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起历史,人们多会想起一些著名的战役,想到的是战士们的英勇献身,但是这部《南渡北归》却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读历史。大家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用思想来影响国人,但其实,大师们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历史:1930年9月,梁思永等人到东北进行考古调查,为嫩江流域古代文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有了两年后有傅斯年撰写的《东北史纲》,书中第一条便是“近年来考古学者人类学者在中国北部以及东北之努力,已证明史前时代中国北部与中国东北在人种上及文化上是一事。”由此事实依据驳斥了日本人“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理论,给日本“指鹿为马”者当头一棒,为中国人大出了一口志气。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梁启超坚持鼓励自己的儿子学习考古,尽力发展国内的考古业的原因了吧。文人们有自己捍卫国家尊严的方式,相比上战场冲锋陷阵,文人们所做的更多是幕后的事,而这些,又如蔺相如和廉颇文武共行般是不可或缺且相辅相承的。
这本书,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则是那一代大师们在战乱中奋力保护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那种坚持,数年颠沛流离,数次哀叹山河破碎,可也许是时代造英雄,这一代文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保留了进行学术探究的严谨态度,也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一本本著作,和那些一点一点被抢救回来的文化。
而对这一历史温情感受最深的60后作家岳南也传承了这种精神,这本《南渡北归》他写了八年,数次进行实地考察,就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看到他们当年用什么锅,睡的什么床,描写的时候就更加真实。”而大家也会发现,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并附上了具体的资料来源。
最后说一说这本书的封面一行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想这也许是欠妥的,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现在也有着很多为发展而努力奋斗,作出大贡献的青年人。但这句话也应该作为对后世的一个警示,在争着评教授职称,为金钱所迷惑双眼的现在,更应该有些人能够一心扑进科学,把全部生命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学科。
《南渡北归》是一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我已经读过有几个月了,这三本书很长,足有170万字,能让我一气读完,足见它的魅力。看的过程中和看完之后,叩击心门的地方实在太多,书的内容也像是深入进了自己的灵魂,一幅幅、一幕幕,我就像是坐在了电影院宽银幕的前面,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的炮火炸毁了家园,大师们在敌人的炮火下,跳生、喘息、争斗、坚忍、奋进。
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几次都是开了个头没有写下去,也许是闷在肚子里的情绪太多,也许是好多事情没有想明白,就这样一直耽搁了下来。过去几个月了,遗忘了一些,也沉淀了一些,现在就想情之所至、行云流水般、不受章法格式约束的记载一番。
首先,印象最深的几个人。
第一当是傅斯年。山东聊城人,名门之后,参加过“五四运动”,后赴欧留学,归国后一直是中国文人的领袖。在动乱年代,他挽救了大批的中国文人,也挽救了大批的中国文化,特别是殷墟甲骨文化。他,性情豪爽、明辨事非,有大智慧、大气概,绝不迂腐,说话办事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胡迁评之“人间最稀有的天才”,当是有感而发。抗战期间,他力主史语所南迁四川李庄镇,保住了史语所的有生力量;先后弹劾孔祥熙、宋子文,以国民参政议员身份赶走两位行政院长;对汉奸周作人深恶痛绝,坚决要求法办。这些都足见一名文人领袖的社会良知和正义秉性。他,对友真诚,想方设法保障文化同仁的生活,接济当时生活窘迫的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向上级争取资金为陈寅恪治疗眼病,而自己就在辗转宝岛,去逝的前一夜,还在赶写稿子,想挣点稿费换身西装,看到他终其所言“归骨于田横之岛”时,怎能不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山东有这一豪杰,当是山东人之骄傲,傅斯年者,当是山东人之最优秀的代表。
第二个当是陈寅恪。他一出场就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端,他对中国历史熟稔、诗词精通,曾求学于美、德,精通八国语言,可谓中西贯通,在当时的确是“塔尖”式的人物,以至年少成名,虽并没有学历,仍被清华聘为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时年36岁。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亦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但是,时事变迁、好景不长,自从卢沟桥事变之后,他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虽笔耕不绰,但终究是一悲剧式的人物。他又是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有救国使命,有文人志气,有隐士情怀,好在盛名之下,几次危机都得以险过。
