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一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就来话谈愚公移山。
我首先表示对愚公的敬佩,但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不如搬家来得方便。所以我要来谈谈我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
首先,愚公移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现实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其次,这样做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他的做法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作用。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多次陷入危难,而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使我们勇敢的从危难中站起来。还记得毛主席的文章《愚公移山》吗?他在文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60年代的“学习愚公精神,建设美好祖国”为当时的发展提供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呀!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拥有祖国的今天,也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记得诺贝尔吗?他在发明研究炸药时,曾失去了他的亲人,又受到人们的排斥,还有研究炸药时的种种问题。这些都如一座大山压在诺贝尔的面前,他是怎样做的呢?是逃避现实?是放弃试验?都不是。他就如愚公一样,坚持将面前的大山搬走,最后,诺贝尔成功了!
且不说愚公移山对不对,再来看看搬家的行为。我认为搬家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是一种自私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这样做只会让家乡变得更贫穷,闭塞,愚昧,落后。的确,搬家避难就易,实属明智之举,然而这样做并未解决根本问题。由此看来,愚公移山的确为正确做法。
愚公并不愚,他在正视矛盾的基础上,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更为后代子孙造福。这样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呢?现代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愚公以山的精神吗?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一种应受到赞扬和推崇的行为,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会用行动来证明这个真理!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二
今天一阵风,把我吹入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唤醒了我。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愚公和后代不顾劝阻移山,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了的故事。
愚公困苦于交通阻塞,决定移山。虽众人劝阻,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定地去移山!在自己出行不方便的情况下,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困难,而不是绕道而行,精神可嘉,值得敬佩!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人的一生中,会是一帆风顺吗?不会!生活中如无一丝波动,生活还有意义、还会灿烂吗?
遇到不会的题目,是自己独立思考,还是靠老师、周围的同学的帮助求解决?
记得在一次做证明题时,我被困住了,满满的条件呀!该从哪入手呢?心彻底地慌了!当然也可以不做,因为老师会讲,但我的心理非常得不平衡:不做怎么能行?!我必须独立思考解决的办法来完成这道题。只有这样!
既然条件多,那我挨个试!第一种,不行!第二种,不行!第三种……第五种终于给了我偌大的惊喜。可以从这入手。随即,我越做越入迷。后来才发现,这个题不只有一种做法,还可以逆推。这让我感到只有独立思考了,才会有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就如愚公移山一样。
不仅在做证明题时让我有这种感悟,而且在我学国画时,也遇到了墨过浓又停水无法稀释的情况。我皱着眉头一直在思考怎样将墨调淡。都停水了,没水怎么能调,似乎有些不可能。干脆放弃吧,又有点舍不得!我讨厌自己的束手无策!而小展就不同,用口唾沫就把墨汁调到极致,调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似愚公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坚持到底!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颇深!遇到问题只有不断想办法,坚持去做才能解决困难!而不是放弃,做一个懦夫!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三
我想大家都听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吧!文中讲到:古代有个老人,要铲平家门前挡路的两座大山。他的邻居认为不可能,但老人愚公说:“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山却不会一点一点的增高的,铲一点就低一点,左后铲平的。
是啊,我明白了,也许有人认为愚公太愚昧,那你就错啦,愚公的那种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精神才值得我们学习!
闻名世界的中国科学家华罗庚,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他的最大愿望是:工作到最终一天。之后,他勤奋刻苦,坚韧不拔,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表了___年,而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有志者事尽成,愚公苦于门前的两座大山挡道,给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障碍,于是立志将这两座大山铲除,于是他号召全家男女老少挖山不止。当零人智叟笑话他们“汝之不惠”的时候,愚公却很豪迈地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兮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平”。
愚公真的很蠢吗?不,其实他是大智若愚,他没有向河曲智叟那样目光短浅,只看到当下的,而不将眼光放长远一些看待事物。这个故事还反映了愚公一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用自我双手改变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们国家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精神以往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想起他又遇到困难不退缩因难而上精神和信念,永不放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不管有多大大困难,最终都能够克服。一个人的梦想必须靠自我的恒心与毅力才能克服,才能完成。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便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愚公,他蠢到了人生中的坎坷,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波折起伏。所以啊!我们需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气,需要“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本事。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四
今天,我在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一本名叫《愚公移山》的一本故事书,这是很久以前我读过的一本书了,我现在又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
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岁了,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层山,人们进进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说“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出门时要走许多冤枉路。
咱们不如把这两座大山移开,看怎么样?”
