敬佩之情。

  很难想像一个人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面对众人嘲笑时的那种心情。而当居里夫人在失去丈夫又被谣言中伤之下却能依然冷静从容,很难想象心灵要强大到何种程度才能够做到这样。换作是我,真不知会有怎样的后果。记得那次数学考试,我考得很好,但心情却因早上和妈妈吵了一架而显得低落,而这时偏又听到有个同学对别人说我考得好是因为看了旁边人的卷子。我当时十分气愤与烦躁,我马上与这个同学理论起来,说我并没有抄别人的。但她硬说我抄了的,这样我与她吵了半天,关系闹得很僵。我当时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冷静下来,当作没听见。

  我确定自己的成绩是真实的,但我却没想到要用事实去证明自己,却用了一种不冷静的方式。

  《居里夫人》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居里夫人的精神如此伟大,从她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与鼓舞。我希望我的同龄人都能读读这本好书。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著名小说,它的作者是加拿大原露西·蒙哥马利。它讲述的是孤儿安妮到玛丽拉家生活时发生的各种事情。安妮是一个纯洁正直、喜欢说话,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的一个女孩。虽然她古灵精怪,但还是给许多人带来欢乐。

  安妮她的性格倔强,在别人讽刺她长得不好看时,她并没有低下头听别人的训斥,而是昂着头与别人据理力争,虽然最后赢了,但因为不尊重长辈,而被罚去与长辈道歉。倔强的她还是去道了歉,但她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为了她的救命恩人――马修。

  但让我更为敬佩的是安妮对朋友那样的真诚。安妮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黛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