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读后感(精选7篇)

秦风学老师

  《赢》读后感1

  在《赢》一书第十八章“糟糕的老板”中,杰克·韦尔奇告诉读者,世界上总有一些乖僻古怪之流,有的或许就能当上老板。伟大的老板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老师、盟友,甚至灵感的源泉;相反,一个坏老板却可以扼杀你。不管遇到多么糟糕的老板,你都不能让自己表现为一名受害者。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变换工作岗位,可能遇到好的老板,也许会遇到坏老板,遇到好的老板人们总认为是运气好,当遇到坏老板时,人们总是怨天忧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和倒霉,表现为一名受害者。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难免发生部门领导与职工关系不融洽的情况,可是我们很少去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分析问题出在什么进地方,而是一味地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俨然就是一名受害者。这样既阻碍了与领导的沟通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更无从谈及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因此,倘若我们遇到“糟糕的老板”或“糟糕的上司”,我们不能表现为一名受害者。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我们,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甚至战胜恶劣的环境。遇到“糟糕的老板”,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不仅不能表现为一名受害者,相反要变成一名胜利者。要从气势上战胜自己,继而战胜“糟糕的老板”。只有这样,自己才有立锥之地,才能经受得住“糟糕的老板”的考验。

  此外,我们还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有时我们往往把问题归结于别人,而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时我们一味地认为是遇到了“糟糕的老板”,但就没有换位思考:是不是好的老板遇到了“糟糕的自己”呢?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多检讨自己,改变自己,从主观上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制订一个改进计划,“在那些做得不够的地方逼迫自己改进”,也许有一天,“糟糕的老板”也会变成好老板。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主观上不希望遇到“糟糕的老板”,但我们又有可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糟糕的老板”。但我们也不要为难,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糟糕的老板”,但却可以改变自己,至少可能改变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这样,即使“糟糕的老板”还未离你而去,但也许你的心境就会好多了,也许你的老板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赢》读后感2

  怎样才能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杰克·韦尔奇用执掌通用电气21年的成功经验,将一生的心得融于最现代的管理理念,总结了一套“赢”的理论,轰动了全球,无论是现任的CEO,还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都眼睛一亮,他将所有的经验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怎样才能赢?”

  《赢》通过深刻的洞察、全面的剖析,充分体现了管理大师韦尔奇的过人理念和管理智慧。综观本书架构中的价值观、考评、领导力、组织机构、招聘、员工管理、晋升等重要章节,我们发现,它基本上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内容。当然,这并非巧合,而是与韦尔奇本人的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一脉相承,正如他说的“商业是由人组成的……生活也是由人组成的……归根结底,人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让我们就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解读“如何才能赢”:

  首先是人事部门要准确定位。虽然韦尔奇在前言中表明,本书“主要是为身处业务第一线的人们创作的”,但是,比尔·盖茨、杨元庆等企业界领军人物不约而同地表示,不论是大公司的CEO,还是普通职员,都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韦尔奇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质上应该“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提升到组织管理的首位”。

  这就提醒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员,要深入了解广大员工的工作、生活,及时掌握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在工作实践中,深入调研,细致探索,真正起到教育人、凝聚人和引导人的作用,切实做到“最出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既是牧师,又是父母。”

  其次,要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因素。“领导者要深入到员工中间,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活力和乐观精神”、“不但要让员工们抱有梦想,而且还要拥抱它、实践它。”——然而,现状呢?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往往习惯于按照旧有模式和惯性思维,缺乏结合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决心与毅力。实质上,带着热情去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人保持高度的自觉,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激动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了热情,仅仅是穷于应付,不要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也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投入自己的工作热忱和激情,才能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创造。

  再次,是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业绩评价体系,并且严格地予以实施。只有考核机制科学合理,才能起到铁的标准和普遍认同的作用,促进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有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才能使员工树立使命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考核中,公平是最主要的,正如韦尔奇所说:“评价的标准必须是一致的,与员工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可见,再好的考核制度,如果不能客观公正,无疑会极大地挫伤被考核人的积极性,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最后,是努力营造以诚相待的和谐工作氛围。韦尔奇用一个章节阐述了“坦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敞开心扉互相学习、推动方案的落实、节约经营成本等,并且强调指出,正是在员工中间提倡坦诚精神,“才将更多的人、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活力吸引到了通用电气的事业中来。我们互相鼓励,让每个人都能更开放,做得更好。”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开诚布公的氛围、坦诚协作的精神、正常有效的交流,才能形成合力,树立一致的使命感和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增强战斗力,更加有力地抢占发展机遇和市场。各自为阵所形成的无序劳动,会影响总体工作效率甚至是企业的生存。

  赢,是所有企业和职业人追求的梦想。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认真把握这本书的思想精髓,充分燃烧着奋斗的激情,在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赢!

