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读后感

李盛老师

  老师所推荐的关于新闻学的书籍其实很有一部分是四川大学的教材,我按照自己的兴趣对这三本都认真看过。对于这三本书,个人做了很多的笔记,但都是手写的,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笔记就是按照高中模式列写的总结,个人觉得自己写的总结用来当做读书笔记的话不过是把书中的内容再次誊写了而已,只不过这次是比较精简的。两本书中第一本在介绍到主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发展史的时候是比较详细的,而在介绍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史的时候则显得简略,甚至有些国家的介绍就是百度百科一样的内容。

  《外新史》此书运用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观念来编写的,整本书的框架就像一本国别史,按时间和事件将书中所要讲述的各个国家的新闻历史记述下来。整本书所表达的结构就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和技术的变化,从而新闻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至现在的模样。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新闻制度上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新闻受到世界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还是两个,一个是以经济主导舆论导向的新闻国家,一种是政治权力控制的新闻国家,在任何一个正常的文明国家里,二者对新闻舆论的影响是并存的,只是占主导地位的区别而已。

  总的来说,新闻的发展体现了舆论自由的发展,但是在这本书所记录的新闻发展历史中,报纸始终是最主要的部分,从象征上,报纸已经成为了舆论的表现,无论标榜自由民主的西方,还是*的国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阶层都在小心翼翼地管制着该国的新闻机构,从而对舆论进行引导。新闻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政治和经济上挂钩得十分明显,沦为市场的附属品,如若新闻能够独立,简直就像一个不可思议的设想,试想一下,n颗思想的原子弹砸向人群的结果吧。

  作为舆论阵地的报纸(这里就用报纸比作媒体好了)新闻的自由,是弊端与积极共存一体的。书中所记录的国家中,凡是新闻被国家政府强而有力控制的时期,几乎天性般地沦为了政治的工具,法西斯国家的强力宣传机制,威权(皇权或独裁或专制)国家的民粹煽动,无时无刻都可以看见报纸宣传的.身影;而在推崇经济的时期,报纸的经营又不得不依靠资本,不存在绝对客观和自由的新闻。

  所有国家的新闻发展整体上是从封闭和管制走向开放和自由的进程,在这些进程中新闻自由对国家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的是好处。风起云涌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民间激进的言论大行其道,报纸言论的自由发展更加快了这一种对外扩张思想的传播和侵袭,新闻言论动摇了理智政治家的行政权力,将权力推向了军队。当然,这时候的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独裁专制的国家,所以报纸的管制也是很严厉的,但是相对于过去完全没有言论自由来说,这已经算是自由了,可是,自由真的能毫无疑义地带来正义和积极吗?恐怕现实是残酷的。

  其实,在这三本书里,本人最爱读的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书中所讲述的古代中国的各种传递消息的手段让我耳目一新,但那也只是传递消息的方式,理解成新闻或*的古代报纸的话,真的令人感觉牵强,国人因为先祖的辉煌,所以习惯在自己的古代成就上安装各种“第一”,好像这样就能回到那个属于过去的辉煌的梦中,至少在新闻报纸这一块是不合适的。

  相对于《外新史》,对于编写《中新史》的方汉奇老师,我不禁手心为他捏了一把汗。历史是敏感的,特别是对于越近的历史越是充满危险,更何况是关于我国新闻的历史,那是敏感中的敏感,一不小心熊熊的烈火就会燃烧了前人,更燃烧了自己。当然,历史也可以蒙着眼睛去写,写出虚伪的光荣、正确和伟大,但是方汉奇老师的手笔并未如那些掉节操的家伙一般废话连篇。

  总的来说,中国的历史教育往往是缺乏人性的,过去几个十年的历史老师,至少从个人方面让我觉得可疑。方汉奇老师的书籍对于梳理整个中国新闻历史脉络很有帮助,且这本书只有对历史的纯粹叙述。网上有人评论该书“缺少相应地对历史的理论阐述与评价,也就是说很多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没有得到阐述,需要结合其他书目在大量的阅读之后自己梳理”。其实从个人来说,这是完全没必要的,评价其实就是在对历史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不客观的评价往往参杂个人情绪,一不小心就成了大众标准,作者不表示其实是在做好事,对于读者来说,自我的独立的思想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客观的事实论述对我来说是该书的亮点,当然作者在敏感部分做了无数省略和跳过,但相比较于许多同类型的书籍来说,没有罔顾事实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胡乱篡改新闻历史,这已经值得推优了。

  《中新史》的精华在于清末一直到全面抗战之前,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新闻最自由的时代,这是我看到的,也许我们如今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还不如过去短暂的战乱时期。从戊戌变法开始的新闻事业,中国的舆论和思想界除了春秋战国外,还没有如此精彩过,各种闻名的报纸诞生,执笔的评论大家诞生,像梁启超和鲁迅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了。中国是一个崇尚权力和政府的传统国家,至今仍有大量的古代消极残余没有消除。在我国有限的历史中,中央权力的扩大和巩固总是与思想的繁盛和开放成反比的,所以,不断削弱的中央权力正是清末和民国中国思想盛开奇葩的直接原因吧。从个人来说,抗日战争开始后的中国新闻业不断走向后退的道路,不忍直视。如果和过去那个人文大师闪耀年代相比较的话,那当今中国新闻报纸行业在经济上的不断发展勉强能算是个亮点,哎,这话说得多么的牵强。新闻始终坚持着它舆论阵地的特性,但是这个阵地是可以转换主人的,在现实的权力和利益面前,新闻变得软弱无力。随之而来的变化在于,把关人从制造假新闻的历史中也许走出来了,但是却走进了选择性报道的*。没有改变任何性质,却取得同样的效果,在新闻的大道上,我们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广播电视学导论》看了一点,便忍不住好奇地赖着性子看完了,通过这本书我充分了解了我国现在的广播电视系统的大概现状,只有这本书,我在书上做了很多批注,甚至有时候会写满满一大段,但是总的来说,不评价就是最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