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是一本不厚的书,作者没有写整个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只是截取了其中短短的一年,写了这一年中有深远影响的几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
万历:《万历十五年》里最少不了的就是这位万历皇帝,这是他的朝代,这是他当皇帝的第十五年。他是被大多数人所鄙夷的荒唐君主,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三十年不上朝,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可是细究根源会发现,他之所以这样也有着他的无可奈何。
登位之初,他就得到了德高望重的张居正教导和辅佐,处处对他严格要求,希望他能成为一代明君,他也时时这么要求自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心目中的这位完美人臣只是对他要求严苛,而对于自己却十分放纵,顿时,他的道德楷模坍塌了,对张居正的信任也一落千丈。
虽为天下之主,万历却发现自己无法对抗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大臣势力,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木偶,处处受限制,动不动就被大臣们搬出来的祖宗法制和先贤道德压制,而他自己又缺乏迂回斗争的技巧和耐心,也不懂得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最简单最无奈的方式——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他用这种负气的方式与他的大臣们做斗争,最后是两败俱伤,为王朝的颠覆埋下了隐患。
申时行:作为万历十五年的首辅,申时行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皇帝看来,他是群臣之首;在大臣看来,他是皇帝的心腹,这是一个两面都不讨好的角色,他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应对着。
他既要否定有恩于他的张居正的所做所为,又要想尽办法报答恩人的知遇之恩;他既要让皇帝相信他的忠诚,以此获得皇帝的信任,从而使政令得以实行,又要让大臣们相信他的耿直,敢于劝诫皇帝,为了祖制和道德敢于奋勇抗争,敢于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他所做的事情似乎总是想两面讨好,左右逢源,徘徊于各种矛盾中,让各种势力达到平衡,但是有时也会事与愿违,两面不讨好,给人留下太过圆滑、老成持重之感。
他所追求的办事原则是处置得当而不生事端,所以他时时防范于未然,不急功近利,处处顺势而为,隐忍内敛,足见他的韬略和城府。他有着清醒的现实感,适应当下所处的环境,做起事情来游刃有余,有取胜的把握,绝不以卵击石、缘木求鱼。
他在任期间,慧眼识才、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竭力保全国家的人才,巩固了国之根本,实乃帝国之大幸。他是帝师,又广收门徒,因为他深知道德习惯和人事手腕是在无法改变的体制下最有可能操控的统治手法,而师生关系则是人事关系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既可推心置腹又可管带教辅。
尽管他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但是依然难抵众口铄金,被迫辞任首辅,闲居在家,寄情于诗赋。一个曾经身居高位的人回想自己的一生时,又怎能真正忘却那些曾经的往事?他会为自己申辩,为自己鸣不平,但是命运使然,徒留伤感而已。
戚继光:他是一代抗倭名将,战功赫赫,彪炳史册。在文官集团掌管朝政的明朝,作为一名武将,要想做出点成绩,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他以自身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一代权相张居正的赏识和提拔,张居正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他的军事理想,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有了后勤资源的有力保障,戚继光在他的军事舞台上长袖善舞、独领风骚,将他的军事理想付诸实践,取得了前人难以企及的光辉战绩,保全了国家的颜面,维护了百姓的安宁。
他不是好高骛远之人,在武将处处受制约的现实环境中,他不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只要在可以做的范围内,他就会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至矣尽矣。
和申时行一样,戚继光亦知在顽固的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做好的事情,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他笼络财富,报答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张居正;他千金散尽,结交各方权势。他不是一个贪财之人,从他去世时所剩无几的资产就可看出,他只是用钱来完成他的军事理想,铺平他的梦想之路。
然而命运弄人,当张居正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塌时,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一代将星只能卸甲归田,终此老矣,令人扼腕!
