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张东东老师

  《阿基米德》读后感1

  几天前,我读了《阿基米徳》,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时发现了水的浮力原理。据此,他解开了金冠的秘密。原理是:拿两只大小都相等的罐子,把金冠和一个与它同样重的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罐子里。水从罐子溢出时,用两个盘子接着,再把两盘水称一下。若放金冠的罐子溢出的水多,说明金冠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处处留心皆科学。

  首先,我们积累科学知识要抱着多么益善的态度。材料是十分细微的,每一个甚至几个材料集中起来,才能反映一个问题的侧面,因此,要彻底掌握一门科学,就要尽量拓展视野,网络大量信息,否则,就回落得盲人默想的下场。每一个成功的学者都是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之所以屡谋屡胜,就是因为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凭借积累而得的丰富阅历制定出一条条的锦囊妙计。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初学者来说,积累材料首先要有一个量变的过程。

  学生们学习本领,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假如如老师斥道:"学习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强!"学生也很"谦逊",不再进取,那科学技术怎么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先进的水平?向老师学习,并非"班门弄斧"。即使弄几下斧,求教于他人,有什么不好?因此而多学一些本领,又有什么不对?如果水远不敢"班门弄斧",人类可能还在吃生肉,披树皮。敢于"班门弄斧",正是求教的开始。

  再者,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难道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气,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孜孜不倦、勤奋探索才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没上过学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学苦练,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还有我们周围的同学,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无不是勤奋的结果。

  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往往是表面的。一次次实验也可能因缺乏科学根据而失败。只有在大量、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形成理性认识,进而来指导观察与实践。可见,思考便是取得成就的关键。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改进照明技术已成为当时的迫切要求,生产发展也提供了改进照明技术的必要条件。他就在这种形势下开始发明电灯的试验。他用硼、铬等金属作灯丝试验后,又选择了碳精丝作灯丝,虽然亮了,可随着白亮之后,碳丝就被氧化而断裂了。他经过多次实验、思考、再实验、再思考,使他总结出两条经验:

  一、避免灯丝很快地被氧化。

  二、选用合适的材料作灯丝。

  这给后人对于灯泡的再加工提供了必要条件。

  联想到我们国家,我国许多企业,科研单位急需一大批既有高深的科学文化又有实干能力的人。可惜,这样的人才很少,往往只具有前者而缺乏后者。企业宁可招收中专生也不招收大学生,原因是大学生的实干、劳动能力太差,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缺乏实干能力的危机,这就造成了我们竞争不过国际伙伴,竞争不过同行。因此,我们一定要既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干能力。这是我们的命运所在。

  我读了《阿基米德》,感受最深的是阿基米德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国家抵御外敌,他对科学无限热爱,临死前还在探寻科学的真谛。我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也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屈不挠地前进,知识的宝库大门定能被我们打开,科学的高峰定能登上。

  《阿基米德》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阿基米德智破金冠案》的故事,感受很深。故事讲了一个国王叫一个金匠做了一个金冠,但他怀疑金冠里掺银,可是,无论从重量和外形,都看不出来问题。于是,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日夜苦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基米德解决了难题!

  那天,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水从澡盆边溢了出来,望着溢出的水,突然,他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一丝不挂地跑回家去做实验。原来他想出验证方法了。最终,他不仅确定了金冠掺了假,而且知道了一个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故事中,阿基米德光着身子跑在大街上,这虽然好笑,但能说明阿基米德思考问题专心到了忘我的程度,耐人寻味。以后,我无论作甚么事,都要向阿基米德那样专心致志,把事做好。从这个故事,我也知道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阿基米德》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小百科里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巧辩王冠真假”。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意大利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皇冠,国王为了辨别真假,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叫了过去,让他解决这个难题。阿基米德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辨别真假的办法。他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一连十几天都没有洗澡,身上都有馊味了。一天,当他跳入浴池中洗澡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眼前一亮,高兴得从池子里跳出来,就向王宫跑去。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找到辨别王冠是否是纯金的办法了,接着,他找来了同等重量的金子、白银等,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根据溢出水的多少来判别王冠是否是纯金。

  阿基米德从洗澡溢水联想到从溢出水的多少来判别沉入水中的物质的体积和重量,这充分说明了阿基米德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和爱动脑的人,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我要学习阿基米德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改掉在学习上囫囵吞枣,得过且过的坏毛病,使自己不断进步。

  《阿基米德》读后感4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就连爱因斯坦和牛顿也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将作为自己的楷模。

  阿基米德曾经有一次,家人给他抹上香油膏,让他去洗澡,可等了半天,还不见人出来,以为出事了,忙跑过去看,原来阿基米德正在用手指在抹了香油膏的身上画几何图形。甚至有时他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常常忘记吃饭、洗澡、连穿衣服、脱衣服这类的事情都要别人来帮他。阿基米德曾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敌人的船只烧毁。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我的感受:不勤奋,无所得。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能干,而是靠勤奋。其实,所谓的天赋不过是就是努力工作而已。你再能干,再有天赋,只要你不勤奋,不努力,你就会失败。要想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阿基米德》读后感5

  前几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其内容是,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徳,他在一次洗澡时发现了水的浮力原理。据此,他解开了金冠的秘密。原理是:拿两只大小都相等的罐子,把金冠和一个与它同样重的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罐子里。水从罐子溢出时,用两个盘子接着,再把两盘水称一下。若放金冠的罐子溢出的水多,说明金冠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存在和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要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学到知识,就要去留心观察。如果不留心,知识永远不会自动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有一次,我家的窗户上结了冰。爸爸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随口说道:“不就是热胀冷缩嘛!”爸爸告诉我要注意观察。经过一次次的观察思考,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暧空气遇到冷玻璃形成了水珠,晚上气温下降就结了冰。

  我们许多人都洗过澡,为什么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解开金冠的迷呢?阿基米德并不比我们多长一个脑袋,也不多长一只胳膊。他发现水的浮力,是因为他留心观察,才得出结论。如果不留心,他洗一万次澡也不会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我们没有留心观察,不也掌握了,你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全对。”其实,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前人留心观察的结果。就说我们学的地球引力吧,它就是牛顿留心观察发现的。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一只苹果掉在了他的头上,他想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呢?他留心了这个问题,才知道了地球的引力。

  没有一项发明是睡觉睡出来的。我想:一个人只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试验,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