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刘莉莉老师

草房子——读后感1

  《草房子》真是一本好书。用肖复兴先生的话来说,《草房子》是一首诗。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就深受感动的书;放下书,抬头望见的不是窗外密集的楼房,而是油麻地的那一群草房子,和房顶上飞翔着的白色花环似的鸽群,心里充满了感动。

  曹文轩《草房子》故事的发生地——油麻地,这里像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淡淡苦味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便生活在这如画的油麻地里。

  首先是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在油麻地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一切,清楚而又朦胧地展现在桑桑的世界里。在这当中,他接受了人生的启蒙与洗礼。

  桑桑认识纸月后,突然爱干净了,而且变得特别害羞起来,对纸月的来历充满幻想。为救纸月,他与刘一水大斗。后来翻看别的书才知道,这叫做是“朦朦胧胧地表现出羞涩少年释放出的淡淡荷尔蒙和对一个文弱小女生的怜爱”。

  我很喜欢桑桑这个“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古怪行为”的小男孩。如他把家里的蚊帐当成了渔网来捞鱼,他把家里的碗橱做成了舒服的鸽子笼......一切的一切都感觉他很像我。我们都很喜欢“搞怪”,但我们很善良。

  “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觉得已死过一回了”。这是小说结尾中的一句话。我久久不能释怀。从永恒的意义上来讲,苦难或者幸福,有如白天和黑夜一样,它和我们永远相伴,谁也不例外。

  纸月,一个柔弱文静的女孩。读她的名字就感觉特别的惹人怜,但当你读完全书,你会认识一个另样的纸月,其实在她的内心比谁都坚强。她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她一个人穿过浸月寺的小道跟慧思和尚学习书法......最后,她的离去似乎也成了顺其自然,因为那是她的家乡,江南的一座美丽的小城。

  曹文轩老师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桑桑从调皮到懂事,杜小康从不甘到脚踏实地的从头做起,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是一种人性之美。

  我相信,《草房子》是永恒的,因为他代表着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美的力量。它永远能感动我们心灵最软弱的一部分。

  还因为曹文轩老师的文字是美的,是干净的,就像诗一样。

草房子——读后感2

  著名作家于青说过:“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这段话精辟介绍了《草房子》的本质特色。的确,读完本书,留给我的是深深地感动。

  《草房子》的主人公是一名既成熟又幼稚的小男孩桑桑。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小男孩,天真、善良、机敏,有他这个年龄应有的调皮,小脑袋里装满了诡计。心情不好时,藏在心里,发泄在自己心爱的鸽子上,害的鸽子四处逃窜,看到这里我就忍俊不住:桑桑啊,桑桑,你干嘛不说出来。对纸月的关心,默默藏起来,不露痕迹,可真是“人小鬼大”。我感动于作品的“真”。

  人性的“善”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感动之时泪水悄然滑落。一开始看秦大奶奶,我实在时憎恶她:赖在油麻地不走也就罢了,可是你故意把鸭子赶到校园、放进教室,岂不是太过分?可往后看,看到秦大奶奶给小女孩梳漂亮的辫子,任由男孩子在她宝贝的艾草地上打滚嬉闹,我竟然有点喜欢她了。后来,自家的鸭子管住了,不再打扰学生学习了,甚至还能将其他人家跑进学校的鸭子一个个赶走。嗯,这才是我心中的秦大奶奶。时间就这样平静的流逝,秦大奶奶也年迈体弱了,一次为了救落水的孩子差点淹死,在麻油地人们的千呼万唤下,好不容易醒来,好几天才能下地走动。看到这里我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再也不会下水救人了。可不久她竟然为了捞学校里掉进池塘的南瓜,永远的离开麻油地,看到这里我已经泣不成声,“你怎么这样傻,就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秦大奶奶走了,留下身后的一片艾草,留给麻油地人们无尽地回忆,留给我纯真的感动……

  “此时无声胜有声”。桑桑病了,父亲背着他四处求医,默默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纸月看见了,急忙抱着稻草铺在他们将要经过的小桥上,生怕他们滑倒,可自己却被淋湿了;细马,邱二爷的过继儿,就在邱二爷病的快不行了,在寒冬里,到河边柳树下,冒着凛冽的寒风,用瘦弱的身躯去刨树根,急了就用手去挖,双手血淋淋的……邱二爷走后,和邱二妈一起撑起一个家。