第三个是郭沫若。对他不是敬佩,而是思考,一文人政客,有功绩、有投机,我们熟悉的人物,也有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郭沫若年青时就热衷政治,南昌起义失败后,避难日本,期间曾向史语所借甲骨以作研究,傅斯年出于对流亡文人的鼓励,慷慨借于了他,但同时声明这些甲骨还未作研究,不可以此发表文章,可不久郭就发表了研究甲骨文的著述,大量引用了史语所的甲骨素材,令傅斯年震怒,以至有了“井蝇”情节,从此甲骨概不外借。虽然,郭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不全仗于此,其成果也被世人认可,后称“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之一,但这段历史当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网络也有其生活作风方面的文章,后人对其自是褒贬不一。
第四个当是林徽因。年轻时的林徽因,可谓风华绝代、朝气蓬勃,与梁思成结婚后,“太太的客厅”一度吸呐了众多文人骚客,大家在一起品酒饮茶、共论时事、畅叙友情,真是人间一乐事。林徽因无疑是充满魅力的,众所周知的徐志摩对他的疯狂追求和金岳霖对他的一生痴情,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特别是金岳霖为其痴守一生,那时在李庄镇逃避飞机轰炸时,随身箱子里装的都是金、林之间的书信。林曾向梁坦言,自己同时喜欢上了另一个男人,梁辗转一宿,决定让林于金,奈何金感佩于梁的品格,没有答应。但是,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后来梁、林故去,其子梁从诫为金养老送终。我常想,这些事、这些感情是怎样一回事,它甚至有悖于常理下的爱情和亲情,但是他为什么又让我们感动和回味,我想那肯定就是人性的光辉或者善良人性的本质。
另外,印象深刻的人物还有好多,比如胡适、王国维、沈性仁、闻一多、刘文典、熊大缜,等等。这还要感谢作者岳南,把那段历史作了恰当的还原,把一个个人物描写的那么接近于他们本身。
其次,有哪些感动的故事。
说故事还要从人物说起,著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与金庸是叔倍兄弟,金庸把查良镛的镛字拆开做笔名,而穆旦则把姓拆开,把“木”字改为“穆”字,取名穆旦。这期间,他与妻子同时下放河北改造,两个村庄相距十几里路,但彼此不通消息,非常挂念。有一次一个风雪的日子,五十几岁的穆旦借机向妻子的村庄跑去,跑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与分别多时的妻子见了一面。看着受尽折磨的妻子,穆旦眼含热泪对妻子说“是我害了你”,妻子说,“我也是特务,应该受到惩罚”,穆旦给妻子放下一小包花生米和几粒糖果后,就一路小跑往回赶。但当时的穆旦就是怀着决绝的'心境去的,就算一死也值了。几年后穆旦病逝,他死前在一首诗《冥想》中这样写到:“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一幕、这句话一直索绕在我的心头,我能感受大师当时的无耐与奋争。
还有些故事,比如胡适临危受命赴美担任大使,几经纵横捭阖,有力地促成了美国的参战,为中国抗战争取到了贷款,后却被宋子文排挤,到处游荡讲学时的凄凉与坚持;刘文典见夫妻打架,被丈夫质问“你管不着”时,一句“蒙自这地方还有我管不着的事”,狠抽对方几个响亮耳光,把对方吓傻的文人骨气与幽默,等等。这些事情之所以让自己感动,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真性情,对方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由感而发、尽情表达,没有掩饰、没有造作,可拍按而起,可以身赴命,这是做人的大气。二是为国为民,他们为国家命运而争,为他人不幸而呼,若再受到委屈与不公时,我们自然就会为其抱不平。相反,有些人,假借盛名,拉大旗、唱大戏、戴高帽,虚张声势,是纯政客,是投机者,他们的所作作为是无论如何也感动不了自己的。
最后,有哪些感想。
一是时事造英雄。蒲家庄聊斋园有这样一幅对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说的是蒲松龄屡试不中,成就千古名篇《聊斋志异》的故事。同样道理,为什么在抗战前后,中国出现了那么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那么集中?我想关键是当时的环境激发了他们、挖掘了他们,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自觉担当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不进则退、不生则死,没有选择,只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那一刻被唤醒,中国人的力量在那一刻被凝聚。
二是文化是有传承的。刚才说的是天时,下面说的是地利和人和。纵观一批大师,大多是名门之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然后出国,后回归报效国家。并且他们许多人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这种现象在当时贫困落后的中国是有普遍性的。有人说“三代出贵族”,也有人说“富不过三代”,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是无可辩驳的是没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大师是很难形成的。正如昨天和儿子看《迪咖奥特曼》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努力活完短短的一生,把成果留给后人继承,人类就是如此反复、慢慢成长”。
三是日美之间的差别。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可要用在侵略上可就相反了。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后其他各国也相继效仿。中国一代大师好多就是用这笔钱完成出国深造的,那时一艘邮轮上不知站着多少将来的大师。当时,日本也迫于无耐签属归还条约,但包藏祸心,实际1925年至1937年中国仍支付日本赔款4573亿日元,日本当然用这笔钱来发展军事,后来侵略中国。在这里,我要声明,我不是说要感谢美国,本来就是侵略所得,当然它们也有战略考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带头,放弃庚子赔款支持中国教育,中国不可能有那一代的大师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自由,在这个时代,有闻一多的舍生取义,有鲁迅的正义直言,有朱自清的极度矛盾中隐忍的忧伤,还有胡适精辟的文字和清冷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不同侧面的自由。还有最让我感动的是熊大缜!他太伟大啦!