海瑞:我小时候就知道他是一位青天,受万人爱戴,与包拯齐名。作者在书中则无情地指出他是一个道德的怪胎,一个迂腐的守制者。
他严格地按照儒家思想道德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廉洁奉公,体恤民情。但是在一个缺乏法律而仅仅只是靠道德维系的社会里,他的死板让他很难突破已经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他看不到时代发展的趋势,他不是一个改革者,而只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维护者。他维护从小所学的鸿儒圣贤,维护先帝的法制,甚至维护很多不合时宜的弊端,例如重新启用洪武年间剥皮填草的酷刑来整治贪污。
海瑞是万历年间的道德偶像,但是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他是人性中的一个例外,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这种精神让人敬仰,但很难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因为他忽视了人性的根本需求是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满足的,而不是一味地克己复礼,墨守成规,待在原地踏步。这样的人眼光非常狭隘,无法做出一番事业,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张居正:他是万历年间甚至是整个大明朝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在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他早已去世,而且以往的功绩被全盘否定,此时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十恶不赦之人,与他在位时的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容貌英俊,重用人才,洞悉社会发展的禁锢,力图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整顿官场和社会的秩序。以他当时在朝中的地位和太后皇帝对他的信任,他也许真的可以顶住各方压力、只手换天,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时运不济,正当他可以大展鸿图之时,却驾鹤西游,留下了身前身后事待与人评说。
当活人斗不过时,死人是最容易被欺负的。他身前所得罪之人在他去世后纷纷站出来,各种有的没的罪名尽情罗织,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而他最终的失败还是源自于失去了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方面是他的宿敌群起而攻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他严于待帝,宽于待己的结果。他要求皇帝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可是他自己却骄奢淫逸、独断乾纲,当这样的事实摆在皇帝面前时,不由得他不对这位夕日推崇有加的肱骨之臣失望至极、愤恨至极。于是一时间张居正便从天堂坠入地狱,从无限风光变为祸及子孙,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会做何感想。
如果张居正能够多活几年,那么他所主张的一系列变革措施说不定是可以顶住压力推行下去的。这些措施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不识时务地抬出祖宗家法、圣贤之言,这些措施较为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商业的发展。
如果历史真的可以改写的话,那么明朝的资本主义或许可以有所发展,也许历史会走向另一个方向,也许有太多未知和可能,然而历史没有给张居正这个机会。
李贽:他反对以孔子的儒家思想,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叛逆。明朝的开国皇帝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格外重视儒家经典思想,以此为立国之本,四书五经更是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是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莘莘学子们穷尽毕生而需要研习的书,以此而形成的八股文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和禁锢颇为深远。
中国明朝的知识分子从小就被迫浸染在儒家先贤的思想中,世代相传,很难接触到其他思想。他们从小就被灌输儒家思想是天底下唯一的真理,是他们言行的操守和准则,信奉它,进可居庙堂之高,退可为众人师表,是当时社会无法动摇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大部分读书人从小所读的书是一样的,所受的教育是一样的,形成的道德观是一样的,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这样的结果是方便了皇权的思想控制,但也约束了社会深度发展的可能性。
在这样强大的思想统治下,任何有悖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想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邪说,而李贽就是这么一位异教徒。他反对儒家思想,提倡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功利主义,重视商业,强调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他的这些思想有着时代的先进性,但是他要反抗的思想体系过于强大,他的奋斗如同以卵击石,而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并不是那么严谨、那么坚固、那么有说服力,很难大范围地影响很多人,他最终作为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异类被关了起来,结局是自杀身亡。
他的出现摇下了儒家正统思想这棵大树的几片叶子,但没有撼动它的根基。可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在如此强大的思想统治下,还是有人开始质疑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试图打破那些金科玉律,攻破这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壁垒。李贽有他的先见,也有他自身的约束,他不完美,但他却是一个开始,一个先行者。
万历十五年仅仅是明朝两百多年历史中的一年,但是这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对整个明王朝国运的走势却是影响深远的。作者处处强调他的大历史观,把事情放到上下几百年的维度中去看,不计较一时的利弊得失,更客观地看到一件事情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我们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历史时,我们会多一份更清醒更全面的认识,以史为鉴,才能为当下做出更明智的抉择。
中秋放假三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利用三天将我七月份就买到手的《万历十五年》看完了,打了三天的篮球,两天打的非常精彩,这个假期还是过的很开心和满足。
读后《万历十五年后》,大明朝这段历史还是活生生地塞到了我的脑子中,其中事非功过,真是很耐心回味,不管是大到今日之中国,还是小到日常的工作环境,均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答案、许多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思考:
一、近现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何在?