  令我感动、回味无穷的还有很多,读《草房子》,如跟一群善良、纯真的麻油地孩子在交谈,放飞思绪,真情在麻油地上空荡漾,留下无尽地感动,我仿佛跟淳朴的麻油地人们在一起,我此时真正领悟到“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草房子——读后感3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草房子》的书,它是由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所写,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小说,认真读了两遍后,我感触很深。

  故事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苦铭心、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亲眼目睹或直接演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纯洁无瑕的情意,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垂暮老人在人生的最后瞬间闪耀出的人格光辉,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清楚而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有感动有开心。让我开心的是因为有好多搞笑的歌谣,比如说这个: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哈哈,都倒过来了,好搞笑哦!让我感动的是,红门里的杜小康,因为父亲的原因,被迫停学,但他并不放弃上学的念头,跟着父亲杜雍和靠赶鸭子下蛋挣钱读书,尽管最后没能成功实现。不光这一个,还有好多让我感动的地方。

  《草房子》里有好多人物,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温幼菊,她是油麻地小学的音乐老师兼语文老师,唱起歌来很动听,是桑桑最喜欢的女老师。她有一个小屋,小屋有一个古朴而文雅的名字——药寮,她每天都在里面熬药,因此里面常常飘出来药香。温幼菊为人慷慨、善良,当桑桑生病时,她主动上去说:“我已熬了十多年的药,我知道药该怎么熬。让我来帮你们看着桑桑喝药吧。”于是,她天天给桑桑熬药。不仅这样,她还给了桑桑勇气,让桑桑在看似最后的时光里坚强了起来。这就是我喜欢温幼菊的原因。

  《草房子》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不歧视别人,要勇于正视自己。病魔不可怕,要勇敢的战胜它。等等……想想里面的人物,他们也有很多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杜小康面对有所改变的生活,不畏缩,勇于正视它。细马尽管是被要来的,但对邱二爷和邱二妈像对亲人一样亲。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我很喜欢这部优秀的作品,今后我要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来充实我的学习生活。

草房子——读后感4

  前些天,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读后,我颇有感触。

  金黄色草房子,朴实中有一丝优雅。虽说它只是草房子,但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而是用从三百里外海滩上打来茅草盖成。就在这所用茅草盖成学校里,故事主人公桑桑,目睹与参与了一串串令人刻骨铭心故事。直至十四岁那年,他才乘着一只小木船,走向了新生活天地。

  桑桑与秃鹤从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他经常想出一些坏点子来欺负秃鹤。所以,在众人眼里,他不仅是校长桑乔儿子,还是一个名副其实“怪人”。他总爱奇思妙想地搞出一些令人大吃一惊花样。如,将自家碗柜进行改造——目是为了给自己鸽子做一个高级鸽笼;拆了爸爸妈妈卧室里蚊帐做鱼网去捕鱼;在烈日炎炎夏天,裹上厚厚棉袄……这似乎就是桑桑与别孩子不一样地方。但自从纸月来到油麻地,做了桑桑同学后,桑桑变得温与起来,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桑桑对纸月有一种特别关心。最近,纸月接二连三迟到,使桑桑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驱使他一定要弄个究竟。他只身来到板仓,躲到大河边,静静地等待纸月出现。但接下来发生事情,使桑桑感到无比震惊——纸月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她在上学时,碰到一些坏孩子,这些孩子头儿叫刘一水。他们不欺负别人,单单盯上了纸月。桑桑很恼火,这一天,等到他们出现,就拾起两块砖头,砸向刘一水他们。正当桑桑转身向纸月跑去时,那几个孩子追上来,抓信桑桑痛打一气。只见他满鼻子都是鲜血,仰面朝天躺在船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欺负纸月,自己却无能为力。他很不甘心,吃力地爬起来,向刘一水他们撞了过去。虽说把他们撞到了水里,但自己又瘫倒在地上。蹲在一旁纸月一边哭泣,一边拿起船桨,吃力地划船过了河。桑桑救纸月义举,让我感受了他才是堂堂正正男子汉。做为纸月同学,他已经进到了一个朋友应尽责任,这已经让读者为之动容了。

