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里相遇读后感

李盛老师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1

  每次读Bubu的书,心情都很复杂。有羡慕,羡慕她的生活总是如涓涓流水般平静地流淌着;有内疚,内疚作为一个母亲没有给孩子尽可能完美的管教和引导;有跃跃欲试,跃跃欲试要从每一个现在开始完善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充满爱的环境;有感动,感动bubu总是从每个人身上、每件事当中看到美好的东西。Bubu的文字是那么温暖而美丽,所以,文中情不自禁摘用了很多她的文字。

  所谓“生活之爱”,就像Bubu说的,“我们总是过度高估了物质条件带来的幸福。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拥有稳定愉快的情绪,喜欢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如果这个基础是稳固的,即使在困难中也会看到希望的光,孩子自然也会比较乐观自由。”不久前参加九型人格工作坊,我曾在想,我所谓的与某些人相处的界限感,只不过是自己为自己创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逃避了自己不愿面对的人和事,体会到了自由和界限感。隐隐地,心里总觉得有根刺没有拔掉,只是不愿触碰而已。如今,我或许会更客观理智地看待自己,如果现在还不可以拔,那就让这根刺留在那里,做自己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维护生活秩序。“一颗不紧张的妈妈心”、“好的食物”、“愉快的环境气氛”、“节奏舒缓的谈话”、“与时间好好相处”、“看见孩子看见美”、“用不同的心情记住不同的事”、“努力做一个合情合理的人”、“让生命稳稳的流动”,这些都是目前我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

  关于管教,“幸福是从管教开始”,森信三先生说:管教不是教孩子去做,而是默默的做给孩子学。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正面管教中关于“行大于言”的理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技能和习得品质的途径有两种,模仿大人和花时间练习。所以,Bubu在书中强调,“在期望孩子过上某种生活,拥有某种品质之前,首先要先让自己品尝到这种生活或品质的感受”。一个人无法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技能和品质,如何给予孩子呢?书中着重讲到了语言教育,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当下某些教育弊端的担忧和遗憾。“语言是一种互动行为”;“语言无心的粗糙容易让人感到不开心,温柔善良的言语是生活中的芬芳剂”;所以,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语言榜样。“朗读诗词”、“让写作成为愉快的事情”,“为孩子预留出完整的时间”,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事和动力。“我们没什么能给孩子的,于是决定除了18年的照顾与永恒持续的爱之外,还要给他们一种真正的自由——让他们寻找自己价值的自由,走自己路的自由”,“我们的经验是用来备询,而不是强迫带领。”

  作为父母,能给孩子的,“不是让太阳为他升起,而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影与爱,为他建立信心”,“让孩子有安全感,不是无忧无虑的态度,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的信心”。“生活中一个个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无法预知的变化一定会接踵而来,我们所要面对的不只是工作或梦想,更重要的还有人生的责任问题”,“我常觉得人类最特别的是有责任心,所要我们永远不会因为某些白白的付出,而觉得尽心尽力没有意义”,“我们当了父母,一方面对为人父母的功课尽心,一方面为自己的人生功课尽力,这样就很好。”这些文字是对“无愧”最好的诠释。父辈们的付出,我们待人待己的态度,都可以因为心中的无愧释怀。鼓励,是正面管教的基础,根本出发点,心思反而都集中在如何鼓励孩子这一焦点上了,“欣赏自己”就像一阵春风,让我对鼓励有了全新的视角。尤其对于九型的我来说,先学会欣赏自己是多么重要的功课,懂得自我鼓励,看到自己的拥有。“在培养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得需要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在想着开春准备装修的事宜,一切都以创造家庭的阅读气氛为先决条件,一片书架墙,一角安静的书桌,一张舒服的沙发,一台温暖的灯光,一盆绿意盎然的花草,这样就很好。至于电视,不可没有,却不希望它再占据沙发对面那个、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电视应该是辅助家人放松娱乐的工具,不该是家中比家人还重要的东西。“不管能利用的时间多或少,我每天都纯然愉悦地阅读与写作,对工作与生活都有一种过滤作用。”“书与我们之间最美的关系,是你与阅读产生了一种纯然的相知力量”。多么美的描述。

  十几年后,我的身边也会有这样的画面,望着孩子远走的身影,开始修习“远距离挂念和沟通”的课程。到那时,我希望自己给予孩子的是一份没有亏欠的爱,她可以带着这份爱自信、自由地翱翔。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2

  知道蔡颖卿老师的《在爱里相遇》,缘于诺敏的推荐,很感谢她的推荐,知道了蔡老师。诺敏是个超级能干的妈妈,虽然从未谋面,但能从她的言语里感受到干练、温柔、博学,还有淡定的风格。所以她推荐的书,我都会买。可惜我并不是一个执行力好的读者,这本书是3月中旬买的,陆陆续续看,到现在都没有看完。这时才发现,我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是超差的哦。

  虽然没看完,但从蔡老师的一字一语中已经感受到她内心满满的爱,就像是在拉家常,轻声细语地告诉我们:“做个好大人,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让我们继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让我们以热情生活的身影,投递美好讯息的语言,成为孩子的活榜样。”

  越读越有些投入,不免想到我的婆婆正是这样做的,她以妈妈的角色告诉我这个儿媳,菜要怎么样做才能保留营养并且好吃;家事要怎样做才能节省时间还能干得很漂亮;对待孩子永远是那么温柔并不急不躁地解决一些难搞的`事儿,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至于先生一直跟我讲:你要先有好的生活习惯,宝宝才会跟你一样儿,你才会影响他。

