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教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

孙小飞老师

  家教读后感1

  家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一定家庭文化的沉淀,是一代一代家族美德的传承。良好家风,无言的教育,如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福泽子孙后代。

  好家风,道德的"涵养池"。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做人做事的底线。道德表达的是灵魂之美,体现的是理想、正直、良知和责任,其内涵是宽容、和善、真诚、大度。好家风往往把崇尚家庭伦理道德,塑造人格精神的高尚,作为第一准则,因此为后人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好家风,是用行动传递道德之美。漫漫人生路,也许行走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也许行走在激流滚滚的商场,也许行走在复杂多变的各种职场。无论你身处任何岗位、任何场合,你良好的品德修养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应涵养身心、注重品德修炼,用行动传递道德之美,塑造为人向善、心灵纯洁无私的良好社会形象。

  好家风,弘扬的是传统美德,产生的是道德力量。自古以来,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作为一个家庭,若把传统美德融人生活之中,好家风自然会形成,家庭成员的修养自然会提升。这就如同天然的"道德营养液",从小喝着长大,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好家风,讲究厚德载物。德如大地,厚德才能够万物生发。道德的涵养,在于把一切名利、金钱和地位看作是身外之物。把德作为家庭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家庭成员对道德的坚守。家庭对于子女要求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物质给予,而是把握修行,把握品行,通过自律提升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

  道德,表达的是灵魂之美。作为一种修行,可以说是代表人生价值永恒的标志。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周游道德世界,其实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包容、善良、诚信、友爱和仁慈的美好中徜徉,在这个世界里体会人生的根本,才智的动力,言行的镜子,成功的向导。品德的高尚,意味着人格的伟大,意味着人性的美好。积蓄美德,就是积蓄财富;传承美德,就是传承精神。

  在吉林省边陲,鸭绿江岸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活跃着一位专门为留守老年妇女服务的女企业家金光玉,她在商业经营中注入传承美德的思想,并教育自己的女儿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金光玉是一位单亲母亲,年轻时代就一个人带着女儿艰难生活。因为离婚,因为单亲,女儿没有考上大学。为了教育女儿成人,她为女儿立下规矩,没有工作自己创业。为引领女儿,她创办绿化公司,开发绿化产业。几十年种花种树,形成可观的百合生产基地。她组织50多名孤寡老人成立合作社,带领她们走致富道路。组织留守老年妇女种百合,她提供种子,协助销售,为老年妇女积蓄了生活来源。

  从帮助老年妇女到引领大学生创业就业,她把产业延伸到省城,在一所民办高校创办起"百合咖啡屋"。这个咖啡屋半价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她对女儿说,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必须把这种关怀传承下去,做到创业、善良、仁慈,帮助最困难的人群,而且要坚持下去。

  "创业、善良、仁慈",成为金光玉对女儿的家风教育。女儿在母亲创办的"百合咖啡屋"打工,她把咖啡调到醇香,她为大学生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她为不喝咖啡的大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很快,这个咖啡屋成为来自于天南海北大学生交流的天地,学习创业的乐园。

  金光玉作为单亲母亲,因为未能帮助女儿考上大学而自卑了许多年,而她经过努力把女儿培养成为创业者、奉献者,她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怀。

  好家风,流动着远行的力量。从小生活在一个有好家风的环境里,并不会感觉到束缚和困境,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正能量,那就是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好家风是在抒写人格精神的高尚,把道德注入人生,使得人的心灵有德行的守护。

  20世纪的90年代,深圳一个普通的雇佣家庭里,发生了一件平凡却让雇主难忘而感动的事情。郭女士从家乡东北的大草原来到经济发达的南国深圳,在一个富裕家庭做了保姆。她每天的任务是洗衣、做饭,送雇主女儿上学。她勤劳能干,把一个家料理得井井有条。要过春节了,主人听说郭女士家有年迈的老母亲,就把一大包放了几年舍不得丢弃的衣服送给郭女士,让她洗洗带回家给母亲。郭女士很高兴,对雇主的馈赠连连表示谢意。晚上,当雇主下班回到家,突然发现写字台上放了一摞被水浸泡过又晒干的人民币,数一数,5000元。郭女士告诉雇主,是清洗旧衣服时发现的。雇主感动之余说,这些衣服放了好多年了,里面的东西我们根本不记得了。这是意外收获,送给你作为我们家里的道德奖金。郭女士婉言谢绝,说:"我劳动,得到应得的工资就已经满足了,绝不能索取多余的钱财,这是我80岁母亲的嘱咐"。雇主在郭女士笔记本上发现一段感言:"远走他乡,做人要好,做工要强。"原来,郭女士是因为丈夫做生意投资失败欠了外债,她是为还欠债特意跑到经济发达的深圳打工。千里迢迢,她把自己的德行扩展到祖国的最南端。有母亲的嘱咐,她力量倍增,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家,过河的桥,乘凉的树,歇脚的屋,也是自我修养的大课堂。一个好的家庭,又有好的家风,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人心。沉浸在道德"涵养池"里,足以给我们一生的净化。