  草房子这部小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那简陋而散发着浓郁稻草香味草房子学校,岁月老人,一笔笔记录下了桑桑以及他小伙伴,小学六年美好而纯真快乐时光。他们之间纯真质朴友谊,令人感动而向往。是啊,人与人之间如果能象他们那样纯洁无暇,我们生活就会变得温馨无比。

草房子——读后感5

  看了《草房子》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里面的人物、事情让我每读一遍心里都感受温暖。其实杜小康给我影响最深,让我深深感动了。

  杜小康是油麻地第一个开杂货铺的家庭,因此杜小康的条件也比别人优越,能做一些别的小孩子没有条件做的事,但是杜小康却在一次进货出了意外事故,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于是杜小康不能上学了,后来杜小康随着父亲一起去芦苇荡放鸭赚钱,在这段时间里,杜小康受到大自然给他的深刻教育,比别人的孩子提前懂事了,最后,杜小康在校门口摆小摊子,把东西给了同学们,校长看见了说杜小康长大后会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我还觉得杜小康是个大方、顾及集体的小孩子,他毫不犹豫的就从家里给学校打了十几把镰刀,即使他不是班长了,蒋老师要用碟子、漆筷、头绳时,他还是想着班级,带来了所有需要的物品。杜小康又是一个好学的小孩子,在自己家的境界一落千丈,上不起学时,还不忘问了在校学习的桑桑在班上的学习进度,自己自学。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这里还有几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秃鹤和纸月以及桑桑。

  首先介绍秃鹤,其实他本名叫陆鹤,因为没长头发,同学们都叫他秃鹤也都不和他玩,他充满无助与不公平。他常常望着波光粼粼的湖发呆流泪。但是他凭着一次演出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着坚守上的可见,信心是不可缺少的。接下来要介绍纸月了,纸月是一个内向、善良、学习好、孝顺的小孩子,她从小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奶奶,为了不让奶奶担心,当板仓男生打她时,她只是默默流泪,知道桑桑帮他之后,她才露出一丝微笑,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小孩子呀!老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开启一扇窗。到最后纸月终于和他爸爸团圆了。还有桑桑,他是一个调皮但同时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讲情义的好孩子。杜小康因没钱上学,他为了想帮杜小康撕下了父亲心爱的本子,结果被父亲打了一顿,因此晕倒了,生了重病,可见桑桑是没日没夜的抄书,才导致晕倒,看到桑桑生病时,我默默祈祷,保佑桑桑能度过难关。终于结尾时桑桑的病终于好了。

  读完了《草房子》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做人就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自信、坚强、乐于助人、善良、懂事、孝顺、讲情义。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草房子——读后感6

  金色的草房子,苦涩的艾,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桑桑的家乡——油麻地,那里还有着许多可爱的孩子:细马、杜小康、秃鹤、纸月、戚小罐……这是曹文轩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书中以桑桑为主角,讲述了六年里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细马》和《红门》了。

  细马是一个江南孩子,因为邱二爷和邱二妈一直没有孩子却又希望有个孩子,所以邱二爷的表弟就把他送到了油麻地邱二爷家里。由于他的口音不同,在学校听不大懂老师讲课而使学习赶不上,与同学交流也少,所以感到孤独,渐渐变成了叛逆、欺负弱小、爱打架斗殴的孩子,辍学之后他也只会帮着家里放放羊,无所事事,身边除了桑桑之外就再也没有朋友,家里的生活过得非常的艰难,但是他也没有想法和能力去改变。

