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集锦十五篇)

李盛老师

《三体》读后感1

  科幻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也能让人们了解到这个国家的乐观、开放。而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更是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许多人因为这部书,开始读科幻,这也是世界科幻史上不容小觑的一部书,书里的每个场景,都能让人深深地震撼。

  三体里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场景,例如,汪淼进入三体游戏时,“秦始皇”所做人体计算器,那些人排着整齐的方阵,一个命令,他们就举起手中的牌子,速度竟堪比普通的计算器,练就这样的人,难度等同于当时秦国的虎狼之军。还有“古筝行动”,那艘巨大的豪华游轮,里面载着的并不是富豪,而是一群背叛地球的三体组织。人们为拦截这座游轮提出了古筝行动,古筝声音温和又婉转,但古筝行动是那么残酷,只要踏上这艘船,场面都是惨不忍睹,在水滴攻击人类舰队时,人类自认为自己的舰队所向披靡时,却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体人仅凭一个小小的水滴,就把人类舰队打得七零八落......

  三体所描绘的一切,危险而又美丽,正吸引着读者们去探索,去研究。

《三体》读后感2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领导兼精神导师推荐的,早在大学时就看到很多同学看,毕业后也有很多人看,囿于各种原因,最近才开始看,今天才看完,果然是一本敞开心扉的书,尤其是对我这种当前所谓的文科生,尤其是书中的理论物理基础,很多刷新了我的认知,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收获很多,不虚一看。感谢向我推荐的人,也感谢作者。

  书的篇幅比较长,但丝毫不影响前后的逻辑,整本书都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深厚的天体物理学基础,需要作者很深厚的物理理论积累,只有实力派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巨著。

  但是书中也有不足,尤其是在和三体文明对峙开始后,越来越写的单一,尤其是到第三部的太空后,有很多线索和逻辑感觉还是太过牵强或巧合,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和论证,也许是确实太过宏大,难以抓住具体,体现全面,能写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以后的作品能够进一步改进,也期待作者能够写出第四部,感觉可以拓展的接入口还是有很多,还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展开,没一个端口都可以是一部宏篇巨著,诚心期待,也希望后来人能够写出更精彩的,希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早日掌握小说中的科技,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体》读后感3

  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三体》读后感4

  最近,刘慈欣的一部划时代科幻小说《三体》深深的吸引了我。从小就喜欢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飞扬思绪的我,对科幻小说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从海底两万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烧脑神作星际迷航,我始终是科幻小说、电影领域的“追星族”。

  这部《三体》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生命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生命意味着什么?对每个个体而言,无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它无时无刻不推动着我们朝着死亡迈进。看起来,时间与生命是对立的。但是,正因为时间赋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个体能展现出异样的风采,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样的,对于文明与时间,正如生命与时间的关系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文明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对待。小说中的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的激烈碰撞,时刻都在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前者能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认为,这是对生命意义最深刻的阐释。

《三体》读后感5

  没读三体,我从不会想,我们为什么拽自己头发怎么离开不了地面,你跳的足够高就可以环游世界。人造卫星为什么掉不下来,人造卫星靠什么动力运行。卫星运行的几种轨道。地球怎么形成的,给我一个足够大足够大的力气我能把月球拉到地球,太阳怎么会是气体组成的以及温度这么高怎么不把自己烧化掉。以前认为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已经够大,殊不知就占银河系的3%。宇宙有大概两亿多个像银河系外星系,每个星系有上万亿颗恒星。你现在还敢相信地球是唯一有文明的世界。

  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太过渺小,人类更像一粒尘埃,你是否还在为鸡毛蒜皮小事闹矛盾吵架,那就看看宇宙吧。人类虽渺小但最珍贵是生命,一切重如泰山。《三体》这本书没有主要给我一些拓展思考的方向,以及对未知的宇宙的好奇心。

《三体》读后感6

  我本身对这本书是没有感觉的,最开始从字面上理解,认为《三体》这本书是一本讲解三位一体游戏类似的小说,一个多重人格,或者三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有着某种关联性。

  之所以最后还是阅读此书,实在是因为最近几年比较火,很多的读书论坛和读书软件,都在推荐。好奇心下想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但这本书实在是太长,抛出的概念太多。但是通俗有内涵。通俗是因为其在描述中都很详细,内涵是其中故事时间的衔接性很好。让每个个故事有回忆及思考的空间。

  总体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认为的那么的安全。只有渺小才会对宏伟充满了憧憬与期待。现实却是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写的一样‘弱肉强食’。