  《赢》读后感3

  这本书从买来,到昨天读完,用了将近三个月,真的很拖沓,没办法。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管理书籍,我这么认为。书里面的每一章所介绍的内容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可又“不知所谓”。受益匪浅是因为里面写有你在任职期间可能遇到的富有争议或难以处理的问题,并附有韦尔奇本人所给出建议。“不知所谓”,我觉得是我离此书中所描述针对教授的人有一定距离,虽说此书标注他能够使工作中任何一类人群受益并所理解,但我自认为我个人远远没能够成为其中的一类优秀的人,不是,现在还不是。所以他所引得一些例子,所处理的一些问题,我绝大部分未曾经历过,所以根本无法找到现实中应该映射的事、人、物。

  所以,每当读到其中一章,我都想象如果遇到,应当如何应对,可是,呵呵,该怎样才能够找到呢,或者,怎样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又该如果选择?

  读着读着,觉得确实我读这本书还有点早,就像小学一年级读,连字都不认识一大堆,又怎么能够理解文言文呢?

  可是,就算我还幼稚,我能,我仍然认为,我还是能够看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的,有的时候,我认为书中一些章节的每个字都很有用,很有内涵,并高度概括。

  嗯,这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书!

  《赢》读后感4

  《赢》是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继自传之后的第二本书,被评为2xxx年国内十佳商业管理书籍之一。能接触到这本书完全是个巧合,06年1月25日我从桂林飞广州,飞机晚点2个小时,于是顺手在书店里捡起了它,这也许是自己最有价值的一次飞机误点了,事后我想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赢的基础”,包括使命感和价值观等等;第二部分说的是公司内部管理中,要如何做才能赢,包括领导力、员工管理等等;第三部分说的是公司如何在市场上面对外部竞争取得胜利,包括战略、企业兼收并购等等;第四部分说的是你个人的职业如何赢,包括如何寻找职业、如何和老板工作、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等;最后是作者在世界巡回演讲中碰到了其他有趣或棘手问题的小集锦,比如如何应付中国的竞争、作者是否认为自己会进入天堂,等等。对应着自己在公司管理和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坦白说整本书我只读通了一半,另一半内容,因为目前个人的阅历,还没能碰到,比如危机管理、预算机制等等,属于只能看通文字而不能心有所悟。但即使如此,我也把本书列为近年来商业管理书籍中少有的佳作之一,并分享自己在有所悟部分内容的读后感,与朋友们共勉。

  关于使命感和价值观:

  老实说在过去1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的确不太能分清楚使命感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并且,我能感知到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只是为员工自我激励和自我道德约束而起作用,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它在公司的管理中还能扮演哪些角色。

  韦尔奇先生在书中作了清楚地说明,按照他的解释,使命感定义公司成为什么,而价值观定义公司将怎么行动,二者可以理解为目标和策略的关系。更进一步的,无论是使命感还是价值观,都要有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以成为整个公司能够切实可行的遵循的方向和纲领。比如价值观,一家银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将心比心,竭诚为顾客服务”(和迈迪的“想您所想”类似),它包含5项阐述:

  1)决不能让利润中心产生的冲突(公司内部沟通)妨碍对顾客的优质服务;

  2)对待顾客要友善、公平;

  3)不断寻求各种方法,让顾客感觉到和我们之间的交易简单易行;

  4)每天和顾客交流,让顾客一旦同我们建立了联系,就不需要再去寻找我们的竞争对手;

  5)不要忘记说“谢谢你”。

  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定义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贯彻实施。很多时候,公司并不是有意背离自己的使命感和价值观,然而各种外部原因以及短期利益的冲击,使得知行合一是如此的艰难。比如,我们规定公司要提供“专业实用、想您所想的服务”,但在现实中我们能否做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接受客户的委托,还是一切以签单为导向?又比如企业原定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但当竞争对手不断降低成本推出低廉的产品而夺取大量的市场份额时,企业又应该如何做?关于这类的冲突,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想来作者也理解生存压力之下的某种妥协。然而显而易见的是,那些伟大的公司,都在时刻反省使命感和价值观,并将之尽可能的履行在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成长中的迈迪,在公司行为的取舍和决断中,如果能够对照我们既定的方向和原则,毫无疑问将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关于坦诚:

  来看一看作者对“缺乏坦诚”的描述:“我在这里所说的‘缺乏坦诚’,并不是指那种恶意的欺诈,而是指有太多的人、在太多的时候不能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愿意直截了当的同你交流,或者无所顾忌的发表意见。他们把自己的意见或者评论保留起来,他们闭上嘴巴,让别人感到更舒服,或者避免发生冲突;他们甚至粉饰坏消息,以维护自己的体面”。坦诚,在讲究中庸和留有余地的中国,问题尤其突出。基本上,大家的看法都通过暗示和意会的方式进行交流,授受双方都如此。然而,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将自觉和敏锐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因此由不坦诚沟通而导致问题积小成大甚至难以收拾的局面,屡见不鲜。如果说迈迪在过去的5年中还能有什么成绩能够和“卓越”、“杰出”等词语挂上钩,那就是我们在团队内部建立了这样一种坦诚的风气,我们在会议上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定期的相互回顾并直面所有愉快和不愉快的问题,以群体的智慧推动着团队中的每个人共同进步。原因不在于我们拥有伟大的人格或过人的品质,而在于无时无刻的生存的压力迫使我们无法再端着优雅的矜持。然而当公司日益发展壮大,如何始终如一,并从上到下的在组织中坚持坦诚,是我们需要留意的一个问题。与坦诚一脉相承的是考评。考评的基石在于公平和有效,但如果没有坦诚为基础,考评将成为一场灾难。在我为大公司服务的最后两年,我管理着一个工作组。那时公司要求每个组织单元,必须有10%的人表现为不合格。这对我可是个大问题,因为之前对工作组所有人的考评,都只存在我和我的老板之间,尽管我需要管理和指导工作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但由于缺乏那种真正的坦诚,使得我只会表扬成绩最好的10%的人,但对10%的最差的人,我会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永远不会直截了当地说:XXXX,我对你的表现很不满意,你需要在以下方面迅速提高。结果是,我自认为自己很公平并很为员工着想,比如有一个成员我认为应该解雇,但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表达了他的错误,同时竭尽全力在人事部门帮他解脱以保住他的职位,却没想到这位员工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提升,这位员工后几年的职业生涯不是很顺利,我想如果当时我应该真正坦诚地和他交流而不是尽可能的帮助他保住位置,他后来就不会那样的挫折。

  关于领导力:

  个人领导力有很多要素,比如远见、卓识、坚持,等等,但在《赢》这本书中,韦尔奇对于领导力只有一种描述,就是帮助团队成长:

  “在成为领导前,你的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在成为领导以后,你的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你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人们相信你,你能够同时处理好现有的业务,以及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作为领导者,你的工作就是同消极的引力做斗争,这并不是意味着让你去粉饰大家面对的艰巨挑战,而是说你要呈现出一种克服困难的、积极的、无所不能的态度”。所以,你必须:做出评估–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支持和提拔优秀的人,让不合格的人离开”。“提供指导–引导、批评和帮助团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向员工倾吐你的激励、关心和赏识(要学会赞扬)”。

  关于领导力,从业十年之后,我把它评为自己,同时不客气地说,也是我认识的多数人,最欠缺的能力之一。一个真正拥有领导力的人,无论如何艰苦险阻,他总是能够把事情完成,总是能够开创出一片乐观积极的局面。因此,我把书中这一章给自己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句子列在这里,现在我还不能对领导力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共鸣,但是期望自己能够在06年过去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补上这一课:对领导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那样,它将意味着公司和个人,都将取得极大的提升。

  关于战略:

  我很喜欢韦尔奇对战略的态度:“忘记战略大师、情景规划、专业的研究过程和数百页的报告吧,它们只是生产你并不需要的垃圾!