  直到邱二爷去世,家里的生活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才开始有了责任感,开始去挣钱养家,照顾有精神病的邱二妈并治好了病。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三天三夜的暴雨摧毁了他们的房子,他又更加卖力的四处挣钱为家里盖起了一栋坚固的砖房,家庭的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就再也没有放下。从他当初的叛逆不懂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变故让他变得有责任感的这个成长过程,深深的打动了我,都说磨练是最好的学校,在细马的身上就是最好的体现,我也需要学会在磨练中成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杜小康是《红门》故事里的主角,他生长在油麻地高大阔气的红门中,家里开着一家杂货铺,生活非常的富裕,在同学中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他也只有桑桑这一个好朋友。后来他的家庭突生变故,变得一贫如洗,于是他只得辍学回家跟着父亲去放鸭子,可惜不但没有养好鸭子反而父亲还出了意外,让他这个贫穷的家真是雪上加霜,年幼的杜小康面对生活的苦难毫不退缩,勇敢的挑起生活的重担,在学校附近摆起了小摊子,收入不高还要时时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幸好桑桑一直是他的好朋友并且一直帮助他,鼓励他,他也变得越来越坚强,为了家人的生活他一直努力着,没有任何放弃。他和细马一样的坚强,一样的让我感动,让这个有点拈轻怕重,遇上困难就爱绕道、选择逃避的我得到了鼓舞!

  合上书本,书里的故事情节仍然在我的脑子里徘徊;此刻,曹文轩伯伯笔下的这两个人物,在我心中变得越发的高大。通过细马和杜小康的人生经历,我真正懂得:坚强将成为我人生必修的一种品质,我也必将成长为一个具有担当的、有责任心的坚强的人!

草房子——读后感7

  《草房子》里桑桑是调皮、是可爱、是活泼、是帅气……但我却觉得他是一个勇敢人。

  纸月病好了以后,每天早上都会迟到,几乎每当大家上完一节课后才到学校,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一天,桑桑一大早就起来了,为了知道纸月是怎么迟到,桑桑就故意给妈妈说自己去找昨夜未归鸽子了。

  桑桑使劲地划着船向板仓驶去。当到板仓时,太阳才探出了头,桑桑悄悄地躲在了一座桥下,他四处张望,见桥头来不是纸月,而是三个男孩,他们在土路上晃荡着,并没有走开意思,好似在等一个人,而让桑桑意想不到是他们在等纸月,桑桑仔细一看,原来是板仓小学有名大坏蛋,连老师也没法管住他们,尤其是那坏蛋老大刘一水,人称“豁嘴大茶壶”,另两个是刘一水“跟屁臭”,桑桑这才记起来,他们专门欺负纸月。读到这儿,我仿佛看见桑桑正朝着这几个大坏蛋咬牙切齿,他双手握成了拳头,双脚在地上跺来跺去,好似想报复他们一样。

  过了一会儿纸月走了过来,见有人把路挡住了,便绕开在麦地里走,刘一水一边笑着纸月,一边唱着编歌来嘲笑纸月,可纸月并没有管刘一水,她只惦记着上学,便飞快地往大堤上跑,准备划船到学校。刘一水见纸月向大堤上跑,便跟了上去,桑桑愤怒极了,他不能袖手旁观了,他连忙叫道:“纸月!往我这里跑!”纸月便跑上了船,桑桑捡起了一块砖,向跑来刘一水使劲砸去,却没砸中他,只吓着了他,桑桑见刘一水马上就要追上了,便解开绳子向对岸划去,可刘一水却跑上了船,他给了桑桑一拳,顿时桑桑感到一阵锐利酸痛,随机,鼻血便流了出来。读到这儿,我心里一酸如果是我话,我早就哇哇大哭,回家去告状了。可桑桑呢?他却没有逃,刘一水一脚把他踢下了水,他见船开远了,便抢过船桨,往回划。桑桑忍着疼痛,趁他不注意,悄悄地爬上船,向刘一水腿一头撞去,只听扑通一声,他便掉下了水,纸月立马使劲儿划船,才逃之夭夭,刘一水见让纸月上课迟到计划失败了,只好游了回去……

  后来,桑桑给爸爸说了,爸爸与地方政府向板仓小学警告了一番。从此,刘一水便不敢再欺负纸月了。

  你们说,难道桑桑不勇敢吗?