  外太空生命三体在利用地球人中部分对地球社会有负面情绪的人的想法进行了解地球,最后消灭地球。而在后面的故事中,三体对地球的破坏其实只是小儿科,对于更高级的外太空生命,根本不需要对已知太空低级生命星球进行沟通。定位后直接消灭,才是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的处理结果。

  所以在很多的竞争中,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很多事情是需要考虑经济账的。只有弱者才会进行多次比较观察。并在抉择中犹豫不决。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

《三体》读后感7

  龟龟,龟龟,龟龟,欲辨已忘言,10多个小时是值得的,我会再重新读一遍的。叶文杰,罗辑,云天明,维德,程心,我们会再次相遇的。

  从来没想到一本书能有如此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如此深却又很完美的格局,人性的弱点,人类的丑恶,人类的善良在写一本书中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人类想要的是什么,人类是什么。或许我们只是为了求生存的碳基化合物,不过稍微有点思想。我们以为了解了一切(20世纪物理学中的两朵乌云),傲慢的以为科技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既是顶峰,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是宇宙中的唯一,事实到底是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我们最终真的能了解这个世界所有的真相吗?人类一步一步的走在捡贝壳的路上,我们有时间或者未来这个捡贝壳,或者说孩子真的能力把贝壳全部背在身上吗?须知海里不止有贝壳。

  慢慢的走着,慢慢的走着,慢慢的前进,慢慢的去探索,怀着敬畏,揣着谦虚,时不时的看看来自几十个天文单位外的星光,我们提了提手中贝壳,明白未来还很漫长。

《三体》读后感8

  终于有机会读了这部《球状闪电》,早在之前读《三体》的时候就看到里面多次提到《球状闪电》,当时就很好奇《球状闪电》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之后陆陆续续读了大刘很多作品,但就是没有读过《球状闪电》。这次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写的真不错,很有想象力,大刘把“球状闪电”和微观世界联系在一起,又通过对我们宏观世界的表述,展示了量子力学的很多特性,让人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对量子力学里面量子一些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尽管那些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想象)。我觉得大刘的作品之所以吸引我,就像他在作品后记里说的那样“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这种想象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象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正式和承诺。相反,如果这些想象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大刘的作品在这方面做得真的很好,故事既充满想象有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每个作品里都体现出他扎实的科学功底,不像那些玄幻小说怎么过瘾怎么耸人听闻怎么抓眼球怎么写。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喜欢科幻,那这部作品绝对不能错过。

《三体》读后感9

  总得来说不算是读后感,他口述读完之后的记忆片段,我来进行记录。

  “《三体1》一共36章,我花了四天时间看完,这四天内我每次读的时间并不长。它主要讲的是:地球人发射了一个微弱信号,正好被三体人接收到了。又有一群人加入三体军团,也就是地球叛军。地球叛军拿虫子锁住人类的基础科学。”

  这没头没尾的讲述我问他:“叛军为什么要当叛军?”,他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人类的邪恶。”

  “这一本三体是整个系列中唯一一本有后记的”。

  “《三体2》因为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一共花了18天才看完。这一本讲了: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就是一个带枪的猎人。一个文明发现了另外一个新的文明,就会立刻把它击杀掉。三体人用超技术锁死了人类的高级科学”。

  “《三体3》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主要讲的就是三体人暴打人类。 太阳熄灭了。我最感兴趣的是——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我有一个疑问:是“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的“节选”二字。我看到有节选两个字,就以为是另一本小说,但是我发现节选里面的人物和三体里面的人物一模一样。比如说:罗辑,面壁者。更奇怪的是这里面还有三体人。我就不知道到底时间之外的往事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三体》读后感10

  一开始我是排斥接触有关动荡年代的小说,毕竟千人千面千言,没有哪个能真正代表历史。

  整本读下来,最喜欢的人物是史强,他是最接地气的人物,但也真是因为他接地气,会让他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进而产生解决办法。这本书最后带着我经历了科学家的接受末日后的绝望,普通人用最浅显易懂的知识再次唤醒他们的希望的整个过程,我感觉读到这里 才算读到了本书的精髓。

  在人生长河中,有时候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是当时的你认为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或者说已经认定是死局。但是跳出来讲,这可能只是你的认知不够所带给你的困惑,每个人的经历只能带给你片面的解决方法和认知,真正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应该积极的向别人请教,请教的人不在于知识面比你广,可能任何一个人都会给你一个不同的答案, 可能在某一个人的启发下,你突破了自己的桎梏,找到了解决办法。