  慢慢地我开始调整自己,慢慢地我开始利用宝宝睡着的时间动手做一些事儿,慢慢地我发现因为我的改变而给家庭带来的改变,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宝宝也有了想做事的感觉,垃圾他要丢,吃完饭后碗要自己放水池里,穿哪双鞋得他自己选。。。不管是他的敏感期到了,还是把这看做是在玩儿,我想我都得带着他一起完成他想完成的事儿,这样的感觉很好,似乎通过家事让我这样一个新妈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育儿方式。

  蔡老师说:“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要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自主学习及自我学习很重要。就像阅读,我不是个爱学习的人,有什么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就算我给宝宝提供了书柜和书,他也不一定会爱上阅读。那么,要想改变,只有从我做起,每天固定一些时间用来阅读,做些记录。这让我想到了青葱岁月,一本又一本的手抄语录、歌词等,好正能量的。当然也要拟个读书计划,别像这本书一样,三个月下来还没读完。只有自我修养充足,自我丰富,才能给予宝宝充足的养料。

  从序中了解到蔡老师提到她总在倡导家事的好处,但说了又说,却发现这是“说起来最简单,却不容易被欢欣执行的观念”。

  确实是,我就是这样儿的,犯懒的时候什么都是明儿再说吧、过会儿再做吧。。。那些个事儿不做,堆积在那儿还是要做,等做的时候反而短时间内做不完,导致宝宝也照顾不好。执行都做不好,又怎欢欣地执行了?!真正是应了蔡老师的不容易啊。

  那么,就从这篇读后感开始吧,欢欣地去执行,去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努力做一个好大人。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3

  学做“好大人”,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

  很庆幸在某位妈妈的推荐下读到这本书,与其说《在爱里相遇》是育儿书籍,不如说是心灵鸡汤,它是我看到的最好心灵自修书籍之一,或许因为她是以一位妈妈角度执笔的缘由吧。很佩服Bubu那份“尽心努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孩子的百般温柔和理解。整本书传递着“让孩子时刻感受安定和愉快”的讯息,对生活的真爱。

  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种最好的身教。

  “不一定是让肢体或脑力无所事事才叫停顿,‘转换’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休憩与再出发。”感谢Bubu的点播,让我有机会重新悔过,有机会真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无法因为我们的需要而跳跃,因此,作为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学会没有“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而带来的特有幸福。不要抱怨工作、生活中的忙碌,用坦诚的心去积极面对生活,幸福自然会向我们走来。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其实管教孩子,首先要管教自己。父母,尤其是母亲,应该让孩子时刻能感受到安定和愉快的讯息。Bubu说:“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规条,而是自己乐意当个好大人”,“做个好大人,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森信三先生说:“管教不是教孩子去做,而是默默地做给孩子学。”父母以身作则,跟时间好好相处,凡事都要提前作准备。而对待孩子,我们应该要保持温柔,避免粗暴的语言、大声的呵斥,并且在每日的生活中表达关怀、陪伴和照顾。

  Bubu说:“我们总是过度高估物质条件带来的幸福,但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拥有稳定愉快的情绪,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我们将孩子完全扔给老人,并且以“为了孩子,为了全家幸福”的口号,很容易就陷入追求高物质生活的“奋斗”中,把对孩子的爱“暂时性”地全部奉献在事业攀升过程中。我们完全无视了这是“练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过程,到孩子长大成人时,又陷入“父母辛苦工作,孩子不争气”的结局。真是可怜了孩子,悲哀了大人!

  安全感或许并不是无忧无虑的态度,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的信心。

  “培养孩子宁静的身心”让我深有同感。的确,人在安静中,才能审视自己、与内心对话。“安全感或许并不是无忧无虑的态度,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的信心。”作为母亲,要时刻让孩子感到安定。无论我们每天处于什么位置,身处何地,生活都要有重心。因此,在孩子独立操作一件玩具或者眼睛长时间停顿在某处时,我更愿意选择不去打扰。心乱的父母无法带给孩子安静与安定感,我们要避免跟孩子抱怨“我很忙”。Bubu的“不要因为忙而乱”也将会成为我努力的目标。

  对于“爱”,我们要给的恰当,来不得一点勉强。“给孩子真正的自由”是每位父母都需要修炼的。真诚地去接纳孩子的本性,父母不要刻薄于对孩子的欣赏、肯定和鼓励。成长需要时间,长大也需要放手。“不要对孩子有不符合年龄的期待,也不让他们有不符年龄的依赖。”同样,当孩子自己努力盘爬时,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要知道,很多时候孩子可以做得比咱们想象还要好。

  虽然我不信上帝,但我同样被上帝创造母亲而感动。非常喜欢给母亲的评定:柔然、坚韧和希望。这六个字让我作为母亲感到自豪和自我肯定,母亲的职位是其它人无法比拟的,她就是这个家的灵魂人物。她有对孩子百般的温柔,有对家人的无限忍让,有对困难的坚强和不懈。

  当孩子正专注的观察苹果树下的毛毛虫吃叶子,蚂蚁搬家,我们应该学会安静等待,在孩子第一次攀登上更高的台阶时,我们应该跟孩子一起喝彩,而在孩子玩土、玩沙、做游戏时,我们静静的陪伴,孩子就会觉得很满足。因此,我们不要期望于仅仅的一次策划远途旅行、精心备置的聚会或价格昂贵的游乐场、早教系统,的确“无论父亲、母亲,只有真心关爱,必定不会遗漏孩子需要被关爱的心灵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