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刘莉莉老师

《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读后感

  本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由痴呆儿到天才的成长过程,老卡尔威特教子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给予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少启示,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老卡尔特在教儿子外国语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他提到语言的学习,与其背莫如练。他从不系统的教授语法,因为孩子是不会懂的。在教语言时,他教授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诗歌,使儿子先熟悉语言的感觉。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后,要求儿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惊叹这位19世纪的父亲具有如此超时代的先进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在我们中国当代的儿童英语教学中不正传承着么。是的,当代小学英语教育,最忌讳纯语法的传授,因为这是一种非科学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在新授时会安排一些儿歌形式来让学生操练,最后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以对话,讲故事或表演的方式加以操练。我特别赞同他说的这句话,要学好一种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懂该语种的书,因为任何语言最精华的部分都在书中。的确,语言讲究的就是运用,而书本是最直接体现语言功能的手段之一。我们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英语杂志,文摘和简单版本的英语名着。*也赋予了学生很多语言学习的方式,如上网查阅资料,观看原版影片等,这些都是掌握好英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有一个片段吸引了我,老卡尔为儿子对数学不感兴趣而苦恼,却从罗森布鲁姆教授一席话中得到点拨:“尽管你儿子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但决不是片面发展,而是你的教法不对头。因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他也就无兴趣去学它。你自己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有兴趣的教,教授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你也很有一套,你儿子也就能学,可是数学,你自己都不喜欢它,因而不能很有兴趣的教,你儿子也就厌恶它。”让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喜欢英语呢。罗森教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的确,我自己都没有投入要英语学习的热情中去,因而就不能有兴趣的教,学生又怎么能喜欢上英语呢,看来孩子学习的热情主要在于传授者,教师的感染力量是无穷的。让你的学生爱上英语课,首先自己要对它热爱,不放弃自己大学时的专业知识,只有自己高高凌驾这门课之上,才有资格去教学生。

  老卡尔提出对孩子赏罚要分明,讲究原则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散步,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弄脏了,她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后,又塞给她一小块点心。老卡尔提问发人深思,他问:“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她总是弄脏自己的裙子。”“可您又为什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他的行为还是给她受责骂后的补偿呢?”史太太哑口无言。老卡尔的话一针见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的确,要让孩子明确赏罚的界限,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否则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涂,那么赏罚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对于一些‘禁令’,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就会打下父母或老师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学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对学生赏罚是否分明。有的“规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师要讲究原则性,言行一致,时间一长,学生就能会自觉地树立“分寸”意识。

  老卡尔用自己孩子的成长见证了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做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同样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经过耐心的教导和指引,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