草房子——读后感8

  《草房子》这本文学作品是曹文轩19xx年10月18日于北京大学燕北园撰写的一部现代著名长篇小说。它是曹文轩在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沉淀多年、酝酿数载,倾心奉献的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草房子》给人以一种宁静一种纯粹。让人突然发现原来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这样的美好。《草房子》语言优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全书由9个似乎可以独立成章,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的故事组成。这里的一切都与油麻地这个地方有关,都和桑桑这个小主人公有关。故事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展开。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他是一个聪明伶俐、调皮捣蛋的男孩,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他的小学六年里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酸、甜、苦、辣的集体中长大,他懂得了除知识外的好多好多东西。在他小学六年的生涯中,做的好事数不胜数,但是闯的祸也不少。比如:他把蚊帐改成渔网来捕鱼,砸锅卖铁买鸽子,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的“高级别墅”??这一切,不得不使我边看书边腾出一只手来擦笑出来的眼泪。

  但是,在药寮那一章,又让我多次为之伤感。在那一章里,桑桑被诊断为患了绝症,桑桑的爸爸走南闯北,四处寻找可以治好桑桑的病的人,但是又一次次的失败,桑桑的生命是这么的短暂。在几乎绝望时,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寮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当看到桑桑的病痊愈时,我高兴得差点就蹦起来了。

  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同学间天真的友情,男女间无瑕的真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去的小学生活,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撼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草房子——读后感9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美的,如曹文轩在笔下描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中美的东西有太多:喜悦是美,忧伤是美,欢聚是美,离别也是美。

  那里的每一颗沙粒,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进入文学世界的。在喧嚣的都市里,在一个近傍晚的下午,读一读《草房子》,想一想乡野纯净的天下:微风卷着荷叶,又把香气吹得四散。懵懂的少年牵着长长的风筝线,奔跑在一轮硕大的红日里,美得近乎不可思议。

  岁月的波纹荡漾开去,情感依旧鲜活。现今每每读起《草房子》,心里总像被故乡奶奶冲的红糖水浸润,那么暖,那么甜。

  书中铺开的是油麻地的画卷:校园是金色的草房子,风吹过会有金属的声响:油麻地朴实的守地老人,和那落在竹丛与艾地的野花:渡船边嬉笑跑过的孩子与渡人的吆喝,自行车吱呀吱呀地行过晒稻场正搭建的戏台……在主人公桑桑并不连贯的记忆里,似乎记得最多的只有这些了。

  在桑桑得病的日子里,有太多人的关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药寮里的那些日子。几只烧得通红的泥药罐,缓缓溢出药香,无词歌的曲调总留下淡淡的伤感在心头萦绕。桑桑无端地变得脆弱、文静起来。

  后来,桑桥四处寻访名医,几经挫折,终于把桑桑得病治好了。然而,一切也在冥冥之中变了。纸月和老僧人走了,回了故里江南;杜小康家出了变故,红门被拆走了抵债;桑桑的.父亲桑乔升迁调走,桑桑离开了……油麻地变了,似乎又没变,命运继续推着岁月的齿轮不断向前。人来过,又走了。再正常不过的离别却忧伤得令人心痛。

  纸月如画,杜小康如诗,细马和秃鹤也怀着少年独有的美好的梦,桑桑的伤痛也在淡淡的文字中显出了美好的特质。

  一场欢聚,终究是离别的结局。少年们都在光阴的十字路口走远,向自己的人生。

  最后,那一艘大船载着他们远去。那一定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吧,我想。

  但,但请那曾经奔跑在夕阳里的少年啊,一定要记住这段年华,这段最美的少年时光,记住那个落日曾辉煌过的夏天。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遇,畅谈从前。仿佛不曾离开,不曾改变。

草房子——读后感10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将书本重新拿起,但不管是哪一次,总会让我觉得记忆犹新。人们常说,把一本书反复看一百遍,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版本。我觉得,每一个版本的《草房子》中都不会变的,就是油麻地的孩子们那出诊的心灵和纯洁的感情。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桑桑跟随父亲来到油麻地接管油麻地小学期间,令他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在这里,他经历了许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亲生经历了一连串感人肺腑、撼动人心的故事:他和纸月之间毫无瑕疵、干净透明的感情;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作斗争的悲凉与勇敢;残疾男孩细马的善良内心和他对尊严的执着坚持;秦大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性光辉。在死亡的体验中,桑桑对生命深切而唯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担忧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桑桑幼小而简单纯真的心灵里印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是某一个人物,也不是某一件事情,而是每一个油麻地孩子的纯洁心灵和正直性格。他们可以开怀的笑,同样也可以纵情的哭,他们可以了无牵挂的疯玩,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都装满了甜蜜美好的事物。他们就像是纯洁的天使,在油麻地这片宁静的天空尽情飞翔。

