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后感800字

马振华老师

  天哪,抄七遍,甚至抄十遍哪!手都要抄断了!我读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禁发出了惊叹。这篇文章讲的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张溥小时候的故事。张溥背书不熟,老师让他把课文罚抄十遍后再背,结果背得很熟。好学上进的他从中领悟了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抄书。张溥没有把手抄断,而是抄成了当时很有名望的文学家。

  文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记得那次,老师教完了课文,说:“现在练习背诵课文四五节。”我读呀读,又试着背,再读,再背,一会儿,我觉得大功告成——我会背了。于是我到老师那儿背。可是也不知怎么的,一开始我还行,背着背着,我停顿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怎么也接不上下句。老师让我抄一遍,我心里很生气:再读再背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让我抄?但师命难违,我只好认真地抄起来。一边抄,我一边记。抄完后,我去交作业,老师让我再背。嘿,我很流利地背完了。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书还真有道理。

  还有一次放学时,我因为已经把书包整理好了,所以英语老师把作业写在黑板上时,我就不愿意再拿记载本出来记了。我念了几遍,觉得自己记住了,看到同桌很麻烦地重新打开书包,拿出笔和作业本记,我嘲笑她:“笨死了,记在心里不就行了。”一回到家里,打开作业本,我却搞不清是做练习册上第几页的二和三了。我不敢乱做,因为做错了还得重做。我只好找出电话本,打电话问同学。问了一个同学,和我一样,也忘记了,只好再打电话问另一位才搞清。想不麻烦,却因为我的“好记性”麻烦了。

  合上书本,我仍然回味着张溥成才的.故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讲的还是要勤奋这个意思。自古以来人们就说“勤奋出天才”,像张溥,智慧并不过人,但他成才了,靠的不就是勤奋吗?想想自己,真难为情。大人们常说我聪明,可我的成绩就是不理想。为什么?太懒。我总想着偷懒,老师上课时让我们把重点记下来,我偷工减料,有时还不记。作业也不认真,读的背的我老少做。在学习上花的工夫太少,成绩怎么会上去呢?张溥成才的故事启发我,勤奋是硬道理。再聪明的人,要想成才,也一定要勤奋。我应该赶快告别懒惰,奋发努力,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