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传有感

李盛老师

读富兰克林传有感1

  富兰克林,美国总统,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在这本书中,尤其是对他的这12条道德准则印象深刻,心里滋长出很多的尊敬和敬佩。

  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要走一条怎样的路,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要体现出怎样的生命价值,并非是想一想就可以的,23岁的富兰克林,为自己制定了这12条信守了一生的道德准则,如此自律智慧的一生,成就了我们看到的他的成功。

  有条不紊的生活,让我想到了那句"慢就是快",慢慢的来,有秩序,懂得节制,在沉默里又有着决断力,停下来,给自己的内在撑出一个空间,让内在的能量流动,让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量,步伐沉稳而不慌乱。

  避繁就简。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可是,当心底冒出要做很多事的念头时,往往会让我们手忙脚乱,反而容易事与愿违,当这些所谓的"贪念"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时候,心理就会伸出一双手,想要去抓取更多,而忘了我们的本心是什么。

  富兰克林的经验告诉我们,同时关注很多,注意力反而会更分散,并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每星期只对德行中的一项保持关注就可以了,这样不仅更专注,还更高效。

  静默守静。守住心里的那份安宁,而不被外面出现的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带跑,时刻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意一念,保持觉察和觉知。

  12条道德准则,看似简单,细思起来,真的不容易做到。尤其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心很容易被荡起一阵阵涟漪,内心也会有声音不断的.催促着:"快点,快点,再快点……"

  慢慢走,看一看身边的风景,已成为一件很难得的事情;静下心来,保持觉察,去反思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意一念,也不容易做到。

  对于那些看似不容易做到事情,看似很难的事情,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启发和提醒。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唯有耐心,慢一点,才能给自己撑起更大一些的空间,才能在反思生活和工作的得失里,及时调整方向,攒足力量,继续前进。

  跨越时空,和伟大的心灵对话,富兰克林,用他传奇的一生,为我们做了如此宝贵的示范,汲取生命养分,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助力!

读富兰克林传有感2

  今年暑假,我看了非常多的书,其中,有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这本书就是《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小时候,出身贫穷,但从他记事起,就热爱探索,喜爱学习,宽宏大量,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为别人着想,他还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长大以后,富兰克林原本在他哥哥的印刷厂里工作,但是,因为他和他哥哥闹了矛盾,所以,他撕毁学徒契约,独自到费城里去生活。在那里,富兰克林先创办了费城图书馆,然后,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予硕士学位,真是厉害啊!

  富兰克林在费城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交到了许多有文学的朋友,还和他们友好往来,互相交换自己写的文章并互相批改,交换条件,让自己写的文章更加好。所以,富兰克林在别人面前十分谦虚有理,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而我在某些时候,也会很骄傲,所以,应该像富兰克林学习他那种谦虚的品质。

  富兰克林的成就简直是功不科莫啊!他做了费城电风筝实验,还发明了富兰克林开炉,创办了费城医院、费城图书馆。富兰克林还认印第安商贸委员会,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读完了这本书,我至今难忘,它对我的印象太深了。富兰克林这种热爱探索、喜爱学习、宽宏大量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出生的时候并不贫穷,没有那种艰苦朴素的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像富兰克林一样,有着那种高尚的精神。

读富兰克林传有感3

  富兰克林,这位波士顿清教移民的后代,从十七岁时到去世,完成了不知多少次试验。揭开了不知多少条真理。

  18世纪50年代,富兰克林带着疑惑——闪电是什么,手持风筝,走出简陋的家,朝着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外面奔去,放起了风筝。风筝顶上有一根铁丝,风筝线是麻绳。麻绳上系了一根铜钥匙。他将手指靠近钥匙,顿时,一束火花闪过,他感到一阵眩晕,几乎失去了知觉,后来,富兰克林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让电流通过这一根针(铁棒)到地面去,保证房屋安全。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17岁那年起,他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不相信“天生惩罚人类制造闪电”的传说,首先发命令可以蓄电德莱顿瓶,为了进一步探索,他抛开人们的评价,凭着个人的勇气和永不言败、顽强探索的钻研精神,宁愿付出生命,也要揭开真理的面纱。风筝试验的成功,不仅是科学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还能反映出富兰克林不怕死的精神,他知道闪电强大的破坏力,也知道有生命危险,但他就是不想让世人再迷信于传说,他让人们知道:闪电,就是人们常见的放电现象。

  这种实验的死亡率极高,多少科学家就葬身在这项实验中。不可否认,富兰克林还是有着伟大的钻研精神,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