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贝读后感(通用五篇)

李盛老师

  我的宝贝读后感1

  三毛的书基本上是一本接着一本看的,比较随性,翻到哪就看到哪。这本书是去图书馆的时候借回来的,每天下班后看上几篇。

  书里的每篇文章都不长,而且三毛写的很有趣味,每一件宝贝都讲述了一个有关它的故事,而且还配有插图。我最喜欢看里面的图片,每一张我结合着书里的文字都看了很多遍。印象最深的是三毛写亚当和夏娃,两个可爱的小人,俨然成了她和荷西的化身。两人吵架的时候,把代表对方的小人胡乱的摆放一通,和好的时候又摆放的亲密无间。这些小事情,读起来总觉得很感动,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爱情吧。两个人在一起默默相守,就连吵架都能吵的那么有趣。

  三毛是个非常喜欢收藏的人,她收藏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烧饭的锅、盛饭的木桶、烧水的壶都被她当做宝贝珍藏着。每次出门的时候,最爱逛的是杂货摊,看到喜欢的有钱就买,没钱就常常跑过去看一看摸一摸它们,心里面也是快乐的。好多次三毛都写到,去一个地方旅行,总把包裹装的满满的才舍不得离开。

  三毛对于这些宝贝纯碎的喜爱,就像一个小孩子喜欢玩具一样,多么随性真实的三毛。

  我以前也喜欢收藏一些小东西,但是长大以后就把这些爱好给丢了。看过三毛写的这些故事,我又有了这样的冲动。就像三毛说的那样,她喜欢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每当有空闲的时间,就会拿出来看看它们,想着它们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在谁的手上停留过。

  这本书写于二十多年前,如今三毛都已经去世20xx年了,不知道这些东西现在都在哪里。我想无论在哪里都好,但愿每一个故事都能继续下去,每一件宝贝都有它们的好归宿。

  我的宝贝读后感2

  刚合上了《我的宝贝》,放回了书架上属于三毛的那块地方。

  我很喜欢这样的书,平淡,温暖,很生活。一些小小的饰品,瓶瓶罐罐,布艺手工,都藏着故事,都独具慧心。让人感到坐这是多么执著和热爱生活。

  三毛似乎酷爱淘东西,他说自己从小喜欢“拾垃圾”,她曾经写过自己为了一只罐子而拦住垃圾车从中找寻心爱之物的趣事。那种发现找寻得到拥有的满足感,以及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快乐,非常感染人心。

  三毛对生活的精细,不是一般的物质上的精细,而是重于感情的,虽然写的是物件,但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浓浓的`人情,与朋友或深重或浓淡或志趣相投或萍水相逢的情感,与家人尽在不言中的亲情,与荷西之间无尚、美好、永恒的爱情。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一个至情至性的可爱的三毛。她开心的拿出一件件心爱的东西给你看,开心的感染到对方,收藏的小快乐独到的审美情趣,然后她还会讲个相关的小故事给你,一件小东西似乎活了,有了自己的感情和感动。像《咔嚓》重的摇椅,夜深无人之时,可能还会随着回忆舞蹈呢。

  《我的宝贝》是一个温暖的心灵在回忆人生中的脉脉温情。

  我的宝贝读后感3

  那些失落的宝贝,还有梦!

  这本三毛的《我的宝贝》打开已经有几天了。这几天的心情有点低落,每当不知道做什么好,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就会去读书。但是读一本什么样的书,也要看感觉。最近几天,手边的书有这样几本,娜塔莉的《用写作来调心》、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再有就是这本三毛的《我的宝贝》。

  莫名地会觉得,这几本书和我近期的心情有些搭。今天是周六,早晨一起床,原想振作精神去完成的一项项任务,最终仍然没有心情去做。

  轻易地就这样放过了自己。最终,还是选择拿起来这本《我的宝贝》。无论什么时候,读书对于我,总有种疗愈的力量。它能让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暂时抽离,让我如千军万马在奔腾的内心可以暂时安静下来。那么,就这样安静下来好了。

  三毛的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可能当属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写下的那几部作品了,《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我都喜欢。这个传奇而浪漫的女子,用一颗极其赤诚而单纯的热情把沙漠中贫瘠的生活过成了俗世女子心中的梦。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在庸常生活中被俗事困扰,纠结、迷茫、怯懦和洒脱、勇敢、坚定中来回摇摆,那么我建议你也可以暂时地放下这些愁绪,无论此时正在困扰你的究竟是什么,读一读三毛的书,读一读这本《我的宝贝》。

  被她称作宝贝的不是千金买来的奢侈品,有可能只是旅行途中偶遇的一个挂毯,一件民俗手工艺品,一个朋友送的小首饰,有时,它可能只是一个破旧的带有古气的水壶,也可能只是一块父母去海边时带给她的石头。

  物品的珍贵,往往不在它的金钱价值,而是那里承载的一份情谊、一个故事,或者是一段回忆。

  写作这本书时,荷西已经去世了。书中的她是孤独而寂寞的,也是因为友情和亲情而幸福的,但你仍能在她不经意的一句话里读到悲伤。

  “任何事情,在当时是苦的,如果只是肉体上的苦,过了也就忘了。回忆起来只会开心,有时还会大笑。”