  战略就是选准一个努力的方向,然而不顾一切的实现它!”和韦尔奇先生的观点类似,我有一个自己发明的词叫做“神棍式营销”。过去几年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批人,总是持着各种最新的管理理论、说着各种管理的术语,把公司管理的各类问题复杂化。他们让我想起了农村里跳大神的神棍,故弄玄虚,以欺骗人而谋生。书中举了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如作者提到一家小皮萨饼店,环境很差,服务也很差,但生意就是好得惊人,原因在于,这家小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饼和酱汁。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屡见不鲜,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小餐馆,比如上海复兴路的手抓小龙虾。我甚至见过顾客没有点菜权利的,吃什么全由老板说了算的饭店,这些小餐馆无一例外的生意兴隆。为什么?因为这些小餐馆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商业训练,但事实上它们选择了产品,作为公司的战略。实际上我也发现,只要你做一个生意,你就面临着公司战略,它其实真的很简单。比如在迈迪,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为了生存并发展,我们究竟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让客户接受我们?

  其他:

  《赢》这本书有许多书评印在封底,我同意其中大部分文字,唯一不同意的是,“这同样是一本合适刚刚离校的毕业生”的书(比尔。盖茨的评论),从文字来说,这本书的确浅显易懂,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你很可能并不会觉得它有任何出色之处。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工作3年以上,特别的,如果你管理着一个团队,那么这本书一定会提高你“赢”的能力,否则,你很可能只能人云亦云,而最终让它湮灭在你的书架上。

  《赢》读后感5

  跳读了这本书后,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第一部分:

  一、关于使命感和价值观

  对于这两个个用烂了的词语,除了不能免俗的被畅销书的出版者要求写一些使命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之外,韦尔奇还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观点。这个部分的核心在与这句话:确立使命始终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除了最终需要对此负责的人外,企业使命的确立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授权给其他任何人。

  二、关于坦诚

  这一章节有12页,基本上讲了五个字:坦诚很重要。接下来大家会慢慢发现,xx很重要这个总结公式基本使用于大多数的畅销书。因此,对于已经足够认识到坦诚重要性的人来说,这12页纸也是出版社为了生存卖给我们。

  三、关于区别考评

  这个部分我认为写的很好,韦尔奇提出了20—70—10的考评原则,接下来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这个原则如何的好,我焦急的想知道施行这个原则的细节,并想从中找出在中国企业中能够合理存在的.理由,但是,韦尔奇先生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在讲完重要性后,进入了下一章。

  第二部分

  在第二部分中,有很多闪光的亮点。有部分话是“有道理的空话”,但是鉴于这些话在演讲与交谈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煽动性,且让别人觉得你头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我还是耐心的把这些话抄下来以备后用。

  1、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2、有决断力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评论,即使他并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坚决的决定。

  3、我特别喜欢那些曾经被完全击倒,却又能站起来,并且在下一个回合里能以更强的姿态出现的人。

  4、优秀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比赛的终点,而总是渴望继续前进。

  5、每一位离开公司的雇员都会继续代表你的公司。他们可以继续说你的坏话,也可以赞扬你。

  在这个部分中,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韦尔奇闪光的地方在于:讲人力资源提升于一个更高的位置;危机管理的五个假设。这两点,甚至是需要我们去读管理学专注的,因为它们太优秀了。

  第三部分

  这个部分依然是第二部分的延续,但是出版商由于惯性的原因,为了在书的主体段落使每个部分看起来篇幅都差不多强硬的把他们分开了。

  这个部分的核心在于:

  1、韦尔奇告诉我们要制定怎样的战略,而在如何制定战略的问题上,毫无疑问我们是不能全知道的,因此韦尔奇在外围给我们讲了很多如何制定战略的某几个侧面,至少我没有看到系统的阐述。

  2、做预算,要小心。

  3、开创新机遇的三个原则:有活力的人,夸大宣传,允许犯错。

  4、企业并购这个部分写的非常好,这是个复杂的话题,有的人整本书都没有能够说清楚。韦尔奇的伟大在于他仅仅用了很少的篇幅就可以让外行人系统的了解企业并购的几个核心问题。这部分建议完整的去看。

  第四部分

  这个部分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一点,韦尔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合适工作的因素表:人,机遇,未来,主导权,工作内容。在这几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苛求韦尔奇再提供一套合理的选择方法,我们就只能靠自己的悟性了。

  晋升这个部分我没有看,因为就中国的企业来讲,晋升并不取决于某些固定的因素。

  工作与生活,将会是对以后的我们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但是现在不是,中国素有卧薪尝胆,先苦后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么一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时候必须要学会去放弃,至于放弃什么,放弃多少,完全靠自己去拿捏。一个高手永远是平衡术用的最好的人。