  家教读后感2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种永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上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被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孩子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

  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成就大业的人,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著精神的人。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教读后感3

  “染缸”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都是一匹白丝,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就是画家,平其所好,任意在纸上,丝上浓妆涂抹,或者轻笔细描。读了这本书使我获益良好。使我重新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使我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拥有良好的家教。

  有的家长,在孩子出发前,就设计好怎么教育,养育孩子,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坚持给孩子读书、唱歌与孩子聊天,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的滴滴,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培养。

  如果父母随意养育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认为孩子吃好、喝好就行其它一律不重要。特别是学习、习惯、能力等方面更是不屑一顾。那么,孩子到了上学时,则,与其它精心养育的孩子相比差了一大截,也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作为父母,千万应该谨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要时时刻刻、时时处处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已给孩子树立典范。否则,将给孩子带了无法估计的损失。

  曾经有人问我,家长与孩子,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吗?如今我读了这本书,明白了父母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知道做孩子的朋友不容易,还需要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那么孩子一定会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孝父母。父母也一定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心贴近了。我们自己也在进入良师益友的过程中。

  不管是对家务劳动还是对教学的工作,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对知己的学习,全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这些现象没能以前家长的重视,有的还为孩子开脱。说孩子小贪玩,不懂事。“树大自然直”再大些就好了。

  有些父母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天天膨胀的物质要求感到头疼。为了应付孩子家长常用“这东西你现在玩不了,以后一定给你买”,这个现在你不懂,等长大了在给你买。等话语来搪塞一时。这些说法可能当时很灵验,孩子不磨不哭闹了。但幼小的天真的心灵在企盼着“以后”“长大了”能得到心爱的东西。而“以后”“长大了”究竟兑现了没有呢?一些父母恐怕早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他们能照猫画虎地去模仿,按照父母的样子去做。孩子不了解承诺的真正含义,他们也不了解信誉意味这什么,他们更不了解失信将失去严肃的人格。因此他们可以对任何事情轻率的许诺,他们也一定对自己的诺言不负任何责任,就这样孩子就逐渐成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就是第二课堂,是对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为了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也十分用心。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强意识入手。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愿,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的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要想孩子优秀家长首先要优秀哦!

  总之,家教事小意义大“染缸”的大权全在父母啊!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成才,不仅是社会和学校的事,更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承担起社会和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把孩子教育成具有“四自五爱”思想感情的新世纪的好少年。

  说道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体会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育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教读后感4

  《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犹太民族的文化精神,书中内容包括: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婚姻观、金钱教育和公民教育……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视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教师的地位仅次于上帝,这也就是这个民族历经浩劫而不灭的真谛之一。

  犹太人为什么会一直这么成功呢?一是因为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压迫,忧患意识使他们的能力充分地发挥;二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

  现在国内有许多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一心要把小孩往最好的学校里面送。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家教的重要性。家教得好,对小孩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看了《犹太家教智慧》这本书之后,觉得很有收获。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如何教育小孩的书,里面很多的思想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可以引起我们自身的反思。让父母们知道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有能力好好地教育下一代。在家庭教育里,如果成人都没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又怎么可能谈得上教育的提高。其实,家庭教育是小孩子教育里最要的一环,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忽略了。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事例,让我们做家长的重新反思家教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了更高的认识,明白了要使孩子成才,不能只依靠学校老师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的。

  家教读后感5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亲子阅读就是最长久的陪伴。现如今,比起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亲子阅读,就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把父母与子女牢牢吸附在一起,慢下来,“阅”读书,“悦”生活,遇见更美的自己。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日常都是和文字打交道,不管是工作中的八股文,还是闲暇时的散文随笔,工作、生活都与文学息息相关,开启了一段静谧绵长的书香之旅。孩子出生后,我反对拔苗助长式的早教,不主动教书认字,而是给孩子讲故事,教她听书阅读。我异常珍惜难得的闲暇时间,那是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择一良辰,搬张凳子,打开台灯,轻翻小籍,女儿或趴我身上,或坐我腿上,大部分时间我讲她听,有时候会冒出一些可爱的童言稚语,我每问必答,十分享受,并且乐此不疲。那些母女共读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的是淡淡的书香,还有浓烈的爱的味道。

  龙应台《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与孩子其实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孩子三岁以前是完完全全属于父母的,这个阶段,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父母一起共读,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年后,孩子长大,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当年与父母共读的那些美好时光,那张破凳子,那盏旧台灯,那本泛黄的小书,还有父亲母亲陪读的温存。那是爱的记忆。

  家教读后感6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