中国自三皇五帝开始,经历几百上升年,万历及期先辈,必然对于历史兴衰之道,对于管理一部国家机器有自己的做法,可是,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当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最终走向没落,就像一个得了癌症的人,从早期、中期到晚期,似乎一步步走向衰亡而没有一点办法或有的只是苟延残息,在这个进程中,能人志仕,当然包括万历也想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可是就是无法施展,甚至是一国之君,似乎一国之君就是被文官阶层所绑架。我在想,大明的覆灭之路,那些文官阶层不知道吗?大明倒台,对他们有益吗?其实是无益的,这一点,可以从文官同意戚继光与日本浪人在沿海开战,可以看的出来!因为日本浪人在大明的沿海已成为心腹之患,如若不除,也会威胁到文官阶层自己的利益,其实这些文官不知是不是像血吸虫一样?如果外界环境不至于伤害到他们继续谋取既得利益时,天塌下来,他们也不理会,但一部国家机器凭借惯性向没落方向行进时,这些文官还以为天下太平!可悲!他们不知道同时代的,欧洲发展如何了?坚船厉炮发展到什么样子了!帝国的没落给大清的衰落、近代中华所受的欺辱埋下了多少种子!一个人犯错,可能影响他一个,一个国君,一个管理国家的机构如果出错,其再纠正是需要付出大么大的代价啊!中国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经历多少灾难,最终屹立不倒!为何我们近现代却输给了西方?甚至我们身边的弹丸之土?这不光是历史学家需要研究的问题,更是所有中国人应思考的问题,国家的统治阶级自不必说!黄仁宇先生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是由于文官阶层的腐朽,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阶层与社会的脱节,再就是中国人一直沿用的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思维习惯。由于我看的书还不够,思考的深度也不足,因此我姑且记住,我会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带着这个疑问一直去研究,去思考。
二、孔孟之道,仁义之学到底应坚持还是摒弃?
黄先生说中国人用道德代替法制,这似乎是历朝历代一直沿用的方法,孔孟之道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百姓如想步入仕途,必读《四书》、朱熹四书译注等相关书籍,可以说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思想基石和共识,在国家的统治和管理中,这些思想又真正可以带来多少好处?又有什么坏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辩证看待,有选择的吸取,才是适应当下世界环境的上策。
三、人具有阴阳两性吗?
答案是肯定的,即一方面人们总是口口声声大喊仁义之道,这是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自己的'利益,虽然老子倡导无为,孔孟让人们行仁义之道,佛教告诉我们无我,一切皆因缘,想必那些文官阶层不比我少理解这些知识和道理,可是他们中许多却中饱私囊,拉帮结派,挑起内耗,并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这其中真包含有易经的许多层深意,物极必反,“文极必开动乱之机”,如若人,特别是统治管理者,不进行自我省,自我救赎,或只有一小部分在这样做时,这群人是可悲、可怜又应该打入地狱的!因为他们的呆板僵化,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
四、张居正其人
在书中,黄先生似乎一直抱有一种同情、支持、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张居正,我也是这样的态度,在明末,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力的人物,党派之争将更加激烈,许多实事也将不能实施,明朝的覆灭也将更快!也许历史会批评张的专权,可是如果不专权,如何能办成事?位极人臣!死后却被清算,实在有些凄凉。从中也可以看到政治斗争的厉害和残酷,我们中国人有一点特别不好,就是当一个人什么不好,连你死了,也要挖出来清算,真是凶狠毒辣!对于政治斗争的残酷,张不是不知道的,他在生前说过“入大火如入清凉界”,这是张居正独特的政治哲学。大火,能把人烧焦;清凉界,能使人心静如怡。语出《华严经》,华严宗讲宇宙万般境界,都可以即出即入,互涉互入,也就是说都能相融相通。如果你说张居正贪恋权贵,无强国之治,我想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这个人物,我本人很佩服,佩服其才能,其志向!其气度!