愚公的孙子、儿子都赞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对,说:“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移一点,哪儿容得下这两座大山呢?”这引起了全家的疑问。
最后,他们认为把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开始搬山了。
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上千里,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什么两样。
一名叫智叟的人,为人处事很精明。
他看见了觉得十分可笑,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得掉两座大山?”愚公回答“我虽然快死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这样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搬掉的。”智叟听了,无话可说。
这样,愚公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还不止呢。
他们的所做所为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两名视仙去人间,搬走了这两座山,人们终于可以不用为进出不便而烦恼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败打倒,就一定会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五
也许你喜欢搞笑的漫画故事,也许你喜欢生动的童话故事。但我最喜欢说理的民间故事。
今天上午老师讲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学习后,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们来看移山前的谋划:“聚室而谋”后,立即得到“杂然相许”,并且“杂曰:投诸渤海之尾”。可见,愚公先前只是考虑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好处,提出移山的设想,而集体智慧的结晶则解决了“焉置土石”的问题。
其次,看移山中的成员:从愚公家中能“荷担者三夫”,到邻人孀妻之遗男,都为移山不遗余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与汝毕力平险”。而愚公已年近九十,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就算健康,充其量也只能是个“指挥”吧。
再者,看移山后的结果: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其实是惧愚公没有穷尽的子子孙孙,而“帝感其诚”,其实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动,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这两座山的。
可见,移山一事,并非愚公一人的功绩。认识这点,对我们做好平时的工作大有好处。
现在总有那么稍有点能力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便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君不闻,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新词:众人划桨开大船!无论革命的成功或某项事业的完成,这其中固然离不开某些个人的努力,但又怎能离开众人的齐心协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更要领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则,便会产生个人崇拜主义的心理,导致盲从;落到自己身上,又会产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导致冒进。这于人于己、于国于民均不利。因此,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两者并举,携手同进,共创美好未来。
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六
今天是周末,我在空闲的时候读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每次出行,都要绕道而行。鉴于这种困境,愚公决定带领自己的子孙共同努力把大山移走。山神知道了,就报告给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打动,就派夸娥氏的儿子把山背走了。
在愚公召集家人商量移山时,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提出了质疑,不想让他去做这件事。在这个困难面前,愚公没有退缩,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读到这,我心里有很大的触动:当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对于愚公移山这件事提出了质疑,不想让他去做这件事时,如果愚公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不坚持自己的主见的话,那两座大山至今还会在那里阻碍交通。我很欣赏愚公这种坚持己见的性格。
而我在生活中,就经常受到别人思想的影响,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在学校里做选择题时,当我做的答案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时,我就会仔细再看一下题。如果有同学说我做错了,我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是真的做错了。接下来,就会把答案改成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可是经常是答案出来后,才发现自己做的是对的。每到此时,就是我懊悔之时。然而下次出现不同时,我还是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没有了主见。
与我相反的是我的同桌,如果她认为自己做得对,就会坚持到底。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是对的。
对于自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没有主见的毛病我要尽快改正,否则对我今后的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特别是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又再次让我下定了决心:对于别人的想法不能一味地顺从、接受,只要自己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到底,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七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中,愚公凭借着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终于把山移走了。而在另一本绘本故事《明锣移山》中,明锣带着房子和行李,一步一步跳着“移山舞”最终也把山”移”走了,不免让人啼笑皆非。但是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更好呢?
我觉得是《明锣移山》里跳着“移山舞”,带着家具和房子“移山”的方法比较好。因为“移山舞”这种一步一步往后退属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精神,在困境时,我们不能一味的钻牛角尖,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会更快的达到目标。《愚公移山》里的愚公,虽然品质可嘉,但他这样在本来就艰苦的条件下硬着头皮去移山,不仅效率低下,还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是一种对资源无用的消耗。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说了一句话:“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了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这话听上去没错,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愚公一门心思的想移山,可能他的儿子不想啊!他的孙子想吗?孙子的儿子想吗?他的子子孙孙都想吗?他还能保证他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不能半途而废?所以说,愚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当今社会也是一样,若将父母的意愿强加到下一辈的身上,剥夺他们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权利,也是不可取的。
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愚公移山时会砍伐很多的树木,破坏了生态系统,一点也不环保,而明锣“移山”只是简单的搬家,不仅省时省力还不会造成环境破坏,不会让许多小动物无家可归,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认为,“愚公精神”是必须要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但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学会变通才能在生活中事半功倍!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心碎的情感语录感悟说说
初一读后感作文600字作文
消防员名人先进事迹
唯美经典语录爱情文案
初一读后感作文600字作文
三国演义中国读后感600字
暑假观看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征文600字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
小王子读后感8篇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60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豫章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758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6716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枣庄学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331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4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河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开学第一天读后感50字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八篇
心灵谜码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关于伪君子的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满分作文600字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10篇
小王子读后感初中满分作文600字
读孙子兵法有感精彩文章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美文佳作
读白洋淀有感的心得体会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六年级800字作文
哈姆雷特高中读后感最新范文五篇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读后感800字范文