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那年》读后感

马振华老师

  《十岁那年》读后感一

  看见了《十岁那年》这本书,我今年也十岁我一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就把我给吸引住了。我聪明伶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非常爱我。这本书写的也是十岁,十岁那年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故事是从一个叫金河的十岁小姑娘,她家乡的传统节日泰特节开始。她和英俊、温柔却永远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坚强勇敢美丽的妈妈,还有三个性格各异的哥哥一起迎接新年。但是在这一年,战争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河和她家人被迫离开了家乡,迁移到了美国南部。为了适应新环境、新的事物、新生活,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还要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金河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最后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变得自强聪明有自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金河十岁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感到心酸。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经历了战乱、漂流、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新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和谐,那么美好。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遭到邻居的排斥和攻击。语言不通,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连吃饭都躲在厕所里。金河是懂事的,在学校里经历的挫折,回家只字不提,不让家人为她伤心。我们的生活很平静安宁,校园生活很充实、有趣充满了欢乐。和书本里的金河相比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战争太残忍了,一场战争的发生会夺去无数鲜活的生命,会摧毁美丽的家园,更加会破坏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十岁那年》读后感二

  在简短的诗词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和书中静静流淌着的文字交流。短短的句子,一行一行的文字,一段一段的故事,一章一章的波澜,就那样被作者简单而纯净的叙述出来。

  不似诗集有饱满得外溢的澎湃激情,也不像普通的小说可以用大篇幅来铺陈和牵引。《十岁那年》的情感很纯朴,语言没有那么多的.修饰,故事情节推进也很迅速。看这本书,其实就是听一个孩子讲故事,孩子用它最干净最简单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心灵成长的故事。

  小说的因为行文流畅,语言简单,所以诗歌所表达的情绪也就特别直接和彻底。当文中的"我",也就是小女孩金河,用她的视角来讲来讲述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战争之前家园的美丽。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恐慌,逃难过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后寄人篱下的凄凉,上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无助,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和鼓励下自强的满足。当这些故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诗歌的语言让我们觉得美丽的更美丽,忧伤的更忧伤。孩子不会不会去渲染痛苦,然而字里行间的痛苦却会让看书的读者,尤其是大人们,感觉到战争对孩子的危害。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看完这本小说,每个读者都会认真地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简单,明快的节奏,孩子纯洁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并不轻松但依松充满希望的故事。这就是《十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