五、申时行其人
一个忍耐待机会到时,抓住机会的典型代表,一个一生追求“真诚”的官员,他也许从张居正的一生看到了暴风骤雨似的改革由于文官阶层的阻挠而不能实现,更看到了其悲惨的结局,在理想和实现之间,他选择了一种平衡之策,虽然得善终,但对一个病入膏肓的帝国,我更佩服张居正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因为此时的帝国,其实是需要猛药的,如若不然,只是苟延残喘,最终终归覆灭。
六、海瑞其人
每一次以全新的视角,来看海瑞其人,也许海瑞圆润一些,可以让自己过的更舒服,对社稷、对百姓的贡献也越大,但是他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和实践人!最终草草了却一生,但其代表中国文人的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是感动和鼓舞千秋的,这也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类似的历史人物,我想还有屈原。
七、戚继光其人
不论如何,其将帅之才足以使其彪炳千秋。成功清剿南方沿海日本倭寇,并威退北方蛮夷,其实戚继光有许多更为先进的方案,但他能洞悉当朝允许他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在这个范围能做到最好,这一点,非常厉害!人常常是不知何可为?何不可为?能洞悉当时的社会本质,也说明戚非等闲之辈了!有机会,研究一下他的著作,看能否从中学会一些。很可惜的是,明王朝没有继续发展武力!不然如何可以轻易为清所取代!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感受到许多重要的历史契机!真的像缘份一样,稍纵即逝!而且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何几百年后,我们才发现这些?才发出一声叹息啊!一个国家,如果让真正有远见的的人来统治,政令通达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八、李贽其人
给我感觉是,此人很混乱,我未理解他的主要思想和观点,难怪称他为“自相矛盾的哲学家”,叙述他的这一章中,我最感动的有两点,一个是其妻子对于他一生追求的支持,他们的三个女儿,有两上因饿、营养不良而死去,这对一位母亲是多么大的一种伤痛,这让我对于女人,特别是母亲,有一种天然的敬佩!(但对于干预政治的女人,却特别讨厌,因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皆因皇帝未处理好与女人的关系而导致动乱),另一个是李穷困潦倒时,总有人,特别是一些社会上层的文官一直支持他,给他吃给他穿,李无后台,有的我想可能是像芝兰一样的品格和思想!才会吸引如此多人一直支持他,帮助他!给予他这么多及时和超越政界与阶层的关爱!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气度啊!
万历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一批历史人物在黄的笔下重新闪现出灵光,掩卷而思,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人在官场,特别是中国社会应该如何适应。
读这本书,使我想到一句夏新公司总裁李晓忠会议上的话:“如果你现在对共产党不满意,则更要入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她!”诚然,对中国社会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改变中国社会,则首先要适应这个社会上的规则,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改变社会。
但在万历时期,却没有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万历帝采取了消极的做法,使得朝内矛盾增加;张居正采用高压策略,令压力在其去世后瞬间爆发;申时行总结经验,却采取中庸之道,基本一事无成;海瑞用其独有的性格,在精神上可以照耀千年,却无法与现实接轨;戚继光虽心有国家,外在表现却是组建私家军队——“戚家军”,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综合以上,我说充分认识到“目的”与“途径”各有所重,可以说,目的重要,达成目的的手段更加决定了努力是否成功。很多人都可能想为国家出力,但如果途径不对,则目的无法达成。
中国毕竟不具有一个直来直去的文化,大家讲“面子”,重“含蓄”,所以做事的手段就更显重要。在西方,“沟通”同样是一门科学,而在中国“沟通”却更重技巧。即然是技巧,作为当事人就要有识破别人真实目的的能力。
万历皇帝在别人指责张居正之时没能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所以酿成后来的一系列问题与错误。所以这要求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做一件事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其达成的效果是什么?这都非常重要!
