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1000字

阿林老师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1

  这几天,我如饿狼般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我觉得:这真是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这么好的书,可不是一般的作家写得出来的!听说该书的的英文版仅日本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本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而且还被翻译为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黑柳彻子化名为文中的“小豆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个神奇、特别的地方——有电车车厢做的教室,有自由随意的座位,有带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饭,有快乐的温泉旅行和野炊?当小豆豆来报名时,小林宗作校长竟听了小豆豆四小时的话,却不感到厌倦,反而很感兴趣,这出乎了小豆豆的意料之外,也使小豆豆感受到了小林宗作校长的关爱!而后,小豆豆确实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引导下,从别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小豆豆的童年充满了爱,充满了欢笑。

  读完这本书,我思潮起伏。小豆豆被退学的事情,小豆豆的母亲竟对她只字未提,反而默默地帮她寻找新的学校。黑柳彻子曾说:“要不是妈妈不告诉我,在我心中必成一大阴影。”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只要成绩一出现下滑的苗头,就会遭到父母、老师的打骂。我想对父母和老师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每一声训斥,每一下重打,都刺痛了我们的心。而我们需要的,是在我们失落的时候,你们的一声问候;是在我们成绩不好的时候,你们的一声鼓励。就这么一点点,足以满足我们的心。”

  我欣赏小林宗作校长,我欣赏他的教育方法。他会从学生喜欢上的课开始上,只要学生完成一天的任务,下午就可以出去玩耍;学校开运动会,允许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其中;饭后可以让学生去散步、去放松;考试时不打分数,只打“甲”、“乙”?这一件件事情都是我们向往的。在巴学园,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还是校长,他们都是好朋友。学生完全丢掉了在老师面前的拘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享受快乐!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小林宗作校长给学校创造了这么好的氛围,这可不是一般的校长能做得到的!或许,有人觉得这种教育方法简直是天马行空。不,就是这样的教育,激起了我们对学习的动力!激醒了我们已丢失的童心!

  家长、老师,甚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请记住我的话:《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好书!书中包含了我见过的最可爱的语言,令人捧腹,使人心醉。这书中所写的,就是我们心里所想的,就是我们嘴上想说的!她倾吐了我们的心声!那么,就请大家去先睹为快吧!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2

  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做成的教室;一个能微微笑着听一个小女孩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而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的校长;一个每天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上午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还要组织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的课表;一个每天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午餐;有一个能够让学生自己选定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的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很难想象,这么多的一个一个都来自一所学校——“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就是讲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到“巴学园”后发生的新鲜动人的,也是令人羡慕的学习生活。看完《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让我感悟到许多,说心里话,我是很羡慕小豆豆的,因为小豆豆太幸运了,有这么理解她的校长先生和妈妈。小林校长用他的环境、师者的言行、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爱、平等、自由与秩序。在这本书里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是有着优良的品质。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要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

  巴学园为我们展示了教育最为理想光辉的一面: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就会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简单的话,给了小豆豆无数的信心。是的,孩子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呀!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话,都能给孩子带来欣喜,早上,孩子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老师及时送上一句真诚地赞美:“你今天可真精神!”看到孩子在打扫卫生,送上一句:“你真能干!”看到作业本上整洁的字迹,你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相信,孩子们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好,他们会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因为,老师关注到他了,老师非常喜欢他。而我们的现实教育又如何?我们生活在生活当中的.教育者是如何进行教育的呢?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以甄别和选拔为指归,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并以此作为所谓的标准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效,确定教师的工作实绩,确定学校的档次级别,其结果只有少数“优秀者”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人成为陪衬者、失败者、殉葬者。

  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学校没有了生机,歌声少了,活动少了,有的是月考、周考、阶段考、摸底考,有的是预赛、复赛、选拔赛、淘汰赛,有的是“无边试卷萧萧下,不尽题海滚滚来”。

  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老师没有了热情,合作少了,交流少了,有的是无休止的加班,有的是冷冰冰的竞争。你给学生出10道题,我给学生出20道;你为学生补一小时,我为学生补两小时,大家都在“分数”这辆战车上顽强地打拼和奋斗。

  因为过分关注“结果”,我们的学生没有了个性,微笑少了,兴趣少了,有的是分数面前的沮丧,名次面前的惶恐,有的是老师责备的目光和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唠叨。星期天没了,节假日没了,他们的生活空间被一点点挤占,他们每天都在“应试号”这艘战船上疲劳地航行,他们都期待着有一天能驶入高考成功的那个美丽诱人的“港湾”。

  而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展示人性的魅力,关爱生命的成长。教育的魂魄就在于对人的关注,融入人的生存、生长、生活和发展的过程。而我们对教育赋予了太狭隘的结果,寄托了太多功利的目标,添加了太繁重的负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对学生鲜活生命的关注吧,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不要把目光聚焦于那功利主义结果上,不要让教育的翅膀绑上沉重的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