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岸边的女人》读后感1200字

李盛老师

  去年的十二月八日,我在朋友的家里看到一本书,书名叫《卫河岸边的女人》,是部长篇小说,作者是武学福老师。见到书后,我计划每天读一个章节,到十二月底,用二十多天的时间读完。可没想到,读了第一章节就迫不及待地想读第三、第四章节。于十二月二十日前就读完了最后一个章节,可见武老师的大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且浮想联翩,不胜陶醉。

  初识学福老师是在一次作品颁奖仪式上,学福老师福人福相,说话细声细语,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偶有相聚,交谈甚欢。学福老师幼而好学,苦读不辍,由一位普通职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终成一位编辑、记者、作家。并有各类公文、论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摄影作品、散文、小说等六千余篇见之报刊、杂志和电台。我了解到学福老师已出版了好几部作品《明天见报》《阳光岩》《福撒天下》《一弯情缘幽虹》和《卫河岸边的女人》等,可谓著述颇丰,硕果累累。诚然,学福老师不愧是文坛之名家,才学横溢,文笔流畅,视野开阔,寓意深刻,在这些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是我们学习之楷模。

  《卫河岸边的女人》人物的命运发人深思,与我几十年在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如出一折,看后不由得热泪横流,激动极至,我读着读着,仿佛已置身于幻境之中,恍惚又看见了那一场景,神秘的婚姻王国从千百年的梦中惊醒,向世人揭开了真实的面纱,我禁不住激动起来,悲壮里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完全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也让我强烈跳动的心不能平静,难怪这本书一出版就这样引发共鸣。

  《卫河岸边的女人》所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些年,我生活的.村庄就发生四、五起父母逼婚而子女以死抗争的事情。俊俏靓丽的姑娘正值鲜花一般年纪,一个十八岁的乡下小妞,穿着学生蓝裤子,花格格布褂子,个子高高的,迷人小洒窝,以无限的柔情热恋着她的心上人,站在悬崖边,双颊燃烧着猎人般的热情,那时才发现她的美丽,可惜却遭遇了包办婚姻之祸。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个黄昏,想起那夜的银河,牛郎织女星,想起姑娘的美丽倩影。这世道,能清净得了吗,白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到了晚上却命赴黄泉,令人扼腕叹息。她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氏。那是一种真正的人性与人性交流和贴靠,使生活的焦灼化为恬淡,生死难变作超脱。

  《卫河岸边的女人》深刻的表明了,岁月悠悠,斯人已去,悲情长留人间。而今就连他们的父母也都随那陈腐吃人的思想观念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云烟,那凄凉的故事让我们怒而无奈,恨而无着。他们的爱恨情仇让人寝食难安,睡梦中我似乎常常看到他们瞪大眼睛怒视那段狰狞的岁月,我常恨自己心痴手拙难抒逝者心中千古之恨。

  《卫河岸边的女人》叙述技巧高超,该省则省,该繁则繁,有的环节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一笔代过,交代了许多人物和事件,从而省去了不少笔墨,使文章详略得当。其写作特点,以主人公的视角对恋人的外貌描写具体而形象生动,这种少男少女间的恋情早已萌动时的心里描写细腻、真实、准确,一句你很有才华,我要跟你学写稿。一语双关,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和他相恋相爱的想法,表明近呼本能的着迷。悬念的揭开与前面铺垫叙述的平静构成巨大的落差,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卫河岸边的女人》正是那段岁月清纯少年追求恋爱自由的真实写照,再现了“换亲”的不幸故事,也抒放了我胸中的遗憾。好歹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在痛苦的泪水中展望未来。这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后人在人生及儿女婚姻的抉择中给予腐朽思想以沉重抨击。这悲情终将成为历史,我们为今天年轻人的婚姻自由而欢心雀跃,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引声高歌。

  《卫河岸边的女人》的创作我想学福老师也不是悲愁的,他更深层的悲是对包办婚姻的痛恨,这岂是一个“悲”字所能了得。该书张扬人性,呼唤自由奔放的幸福人生,这正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努力拼搏斗争的希望所在。书中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舒卷自如,诣趣间出,真实的描写告诉读者,使人读后更产生了由此及彼的联想,也从中悟到人生哲理,做人要义,写的真实,写的精彩。

  愿我们的后人生再无烦恼,婚姻美满,幸福快乐。我认为书中在文字及故事情节的安排方面还有些瑕疵,但不掩玉,也可能这是体现了作者的文笔风格和创作特点所形成的。还望武老师再执大笔,再著新作,待我一读。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让我们都来读读《卫河岸边的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