  以上是我看过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

  《赢》读后感6

  像所有的好书一样,这同样是一本需要读者好好消化的书。有趣的事,一本书的价值往往和消化它的难度成正比。

  《赢》这本书,写得很具体,同时,写得也抽象。写得很具体是因为,管理者的方方面面,书中都写到了;写得很抽象是因为,当把书里面的理念、方法、思路落实到中国、落实到我们身边的新东方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理解、变通、和衔接。

  一、“赢”的意识

  书名叫“赢”,从本质上体现了美国人“赢”的目标与意识,体现了美国精神中奋斗的元素,是有终极导向的,那就是胜利与征服。但是真正了解本书精髓的读者可能会更同意把此书取名叫“双赢”或者“多赢”,因为谁都知道,真正成功、恒久的企业,会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会让客户与企业共同收获。所以从这一点上,是和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完全一致的。发展是硬道理,和谐是硬指标。如果中国人写这本书,也许会取名叫,《和》。

  二、关于价值观

  一个成熟的人,会选择一个价值观受到自己认可的异性,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一个成熟的员工,会选择一个价值观受到自己认可的企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归宿。

  书里面谈到了“使命感”和“价值观”。相比较使命感,价值观是一个更容易被众人接受、理解、执行的观念。价值观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什么事情在你眼里是重要的。不管是说追求什么,或是说什么方式是最接受的,或者说什么事怎么来解决,这些推回到本质,都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起作用。

  从新东方的角度来讲,志同道合的管理者和员工有几个必须一致的价值观。一是认准教育行业,热爱教育行业,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二是认可同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负责,对结果负责,认可专业的操守,认可知识和精神的伟大力量。三是认可商业的价值,认可在商业模式下进行教育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新东方的平台上,用商业的意识、学术的能力、教育的理念,来做事情,来推进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领导力

  领导力的定义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是不同的。我需要补充的是,男性领导和女性领导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简单的来讲,在我看来,男性领导最需要具备的两个素质是宽容和坚强。女性领导最需要具备的两个素质是温柔和果断。领导力的定义是不应该有公式的,但应该有公理。而领导力的公理是一定符合人性的本质的。男人像山,女人像水。宽厚的山,温柔的水,那是自然界的本质。领导的过程,同样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律。

  四、关于坦诚

  书里面用了一个章节阐述了“坦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敞开心扉互相学习、推动方案的落实、节约经营成本等。坦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古代,坦诚被叫做“直言进谏”;在中国近代革命时期,坦诚被叫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实新东方的传统和历史中,有特别好的“坦诚”精神————是通过“嘲笑和自嘲”的方式实现的。真正的嘲笑和自嘲,它们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坦荡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那是一种真正的坦诚。

  五、关于工作与生活

  书里面讨论了工作与生活的问题。工作与生活的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惠普的前总裁孙振耀,曾经有过非常平实的叙述。杰克同学的观点同时也是很有道理的———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要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把业绩做好。只有出色的业绩,才是保证自己获得更多平衡的重要筹码。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业绩出色的员工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要求周五在家工作被批准了,一个业绩一般的员工为了钟爱的瑜珈申请周五在家工作被拒绝,并且一年以后走人了。

  《赢》读后感7

  我们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我们应该用心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从而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容易的事做好,并且坚持不懈地把简单容易的事做好。

  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倾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做到最好,做到最完美,它也会为你赢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书中的很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赢在认真》,这本书对我的启示很大,认真就是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严格按规则办事做人,是在别人苟且随便时仍然坚持操守,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缺乏认真的态度,就不会有成就。“认真是能力”。过去人们一直强调认真只是一种态度,我认为这种片面的,其实我认为它更是一种能力,是我们做学问和工作的一种必备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平时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

  领导说“态度决定水平”、“细节决定成败”。每个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异,但最关键的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我们端正了态度,以一种认真、执著、勤勤恳恳的态度面对工作,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极致,而且这种踏实认真地态度可以弥补我们自身能力上的缺陷,使自己个性和人格更加完善,能力不断提高。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容易。

  不认真,简单的事也会做糟,容易的事也会做错。的确,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除非你不仔细地做,不认真去做,不用心去做,没有恒心地去做,那么你根本不要谈什么成功,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不认真、不用心工作,成功的机会就不会青睐自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愿意挥洒汗水,成功便会擦肩而过。有付出才有所得,这是我一直深信的,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肯定的答案。有准备的人,认真做事、用心做事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才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认真——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让我们带着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每天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