  坦白说,我很向往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生活的那么轻松,那么无忧无虑。但在现在这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靠双手争取来的,又怎会轻易放弃呢?我们整天都活在压力中,整天为生计苦恼,为事业烦心,根本没有时间放松,更别说抛弃一切了。

  也许震中方法不适合我们,也不明智,但我想,大家至少可以在心里保留一座草房子,一座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并且只属于自己的草房子。累的时候就在里面小憩,让他成为你温暖的港湾,让你紧张的心得到释缓。

  如果有这样一天,我希望自己能像油麻地的那些孩子一样,不管将来改变什么,心中的纯真透明都不会变,永远都在心里保留着那一座最简单的草房子。

草房子——读后感11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领悟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期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向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下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咱们:苦难来临时,咱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期望,微笑应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草房子——读后感12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这可以说是一篇关于成长的作品,但它避开了时下很多作家的俏皮、流行的语言,把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展现得淋漓尽致。细马,没有上过学,还是被邱二妈收养的,但他在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中,他懂得了撑起这个家,当他搀着邱二妈回到家的时候,他成长了,这是一种无限的美,后来每当这个画面浮上脑海,我都觉得鼻子一酸,因为这种成长的美。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我由杜小康想到了中国的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这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成功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积极的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的人。”我觉得,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去克服一切困难,发觉自己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读《草房子》,让我懂得了:要微笑面对生活。

草房子——读后感13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就是我刚刚读到的纯美小说《草房子》。他是著名作家曹文轩所著的一本儿童读物,描写的是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通过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这本书早已经在我的书柜里,但以前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总是看不进去,前几天拿出来翻看,发觉很有味道,这是本有品位的书,之前由于年龄小我没法体会。

  本书的文笔极其优美,写了作者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现在的时代难以经历,但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偶然,但也是必然。看书的时候,我仿佛穿越到桑桑的身边,同他一起把碗柜改成了鸽子的“高级别墅”,把蚊帐做成渔网一起捕鱼。和他一起淘气;当他生病并被诊断为绝症的时候,我也几乎要绝望了,终于在名医的治疗下,桑桑痊愈了,我流下了高兴地泪水。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看到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见证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每一个故事地上演,都动人心魄,每一段经历都催人泪下。

  书中的人物的描写非常有特色,给人启迪。在“秃鹤”的行为中,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在“细马”的身上,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在杜小康富有戏剧性变化的生活中,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这种感情也正是我们这个年龄最为珍贵的东西,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情感。

  读完《草房子》,我久久地沉浸其中,久久地回味书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也请同学们走进《草房子》,走进油麻地的世界,看看你有着怎样的感悟吧。

草房子——读后感14

  草房子,给了油麻地的小学生无限的欢乐。桑桑这个男孩,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回忆。可今日,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的时候,载着桑桑和他的家,远远的离开那里——他将永远告别与他朝夕相处的草房子……

  在书店里,我看到了《草房子》一书,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十分喜欢这本书。既因为它的封面,又因为这本书是曹文轩大作家写的。所以我买下了这本书。