  真正的苦,从来都不是肉体上的苦。最苦,是别人看你稳定如昔,而只有自己知道内心已经溃不成军。最苦,是外表要装作淡定强大,而内心早已崩溃决堤。像三毛一样,珍重地对待一个物件,珍重地对待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当一个人孤独地在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时,在灯下,摩挲着小小的物件,回想一段多年前美好的旧时光,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也会不那么浓了吧。

  “当时,留在沙漠的西班牙人,几乎全是狂爱那片天地的。在那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瓦斯、没有食物的地方,总有一种东西,使我们在那如此缺乏的物质条件下,依旧在精神上生活得犹如一个贵族。”

  这段话在“再看你一眼”这篇文里。据说,三毛居住的那个地方被称作“小瑞典”,很多退休后的北欧人会来到这里生活。我想了很久,不明白为什么生活富足而安稳的北欧人会选择这样一个炎热干燥物质极端匮乏的地方生活。

  想到多年前,在我还是一个少女时,最向往的地方也曾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大沙漠,最想去的国内景点是敦煌,向往大漠孤烟直的寂寥和苍茫,而现在的我,休假会选择最舒适的城市,居住会选条件好的星级酒店,面对激情已全部磨灭的工作,反复算计离职的成本,不敢做一点点挑战和尝试,究竟,我是失去了什么,还是得到了什么?

  下午在读这本书时,耳机里一直在单曲循环毛不易的《借》,莫名地觉得这首歌和书很搭,都有种淡淡的温暖和哀愁。

  我的宝贝读后感4

  第一次看三毛,看她那篇关于写作的那篇文章,第一次在作文课上写将来想当一个拾垃圾的人,老师很生气;第二次重写,有一点点看起来“体面”一点,是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这样不仅可以到处溜达,到处走,关键是还可以随心所欲的拾垃圾;老师当然怒不可止,把书丢在三毛的脸上。这一次,三毛学乖了,会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读三毛,最先发现的秘密就是三毛有一个捡拾垃圾的习惯,当然,在三毛的眼中,那些不再是任人丢弃的垃圾,在她和荷西的巧手下就是一幅幅民艺作品。

  在三毛看来,那些“破洞烂铁"中所蕴含的人与故事是最为重要的。看着那些在世界各地收集的东西,睹物思人。

  在《我的宝贝》——<刻进去的生命>中,荷西在三毛不在时候做的那个盘子,那是”一个不太说话的男人在盘子上诉尽了他的爱情,对海的还有对人的“。

  人生如幻,物是人非。物在这,故事还在,可故事里的人却不见了。有人问三毛是如何做到可以那样无所谓,她说:”这很简单,情,可以动。例如对日常生活或这种艺术品。那个心嘛,永远给它安安静静地放在一个角落,轻易不去搬动它。就这样——寂寞的心,人会平静多了。“失去荷西的三毛,就像一只没有激情的灵魂。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心,现在留下的是你的心。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我的宝贝读后感5

  这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第好几本三毛的书了,自己只有一本《雨季不再来》,也是别人送的。喜欢她,却不急着拥有她,虽然一直都在极力寻找关于她的蛛丝马迹,可留在身边的似乎除了少数不可抹去的思想外,就很少,很少了。

  《我的宝贝》列出了好些三毛的收藏,有首饰,衣服,器具,陶塑等等。她说自己是守财奴,守着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舍不得用,舍不得穿。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都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我想,这样的东西便是无价,曾经的我也是这般的执着,执着于各种能散发回忆的事与物。现在想想,还真的远了。一直说在成长中,看来成长带来的不只是越来越多虑的思维,还有无止尽的遗失。

  看看身边,一直陪自己走的东西太少了。每离开一个地方,就预示着会丢去一些东西了,就像每经历一个阶段,会自然的告别一些思想,观点。总是发生的很顺其自然。现在环顾,无意发现,倒是我的漱口杯跟着自己跑了快十年了,不容易啊!没有刻意想要留过,却很和谐的用了这么久,现在依然美好。记得这是五年级第一次离家住校时,爸爸给我买的,通体湖蓝,外壁中间有一副画,一只母鸡,三只小鸡,其中两只小鸡在母鸡背上嬉戏,而另一只在地上仰着头探看,无辜的眼神让人忍不住去抚摸。整个画面是很和谐,很温馨的,当时还用天真的语气说:刚好我们一家四口,妈妈当母鸡,我和弟弟是母鸡被上的那俩小鸡,爸爸就委屈当那只留在地上的小鸡。这情景依然那么清晰地跳跃在脑海中,就像从来没有过去。这个漱口杯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孤独,徘徊的早晨,夜晚。直到这匆匆十年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陪自己最长久的,还是那些最沉默,最不经意的。我想在现实中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的吧,海誓山盟,声嘶力竭,都只是过往烟花,只璀璨在那瞬间,更多的时候,天长地久只属于那些沉默在角落里安静的侧影。坚定而沉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