  要知道人外有人,永远不要停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旦停止就说明你的心已经老了,人类的身体是会随时间自然衰老的,但是思想可以不必。保持你的好奇心,直到你的身体衰老到了尽头。它会使你的思想一直处在巅峰,没有衰退期。

《三体》读后感11

  三部曲三个主人公,第一部的叶文洁对人类失望向太空发出信号引来外星文明侵略地球。第二部罗辑参透宇宙社会学理论威慑三体人保护地球文明不受侵略。

  第三部程心在机缘巧合下接替罗辑成为新的执剑人,但通篇看下来程心可以说是被我骂惨了,相当不合格的执剑人。为了所谓的爱,一次两次的把地球文明火种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与寻常的英雄故事叙事结构不同,故事的结尾并没有所谓的大团圆结局,整个宇宙化归为零,地球,三体,其他所有的文明都消失,一切从零开始。

  程心也不是英雄,但也谈不上罪人。是人类选择了程心,让她一次两次去决定人类的命运。结局是惨败的,但却在情理之中。

  文中除了精彩的描绘宇宙,高维文明,未来的世界,主要故事情节,还描绘了不少小人物,看到享受着威慑时代的和平而盲目自负的女性化的现代人,对青铜时代船员,对罗辑指责起诉,见不得别人好的怒骂……觉得叶文洁对人类的失望不是没有理由,安逸让人愚昧自大,过了四个世纪大部分人仍像巨婴一样只会推卸责任,最后的毁灭是必然的。

《三体》读后感12

  寒假里,有这么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手。那就是有刘慈欣写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这本书获得了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作者也成为获得该荣誉的亚洲第一人。

  《三体》这本书讲的是天文学家叶文洁在文革期间经历劫难,被带到军方绝秘计划红延工程里,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突破性进展。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脱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受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这本书让我觉得人一定不要放弃想象力,如果人没有想象力,瓦特会发明蒸汽机使工业革命到来吗?如果人没有想象力,爱迪生会发明电灯给世界带来光明嘛,如果人有想象力,莱特兄弟会发明飞机,实现人类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吗?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锻炼自己的想象力,长大了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职责。

《三体》读后感13

  什么是科幻小说?关于这个问题,在写《沙丘》读后的时候,曾经专门百度过: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优秀的“科幻小说”必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对于同样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云奖的《沙丘》,读者群中有很多关于《沙丘》是属于“硬科幻”还是“软科幻”的争论,甚至也有《沙丘》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说的争论。

  但对《三体》,大家毫无争议。《三体》妥妥地就是我们心目中科幻小说的样子。三部书从头至尾都科幻元素爆棚-不缺少科学概念、理论的份儿,只有我们理解不了的份儿。完全满足“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仿佛这个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为《三体》量身定制的。

  对我而言,科幻就是科幻,无谓“软硬”。《沙丘》是一部幻想小说,含科幻元素、魔幻元素甚至奇幻元素;而《三体》则扎扎实实地矗立在科幻小说的珠峰之巅。

《三体》读后感14

  我找了三体系列的小说看,觉得这部小说挺好,作者刘慈欣真是个人才,想象力丰富,看得我一惊一乍!所以就想写写读后感,而且我觉得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对小说描写场景的想象丝毫不亚于电影画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

《三体》读后感15

  微宇宙与宏观宇宙,庄子的小大之辩。

  宇宙时刻在毁灭与再生,如人体之细胞。

  拯救思想疯狂或崩溃科学家的,是孩子,是孩子所代表的爱与希望。但是仅靠爱,失去追求生存的野性,也许恰恰会导致失去希望,一无所有。

  文明的延续与发展,要以人的生存为本。

  有谈判的实力和基础,才有争取共存的筹码。否则只能是单方面的碾压与毁灭。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艾跃进

  斗争,妥协,共存。

  流浪的星舰地球,是不是另一个三体人的命运开始?而三体人最初,是否也来自一个有爱却濒临毁灭的种族?只是在漫长的流浪中异化?

  以此延伸,也许,文明也在不断的流浪与融合?(突然想到癌细胞扩散…)

  死神终将降临,但生命也始终生生不息。

  也许只不过是感知维度不同而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也许我们的远古神话中,也许真的有外来文明留下的神迹。

  最后,不得不说,是对程心的气愤支撑我一口气看完《三体III》……也许我们人人都是程心,所以我们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时,估计也会气得要死吧。在人类大义生存抉择上,不能有妇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