  回到家中,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很快,我被这本书中所讲的故事吸引了。仿佛我就是桑桑,我也拥有那么多好朋友。这本书主要写了桑桑六年来的所见所闻。当我看完《秃鹤》这个故事时,我觉得秃鹤是个好孩子,虽然他以往拿别人喜欢摸他的光头为由头要让大家拿东西给自我,让别人摸头,也以往为油麻地小学带来过耻辱。可秃鹤之后,在演《屠桥》时,一丝不苟,把伪军连长这个主角演活了,使得油麻地小学又尝到了胜利的喜悦;《白雀》讲的是一个有纠纷的感情故事,讲了白雀和蒋教师之间发生的事;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艾地》,这是一个催人泪下、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秦大奶奶一开始不喜欢油麻地的小学生到和学生们关系亲密,最终自我死了的事。当我看到《艾地》的第一章时,我的眼前就仿佛涌现出了在油麻地小学西北角上龟缩着的秦大奶奶的那座小房子的样貌。学校与地方联合,要将秦大奶奶逐出这片土地,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我对秦大奶奶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当我看到秦大奶奶为救掉进水里的乔乔而落水时,秦大奶奶这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让我流下了眼泪。当我看到秦大奶奶为了一个掉进水里的油麻地小学的南瓜而落水淹死时,为秦大奶奶爱护小学里的每一样东西,我热泪盈

  眶,珍珠似的泪珠落了下来。当我看到桑桑的一绺头发随着秦大奶奶永远地去了时,我的心变得十分沉重。

  随着“哗哗”的翻书声,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应当助人为乐,坚持不懈;人,应当能屈能伸,不能舍不下头子;人,应当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能掺杂自我的感情……

  合上书本,我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好像在咀嚼营养,体会读书的乐趣。回想一下,无论是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还是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沧与优雅;不论是垂暮老人在最终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还是残疾少年对尊严的执着坚守……这一切,都清清楚楚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草房子——读后感15

  在大山里,水就是希望,在大山里,大鱼就是奇迹。

  在儿童小说的大量经典叙事中,“出门”和“寻找”往往是少年步入成长的标志性姿态。这一姿态的原型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古老的民间童话——当原本默默无闻的少年或青年主人公由于受到内外力量的某种驱迫,开始出发去寻找和实现属于自己的天命,他也将在这一闯荡的过程中逐渐告别稚气,长大成人。

  张伟的长篇儿童小说新作《寻找鱼王》,是对这一成长母题的一次新的演绎和诠释。

  在干旱缺水的大山深处,鱼成为了一种稀有而奢侈的食物,捉鱼和吃鱼则同时象征着不同寻常的本事和身份。正是怀着这一与鱼有关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向往,小说的年轻主人公立志要当一个捉大鱼的人,并由此踏上了寻找鱼王的路途。这志向中既包含了少年时代浑无边际的远大胸心,又带这贫瘠时代真实的生活欲望:“等我逮到第一条大鱼时,立马拿回家!”他同时还延续着父亲年轻时的同一个生活梦想。父子俩历尽艰辛找到了心目中隐居的鱼王,少年也终于得以拜在他的门下。

  然而,在与鱼王师傅共处的山居岁月里,少年逐渐认识了一个有别于山乡传说和想象的真实的鱼王世界,它无关于各种玄奇的幻想,而是同样为普通人的烦扰和悲喜左右。在青堂瓦舍的光鲜面目之下,是两代鱼王世家之间的恩怨情仇,是人如何在欲念的趋势下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深渊。鱼王师傅的故事模糊了少年一度坚定的生活方向,也增添了少年的迷茫和踌躇:为什么有了捉鱼的大本事,却反倒不想逮那么多鱼?为什么捉鱼时出手只能一次,不成就走人?为什么有些本事不光不能留,还得小心再小心?显然,这是一些需要时间来慢慢琢磨和体味的人生命题,它们是鱼王师傅写满欲望的俗世生活中领受的深刻教益,也是他希望少年日后能够领会、继承的人生经验。

  小说中的少年最后明白了,没有人能够真正成为鱼王,因为鱼王的核心背后不是人,而是鱼,更确切地说,是鱼的象征背后那由造物赐予人的一切生存之源:山,水,泥土,空气……这是人们需要去敬畏、去守护的生命之脉,而不是去掠夺、去占有的私人财产。这也正是为什么少年的两位鱼王师傅最后选择在山间和水边过最简朴的生活的原因。

  寻找鱼王最终并不是一个关于初出茅庐的少年如何征服世界的成长叙事,而是初涉世事的少年如何在成长中学习一种面对世界的恭敬之心。在这样一份恭敬之心正从社会的超快速运转中不断失去的今天,将这一精神的底子还给作为人之初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