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四篇

刘莉莉老师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1

  今天晚自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颇有深意的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作者刘继荣。这不禁让我展开了深深的思考。

  课文主要写一个小女孩在班里一直排在第二十三名的中等位置,她的父母都很为她担忧。在其他家长炫耀自己家孩子后,她的父母决定“揠苗助长”,不过并不理想,反而退到了第三十二名,她的父母都很困惑。笫一次野餐时,她做出了令人赞叹的事。于是在一篇赞叹人的题目中,全班同学竟都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她的大名。随后她也对父母道出了原因:她想做一个平凡人,不想做英雄。也就是想做题目中那个“鼓掌的人”。

  对于这篇文章,有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都问题:你想做那个被鼓掌的人还是鼓掌的人呢?对这个问题,心里有不同想法的两个我开始各抒己见。

  第一,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想做那个被鼓掌的人。毕竟差不多每个人都想成为那个被人赞叹,被人追捧,被人仰慕的“第一名”。这也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想成为家长们赞叹不已、议论纷纷的好孩子,谁都享受那种被敬佩、被夸奖的成就感。

  但是,如果没有那个能力成为人人口中所说的那个第一名该怎么办呢?这也就是我的第二个见解了。如果我没有那个能力达到光荣的第一名,那我也愿意做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默默为人们鼓励着,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我也愿意做一个默默在背后鼓掌的人,默默为他们做着好事,默默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力量!而我身为在背后给他们鼓掌的人,我也会为自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也为他们贡献出了一份力。即使我不能成为人人仰慕的英雄,但我依然是自己心中、父母心中的那个无名英雄。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受益匪浅,我非常敬佩小女孩那种与世无争的心理,同时他也心存善良、大方、宽容。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回有许多像小女孩这样有爱的人。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2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题记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理,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有时上帝亦会感到棘手,各种优势难以分配平衡,于是有些人注定飞扬在舞台上,有些人注定低微到尘埃中。

  著名作家刘心武说:“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万千麻雀之中,确有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但毕竟占少数,多数还挣扎在屈服的边缘。所以,后面紧跟的这句就显得尤为语重心长:“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最起码的,麻雀应该保持心态平和,免去不必要的嫉妒、忿恨、抑郁,因为悲剧总是在跟他人的比较下无限放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妄自菲薄,甚至像祥林嫂,逢人便连述说不幸,简直践踏自尊。只是一棵小草,那么学会欣赏鲜花的灿烂;只是一块石头,那么学会赞叹高山的巍峨;只是一位观众,那么学会品味演出的精彩,切莫评头论足,切莫望而生卑,倘若拥有宽广的胸襟和良好的审美,一样可以赢得友善的鼓励和衷心的认可。

  更进一步,则是尝试成为无私付出的幕后,体验奉献的快乐,感知创造的充实;或者尝试支持虎落平阳的英雄,赠与平凡的善意,闪耀人性的明媚;也许犹能尝试发扬英雄的精神,追寻生命的意义,擦亮埋没的金子。即使不被认识,也能活成自己的主角;即使不被记住,也能保有回忆的余香;即使永远暗淡于聚光灯背面,也能享受一个人的安静知足,不在乎名,不在乎利,因为内心的幸福快乐不在乎这些。

  坐在路边鼓掌,听到掌声最响最久最真切的,竟是自己。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3

  请让我告诉你,那些生命里有关亲人的故事……请一定要留心,这些动人情节也许正发生在你的身边。这是一本名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前言。这里边一共有三十个故事,有一篇文章让我的心有所触。这是第四章“最亲近的人,最近的情”的第一篇,“母亲,我怎么让你等那么久”

  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一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总是满怀热诚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以作者的身份讲述)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没有了耐心的我,在电话里冲母亲大喊,她默默地挂了电话。这一次,母亲很久没有催家。姨妈打电话给我:“你妈病了,快回来吧。”我那里相信,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将信将疑还是回去了,还买了母亲最爱吃的油糕。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忽地就有了种不祥的预感。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里忙外,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当了。

  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调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菜。你留下所有的爱,这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母亲,我真的有那么忙吗?这是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我看完之后突然发现,爱,原来这么伟大。原来,我们在这些岁月中,我们忽略的往往是最亲的人。原来,爱就是一次伴陪,爱就是呵护,爱就是吃母亲做的饭。爱太伟大的了,也许我们现在还小不懂事,长大了便会发现,母爱父爱的沉重,就连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很重。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像孩子一样,不懂事,可,我们是真的不懂事吗?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4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许,所有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才,可是我们身边除了“天才”、“人才”外,还有更多的是“庸才”。人,其实真的各有所长。记性好的人也许成绩会比较好,但也有可能会比较记仇;性格平和的人也许朋友会比较多,但也可能学习、工作表现出不够上进……天才也有他“笨”的方面,天才之所以成天才,是他“放到对的位置”,他的才能就完全发挥出来了!怎样帮助孩子找到并“放到对的位置”呢?这才是最需要思考的!

  很多人都在感慨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可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待孩子,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施加着父母的意志,重复着世俗功利地追求,成绩要优秀,才艺要多样,名校出身后可以找到好工作,有房有车,有名有利后就一定会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太多的成人或孩子的案例已经一再证明了幸福与物质的拥有无关,却是和健康的心智密切相连。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会因尊重而聆听,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如是才能换位思考,换位了才能找到更好的相处之道。

  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不会以不信任或溺爱的姿态去剥夺孩子任何独立锻炼的机会,我们知道,孩子的人生路是要自己走完的,如自然界所有为父为母的生物一样,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才能有勇气接受自然的考验和挑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即自爱爱他的能力、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自利利他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坚忍不拔的能力。

  首先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自己认同,并愿意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最终我们学习真的真的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有目标,所以孩子必须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能够承受的压力。在重要的时刻,他们一定会明白可以也应该给自己加一些砝码。 其次,真的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最为重要,那才是陪伴你一生的东西。太过追求完美或太过没有要求,太自私无他人,太暴躁,太懦弱,不负责任,不诚实。..。..的绊脚石。成功的人生一定是生活幸福之上的事业成功,而不只单求事业成功而牺牲幸福!性格缺陷太多,何人给你幸福,你又怎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