正如唐朝魏征所讲,一个连亲情都不顾,边儿子都可杀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所以,一个人做事情如果违反了大原则,其心术则肯定是有问题的。
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海瑞似的作风,因为人毕竟是人,有“阴”、“阳”两面,即私俗与奉献精神并存,所以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肯定比低薪要好的多。
所以,今后一定要记住,要改变社会,首先要适应社会;要改变一个人,也要首先与这个人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要认清一个人,首先看其言行,但最主要是重视其言行背后的真实目的及即得利益者到底是谁。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而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我不是学历史的,所谓“门内看行道,门外看热闹”,在热闹之余,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一时感慨万分,以求一吐为快。
历史本无所谓错与对,但人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爱如此评论:“如果当年韩信在汉中自立为王……”,“假如元朝大军向日本进发不遇到海难……”,这些言论无法改变已过去的事实,有意义的在于总结经验,以改造未来。昆德拉所言“永远隆起的硬块”意亦如此。
历史是欲望推动的,众多的欲望组成之合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类开始住在树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猎为生,后觉得植物也不错,于是开始了种植。当然,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冲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从树上跑下来的时候,其他的强烈反对,“野兽来了怎么办?”“在地上怎么睡啊?这些反对和赞成冲突融合,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最初的人类公社,是人类最团结的时刻,因为那时人常常挨饿,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就是人的需求还处于最低层——生理需求。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本书的网上评价是相当高的,或许由于几十年国内的传播,其中的一些观念已经间接或直接影响我们,或通过影响相关史学文章进而潜移默化影响我们。读的时候,没有那么强的新颖、觉得与众不同的观念。当我看完书,看到后面关于成书的介绍,我想大概是八十年代时候,书中的那些说法相较于传统较为突破人们对史学文章的认知。但,今天,可能由于其影响通过我身边的老师、或读物直接与间接影响着我,就没有了眼前一新的感觉,或许这正是其伟大之处吧。我没有去探查八十年代时候人们的历史观念是什么样的,不能站在那个时代而以今天的视角来评价是不合理的。
作为一本畅销书,自然可读性是其第一要素,要兼顾可读性,自然史学的严谨会有所欠缺。但是,wr如果仅仅是枯燥客观的描写,又有几分精神能够读下去。文章包含了作者带感情的理性分析,也给我们开拓了一种眼界,毕竟假如是枯燥的描写不见得我们就会去思考。作者的大历史观,我总结为分析背后的制度及根生蒂固的道德,而把而人看作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无抵抗之力。对于背后的道德、法律分析是深刻的,我比较认同的。
但是,作者似乎给予了历史人物更多同情,尤其是万历、申时行,这点我是不太苟同的。在书中,他们是制度、根生蒂固儒家的受害者,有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历史的兴衰更替确具有周期,每个人均会在其中深受影响。但是,我对万历的态度确是批评的。不论这么样从内心去,万历是不值得同情的。万历的不作为,消极怠工不值得同情。生活中谁不又遭受着痛苦呢?我更喜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乐观、拼搏态度。对于申时行,作者予以了他那折中调和、熟悉人性阴阳的赞美,在我看来,身处要职,如不够强硬,是难以改变现状而有所进步的。在世上,只有你什么都不做才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最小非议。既然如此,就应为了正确的事情而不顾他人看法。对于身居要位,处事显示温和又为哪般。为人谦恭是应有之义,但做事应有坚定与不让步的原则、立场。在历史的进程中,我更喜欢强势人物张居正。虽然身上有有那些黑暗面,但强势更能反应一种改变精神。
最后,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生何尝不是,看似简简单单的万历十五年,何尝又不是我们看似平平淡淡的每一天。几十年后,我们走到的地方,都映射着我们身上一直以来的影子。正如这个帝国,一直为其固有的道德与法律、文官系统的牵累,终将走向衰落。而,我们身上的懒惰、得过且过,也在不断的在无意中束缚着我们。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五篇)
本草纲目读后感范文
红心果读后感
读昆虫记有感(十五篇)
本草纲目读后感范文
红心果读后感
读昆虫记有感(十五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个人感悟(通用67篇)
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700字(精选五篇)
绿野仙踪读后感三年级介绍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12篇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读笑猫日记幸福的鸭子有感范文450字
我爱祖国的蓝天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
有关羊皮卷读后感范文四篇
白话聊斋志异读后感(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