我们看到近几年,国军正面抗日的事迹正逐步搬上荧屏,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被我们重新认识,他们是民族的英雄,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可还有一批人,他们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好多还不被我们所熟知。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但不会被我们遗忘,而是越发显露出他们的光茫,他们的精神会透过乌云、穿越历史,照耀今天、启迪未来。
我看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面前,大师们依然葆有傻乎乎的天真烂漫。当隆隆炮火烧到北平城墙之下的时候,朱家骅、傅斯年等学界精英积极奔走,力争尽量多的“抢救”学人,“投奔”宝岛。纵然拼尽全力,朱、傅二人在宝岛的境遇却让人唏嘘不已,前者被老蒋故意“找茬”摘掉教育部长的官帽,而后者则是在连一条棉裤都买不起的境况下,贫病离世。这二人的窘境是迁台学人的一个缩影。胡适虽然是著名的学界“大鳄”,过得却同样不甚风光,要忍受宝岛同行的明枪暗箭,还要忍受小儿胡思杜的检举揭发,精神上的悒郁可想而知。在胡适迷人微笑的背后,其实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最终,这位古稀老人在一次宴会上溘然离世,总算死后备极哀荣。我想这份哀荣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具有独立治学精神的学者应有的。在胡适死后若干年发动的那场浩劫中,曾经积极揭发过他的学生、朋友、亲戚,不知道想到的最多的又是什么?是懊悔,是自惭,还是恼恨?上天确实开了个冷玩笑——这一出闹剧明明已有前车之鉴,很多自以为得计的学术精英却依然趋之若骛,唯恐落伍。政治的翻云覆雨,他们哪里来得及看清。当那一记响亮的巴掌打下来,痛的不止是这些老者的脸,还有时代的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几个字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貌似绝决的含义透露出特定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那些曾经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昂的灵魂却不是时代可以抹杀的。乱则隐,治则现的大贤处世法则,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奏效的。那么意思已经很明显,大师是有,但他们是否愿意出现在聚光灯下,就要取决于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了。
我曾经看到过有一些活跃在各大媒体上的知名学者,自封大师。那时,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疑惑“大师”这一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得道高僧的称谓,怎么会用来给学者冠名。那么看完《南渡北归》,我想我对真正的“大师”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他们学高身正,难道不就是得道之人,不就是“大师”吗?和尚修道在寺庙,大师修道在红尘。他们,其实就是最不普通的普通人。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分解出来就是可怜、有爱。身赴宝岛的胡适,临死都不知道曾经谩骂他是“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小儿胡思杜已经自杀,还饶有深情地在遗嘱中提出给小胡分遗产,其状堪怜。一心维系家国命运的梅贻琦,虽然在宝岛新竹完成了重建清华的夙愿,但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再也没有见过爱子梅祖彦。考古界的巨擘李济,因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垒,因故旧凋零、思亲情重,最后也郁郁而终。宝岛之于中国,是领土的割裂;而大陆之于台岛上的异乡人,则是整个思念的寄托。这份家国情怀,可能是大师们都有的一种普世情怀吧。1946年,林徽因结束了九个年头的颠沛流离,跟家人回到了一直以来念兹在兹的北平,满怀深情地重访每一处故地。抗战结束之时,虽然已受尽病痛折磨,但她依然选择了放弃赴美治疗的机会,选择了“和祖国一起受苦”。在生命的最后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这位“智慧女神”的化身,就像一位勇士一样与病魔作着斗争,紧紧守护在祖国的身旁。我想:她的一生,是对得起金岳霖对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以及终生未娶的痴情的。
当下,有人不乏嘲讽地说,现在的生活事故多了,故事却少了,而大师的故事却是少之又少了。我真诚地期待:《南渡北归》不会是一曲挽歌,而是大师故事的一个变奏,是开启大师时代的一把小小的钥匙。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十五篇))
拯救男孩初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范文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范文(精选十五篇))
拯救男孩初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穷人和富人读后感范文
我的偶像孙悟空
我也可以当领袖读后感
飞鸟集读后感赏析1000字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精选17篇)
朽月刊读后感1200字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精选9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关于小王子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五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